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獵虎”重型坦剋殲擊車
開發背景  德國獵虎重型坦剋殲擊車
  1941年5月26日,德國軍方决定研製新型重型坦剋,以便與蘇聯的t-34坦剋和kv重型坦剋相抗衡,研製代號為kv4501,由波爾捨和亨捨爾兩傢公司競爭。兩傢公司都生産出了樣車,波爾捨公司的樣車稱為vk4501(p),亨捨爾公司的樣車稱為vk4501(h)。對比試驗的結果,軍方選中了vk4501(h),定型後便是大名鼎鼎的“虎”式重型坦剋。
  波爾捨公司的vk4501(p)樣車被否决時,公司的生産綫已經在生産vk4501(p)的底盤。未定型,先生産,這恐怕也是戰時體製的特點。這些底盤處於不同工序階段,有的已全部完成,有的還在生産綫上,共90輛。為了能充分利用這些底盤,公司的總設計師波爾捨博士嚮希特勒建議將這些底盤改裝成重型突擊炮(坦剋殲擊車)。波爾捨博士和希特勒過往甚密,1942年9月26日,希特勒便特批了這一建議。隨後,波爾捨公司利用這些底盤生産出90輛重型突擊炮。在1943年2月6日的“總統會議”上,正式命名為“斐迪南”重型突擊炮。斐迪南,是波爾捨的名字,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希特勒對波爾捨的器重。後來又改稱為“象”式坦剋殲擊車。
  到1943年5月12日,完成了全部90輛的生産任務。這些坦剋殲擊車隨即被派往庫爾斯剋前綫。在突破蘇軍防禦的戰鬥中,“象”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後方地域被優勢的蘇軍坦剋包圍,損失慘重。
  德國於是1943年2月開始研製“獵虎”坦剋殲擊車,同年10月20日,便造出木製模型給希特勒審查。“獵虎”坦剋殲擊車設計的目的是遠距離支援步兵和裝甲戰鬥車輛。1944年2月一共製造了兩種原型車,一個是波爾捨懸挂裝置(由8個負重輪組成),另一種是亨捨爾懸挂裝置(由9個負重輪組成)。其第一次命名為JagdpanzerVI,後來改成Jagdtiger,其設計編號為Sd.Kfz.186。原計劃於1943年12月開始生産,不過最後改成在1944年7月開始,又由於需要優先生産PzKpfwV“黑豹”坦剋而推遲。到了1945年1月决定優先生産“獵虎”坦剋殲擊車的時候,德國形勢已經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生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