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微生物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或其分泌物産生的代謝産物,它是利用微生物技術,通過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而得的,是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高效、無毒、無二次污染的水處理劑。由於微生物絮凝劑可以剋服無機高分子和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終實現無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正成為當今世界絮凝劑方面研究的重要課題。
國外微生物絮凝劑的商業化生産始於20世紀90年代,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應用前景誘人。如紅平紅球菌及由此製成的noc-1是目前發現的最佳微生物絮凝劑,具有很強的絮凝活性,廣泛用於畜産廢水、膨化污泥、有色廢水的處理。我國微生物絮凝劑的製品尚未見報導。
種類和性質
微生物絮凝劑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細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劑,利用微生物細胞壁代謝産物的絮凝劑、直接利用微生物細胞的絮凝劑和剋隆技術所獲得的絮凝劑。微生物産生的絮凝劑物質為糖蛋白、粘多糖、蛋白質、纖維素、dna等高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在105以上。
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者早就發現,一些微生物如酵母、細菌等有細胞絮凝現象,但一直未對其産生重視,僅是作為細胞富集的一種方法。近十幾年來,細胞絮凝技術纔作為一種簡單、經濟的生物産品分離技術在連續發酵及産品分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微生物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産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機物。主要有糖蛋白、粘多糖、纖維素和核酸等。能産生微生物絮凝 劑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它們大量存在於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積物中。從其來源看,也屬於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因此它具有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一切優點。同時,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工作已由提純、改性進入到利用生物技術培育、篩選優良的菌種,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高效的絮凝劑的研究,因此其研究範圍已超越了傳統的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研究範疇。具有分泌絮凝劑能力的微生物稱為絮凝劑産生菌。最早的絮凝劑産生菌是butterfield從活性污泥中篩選得到。1976年,nakamura j.等人從黴菌、細菌、放綫菌、酵母菌等菌種中,篩選出19種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以醬油麯黴(aspergillus souae)aj7002産生的絮凝劑效果最好。1985年,takagi h等人研究了擬青黴素(paecilomyces sp.l-1)微生物産生的絮凝劑pf101。pf101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啤酒酵母、血紅細胞、活性污泥、纖維素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鋁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1986年,kurane等人利用紅平紅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研製成功息生物絮凝劑noc-1,對大腸桿菌、酵母、泥漿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碳粉水、膨脹污泥、紙漿廢水等均有極好的絮凝和脫色效果,是目前發現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劑。
絮凝劑的分子質量、分子結構與形狀及其所帶基團對絮凝劑的活性都有影響。一般來講,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綫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帶支鏈或交聯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劑産生菌處於培養後期,細胞表面蔬水性增強,産生的絮凝劑活性也越高。處理水體中膠體離子的表面結構與電荷對絮凝效果也有影響。一些報道指出,水體中的陽離子,特別是ca2+、mg2+的存在能有效降低膠體表面負電荷,促進“架橋”形成。另外,高濃度ca2+的存在還能保護絮凝劑不受降解酶的作用。微生物絮凝劑絮凝範圍廣、絮凝活性高,而且作用條件粗放,大多不受離子強度、ph值及溫度的影響,因此可以廣泛應用於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中。微生物絮凝劑高效、安全、不污染環境的優點,在醫藥、食品加工、生物産品分離等領域也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