健康 > 心理訪談
目錄
No. 1
  大型心理欄目《心理訪談
  觀察心理個案 打開心理話題 探索心理路徑 促進心理健康 實現和諧人生
  隨着我們的社會進入了新的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隨之而來的一係列問題也常常使人們處於失衡狀態,個人的亞健康情緒及亞健康心理的積纍,以至於有人說: “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而誘發的衆多的社會矛盾也與此密切相關。為此,央中央電視臺在新開播的社會與法頻道(12頻道),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全新打造出了中央電視臺唯一一檔大型日播心理欄目《心理訪談》,同時,這也是全國第一檔現場個案訪談的心理欄目。也將為那些極需要撫慰與疏導的心靈找到一個可以棲息的傢園。
  心理問題 觸目驚心
  近日,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在全國精神衛生工作會議上宣佈,中國每年有大約25萬人死於自殺,即每10萬中國人每年有22人輕生,估計還有不少於200萬人自殺未遂。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在21.6%以上,大學生也在16%以上,這揭示了當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存在不良狀況,正是由於學生心理的亞健康狀態,沒有得到及時矯正、疏導,纔使他們産生種種不良行為,也許“馬加爵案”衹是其中引起公衆廣泛關註的個案,但諸如厭學、沉溺網吧等報道頻頻出現在媒體中不難看出這一問題的嚴重。
  工作變動、人口流動、競爭加劇等問題使人們處於失衡狀態,衆多的社會矛盾與此密切相關,個人的亞健康情緒及亞健康心理的積纍,導致了許多慘劇的發生。據可靠資料,目前中國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約1600萬人,約3000萬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緒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睏擾,20%的青少年有抑鬱癥狀,其中4%重度抑鬱。他們無論是心理活動方面如焦慮、冷漠、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意識模糊、紊亂等等,還是行為方面的固執、富於攻擊性甚至痛不欲生等日漸頻生,急需治療。有專傢說,面對社會生活壓力的不適應和心理問題的睏擾對大衆生存、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威脅,將隨着社會轉型的加劇而遠遠大於生理疾病可能帶來的傷害。
  針對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中央電視臺適時推出了大型日播欄目《心理訪談》,為人們提供一個敞開心扉、打開心結的平臺,這同時也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檔心理健康類欄目,它的開創和播出對於體現中央電視臺的公益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
  全新欄目 全新理念
  在現代社會,人們不僅需要生活的安全感,更需要生活的幸福感。在安全感的前提下,如何幸福健康的生活,實現和諧人生不僅是現代人關心的,更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的。因此,關註人類的幸福感、引導人們拭淨心靈之窗、遠離陰形殺手不僅是欄目追求的目標,也是整個社會的共識。基於我國精神衛生的現狀,央視新近改版推出的社會與法頻道將全新打造大型心理欄目《心理訪談》。央視社教節目中心副主任魏斌說:“這是一檔為面臨種種社會生活壓力、處於心理危機、心理睏境中的現代人試圖提供解决方案、並為公衆提供心理服務的欄目,也就是對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甚至是反社會人格進而導致犯罪、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人們潛在的心理壓力,進行“防患於未然”的心理疏導、心理指導、心理矯正、心理引導,幫助公衆樹立積極、健康、嚮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欄目也為大衆建立了一個心理互助交流平臺,在心理文化理念方面占有製高點並能預防大衆不良情緒的積纍。”
  目前,《心理訪談》定位為服務類節目,但是和以往的服務類節目完全不同,以往節目主要定位是生活服務,而《心理訪談》則是心靈服務,是深入到人們心靈深處,解决心理問題的深層次服務。《心理訪談》也和以往的一些衹是針對現象泛泛而談的電視心理節目不同,每期節目都有具體的當事人到場,具體分析解决當事人的睏惑、矛盾,這也使得節目的設置,更能夠充分體現中央電視臺提出的加強節目服務性、貼近性的宗旨。
  即將與觀衆會面的這一欄目將以個案出現的心理壓力、心理危機、心理睏境為切入點,探討出現問題的原因和如何應對的方法;欄目以心理視角解讀個案故事和社會事件,從心理科學的角度以通俗的方式在大傢有相似經歷或能産生共鳴的故事中幫助人們認知自己的情緒、心理和行為並能夠給予適當的方法和建議,以體現欄目的貼近服務性和實用性。
  節目形態 別緻新穎
  據央視社教節目中心社會專題部該欄目的製片人梁紅介紹,這是全國第一檔以現場個案訪談為電視表現形式的心理欄目,每期20分鐘,每天在社會與法頻道的23:10首播,每天上午11:35和下午15:25重播兩次。節目鼓勵當事人出鏡,如有不願意暴露自己身份的人經其同意,節目會在演播室現場設置一屏風以遮蔽當事人的形象。談話氛圍是溫馨、平等、交流和互動,當事人娓娓道來,專傢循循善誘,主持人和心理專傢的引導態度樂觀、達觀和宏觀,專傢的分析合情合理、入耳入心,且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氣息,整個節目的調性不僅積極、嚮上、進取,而且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考。
  在節目的解讀方式上,欄目提倡用心理學的視角,提示大衆所不熟知的心理背景信息,並能在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上進行開掘,並試圖為當事人提供出解决方案。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欄目選擇的當事人絶不僅僅局限於“有心理問題的人”或是“心理病”的個案,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或在不同人生階段都存在着心理睏惑,這在生活中是比較普遍的。從欄目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心理壓力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欄目的設置着眼點不是在“病”或“問題”上,而是做在“壓力與健康”上,針對人們普遍遇到的各種心理睏境來選材,這樣不但擴大了選材範圍,沒有出現“心理問題”但是面臨心理壓力而無所適從或非常焦慮的當事人也是節目的選材對象,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晰了欄目的宗旨:是圍繞着預防不良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的積纍爆發、如何塑造一個積極快樂嚮上健康的“我”這個目標而進行的。隨着欄目的成長,在節目之外的觀衆網站信息互動中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和參與者。
  內容豐富 資源廣泛
  雖然心理問題正被人們所重視,但是心理學家在人們心目中還有一定神秘感。《心理訪談》欄目讓心理學家和當事人面對面,而邀請衆多高水平的心理學家也是欄目的一大法寶,其中有中國心理學會、北京社會心理學會等研究機構和有心理案例實戰經驗的社會工作者,他們非常支持這個欄目的開辦,而他們手頭擁有的大量咨詢事例可成為欄目遴選的綫索。隨着欄目的開播,欄目還和中國心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還將開通免費的心理健康熱綫,和《心理訪談》欄目形成互動平臺,同時介紹心理學家為這些前來做節目的人提供免費的心理輔導。欄目組還將在央視網站設置欄目的觀衆互動平臺,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第一手材料或當事人。此外,豐富多彩、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會成為欄目選題常做常新的源頭:體育賽場上面對失利時的心理調整、中高考落榜時的心理危機、單親家庭的孩子逆反心理、愛與被愛中的相互理解、頻繁跳槽的心理慣性、因恐懼社交而引發的酗酒習慣等等。還有涉及的生活領域諸如同事關係、家庭關係、戀愛問題、婚姻問題、職場問題、壓力與減壓、網戀、睡眠障礙、自殺現象、夢解析、預防犯罪和犯罪心理分析等。
欄目簡介
  大型心理欄目《心理訪談
  觀察心理個案 打開心理話題 探索心理路徑 促進心理健康 實現和諧人生
播出時間
  請觀衆朋友們註意: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的名牌欄目《心理訪談》的播出時間09年更改了:
  現在的播出時間是:
  首播時間: 每日 11:15
  重播時間是次日的: 14:45 23:25
  就是說心理訪談的首播和重播時間都改變了,上午的比以前提前是20分鐘,下午的提前了40分鐘,晚上的比以前晚了15分鐘。
成立背景
  隨着我們的社會進入了新的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隨之而來的一係列問題也常常使人們處於失衡狀態,個人的亞健康情緒及亞健康心理的積纍,以至於有人說: “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而誘發的衆多的社會矛盾也與此密切相關。為此,央中央電視臺在新開播的社會與法頻道(12頻道),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全新打造出了中央電視臺唯一一檔大型日播心理欄目《心理訪談》,同時,這也是全國第一檔現場個案訪談的心理欄目。也將為那些極需要撫慰與疏導的心靈找到一個可以棲息的傢園。
  心理問題 觸目驚心
  近日,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在全國精神衛生工作會議上宣佈,中國每年有大約25萬人死於自殺,即每10萬中國人每年有22人輕生,估計還有不少於200萬人自殺未遂。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在21.6%以上,大學生也在16%以上,這揭示了當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存在不良狀況,正是由於學生心理的亞健康狀態,沒有得到及時矯正、疏導,纔使他們産生種種不良行為,也許“馬加爵案”衹是其中引起公衆廣泛關註的個案,但諸如厭學、沉溺網吧等報道頻頻出現在媒體中不難看出這一問題的嚴重。
  工作變動、人口流動、競爭加劇等問題使人們處於失衡狀態,衆多的社會矛盾與此密切相關,個人的亞健康情緒及亞健康心理的積纍,導致了許多慘劇的發生。據可靠資料,目前中國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約1600萬人,約3000萬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緒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睏擾,20%的青少年有抑鬱癥狀,其中4%重度抑鬱。他們無論是心理活動方面如焦慮、冷漠、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意識模糊、紊亂等等,還是行為方面的固執、富於攻擊性甚至痛不欲生等日漸頻生,急需治療。有專傢說,面對社會生活壓力的不適應和心理問題的睏擾對大衆生存、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威脅,將隨着社會轉型的加劇而遠遠大於生理疾病可能帶來的傷害。
  針對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中央電視臺適時推出了大型日播欄目《心理訪談》,為人們提供一個敞開心扉、打開心結的平臺,這同時也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檔心理健康類欄目,它的開創和播出對於體現中央電視臺的公益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
  全新欄目 全新理念
  在現代社會,人們不僅需要生活的安全感,更需要生活的幸福感。在安全感的前提下,如何幸福健康的生活,實現和諧人生不僅是現代人關心的,更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的。因此,關註人類的幸福感、引導人們拭淨心靈之窗、遠離陰形殺手不僅是欄目追求的目標,也是整個社會的共識。基於我國精神衛生的現狀,央視新近改版推出的社會與法頻道將全新打造大型心理欄目《心理訪談》。央視社教節目中心副主任魏斌說:“這是一檔為面臨種種社會生活壓力、處於心理危機、心理睏境中的現代人試圖提供解决方案、並為公衆提供心理服務的欄目,也就是對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甚至是反社會人格進而導致犯罪、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人們潛在的心理壓力,進行“防患於未然”的心理疏導、心理指導、心理矯正、心理引導,幫助公衆樹立積極、健康、嚮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欄目也為大衆建立了一個心理互助交流平臺,在心理文化理念方面占有製高點並能預防大衆不良情緒的積纍。”
欄目定位
  目前,《心理訪談》定位為服務類節目,但是和以往的服務類節目完全不同,以往節目主要定位是生活服務,而《心理訪談》則是心靈服務,是深入到人們心靈深處,解决心理問題的深層次服務。《心理訪談》也和以往的一些衹是針對現象泛泛而談的電視心理節目不同,每期節目都有具體的當事人到場,具體分析解决當事人的睏惑、矛盾,這也使得節目的設置,更能夠充分體現中央電視臺提出的加強節目服務性、貼近性的宗旨。
  即將與觀衆會面的這一欄目將以個案出現的心理壓力、心理危機、心理睏境為切入點,探討出現問題的原因和如何應對的方法;欄目以心理視角解讀個案故事和社會事件,從心理科學的角度以通俗的方式在大傢有相似經歷或能産生共鳴的故事中幫助人們認知自己的情緒、心理和行為並能夠給予適當的方法和建議,以體現欄目的貼近服務性和實用性。
  節目形態 別緻新穎
  據央視社教節目中心社會專題部該欄目的製片人梁紅介紹,這是全國第一檔以現場個案訪談為電視表現形式的心理欄目,每期20分鐘,每天在社會與法頻道的23:10首播,每天上午11:35和下午15:25重播兩次。節目鼓勵當事人出鏡,如有不願意暴露自己身份的人經其同意,節目會在演播室現場設置一屏風以遮蔽當事人的形象。談話氛圍是溫馨、平等、交流和互動,當事人娓娓道來,專傢循循善誘,主持人和心理專傢的引導態度樂觀、達觀和宏觀,專傢的分析合情合理、入耳入心,且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氣息,整個節目的調性不僅積極、嚮上、進取,而且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考。
  在節目的解讀方式上,欄目提倡用心理學的視角,提示大衆所不熟知的心理背景信息,並能在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上進行開掘,並試圖為當事人提供出解决方案。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欄目選擇的當事人絶不僅僅局限於“有心理問題的人”或是“心理病”的個案,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或在不同人生階段都存在着心理睏惑,這在生活中是比較普遍的。從欄目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心理壓力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欄目的設置着眼點不是在“病”或“問題”上,而是做在“壓力與健康”上,針對人們普遍遇到的各種心理睏境來選材,這樣不但擴大了選材範圍,沒有出現“心理問題”但是面臨心理壓力而無所適從或非常焦慮的當事人也是節目的選材對象,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晰了欄目的宗旨:是圍繞着預防不良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的積纍爆發、如何塑造一個積極快樂嚮上健康的“我”這個目標而進行的。隨着欄目的成長,在節目之外的觀衆網站信息互動中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和參與者。
  內容豐富 資源廣泛
  雖然心理問題正被人們所重視,但是心理學家在人們心目中還有一定神秘感。《心理訪談》欄目讓心理學家和當事人面對面,而邀請衆多高水平的心理學家也是欄目的一大法寶,其中有中國心理學會、北京社會心理學會等研究機構和有心理案例實戰經驗的社會工作者,他們非常支持這個欄目的開辦,而他們手頭擁有的大量咨詢事例可成為欄目遴選的綫索。隨着欄目的開播,欄目還和中國心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還將開通免費的心理健康熱綫,和《心理訪談》欄目形成互動平臺,同時介紹心理學家為這些前來做節目的人提供免費的心理輔導。欄目組還將在央視網站設置欄目的觀衆互動平臺,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第一手材料或當事人。此外,豐富多彩、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會成為欄目選題常做常新的源頭:體育賽場上面對失利時的心理調整、中高考落榜時的心理危機、單親家庭的孩子逆反心理、愛與被愛中的相互理解、頻繁跳槽的心理慣性、因恐懼社交而引發的酗酒習慣等等。還有涉及的生活領域諸如同事關係、家庭關係、戀愛問題、婚姻問題、職場問題、壓力與減壓、網戀、睡眠障礙、自殺現象、夢解析、預防犯罪和犯罪心理分析等。
包含詞
心理訪談人際關係違法犯罪心理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