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州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6000年燦爛文化。帝堯時建大彭氏國。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 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
彭城,據《資治通鑒》捲八記載:“彭門記:彭祖,顓頊之玄孫,至商末壽及七百六十七歲,今墓猶存,故邑號彭城。”
徐州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産。尤其是兩漢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其中的漢墓、漢俑、漢畫像石並稱“漢代三絶”。兩漢彩繪兵馬俑,是繼鹹陽和西安兵馬俑之後的第三批重要發現。為開發利用漢文化資源,組織成立徐州市兩漢文化研究會,籌建修復了北洞山漢墓、龜山漢墓、白集漢墓、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等一係列重要文物景點。
徐州還是南北朝宋武帝劉裕的故鄉,唐代白居易,宋代蘇東坡、文天祥,明代方孝孺、潘季馴,當代國畫大師李可染和著名音樂傢馬可都曾在徐州任職或生活過。
徐州交通發達,基礎設施較完備,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幹綫在此交匯。 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有國道5條,省道20條,正在建設中的京滬、霍連高速公路通過徐州。京杭運河穿境而過,沿岸建有四個內河大港。
徐州(彭城)歷史
徐州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後歸楚,秦統一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漢設彭城郡,東漢設彭城國、建都彭城。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徐州為節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
明初徐州曾直隸京師,後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末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府廢,徐州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偽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
1949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劃歸江蘇省直轄,並同時成立徐州專區,駐徐州市,轄11縣市。此後,徐州市和徐州專區並存,不同時期轄屬有所變化。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製,撤徐州專區,將所轄6縣劃歸徐州市。徐州市現轄5區6縣(市)。
二、彭城鎮
彭城鎮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中部,係滏陽河的發源地,全鎮下轄17個行政村,11個社區居委,面積3637平方公裏,城鄉人口6.8萬人,是一個城鄉交錯,工農交叉的歷史名鎮。
彭城陶瓷業發達。早在7500年前,彭城先民們,便開始了燒製陶器。彭城以北20公裏的磁山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大量的夾砂褐陶和紅陶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其命名為“磁山文化”。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係,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在宋代,瓷器聞名於世,享有“千裏彭城,日進鬥金”,“南景德、北彭城”的美譽。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製,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