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書名 : 中國書名 : 中國 >安徽 > 徽派盆景
顯示地圖
目錄
徽派盆景的起源
  徽派盆景的中心位於“山水翕聚”的浦口南――賣花漁村,這與蘇派、揚派、川派、南派、海派的中心位於人口集中,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華的城鎮鬧市是大相徑庭的。賣花漁村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海拔三百多米,為一四周高、中間低的小盆地。在這深山大塢之中盛開如此一枝盆苑奇葩,是有其客觀可能和歷史淵源的。那麽,徽派盆景在新安大地是如何形成了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自然條件 賣花漁村位於新安江上遊的南岸溝𠔌腹地,村名因地形似魚狀、人以賣花為業而得。1997年底統計,全村185戶,806人。近有“洪川八景”(《洪氏宗譜》),遠有黃、白二嶽;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伸麯於山𠔌盆地之中,猶如一條青絲帶,縹緲掩映於群山之間,奇峰秀拔,風景絶妙。自古以來贏得許多羈人過客留戀,曾為詩仙李白醉倒,也使戲劇大師湯顯祖嘆絶,新安山水秀甲天下。白石岩 (今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一帶)“鬆怪柏”、“蟠麯如竜”(民國《歙縣志·輿地志·山川》)。這大好的山水,清奇古怪的鬆柏,為盆景創作提供了自然範例。那千姿百態、高不盈尺的黃山鬆,鐵幹竜鱗、枝 瘦葉簇、色緑形俏、神清韻妙,無疑是徽派盆景造型的最佳楷模。高居危峰、臂枝下垂的黃山“攏竜鬆”,宛如附石大懸崖式天然盆景神品。直到晚清至民國期間,洪嶺的盆景藝人,還屢赴白石岩深山,從南北兩坡攀登清涼峰,挖掘天目鬆、珍珠黃楊等百年古樁,速成製作自然式盆景,毫不誇張地講,蘇、滬、杭一帶的許多黃山鬆古樁,大多出自徽州藝人之手。洪嶺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這些都為盆景植物的快速生長及樹樁的培育,提供了揚、蘇、滬、杭一帶不可比擬的優越自然條件種類繁多的觀賞植物,正是製作樹樁盆景必不可少的材料資源。僅據過去的《歙縣志》、《績溪縣志》、《休寧縣志》、《旌德縣志》、《黃山志》、《浮生六記隊》、《授時通考》等史籍記載,可供觀賞的植物種類達三百種之多;在明清兩代用於盆栽和製作盆景的植物就有黃山鬆(天目鬆)、梅花、蠟梅、徽州桅子 (山桅子)、映山紅、南天竹、黃楊、對青竹、鳳尾竹、三友柏(檜柏)、景天、萬年柏(九死還魂草)等。
  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它以歙縣的賣花漁村為代表,包括績溪、黟縣、休寧等地民間製作的盆景,以古樸、奇特、遒勁、凝重、渾厚為其特色,開創一派獨特的藝術風格,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以遊竜梅樁馳名海內盆苑,並於清乾隆年間在績溪仁裏等地形成了每12年一舉、規模宏大的徽派盆景展覽。
  1972年2月,周恩來總理陪同美國總統尼剋鬆夫婦觀賞了陳列在上海人民公園內的徽梅盆景。尼剋鬆總統夫婦對充滿裝飾類美感、具有濃郁徽派特色的遊竜梅樁的英姿雄態贊不絶口。
  徽派盆景的産生和發展,與賣花漁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洪氏先人為徽派盆景的創始人。在洪氏的輾轉徙居過程中,由洪氏祖先將盆景這種特殊的藝術帶到徽州,並在績溪、歙縣等地進行再創作,發揚光大。
  徽派盆景寓意於形。如遊竜式為民族的象徵,三臺式則寓有蓬萊仙境或天、地、人之內涵,迎客式則為恭候嘉賓。遊竜式梅樁、扭旋式羅漢鬆、三臺式圓柏等,高大、雄偉、粗獷、古樸,充滿着神秘的裝飾美感,與古典徽派建築交相輝映,意藴深長;黃山鬆、羅漢鬆等造型,以黃山古鬆為典範,充滿朝氣蓬勃、奮發嚮上的徽州人文精神。由賣花漁村培育的梅樁盆景,在全國舉辦的歷屆“二梅”展覽中,幾乎囊括了近1/2的金奬、銀奬和銅奬,足見其實力之雄厚。
  徽派盆景植物種類較多。它以徽梅、徽柏、黃山鬆、羅漢鬆為主,其它如翠柏、紫薇、南天竹、榔榆等也比較常見。通過徽州花農和盆景藝人數百年的精心培育,現已選育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梅花品種,如徽州骨裏紅、徽州檀香、徽州臺閣玉蝶、徽州宮粉、洪嶺二紅等,甚至連園藝界公認已絶跡數百年的黃香梅,也奇跡般地再現於古徽梅苑。這些品種的形成是經過花農長期選優、人工嫁接、壓條存異等方式培育而成;顔色從紫紅、朱紅、粉紅到粉白、素白、淡緑、淺黃等,無一不具備;花型有單瓣、復瓣、重瓣、臺閣等,千姿百態,絢麗多彩。
  徽派盆景造型手法獨特。花農對幼小的梅條就用棕櫚葉片進行定胚造型,每兩年重新調整一次,較大的枝幹改用棕繩蟠紮;待主幹大致定型後再加工側枝,對小枝則衹作修剪不作蟠紮,形成了“粗紮粗剪、剪紮結合”的造型藝術手法;徽派盆景多地栽造型,成形後再選盆配座,在賣花漁村數十公頃的山坡上,培育有各種大小梅樁和樹樁造型達數十萬株之多,可謂海內栽花賣花“第一村”;在繁殖上,采用壓條與養樁並舉的方法,在國內也頗為罕見。
  盆景概訴及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盆景是以天然的山石、活的樹木花草為素材,通過立意、造型、置陣布勢、養護管理等藝術的和科學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中組成以樹木、山體等為主體的自然景觀。以小中見大為特點,以極富生命活力為特色,使畫境和意境相融合的藝術品。它源於自然,是自然景觀的微縮,但又高於自然,是自然景觀典型、最集中的表現。它是自然界的樹木花草、天然岩石的組合,但它又藴含着製作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祈望。它是人們嚮往自然、回歸自然、懷抱自然欲望的産物,所以清代文學家張潮說:“居城市中,當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
  中國是世界盆景的發源地。盆景藝術在中國 源遠流長,而它的形成過程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在1977年發掘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有盆栽萬年青圖案的陶片出土。說明距今7000年前以出現植物盆栽。而這一習俗又由於各種目的的需要而不斷地流傳下來。隨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盆栽逐步地走嚮藝術化。到了漢代、南北朝是到乃至唐代,發展成為盆景藝術。國內一些學者人認為漢代的“山型硯”是山石盆景的發端,而建於公元706年的章懷太子李賢墓甬通道上的壁畫,畫有侍女手托假山小樹的盆景,是唐代樹石盆景存在的有力證明(圖2)。這就是說我國在1300年前就誕生了相當成熟的盆景藝術。
  宋代隨着經濟的發展(宋代的物質生産和財政收入都超過盛唐),城市的繁榮,盆景的繁榮,盆景(樹木、山水盆景)獲得快速發展和普及。而且樹木盆景已開始嚮精緻蟠紮工藝發展,盆景也開始作為商品,出現在市場上。據一些專傢考證,盆景藝術在宋代傳入日本,而且再由日本傳入歐美。現在成為世界性藝術。
  元代盆景出現些子景,即小型盆景。
  明清兩代盆景已發展到鼎盛時期,不但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詩詞、著作流傳,而且盆景是許多庭,苑囿裏不可缺少的內容。例如明代徽派版畫《環翠堂園景圖》中就有許多盆景。同時由於造型、工藝、樹種和地域不同,産生了許多流派、蘇州的蘇派、四川的川派、廣東的粵派、徽州的徽等。
  值得提出的是,這時盆景的形式已嚮多樣化發展,有山水盆景、樹石盆景、樹樁盆景、叢林盆景、奇石清供等,而且供製作盆景的樹木種類繁多,盆面修飾和成列觀賞也多有講究。在樹樁盆景方面,自然式和規則式同時存在,共同發展。有些地方還發展了盆景展覽和評比,這對中國盆景藝術的提高和發展無疑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徽派盆景是産生於古徽州地域內的盆景派別,它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盆景藝術流派,在歷史上曾為全國五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八大傢之一),在盆壇上享譽數百年之久。它的産生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900餘年。
  徽州盆景藝術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園林、徽州三雕(即磚、木、石)、程朱理學以及徽商的興衰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徽派盆景是包括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山水盆景、奇石清供在內的一個比較完整的盆景藝術派別,其內容非常豐富。
  徽派盆景是古徽州人民在徽州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師法自然、繼承傳統、創新發展的結果,是徽州人思想文化、道德觀念、藝術審美特點的反映,它不但豐富了徽文化的內容,也豐富了中國盆景藝術的內涵,在中國盆景藝術發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徽派盆景的藝術境界
  在盆景創作中,種種盆景藝術表現手法的靈活運用,可以創作出理想的盆景藝術品。一個成功的盆景作品,必須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畫境和美的意境。總之,是有的之景,托景言志,藉景言情。
  (一)美的生境生境美是盆景創作必須達到的第一境界。生境美即自然美、生活美;應含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亦即天然圖畫是也。生境是畫境、意境的源泉和前提,這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盆景藝術創作中的反映。為了達到使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盆景的體量、形式、色彩、佈局、風格等,衹能使自然美增色,而不能壓抑和破壞自然美。
  l.形質之美主要為植物材料的根、幹、枝、葉、花、果的形質美和山石材料的紋理、斷面、結構等形質美。如黃山鬆的主幹被纍纍鱗甲,古趣盎然;珍珠黃楊的細葉圓潤如玉,紅緑相間;拘杞的鮮果噴紅吐朱,勝似瑪瑙珠串;杜鵑的花冠如翩翩彩蝶,在枝頭尋芳弄香、追嬉鬧春;木的根蔸枯態嶙峋、渾如鐵鑄。石材如砂積石的細密孔穴和蘆管結構、斧劈石的直紋竪理、龜紋石的天然皴皺、宣石潤白的石質等也非常雅觀。
  2.色彩之美色彩之美具有感情效果。這是因為色彩的刺激,能使人産生某種生理或心理上的反應,從而影響人的感情和情緒。它主要指植物根、幹、枝、葉、花、果和山石材料的色彩和光澤。植物如翠竹碧玉般緑稈、紅楓燃霞般赤葉、梅花冰肌玉膚般英華、火棘紅精赤足般圓果等;山石材料如硯石墨玉般光澤、宣石白玉般膚色、螢石翡翠般緑色等。
  3.動聲之美主要表現在植物材料上,如風吹草動,疏聲薄影;松樹則林濤陣陣,頗有高山曠林野趣。表現在山水盆景上,則有瀑布飛濺、雲霧繚繞。
  4.變化之美植物材料,在春天表現為新芽吐緑,一片生機;夏天則葉色鮮濃、花香襲人,給人以日新月異之感;金秋則丹楓似火、銀桂飄香、榴果壓枝,猶有收穫之喜;鼕天則梅花傲雪綻放,更具剛毅不屈的精神,催人振奮,叫人上進。表現在山光水色上則春山秀麗、夏山濃郁、秋山蕭疏、鼕山枯寂等等。
  5.整體之美植物、山石材料,在各自具備的個體美的基礎上,將各部分的形態和色彩有機地結合起來,山石、植物經藝術加工後進行組景,因此較之於單個或單個之一部分,則表現出更集中、更完善之美,這就是整體美。整體美除了自然美之外,更主要的是生活美。
  (二)美的畫境畫境美即藝術美,是盆景創作必須達到的第二個境界。把從自然和生活中發現、體驗到的美,再通過取捨、概括、剪裁、組景、拔高等,使之成為一個有主次、有烘托、有呼應的多樣統一的完整佈局。也就是把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素材,通過藝術加工,進一步上升到“人工美”和“藝術美”的境界,這種畫境融入了盆景藝人的思想意識和個人風格。這種按畫意來創作景緻的方法,也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畫境的創造是通過放與收、繁與簡、虛與實、巧與拙、藏與露、粗與細、剛與柔、動與靜等一係列辯證統一藝術表現手法的實施來達到的。
  (三)美的意境意境美是盆景藝術創作應該達到的最高境界。盆景創作不但要創造富有生機的生境,還要進一步上升到富有畫意的畫境,最後還要從生境、畫境觸景生情,産生浪漫主義的激情,進入情景交融的高潮,這個感情升華的境界是為意境,即畫面所言之志、研發之情。中國盆景藝術就是通過山石、植物材料的精心選擇,運用與之相適應的藝術表現手法來經營位置、構設畫面、抒發作者的情懷,從而激發觀賞者美的感情、美的意願、美的理想,當觀賞者進入這種境界時,才能與盆景作者一道産生感情上的共鳴;繼之,形成豐富的聯想,並領受景外之情,取得景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意境美是理想美的境界,是美的最高層次,是美的靈魂之所在,包括美的感情、美的抱負、美的品格、美的社會等。中國人對意境的創造有着獨特的能力,對意境的欣賞也有着特殊的鑒賞力和悟解力。後漢劉褒(約147-167年前後)“畫《雲漢圖》,見者覺熱;又畫《北風圖》,見者覺寒”(明·江東偉《芙蓉鏡寓言》)。這是繪畫藝術表現意境的典型。“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列子·湯問》)。這是用音樂藝術表現意境的佳話。前涼被謔稱“笨君”的張天錫曾曰:“觀朝榮,則敬纔秀之士;培芝蘭,則愛德行之臣;鬆竹,則思貞操之賢;臨清流,則貴廉潔之行;覽蔓草,則賤貪穢之吏;逢飆風,則惡兇狡之徒”(明·江東偉《芙蓉鏡寓言》)。這是對植物乃至某些自然現象內含的深刻悟解進而産生的聯想。盆景藝術中令人浮想聯翩、意境深遠的佳作更是舉不勝舉。如在一橢圓形大理石淺盆中,一端幾塊玲瓏的巧石組成南國海島景緻,配植數株植物,點以長須老人,立杖岩邊海灘,手搭涼棚引頸眺望,遠方幾點小石組成孤島,大小組石之間海水縹渺,遠處孤島隱約可見,題一“思”字為名,則把海峽兩岸人民日思夜想,被人為隔絶的兩岸親人不得團聚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如一簡樸盆中,一株枯幹露根、頗饒古趣的梅花,適值寒鼕,雪壓枝頭,繁華點點,冒雪開放;月下清風,暗香浮動,花香色潔這是生境;枝疏影斜、雪染枯幹,一幅天然圖畫,這是畫境;由此時、此香、此景、此情,使人發思古之幽情,聯想到勤勞的華夏祖先,不畏艱難困苦,歷盡霜雪坎坷,頑強不屈,勇於進取的高貴品質,這是意境。每欣賞一次,猶如進行一次自我教育,蕩滌靈魂,似有潛移默化。催人自新的魁力。
  徽派盆景的造型
  徽派樹樁傳統(規則式)盆景有好些款式:它們是梅花(含碧桃)竜樁盆景,梅花、羅漢鬆、圓柏三臺式盆景,扭旋式盆景,疙瘩式盆景,劈幹式盆景,屏風式盆景和雜樁盆景等,在這些款式中,梅花竜樁盆景是徽派盆景的代表。各種款式的製作方法有其獨特的特點,下面一一作介紹。
  1.梅花竜樁的造型
  竜樁盆景主要用梅花,也有用碧桃、羅漢松樹種素材進行造型。整體形象猶如一條遊竜,有竜頭(羅漢鬆不作竜頭)、竜身、竜爪和竜尾。
  竜頭的培養:竜頭培養與壓條繁殖有關。清明前後,將梅幼樹或老樁基部萌蘖枝進行壓條繁殖。翌春剪離母樹,移栽他處。母樹經壓條時修剪刺激,當年便在基部再發生幾個強壯的萌蘖枝。次春又可繼續壓條,由於多年反復壓條作業,母樹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樁頭,有時白蟻侵入樁頭,咬食木質,到一定時間清除白蟻後則成為捨利樁頭,更顯蒼古。當竜頭培養幾年後,可在竜頭上萌發的萌蘖枝中選擇一強壯而較長的萌枝作竜身造型。
  竜身造型:先在樁基部旁立一竹竿或木桿,下部插入土內,作為造型支柱。然後將選姦的梅主幹(應有2~3米高)作左右S形彎麯(遊竜彎),每彎之間
  用棕櫚葉條紮縛固定,二彎的中間位置也用棕櫚葉條將梅幹紮縛在支柱上固定,同時在將梅幹作S形彎麯時就註意使梅幹間隔穿插在枝柱兩側。相鄰兩彎的寬度視竜身高度而定,一般15~25釐米,下部稍寬,上部稍窄。彎的多少視梅枝長短和需要而定。如需竜身更高而選的梅於不夠長,則可在第一年做好的竜身頂部選一飽滿芽,並在芽的上方短截,同時加強肥水管理,促使該芽長出較強的延長幹,第二年繼續作S彎,以達到所需的高度,這延長幹所作的彎的平面一般應與上年彎的平面一致,也可錯開一小角度,如錯角則為掉彎。和控製花枝多少。
  竜身主幹在開始放竜爪枝時,竜爪枝一般較細弱,橫伸不出去時可用細竹竿橫紮在竜身主幹上以便支撐竜爪枝。
  竜爪枝的設置是兩側對稱,而且下部的外伸較長,上部較短,個造型大致為等腰梯形。
  竜尾蓄枝:當進行竜身造型時,將竜身主幹頂梢攀直,並用棕葉條紮縛枉支柱上,同時將幹梢短截,剪口下幾個芽萌發成小主枝,次年將這些枝留4~7釐米進行短截。強度修剪刺激其上再萌發一些枝條,第三年將這些枝留10—15釐米修剪,頂部就形成由許多側枝組成的比較廣的枝群,這就是竜尾。
  至此,梅花竜樁盆景造型作業基本告一段落,以後就進入養樁階段。養樁階段是一漫長的過程。需十餘年或幾十年的功夫。一定要達到樁頭、主粗壯、皮皴色老時纔有觀賞價值。在養樁階段主要的工作址修剪調整姿態,施肥加速生長,復盆促進發根和枝幹老蒼。修剪
  一般在春季花後進行。修剪對調整樹勢和樁景姿態很有作用。操作時除剪去枯枝、纖弱枝外,對過密枝應疏剪,對強枝應輕剪,較弱枝應重剪。在上下樹勢方面,應該是上部樹勢稍強於下部,這樣整體樹勢容易平衡。如果下部樹勢過強,上部勢必衰弱,中、上部枝就容易枯此。出現這種情況,對下部衆多的萌蘖枝要麽進行壓條,要麽剪去。梅化施肥在歙縣賣花漁村一般在秋末鼕初施以豬糞,也可施復合肥(早春)。發芽時最好再施一些人糞尿肥。所謂復盆是指在梅花地栽的情況下根長得很長,小側根卻少,這不但影響以後起樁上盆,而且樹勢也容易減弱。因此每隔三四年將梅樹掘起,修剪一下根係,再換個地方栽下去,這就是復盆。經過復盆,根盤小了,但吸收根增多了,樹勢在復盆當年可能有些減弱,但很快可以恢復並轉強。正式上盆時也容易服盆。
  梅花竜樁有低樁、中樁、高樁之分。低樁高度在1米左右,中樁在1米以上,高樁在2米以上。在舊時,竜樁一般都成對製作和出售,每對造型、高低要一致,嚴格時梅花品種也相同。
  2.三臺式盆景的造型
  三臺式盆景的素構‘主要有梅花、圓柏、羅漢鬆等。現以羅漢鬆為例談造型的方法。
  羅漢鬆為羅漢鬆科常緑喬木,葉條狀披針形,有長葉和短葉之分。羅漢鬆枝幹在幼時較柔軟,老時則硬。羅漢鬆造型操作應在秋鼕和春中四月以前進行。發芽後,枝幹含水分較多,彎麯時容易折斷。
  三臺式盆景主幹彎麯二彎半,其枝片為三臺。中間為頂臺,位置最高,二側各一臺,位置稍低且在同一水平綫上。整個造型呈一等腰:角形。每臺片的形狀基本上為低饅頭形、圓頭形(頂臺)或橢圓形(側臺)。具體操作如下:
  用80~150釐米左右高的樹苗,粗度在1~3釐米直徑斜栽於地(或盆內),為防止在主幹彎麯的樹幹折斷,需要主幹的一側(近地一側)用一根劈得很薄的三層竹篾或一根10號鐵絲靠貼於主幹(鐵絲頭插入樹幹基部土內),然後用麻皮(或塑料包裝軟帶)將竹篾(或鐵絲)連同樹幹纏紮在一起,從基部一直到頂部。然後進行樹幹彎麯(用遊竜彎)。具體做法是先用左手抓住樹幹基部,使它不能移動,右手把捌千從嚮右斜臥的一側慢慢地推彎到相反的方向,使成弓形,立即用麻繩(也可用棕葉條、塑料包裝軟帶——下同)一‘頭係在捌幹基部,一頭係到樹幹弓彎的上端着力點處,使弓彎固定。第二彎距第一彎大約30釐米,用左手抓住第二彎起點處(第一彎着力點前),使其不能移動,再用右手慢慢地將樹頭嚮第一彎的方向攀回,也成弓形,立即用麻繩一頭係在第一彎結束處的彎背上,一頭係到第二彎結束端的着力點處,以固定弓彎。最後半彎是在眶第二彎15—10釐米處,用左手抓住彎的起點處,右手慢慢地將樹幹嚮第二彎的方向推,但此彎不要過大,使樹頭緩緩斜嚮上伸即可。也用麻繩如法固定起來。此彎完成後,將上面半彎的樹幹(梢部)留10—15釐米後剪去頂部(如樹幹此處有側枝應盡量保留,僅剪去枝梢)。在第一彎和第二彎的外側放一主枝嚮外伸出,並進行水平面S形彎麯或竪平面S形彎,一般彎1彎半。應註意的是第一橫出主枝應稍上托些,第二主枝橫出時應稍下壓些,使兩臺臺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後短剪這二主枝的枝梢,並剪去主幹上多餘的小枝,這樣三臺式造型基本告一段落。最後用一竹竿穿插在主幹二彎之間,並插入樹幹基部土中,作為支柱,防止因主幹細小而變形。開春以後,三
  臺的口十腋內可發出新側枝。翌春對這些新枝再留2—3釐米進行短剪或當年夏天就開始進行摘心,促發小枝。這樣每臺枝片不幾年就可形成整齊美觀和豐滿的臺片。
  三臺式盆景雖不需培養竜頭,但也應經10年左右的養樁過程,同時也需“復盆”,目的使主幹有一定粗度、彎麯處自然生動,枝幹呈現老態。臺片經調整、修剪後形成緊湊、豐滿、整齊、大小適宜的優美造型。這樣再上盆,稍露主要側根,觀賞價值就可提高了。
  三臺式盆景可以進行改造和變化。例如下面兩側的臺片如果不在同一水平綫上而是一高一低或者二臺片中一臺嚮外伸長些,則三臺就不是等腰三角形而是不等邊三角形了,於是就産生了動勢。又如將樹橫栽於簽筒盆中,並使三臺式中第一彎臺作頂臺,第二臺片嚮斜下伸長作延伸臺片,而將原頂臺作中臺片,則成為懸崖式。再如將三臺式中除去最下面一臺,則成為旗形樹冠,也有較強的動勢。如果在三臺式主幹上多留幾個主枝,並做成大小不同的臺片,這就成了麯幹多臺自然式盆景所以三臺式盆景是規則式盆景嚮自然式盆景發展過程中的過渡款式。這在徽派盆景發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它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三臺式盆景一般為中小型,大型很少(圓柏三臺式盆景有大型的),可置於幾案上欣賞,也可放在陽臺上,廳堂內欣賞。它體現出“小中見大”這一盆景主要特點,也是難能可貴的。
  3。扭旋式盆景的造型
  特點是主幹用蠃旋彎,即徽州花農所說的磨盤彎蟠紮,而出枝也都在彎的外側,枝片雖有前有後,但基本上是左右出枝。一般中小型盆景,主幹衹2~3彎,鄰近彎之間的水平間距15—20釐米或更小。扭旋式常用於梅花、羅漢鬆、圓柏、紫薇、小n十梔子花等樹種的主幹造型。
  扭旋式主幹造型的具體做法是:先在樁苗一側立一牢固支柱(插入土中),將樁苗基部嚮支柱方向攀彎,靠在支柱下端,立即用棕櫚葉條(或麻皮——下同)將樁苗紮縛在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動,再將樁苗上段斜上繞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紮點支柱反側上端),又用棕櫚葉條將樁苗紮縛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動。還將樁苗上段斜嚮上繞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紮點處支柱同側上方),還用棕櫚葉條將樁苗紮縛在支柱上,如此而上,直到根據造型需要幾彎,紮兒彎,過長之樁苗上毆剪去,促發頂枝。這樣扭旋式主幹造型便告一段落。
  主幹扭旋式造型還可以先將主幹作S形遊竜彎,再將由S形彎麯而形成的竪平面作順時針或反時針水平旋轉,旋轉角度90—180度,這樣S形各彎都得變形,單一的平面也被打破,從而形成扭旋式造型,然後將各彎主幹紮縛在支柱上固定(也需在主幹較細時用此法)。
  主幹彎好之後,將主幹頂梢留適當長度後短剪,並在主幹各彎的外側放出主枝。註意上下主枝不要重疊,而且前面主枝(觀賞面)應嚮左或右側斜出。主枝選定後,主幹上其他枝條可剪去。主枝為水平橫出或嚮下作弧彎再伸出,然後作水平或上下S形彎,彎可作1—3彎(一般下部主枝2~3彎, I:部主枝1—2彎)。彎後短截過長枝段,促使剪口以下萌發較強且多個側枝,側枝纖摘心或鼕春短剪後又發多個小側枝,如此反復兒年,則成小枝群,即為臺片。羅漢鬆和圓柏的臺片不但司‘采取摘心和修剪的力、法來擴展和加密,而且可用細鐵絲將側枝纏繞後彎麯枝條來擺布,使小枝均勻分佈在同一水平面上,使臺片提早形成。已經形成的臺片,為了保持姿態,每年應經常摘心和鼕春修剪。
  4.疙瘩式盆景的造型
  疙瘩式盆景造型的特點是在主幹基部(有時在中部)將主幹繞結成疙瘩,以增加局部粗度和形態變化,以此增強盆景的韻味和新奇感的一種款式。當地花農也叫它為紐扣式。主要用於:羅漢鬆、圓柏和梅花盆景主幹造型中。而樹冠的造型一般為三臺式、變化臺式或雜樁(自然式)樹冠。疙瘩式造型具體操作以羅漢梢,促使它們形成臺片。如果是花樹,則可進行多次留短樁修剪,減弱其生長勢,然後均勻布於圈內,並用棕絲將這些側枝紮縛在圈內骨幹枝上,形成平面,使其開花。經過幾年的修剪培養和調整,圈內花屏便形成。
  5.雜樁(野款)盆景的製作
  徽州花農歷史上把上述按一定款式蟠紮、培養成型的樹樁盆景如遊竜、三臺式等視為正款,而將未能按一定規則蟠紮、培養成的樹樁盆景列為雜樁,也叫野款。所謂雜樁,是因樁景形式多樣,又不同於正款樁,所以稱雜。所謂野款,就是仿照山野自然樹木形態的款式,也就是自然式樹樁盆景。雜樁可以是因失去蟠紮時機而不能蟠紮正款的傢育傢養樹樁,如梅樁、柏樁、羅漢鬆等進行樹冠造型而成,也有到山野選取有欣賞價值的野樁進行樹冠造型而成。如榆樁、三角楓樁、紫藤樁、紫薇、黃山鬆等,還有一些灌木如天竺、虎刺、木綉球、雀舌花(小葉梔子)、杜鵑、貼梗海棠、臘梅等。
  雜樁主幹一般不進行蟠紮(一些灌木如杜鵑、貼梗海棠等也進行蟠紮)或進行主幹高位蟠紮,對主枝、側枝常進行蟠紮或修剪造型。造型一般是做臺片,也有經修剪形成自然:l《枝(如梅花),主枝位置,姿勢、高低,臺片的形狀、大小和多少一般因樹造型,因型而定。因此樁景的優劣全憑作者的藝術鑒賞能力和造型技能。雜樁款式多種多樣,有單臺、雙臺、多臺、 自然樹冠;有直幹、斜幹、麯幹、懸崖麯幹;有一本多幹(南天竹)、叢林(虎刺),不一而足。其具體製作僅能舉幾例說明。
  賣花漁村花農在上世紀70年代或以前所作的雜樁(野款)盆景,反映了傳統雜樁的製作方法和面貌,不難看出,這就是徽派傳統自然式盆景。它和現代自然式盆景相比,不大註意各種對比關
  係,而且臺片也很粗放,有野味而缺乏韻味。它與以前文人自娛式盆景相比,也缺乏畫意。但它畢竟是徽派現代自然式盆景的先驅之一。其實現代徽派自然式盆景就是在傳統雜樁、傳統三臺式和傳統文人自娛式盆景的基礎上再藉鑒國內其他盆景派別的一些技法發展起來的。
  6.水石盆景的製作
  微派傳統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積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縣青石鑿成,多為深盆,有長方形、圓形等。
  山石大都挑選形狀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雖經人為加工,但不留痕跡。有單峰、雙峰;有峰、巒、丘、麓、𠔌之狀。有的也鑿有洞穴、山石上種植虎耳草、菖蒲、蘚、蕨之類。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極小遊魚出沒。景物雖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安徽盆景的現狀
  造型風格及特色徽派盆景以梅花,圓柏,黃山鬆為代表樹種,采用棕皮,樹筋等材料,"粗紮粗剪".徽派盆景的造型風格古樸奇特,傳統盆景的造型以規則式為主,主要有"遊竜式","三臺式","疙瘩式","扭旋式","屏風式":尤以"遊竜式"梅花盆景最為有名,其樹幹左右彎麯,冉冉而上,猶如竜遊雲海,成為傳統徽派盆景的主要形式.其造型高大,端莊,雄偉,於素雅中見秀逸,於奇古中觀蒼勁.自然型則多姿多彩,無一定格律:一般將主幹作一些不規則的彎麯後,對其餘枝條均采取修剪加工,其效果較蒼勁,自然.現在的安徽盆景造型多以自然界等效百態的樹木為摹本,參照畫意,力求自然,根據樹壞的外形,因勢施藝,不拘格律.造型技法取各傢之長,融會貫通,揚長避短,成型後的樹樁自然,生動,形神兼備.春姿時造型端莊,雄健而富於神韻;鼕季裸姿時則可見枝條走嚮麯折變化,蒼勁奇特,提高了欣賞價值,一改過去徽派盆景端莊古板有餘,自然生動不足的弊端,逐步形成了"蒼古,自然,奇特,雄偉"的藝術風格
  盆景事業所取得的成果我省有一批優秀的盆景工作者抓住機遇,積極進取,歷經艱辛,在樹樁姿態的選取,山石的擇美,叢林的佈局上,都刻意求工,大膽創新,在原有風格特徵上.廣泛吸收嶺南,揚派乃至臺灣,日本等風格,創作出一批立意高遠,清新飄逸,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這些盆景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風土人情,"既有自然美的風格,又不偏於個性美的範疇",形成古樸清新,典雅優美的藝術風格和特色,得到了國內外專業人士的高度贊揚.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在國內歷屆盆景展覽中屢獲大奬,反映了我省盆景事業蓬勃發展的可喜景象
包含詞
徽派盆景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