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德國天文學會星表
  1867年德國天文學會提出了精確測定恆星位置的計劃,開始時,由六個國傢用12架子午環對bd星表中赤緯+80°~-2°、亮度在8等以內的全部恆星的位置進行精測。這一星表於1910年完成,共包括144,000顆星,稱為agk1星表。1924年擴充到赤緯-23°,後來又擴充到赤緯-90°。由於agk1星表僅有星位,沒有自行,1924年開始用照相法進行重測。修訂後的星表,稱為agk2星表,於1951~1958年陸續發表,共有183,000顆星。1955年開始修訂agk2星表的位置和自行,利用同測定agk2星表一樣的照相望遠鏡進行觀測。修訂後的星表在1973年以磁帶形式刊出,稱為agk3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