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東 >濟寧 > 微山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370826
微山概況
  微山縣位於山東省南部,置縣於秦代,縣治設於夏鎮,始稱廣戚縣;至南北朝時並入留縣,此後不復縣治。建國後,1953年為了發展漁業與統一湖區領導設立微山縣,因地處微山湖故名。轄 15 處鄉鎮(街),68萬人,總面積 1780 平方公裏,其中微山湖面積 1266 平方公裏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厚重,伏羲文化、秦漢文化、運河文化、梁祝文化、微山湖文化源遠流長。微山島上存有商代仁人微子的墓園,微山島、微山湖、微山縣因此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 “微湖大隊 ”、“運河支隊 ”、“鐵道遊擊隊”等革命武裝 ,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一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響大江南北。
  縣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77600。行政區劃代碼:370826。區號:0537。拼音:Weishan Xian。
行政區劃
  微山縣轄2個街道、6個鎮、7個鄉:夏鎮街道、昭陽街道、韓莊鎮、歡城鎮、魯橋鎮、南陽鎮、傅村鎮、留莊鎮、微山島鄉、高樓鄉、趙廟鄉、兩城鄉、馬坡鄉、西平鄉、張樓鄉。共4個居委會、523個村委會,553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
  1953年設縣。因境內微山湖而得名。
  1984年8月,為了加強微山湖的統一治理,合理開發利用湖區資源,將江蘇省沛縣的楊堂、孫莊、東明村、西平村、六營、曹莊、王莊、大挖工莊、趙樓、趙廟、張莊、侶樓、龐孟慶、中挖工莊共14個自然村劃入微山縣
  1999年8月26日,撤銷傅村鄉,設立傅村鎮(魯政函民字23號)。1999年12月6日,撤銷留莊鄉,設立留莊鎮(魯政函民字34號)。
  2000年,微山縣轄7個鎮、11個鄉。總人口645728人,各鄉鎮人口: 夏鎮鎮 101742 韓莊鎮 36028 歡城鎮 87320 南陽鎮 26687 魯橋鎮 36501 傅村鎮 43953 留莊鎮 51153 微山島鄉 13738 塘湖鄉 25992 彭口閘鄉 23653 昭陽鄉 16150 兩城鄉 65352 馬坡鄉 53334 高樓鄉 16844 張樓鄉 14818 侯樓鄉 9156 趙廟鄉 13780 西平鄉 952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銷塘湖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韓莊鎮;撤銷彭口閘鄉、昭陽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夏鎮;撤銷侯樓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魯橋鎮(魯政函民字74號)。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微山縣轄7個鎮、7個鄉。
  2004年1月2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微山縣撤銷夏鎮街道辦事處和昭陽街道辦事處。撤銷夏鎮,以原夏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夏鎮街道辦事處和昭陽街道辦事處。將原夏鎮的奎文、戚城、城後、磨擔街、謝橋、????當、文昌、箭街、順河、月河、青年、南門口、泰山、李樓、殷莊、李堂、付樓、馬樓、周嶺、朱莊、大劉樓、黃橋、曹莊、沙河崖、青山、部城東、古樓、南門外、部城西、沙𠔌堆、西劉、辛莊、大官口、童莊、黃莊、後村、前村、朱道溝、東翁樓、小官口、石壩、西寨、李𠔌堆、鹿灣、薛莊、楊閘、周莊、陸莊、亓樓、白莊、建新、西八裏屯、呂莊、馬莊、後鮑樓、後八裏屯、嚴莊、前鮑樓、王莊、前八裏屯、三裏莊、賈莊、洛房、薛河頭等64個行政村劃歸夏鎮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夏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原夏鎮的三孔橋、十村、三孔橋東、老壩、寨子、南莊東、南莊西、西樓、微濱、新建、愛湖、大捐、薛河、十字河、網廠、西萬一、西萬二、西萬三、西萬四、西萬五、西萬六、蔣莊、劉昌莊、漸口東、漸口西、四新、種口二、種口三、種口四、三官廟、後學北、後學南、南壩、南埠莊、蔣集河南、蔣集河北、恩莊、運河、猛進等39個行政村劃歸昭陽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三孔橋村。
自然資源
  微山縣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 78 種,水生經濟植物 74 種,鳥類 87 種,素有“日出鬥金”之美譽。湖區煤炭已探明儲量 127 億噸,年開採量達3000萬噸。稀土資源探明儲量 1275 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微山湖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水域遼闊,翠島點綴,風光秀麗,是山東省首批自然風景名勝區,被批準為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和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每年夏秋之際,數十萬畝荷花連片盛開,構成一幅美麗壯觀的自然畫捲,被譽為“中國荷都、北方水鄉和鐵道遊擊隊故鄉”。桃花山下伏羲陵、大運河畔仲子廟、微山島上三賢墓、獨山島上漢墓群、水下古留城等衆多古跡,有着較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微山縣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三級航道 ) 縱貫縣域南北,千噸級貨輪可北抵濟寧,南達蘇杭,為我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黃金通道”,也是國傢南水北調東綫工程的重要通道。2003 年,全縣 GDP 完成 61.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超過 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 20 多億元,各項存款餘額 40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070 元,是 “中國麻鴨之鄉”、“中國烏鱧之鄉” 、“中國荷花之鄉”、“中國荷都”、“鐵道遊擊隊故鄉”。
魯南明珠
  微山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由南四湖(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組成,統稱微山湖。
  南四湖位於魯西南,其西南部為蘇魯邊界。南北全長120公裏,寬4.5公裏至24.5公裏,周長306公裏、總面積為1266平方公裏。可控蓄水量為17.3億立方米。最大庫容量47.31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5米,汛期最深為3米。流域面積31700平方公裏。京杭大運河縱貫全湖南北。
  微山湖區物産富饒,素有“日出鬥金”之稱。湖區水資源門類比較齊全。魚類現有78種,以鯉魚為主,經濟魚類有鯽魚、黃(魚桑)魚、烏鱧、紅鰭(魚白)、長春鯿和鯉魚6種,底棲動物包括軟體動物、節枝動物、不節動物、昆蟲等63種(科),其資源總量為98876噸,浮遊植物共116種,其中優勢種14種,浮遊動物248種,優勢種共32種,水生維管束植物74種,全湖現存為304萬噸,漁業生物餌料相當豐富。
旅遊資源
  微山旅遊資源獨具特色。 微山湖水域遼闊, 島嶼點綴,蘆灘廣袤,荷花滴翠,閘壩宏偉,歷史名勝,文化古跡衆多。每年七八月份,10萬畝荷花盛開,蔚為壯觀,堪稱世界之最。 湖中微山島( 9 平方公裏)、獨山島(0.7平方公裏)、南陽群島(主島0.8平方公裏)風景俱佳,各具特色。微山歷史悠久,境內有殷周微子墓、漢初張良墓、春秋目夷墓、伏義陵、伏義廟、仲子路廟、6合泉、聖母泉等及大量的廟宇亭臺、古碑刻石、漢畫像石等古跡。具有較高的考古與觀賞價值。微山湖曾被古人稱作桃源仙境,清代詩人趙執信贊到“舟前湖泱漭、湖上山橫斜”,“疑是桃花源,參差出人傢”。陳毅元帥寫下了"橫越江淮七百裏,微山湖色慰徵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人畫圖”的壯麗詩篇,八十年代末,鬍耀邦到微山視察,倍加贊賞美麗的湖光山色。微山湖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公園;已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尤其每年七八月份舉辦的集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之大成的湖上“荷花會”更是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工業發展
  微山工業門類較為齊全。主要包括:煤炭、稀土冶煉、造紙、機械、造船、化工、醫藥、建材、食品、釀酒、紡織等體係,現有鄉鎮以上工業企業700傢,産品800多種,外商投資企業15傢,出口創匯企業 20傢,50多種産品遠銷歐、美,日本、港、臺、東南亞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主要産品有:煤、焦、稀土精礦粉、水泥、二號包裝箱板紙、瓦楞紙、化肥(碳銨),甲醇、稀土復混肥、腦血康膠囊、腦血栓片、霓虹燈帶PE、PVC、OPP熱收縮膜、捆包拉伸膜、磷肥、睡蓮酒、微山湖麯、 蘆筍罐頭、 禽肉罐頭、鬆花蛋、味蛋,耐火及保溫材料、皮革製品、稀土拋光粉、硫酸鋇、板鴨、蝦仁、整衹蝦、羽絨和羽絨服裝、電熱褥、鋼板船、汽車空壓機、工業泵、混凝土攪拌機、傢用係列臺虎鉗、振動篩以及葦席、葦折、草編等。主要出口産品有:稀土礦粉、拋光粉、低鈦稀土硅合金、霓虹燈帶、傢用輕型臺虎鉗、木挫、啞鈴、鞋釘、小水泵、乳膠手套、羽絨服裝、皮革製品、皮毛玩具、長毛絨玩具、絹扇、葦製品、草柳編製品、鬆花蛋、灰蛋、肉食牛、蘆筍罐頭、甲魚罐頭、水果罐頭、桐木、熒實米, 田蠃 、鹹水藕、蓮蕊、水蛭、地毯、槐米、菰江草、草粉等。
農業發展
  農牧業發展條件優越。微山氣候適宜,生態適用範圍廣,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好,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全縣盛産農作物:小麥、稻穀、玉米、大豆、地瓜、棉花、蘆筍、紅麻、大蒜及其它蔬菜等。畜牧養殖種類有: 麻鴨、白鵝、水貂、黃牛、山羊等。
商業發展
  微山商業流通繁榮活躍,全縣建有7 個專業批發市場,60個農貿市場,1 個全省最大的湖産品綜合批發市場,商業網點設施建設齊備,並建有金融、人才、技術、勞務、證券市場,個體私營經濟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縣個體工商戶已達到1.9萬戶,私營企業510傢,其中固定資産1000萬元以上的5戶, 從業人員6.3萬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10%,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註册資金 5.2億元, 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嚮國傢年繳納稅己達到3000萬元,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全縣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事業的進步。
名人一覽
  微子 周代宋國的始祖。名啓(漢代因避景帝劉啓之諱,改啓為開),殷商貴族,殷商帝乙之子,殷商最後一個王紂的庶兄。初封於微地(今山東省梁山西北一帶),後世因之稱為微子啓(或微子開)。
  以紂王淫亂,商代將亡,屢次勸諫。王不聽,遂出走。武王剋商,他肉襢面縛乞降。後紂王子武庚作亂,被周公旦攻滅,即以他繼承殷祀,封於宋。(殷商末年,紂王無道,窮奢極欲,暴虐嗜殺,導致衆叛親離,國勢日衰。微子屢諫,不被采納,乃懼禍出走。周武王姬發滅商,微子自縛銜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亂後,成王封微子於商族發祥地商丘,以示不絶殷商之祀,國號為宋,爵位為公,準用天子禮樂祭祀祖先)。
  傳說他為政賢能,為殷民所愛戴。
  微子,漢時避帝諱改稱開。因其封國名微,爵位為子,故稱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長子,紂王庶兄。微子多次親諫紂王,見“紂終不可諫”,便謀於太師箕子、少師比幹。箕子認為“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遠離紂王逃到微。“微”是微子的封國,原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後微子又遷到山東梁山西北,所以那裏也稱為“微”。周武王滅商後,微子持祭器造於武王軍門,肉襢面縛,左牽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嚮武王說明自己遠離紂王的情況。周武王很受感動,乃釋其縛,“復其位如故”,仍為卿士。約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國於宋,即今商丘一帶。微子成為宋國國君、始祖,壽終後,葬於今山東微山湖微山島西北部高崗上,墓前有古碑四通,主碑上有漢代匡衡“殷微子墓”四字,橫額為“仁參箕比”,“箕”指箕子、“比”指比幹。孔子稱“微子”、“箕子”與“比幹”為“三仁”。
  微子肉襢請罪
  武王滅商後,微子持商王室宗廟禮器,來到武王軍營前,表示投降。他襢露上身,雙手捆縛於背後,跪地膝進,左邊有人牽羊,右邊有人秉茅,嚮武王請罪。武王將他釋放,宣佈恢復他原有爵位,以示寬厚為懷。
  目夷
  字子魚,又名司馬子魚,春秋時代宋國公子,殷微子的17世孫,宋襄公之庶兄。襄公即位,目夷為相。兄弟二人“性仁愛”、“留賢德”,行“東宮圖治”,宋國國力有所增強。前638年宋與楚戰於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當時楚兵強大,大司馬子魚勸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時截殺之,此時襄公卻大講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纔攻擊之;當楚軍上岸時,子魚又勸宋襄公趁楚軍此時陣列尚未成形時襲殺之,襄公再拒絶。結果宋師大敗而回。目夷墓位於微山東峰,墓前立一石碑,乃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徐州知州傅堯俞所立,正面陰刻有篆文:“宋賢目夷君墓”。《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輯有〈子魚論戰〉一文,後收入《古文觀止》一書。
  薑肱
  字伯淮,後漢彭城廣戚(今微山縣城夏鎮戚城)人也。傢世名族。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至,常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以係嗣當立,乃遞往就室。
  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士之遠來就學者三千餘人。諸公爭加闢命,皆不就。二弟名聲相次,亦不應徵聘,時人慕之。
  肱嘗與季江謁郡,夜於道遇盜,欲殺之。肱兄弟更相爭死,賊遂兩釋焉,但掠奪衣資而已。既至郡中,見肱無衣服,怪問其故,肱托以它辭,終不言盜。盜聞而感悔,後乃就精廬,求見徵君。肱與相見,皆叩頭謝罪,而還所略物。肱不受,勞以酒食而遣之。
  後與徐稺俱徵,不至。桓帝乃下彭城使畫工圖其形狀。肱臥於幽暗,以被韜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風。工竟不得見之。
  中常侍曹節等專執朝事,新誅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欲藉寵賢德,以釋衆望,乃白徵肱為太守。肱得詔,乃私告其友曰:“吾以虛獲實,遂藉身價。明明在上,猶當固其本志,況今政在閹竪,夫何為哉!”乃隱身遁命,遠浮海濱。再以玄纁聘,不就。即拜太中大夫,詔書至門。肱使傢人對雲“久病就醫”。遂羸服間行,竄伏青州界中,賣卜給食。召命得斷,傢亦不知其處,歷年乃還。年七十七,熹平二年終於傢。弟子陳留劉操追慕肱德,共刊石頌之。
  張儉
  字:元節
  性別:男
  年代:漢代
  生卒年:115—198
  相關事件:第一次黨錮之禍
  相關人物:劉志
  生平簡介:
  張儉(115—198),字元節,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兩城)人。漢桓帝時任山陽郡東部督郵,宦官侯覽傢在山陽郡,其傢屬仗勢在當地作惡,張儉上書彈劾侯覽及其傢屬,觸怒侯覽。但為太學生所敬仰。建寧二年(169年)黨錮之禍再起,同樣憎恨張儉的朱並誣張儉與同郡24人共為部黨。朝廷下令通緝,張儉被迫流亡。官府緝拿甚急,張儉望門投止,許多人為收留他而傢破人亡。直到黨錮解禁纔回到家乡。
  張儉傳
  張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後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纔,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傢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絶章表,並不得通,由是結仇。鄉人朱並,素性佞邪,為儉所棄。並懷怨恚,遂上書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於是刊章①討捕。儉得亡命,睏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傢相容。後流轉東萊,止李篤傢。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欽謂曰:“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
  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②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專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廷③今日載其半矣。”欽嘆息而去。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
  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裏。大將軍、三公並闢,又舉敦樸,公車特徵,起傢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産,與邑裏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
  建安初,徵為衛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餘,卒於許下,年八十四。
  (《後漢書·黨錮列傳》)
  劉表
  (142~208年)字景升。東漢山陽高平(今微山縣兩城)人。少年時跟同鄉王粲的祖父王暢學習。劉表跟王暢從學3年,返回故裏,與同鄉張儉等人友好,常在一起議論時政,抨擊朝廷的腐敗,故而出名。後因張儉控告宦官侯覽,遭到迫害,劉表也受到株連,在外逃亡10餘年。“黨錮”之禍解除後,劉表被大將軍何進舉薦為“北軍中侯”。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詔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表為了治理荊州,特聘南郡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為謀士,並嚮他們問計。蒯良說:“衆不附者,仁不足,附而不治,義不足;若行仁義之道,百姓歸之如水之趨下。”劉表遂納之。
  獻帝建安元年(196年),驃騎大將軍張濟自關中進南陽,引兵入荊州界,因攻穰城中流箭而亡。荊州官屬皆來祝賀。劉表說:“濟以窮而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急忙使人收納其衆,衆聞皆喜,遂降。表又遣使者招張濟之侄張綉,使綉屯兵南陽為劉表北境藩籬。建安三年(198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3郡叛劉表。表遣兵圍攻,平定後,收零陵、桂陽。至此,荊州轄9郡,“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成為一大割據勢力,和曹操、袁紹相抗衡。劉表治理荊州,政績顯著,百姓安居樂業。在群雄割據的年代裏,荊州是一個難得的安定的地方,是一個和平的夾縫。當時,關西、兗州、豫州等地學者文士來歸者如流,史稱“蓋千數”。劉表對這些遠來投奔的學士們,都給以多方安慰,提供優厚的生活條件,並且還利用他們的才能,發展學校,傳授儒術。
  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自袁紹處來荊州依附劉表,表以厚禮相待,視為兄弟。由於劉表後妻蔡氏兄妹從中作梗,表衹撥新野讓劉備屯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親自率兵徵劉表,兵剛至境域邊界,劉表因疽發於背而亡。其次子劉琮在蒯越、韓嵩、王粲等人的勸諫下,舉州降曹。曹操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王弼
  字輔嗣,三國時代魏山陽高平人(今山東省微山兩城人)。生於魏文帝黃初七年(公元226),卒於齊王芳正始十年(公元249),享年二十四歲。
  王弼的祖父王凱是王粲的族兄;外祖父劉表,是荊州經學的領袖,長於易學。蔡邕是東漢著名的藏書傢,十分賞識王粲的才學,後來將畢生藏書送給了王粲。而王凱的兒子王業,過繼到王粲傢,這些藏書後來便由王業繼承;他就是王弼的父親。王弼傢除了繼承這些豐富的藏書外,也承襲了易學的傢學傳統。王粲的祖父王暢,是易學名傢,也是劉表的老師,所以清人焦循認為:“弼之學蓋淵源於劉〔表〕,而實根本於〔王〕暢。”
  王弼天才早慧,享年纔二十四歲,就註解了《周易》及《老子》這兩部思想名著,後來都成為魏晉玄學的經典之作。這樣重要的思想傢,陳壽《三國志》卻沒有他的傳記,衹在<鐘會傳>裏說:“弼好論儒道,辭纔逸辯,註易及老子,為尚書郎,年二十餘卒。”短短二十幾字,非常粗略。何劭的<王弼傳>則比較詳細地紀錄了王弼的生平、性情、交遊,以及他跟當時名士清談的言論,紀錄了王弼這個天才思想傢與裴徽、何晏、劉陶、鍾會、荀融等清談名流交光互影的片段。
  王叔和
  王叔和(201—280年),名熙,高平(今山東微山縣)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傢。
  王叔和幼年時代是在缺衣少食的貧寒中度過的。嚴酷的生活現實,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勤奮好學,謙虛沉靜的性格。他特別喜愛醫學,讀了不少古代醫學典籍,並漸漸學會了診脈治病的醫術。
  他在開始行醫的時候,因為傢境貧窮,衣衫破舊,人們瞧不起他。他衹好背着藥箱四處流浪,常常食宿無着。
  由於他對脈學很有些研究,慢慢也治好了許多疑難病人,請他看病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他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逐漸傳遍了整個洛陽城。32歲那年他被選為魏國少府的太醫令。魏國少府中藏有大量歷代著名醫典和醫書,存有許多歷代的經驗良方。王叔和利用當太醫令這個有利條件,閱讀了大量的藥學著作,為他攀登醫學高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王叔和經過幾十年的精心研究,在吸收扁鵲、華佗、張仲景等古代著名醫學家的脈診理論學說的基礎上,結合自己長期的臨床實踐經驗,終於寫成了我國第一部完整而係統的脈學專著——《脈經》,計10萬多字,10捲,98篇。《脈經》總結發展了西晉以前的脈學經驗,將脈的生理、病理變化類列為脈象24種,使脈學正式成為中醫診斷疾病的一門科學。
  潘 馥
  潘馥(1883~1936年)馨航。微山縣潘莊人。清末舉人,官至北京軍政府國務院總理。潘馥先祖於明初從浙江處州遷至濟寧東南35裏定居,以姓取名為潘莊。六世祖潘明宇於明萬歷初考中進士,至潘馥一代,纍世居官。
  潘馥自幼聰慧過人,有博學強記之才,中舉後,在濟寧一帶就小有名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議定修築津鎮鐵路(天津至鎮江)時,計劃過濟寧,因德英兩國反對,於三十二年十二月議定改為津浦路,捨棄濟寧。濟寧官紳學界大嘩,當即推袁景熙、潘馥等人赴京請命,驚動朝廷。後來,又幾次呈文,幾經周折,據理力爭,始得以修兗(州)濟(寧)支綫。他於1914年6月15日至7月5日,在濟南主持舉辦山東省第一次物品展覽會。會上評選出237種、682件優質産品。10月,送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不少産品獲得金奬。11月,潘馥改任山東南運湖河疏瀎事宜籌辦處總辦,兼辦山東水利,籌辦處駐濟寧。
  張傳富
  出生於山東省微山縣.一等功臣,英雄偵察兵.
  1982年入伍,在對越邊界反擊戰中,曾任我某軍炮團3營C連偵察班長,先後獲得三等功,一等功等榮譽.
  老山前綫中,和戰友一起成功挫敗了越軍的“M-2計劃”作戰行動.
  傳富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人的青春年華是短暫的,但是,當你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獻給祖國母親的時候,你的青春將是永恆的;我願用我的青春和鮮血將祖國錦綉山河染得萬古長青!”
英文解釋
  1. n.:  Weishan County
近義詞
微山
相關詞
行政區劃地理鄉鎮地域????業????務局微山湖漁業
包含詞
濟寧微山縣微山縣????務局嘉祥縣微山縣
微山縣中醫院微山縣人民醫院微山縣第三中學
微山縣第一中學微山縣供銷大廈微山縣皮革製鞋廠
微山縣衛生防疫站微山縣婦幼保健院微山縣工藝美術廠
微山縣第二人民醫院微山縣正洪塑料包裝廠微山縣衆力索具有限公司
微山縣嚮陽化妝品廠山東省微山縣服裝廠微山縣職工教育辦公室
山東省微山縣中醫院微山縣夏鎮昭陽衛生防保站微山縣再生障礙性貧血研究所
微山縣留莊鎮成人教育中心校微山縣糧油貿易公司金穗賓館微山縣飲食服務公司東亞賓館
分類詳情
張開傅村鎮張開歡城鎮張開西平鄉張開微山島鄉張開韓莊鎮
張開南陽鎮張開高樓鄉張開魯橋鎮張開留莊鎮張開兩城鄉
張開馬坡鄉張開張樓鄉張開趙廟鄉張開昭陽街道張開夏鎮鎮
夏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