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4-1525年德意志農民大規模的反封建武裝起義。起義農民曾提出廣泛的反封建綱領《書簡》、《十二條款》、《海爾布隆綱領》等。1525年3月,農民領袖閔采爾在米爾豪森城領導建立革命政權永久議會”。因各地起義軍缺乏組織和統一指揮,至1525年8月,起義相繼被鎮壓。 |
|
德意志民戰爭 1524—1525年,德國農民(得到部分市民支持)反對封建壓迫的一次規模最大的起義。 起義遍及德國整個西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農民戰爭,是宗教改革運動(十六世紀西歐各國反對鼓吹封建制度不可動搖性的天主教會的社會政治運動)的組成部分;是長期反封建鬥爭在宗教改革運動時期達到的頂點。恩格斯把宗教改革運動稱為德國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戰和歐洲第一號資産階級革命。農民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主和教會力圖鞏固農奴製以及因商品貨幣關係發展而力圖增加農民的封建貢賦;以封建主為一方,以資産階級、農民和城市貧民為另一方的階級鬥爭的尖銳化。這種尖銳化的表現在宗教改革運動時期一些宗教性反封建口號中均有反映。反映農民和城市貧民利益的托馬斯·閔采爾學說,是起義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閔采爾的信徒傳播說,必須通過革命,即必須通過推翻公侯、封建主及其他壓迫者來根除罪惡。1524年底至1525年初製定的《書簡》,是農民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書簡》中貫穿着通過群衆鬥爭進行社會變革的思想,強調必須把“窮苦的普通人”從所有領主和當局的壓迫下徹底解放出來,必須依照“共同利益”和“上帝的法律”來重新安排生活。然而,在農民戰爭過程中,市民階級中一些比較溫和的階層也加入農民運動,並製定了自己的綱領(“十二條款”、“海爾布琅綱領”)。這些綱領十分忽視農民的要求,並有與封建主謀求妥協的趨嚮。這種含糊不清的綱領削弱了起義軍,從根本上說則是農民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 據一些資料記載,當時起義軍計有15萬人左右,分成若幹股數量不等,按地區建立的獨立農民武裝。其中人數最多的有8OOO—12OOO人。起義軍以步兵為主,幾乎沒有騎兵,衹裝備有少量火炮(“博姆巴爾達”炮)。封建主結成施瓦本聯盟,其軍隊總計擁有700—1200名騎士,11OOO—15000名雇傭兵(主要是瑞士人),3500名騎兵和炮兵(數十門“博姆巴爾達”炮、長炮和鷹炮)。封建主軍隊的優勢在於擁有強大的騎兵和炮兵,更主要的是有統一的指揮。起義軍恰恰缺少這一點,事無巨細,都要召集統領會議或全體人員大會决定。 1524年6月,黑林南部農民首先舉義,揭開了農民戰爭的序幕。農民拒絶負擔封建徭役,並建立起武裝。當時,封建主軍隊正在意大利對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作戰。封建主一時無力對付起義軍,為贏得時間調集軍隊和雇傭新兵,遂采取大談(同大股農軍首領舉行談判)小打(襲擊小股農軍)的策略。1525年春季,農民戰爭蔓延到黑林北部,巴登、弗蘭肯、符騰堡、圖林根、薩剋森、阿爾薩斯和奧地利(阿爾卑斯各州)。各農軍統領都是由農民和騎士中推選出來的,他們是:耶剋萊因(雅各布)、羅爾巴赫、弗洛裏安、蓋葉爾、格茨·馮·伯利欣根、米哈埃爾·蓋斯邁爾等人。上施瓦本成了起義中心,這裏先後建立起巴爾特林根農軍、阿爾郜農軍、湖濱農軍等農民起義大軍。起義軍奪取城鎮,同參加起義軍的部分市民宣佈成立新教兄弟會,占領和搗毀寺院與城堡,強迫封建主將糧食和武器交給農民。 各股農軍把各自的村社從封建主統治下解放之後,便在所占領的市鎮、城堡與寺院內安營紮寨,反擊各地領主的進攻。這種作戰行動僅局限於一地的作法,務農軍之間缺乏密切的協同,以及采用單純防禦戰術,都嚴重地削弱了農民運動。施瓦本聯盟利用農民運動的自發性和行動不統一的弱點,對農民領袖廣泛進行誘說和收買,千方百計分裂起義隊伍。封建主利用自己軍隊組織程度、紀律性、機動能力和武器方面的優勢,利用農軍某些統領行動躊躇和蓄意背叛,背信棄義地破壞停戰條款,逐個擊破農軍隊伍。4月4日和4月14日,施瓦本聯盟的軍隊先後在萊普海姆和武爾察赫重創上施瓦本農軍。4月中旬,農軍在魏恩加爾滕附近集結重兵,但因湖濱農軍統領與敵軍指揮部簽訂了條約而未能對施瓦本聯盟軍隊展開進攻。1525年3月底,弗蘭肯的羅滕堡地區爆發起義。截至4月初,起義即已遍及整個弗蘭肯省,農民屢次獲勝。但是,1525年6月初,弗蘭肯農軍在剋尼希斯霍芬(6月2日)和因戈爾施塔特(6月4日)附近諸戰中被施瓦本聯盟軍擊潰。儘管如此,農民運動並未衰落,越來越多的農民參加到運動中來。1525年5—7月,農民戰爭的規模達到了頂點。攻剋弗賴堡城(5月18—25日)和施拉德明附近的會戰(7月3日),是起義軍兩大輝煌勝利。 閔采爾領導的圖林根和薩剋森起義,是農民戰爭中極其傑出的事件。米爾豪森是這一地區起義的中心。武裝暴動之後,於1525年3月17日在這裏成立了革命政府。圖林根起義軍的行動比德國其他地區更為堅决。他們占領市鎮、城堡、寺院和城市莊園,將封建主的財産分給農民和市民,宣佈他們的這些行動是在國內外達到人人平等的開端。恩格斯把圖林根起義稱為整個農民戰爭的頂點。但閔采爾未能把起義者的力量聯合起來,未能在圖林根建立整個起義的革命中心。1525年5月15日,閔采爾率領一支裝備很差的小部隊,在弗蘭肯豪森附近一次衆寡懸殊的戰鬥中被黑森伯爵指揮的諸侯軍所擊敗。閔采爾受傷被俘,於5月27日被處死。5月25日,米爾豪森陷落,圖林根起義被鎮壓。從此,農民運動急劇衰落。在阿爾薩斯、奧地利,特別是蒂羅爾,起義者的鬥爭還持續了一段時間。最後一個停止抵抗的是蓋斯邁爾農軍,他們直至1526年纔撤至威尼斯共和國境內。 農民起義遭到殘酷鎮壓,被殺害的起義者不下10萬。農民起義的失敗使封建反動勢力、農奴製和諸侯權力得到加強,使德國政治分裂的狀態更加鞏固。農民重新被領主奴役,因軍稅增加,負擔更為沉重。 點評:恩格斯認為,農民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農民和平民在德國大多數地區中也是沒有共同行動……。”農民戰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農軍作戰帶有自發性質,缺乏嚴密的組織,行動遲緩;戰術上優柔寡斷,某些農民領袖公然背叛;封建主軍隊在人數和武器質量上均占壓倒優勢。1524—1525年期間德意志的農民戰爭,是德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 |
|
《德國農民戰爭》
Peasant War in Germany, The
2獷藝n
産階
教訓
首次
濟評
,.4萬
中文
事文
德國
必要
解放
取了
富史
戈爭》
Deguo Nongmin Zhanzheng
((德國農民戰爭))(peasan‘W
Germany,The)恩格斯總結德國謐
級革命時期階級鬥爭和武裝鬥爭經駐
的軍事著作。用德文寫於1850年夏。
發表於1850年《新萊茵報·政治紅
論》第5、第6期合刊號。中譯文約
字,全文收人《馬剋思恩格斯全集》
第1版第7捲和《馬剋思恩格斯軍
集》第1捲。
1848一1849年歐洲革命失敗後,
幾乎到處是一片消沉,恩格斯感到確
讓德國人民重溫德意志民族追求革命
的傳統和堅韌不拔的鬥爭精神。他迭
1524~1526年德意志農民戰爭的豐
實,進行研究剖析,寫成《德國農民,
史事
使用
著作
全不
值,
修)
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分析歷
實,引出科學結論的典範著作。該交
的是德國歷史學家W.戚美爾曼一剖
所述史料,但研究後得出的結論卻關
同。因而該文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佃
而且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鮑世
tn■11..●啊n■n-‘
■.●●■--—-●_●tr●‘-刪f-'h tt●:_
■■·,·._l_■‘-●ht—h■10·—‘
‘■_-¨-.·P,lJ-¨··●11f●r_-
~●I■●’●n·.._H^●●一.‘-■u●_
--·-_·”r~_^r·‘r啊J●r‘rl,0啊‘
~●-,●,■¨一_m_h●●M
-¨,一r.0·一‘,_l_-●,.‘..一.-
..一●·110一剛^m—'●--r. ..
..··‘,——--·_1’,_‘.巾,疃
-·‘~‘.·■p·_’w,r··一:●·’一
蕊’..鬈::三’0:::冒薯萇≥=
t_.-r'‘,-_--’,_、一,枷■
■.‘●_●·-¨h●·t●_●西1 h一
●-’·■=·'..●~●_● __■■■●,r·一
‘■^‘-,—_●—‘I·I.-■h |‘●¨··●
●■一·●---’..-l·.-_H■·_,‘’·t■’!舳.
._…-●一●’一■坤一_’—"¨’r’●■■
●●●—■‘,,^1-’,_一●’1■·'●妒 ‘J
●-■r ·‘●;-,●。‘…I o-●HI-I’’‘一
-_吖.--晰'l:‘.f.,-lh·‘一f■
-●-··,p'啊■·'一 j●··’”。■I。’_‘
--_”-.。·-、一t^
I
p…,·_hh—‘■∥_J,,.一一_‘‘一●●
●●’,●r‘~…●-Ⅶ一...‘●一’_
: 一● ‘·t ¨● ‘r'·^●-’●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