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收商業稅 Levy taxes on business | 徵收商業稅。《孟子·公孫醜下》:“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必求竜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徵之。徵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朱熹 集註:“後世緣此遂徵商人也。”《續資治通鑒·宋孝宗隆興元年》:“陛下註意將臣,然武舉唱第名在一二者,固蒙褒擢,餘皆任以榷酤、徵商之事。” | | 往來販賣。 宋 蘇轍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舊主東南漕法,聽操舟者私載物貨徵商,不得留難,故操舟者富厚。” | | zhengshang
徵商
中國古代王朝對商業行為的課稅。一般在通過關卡或在市場進行貿易時徵收,屬於營業稅或交易稅性質。
約公元前21~前11世紀的夏商時期,“市廛而不稅,關譏而不徵”(《禮記·王製》)。商貨通過關卡時,衹稽查有無違禁物品而不收稅;貨物進入市集,衹對使用官府邸捨存貨收取租金,對貨物不徵稅。約公元前11世紀西周王朝建立以後,商業有了較大發展,開始有關市之賦,這是中國最早的徵商。其內容除關稅外,“廛人斂市布、總布、質布、罰布、廛布,而入於泉府”(《周禮·地官·廛人》);即包括坐商稅、牙稅、罰金及占用官捨的租金等稅費。春秋戰國時代,群雄爭霸,財政需求擴大,徵商加重,商人“財力殫竭,手足靡措,弗堪戴上”(《逸周書·芮良夫》)。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整頓關政。至漢朝,法律歧視商人,重租稅以睏辱之。漢武帝時用兵四方,財用孔急,商稅加重,算緡、告緡、算舟車、????鐵專賣等等,形成了完整的徵商制度。魏晉南北朝,國傢分裂混戰,商路不通,徵商很少;隋朝至唐朝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工商無稅,以後徵商漸增;宋初,製定商則,不許擅徵,以後課稅範圍擴大,負擔日重。南宋時,“虛市有稅,空舟有稅”(《文獻通考·徵榷一》)十分苛重。明初,徵商約為三十稅一,後又分過稅、住稅、鈔關、工關、門稅等。清初沿明製,徵商範圍較廣,鹹豐三年(1853)徵釐金,關卡林立,無物不稅,一直延續至清末。
隨着商業繁興,徵商歷代多有增加,而統治者誅求無已,抑製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 | zhengshang徵商 中國古代王朝對商業行為的課稅。一般在通過關卡或在市場進行貿易時徵收,屬於營業稅或交易稅性質。 約公元前21~前11世紀的夏商時期,“市廛而不稅,關譏而不徵”(《禮記·王製》)。商貨通過關卡時,衹稽查有無違禁物品而不收稅;貨物進入市集,衹對使用官府邸捨存貨收取租金,對貨物不徵稅。約公元前11世紀西周王朝建立以後,商業有了較大發展,開始有關市之賦,這是中國最早的徵商。其內容除關稅外,“廛人斂市布、總布、質布、罰布、廛布,而入於泉府”(《周禮·地官·廛人》);即包括坐商稅、牙稅、罰金及占用官捨的租金等稅費。春秋戰國時代,群雄爭霸,財政需求擴大,徵商加重,商人“財力殫竭,手足靡措,弗堪戴上”(《逸周書·芮良夫》)。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整頓關政。至漢朝,法律歧視商人,重租稅以睏辱之。漢武帝時用兵四方,財用孔急,商稅加重,算緡、告緡、算舟車、????鐵專賣等等,形成了完整的徵商制度。魏晉南北朝,國傢分裂混戰,商路不通,徵商很少;隋朝至唐朝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工商無稅,以後徵商漸增;宋初,製定商則,不許擅徵,以後課稅範圍擴大,負擔日重。南宋時,“虛市有稅,空舟有稅”(《文獻通考·徵榷一》)十分苛重。明初,徵商約為三十稅一,後又分過稅、住稅、鈔關、工關、門稅等。清初沿明製,徵商範圍較廣,鹹豐三年(1853)徵釐金,關卡林立,無物不稅,一直延續至清末。 隨着商業繁興,徵商歷代多有增加,而統治者誅求無已,抑製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孫翊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