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 : 通信工程 : 冶金 : 建築 > 錄音
目錄
No. 1
  又稱錄聲”。使聲音通過傳聲器、放大器轉換為電信號,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藝記錄下來的過程。錄音方法分為機械錄音(唱片錄音)、磁性錄音、光學錄音等。隨着激光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激光錄音法,提高了錄音的音質。
lù yīn lù yīn
  用儀器錄製音響;錄成的音響
No. 3
  錄音設備
No. 4
  這部片子錄音已經模糊
定義
  錄音即是將聲音信號記錄在媒質上的過程。將媒質上記錄的信號重放出聲音來的過程稱為放音。錄音和放音兩過程合稱錄放音。常見的有唱片錄放音,磁帶錄放音和光學錄放音。就錄放音製式而言,有單聲道和立體聲錄放音之分。單聲道錄放音過程包括傳聲器拾音、放大、錄音,再由單個放大器和揚聲器係統重放。雙聲道立體聲錄放音是基於人的雙耳定位效應和雙聲源聽音效應,由雙聲道係統完成記錄和重放聲音的過程。①唱片錄放音。包括機械錄放音和激光錄放音。機械錄放音是用機械刻錄的方法,將聲音信號記錄在載音體上,為美國的Т.A.愛迪生於1877年所發明。1900年出現圓盤形唱片。唱片的轉速分78、33、45轉/分3種。1958年,立體聲唱片正式商品化 。重放唱片須用電唱盤上的拾音器進行機-電換能來拾取唱片上已刻錄的音頻信號 。激光錄放音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唱片嚮數字化發展的成果。錄放聲音的媒質稱激光唱片。②磁帶錄放音。將聲音信號轉換成相應變化的磁場,以剩磁的形式記錄在磁帶上的過程,稱磁性錄音。其原理是基於硬磁性材料被磁化後留有剩磁以及一長條硬磁性材料可以分段磁化的現象。錄有聲音信號的磁性媒質以與錄音相同的速度通過有縫隙的環形放音磁頭,記錄在媒質上的磁通就會在磁頭綫圈中感應出與信號相應的電動勢,經放大後重放出原來的聲音。磁帶錄音機主要分盤式和盒式兩種。
數字錄音與多軌錄音
  數字技術:又稱數碼錄音技術,是通過計算機中的數字音頻接口,將(話筒或其他)音頻信號,導入到計算機,錄製成波形文件進行存儲,再通過多軌錄音軟件按照需要進行編輯(包括復製、剪切、粘貼),組合成我們所需要的完整文件,最後再輸出錄製成CD或其他音頻格式。
  這種技術,就像我們編輯Word文檔那樣簡單,進行拼接、刪減、整合,實現了無損編輯。
  它在錄製歌麯中的意義在於:可以從數次錄製的同一首歌麯中選出較好的,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音頻文件,用於製作出成品音頻。
  多軌錄音:多軌錄音就是通過多軌錄音軟件,同時在多個音軌中錄製不同的音頻信號(最多可實現999軌同時錄音),再通過後期編輯製作、縮混等程序,最終輸出一個完整的音頻。有時候,還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音軌上分別錄製,錄製成的波形文件可以進行多項編輯。目前,本錄音棚使用的是在歐美非常流行的cubase。
錄音設備
  設備編號 設備名 設備重要性 設備數量 參考內容
  01 電腦 主要設備1級 1-2 錄音用的電腦的配置不需要很高,現在P4係列的都可以使用,內存256M就可以使用(建議使用雙顯示器),但一定要有光盤刻錄機。如果您還要拍攝MTV的話,配置就一定要高了。
  02 調音臺 主要設備1級 1 調音臺是錄音棚的核心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它,你基本上無法完成錄音任務。即便有的係統說不用調音臺,其實在聲卡裏面也是因為搭配上了調音臺的基本功能,這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
  03 專業聲卡 主要設備1級 1 聲卡一定要專業的,普通民用聲卡不能滿足錄音棚需要的音質。最好需要6進6出以上的通道,聲卡不需要有太多的功能,但一定要驅動穩定,音質好!
  04 監聽音箱 主要設備1級 1-2對 專業監聽音箱不同於普通民?iFi音箱,即便是價格特別貴的民用家庭影院音響也不適合與在錄音棚中使用,因為它不標準。如果您想在監聽音箱上省錢,那真是幹什麽不吆喝什麽了。
  05 電容話筒 主要設備1級 1-2 錄音棚用的是專業的電容話筒,這種話筒很靈敏,需要48V供電。演唱者需要與話筒保持一定的距離。一隻話筒其實就能滿足一般的錄音需要了,如果您的錄音棚比較大,而且有錄合唱和樂器的機會,您就要考慮買一隻以上的麥剋風了。
  06 話筒放大器 主要設備2級 1 話筒放大器其實對錄音棚錄製的音質有很大關係。但是一臺好的放大器價格不菲,許多投資者就望而怯步了,其實如果您的資金允許,你最好買一臺,雖然不買也可以用調音臺上的增益實現信號放大的作用,但是,有沒有專業的話筒放大器,音質相差得真是太遠了!
  07 人聲效果器 主要設備2級 1 人聲效果器主要是給你錄的歌聲添加效果的。雖然在軟件裏也可以添加效果,但軟件算出來的音質遠沒有硬件出來的聲音溫暖寬廣。
  08 耳機 主要設備2級 若幹 耳機包括錄音師用的專業監聽耳機和給歌手用的耳機。您可以買一隻好的給錄音師混音用,買幾衹普通的給歌手錄音用。因為在錄樂隊或者合唱的時候,每個樂手或歌手都需要戴一付耳機,您要買上好幾衹了啊。
  09 耳機分配器 主要設備1級 1 耳機分配器在錄音棚裏雖然對錄音的音質不會有什麽影響,但它卻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所有錄音歌手的耳機都必須耳機分配器上,否則耳機是沒有辦法出聲的。一隻耳機分配器可以連接4-12個耳機。
  10 話筒防噴罩 主要設備2級 1 話筒防噴罩是為了防止歌手的氣息噴到電容話筒上而産生“噗噗”的聲音。
  11 話筒支架 主要設備2級 1-2 這個就不用說了吧。
  12 對講話筒 主要設備2級 1 對講話筒是放在控製室用於錄音師和歌手交流用的。
  13 VOD點歌機 輔助設備1級 1 這是娛樂型錄音棚必備之物,用於歌手點割使用。顯示器放在錄音室方便歌手看字幕。
  14 電視機 輔助設備1級 1 主要用與和VOD點歌機使用,方便歌手看字幕。
  15 VCD機 輔助設備1級 1 用於VCD卡拉OK的播放。
  16 DVD機 輔助設備2級 1 用於VCD卡拉OK的播放。
  17 卡 座 輔助設備2級 1 錄製普通磁帶。
  18 CD 機 輔助設備1級 1 播放CD,這是不可缺少的啊。給歌手刻完盤,他們也許要求你用CD機播放一下。
  19 MD 機 輔助設備2級 若幹 播放MD(使用較少)。
  20 DV攝像機 輔助設備2級 1 用於給客戶拍攝MTV等。
  21 綫材 必備 若幹 專業音頻綫。
  22 視頻同步器 主要設備2級 1 主要用於專業錄音棚影視後期的錄音製作。一般的錄音棚是用不到的。
  23 錄音軟件,效果器插件 必備 若幹 專業多軌錄音軟件Saplitude ,Nuendo,Wave,T.C等。
錄音硬件周邊配置
  電腦配置
  由於我接下來所要講述的是屬於較為專業的錄音硬件設備,為了保證這類型設備能夠充分發揮其功能,因此對於電腦配置有些許要求:最重要的一點就應該是主板和cpu了,盡量選擇Inter係列,因為專業的音頻接口大部分衹適合於一綫主板和cpu,對於其他品牌的可能會出現不兼容的情況。內存至少應為256M以上,如果你跑的軌較多 ,那就應該適當提高內存的大小,因為常用的錄音軟件在處理和運算時占用資源太大,如果你的主機運算速度過慢,半天都反應不過來,你說到時候你還有心情搞製作嗎?恐怕連砸機子的心都有。對了,記着你的主板上至少有一個空閑且能正常使用的PCI插槽哦,要不然,你那昂貴的音頻接口可就沒用了。此外,硬盤的容量也應該較大,便於你儲存大量的文件及安裝相關錄音製作軟件和插件。
  多軌錄音和多軌縮混
   1、多軌錄音——各種樂器和人聲的錄音與疊加錄音的過程,每種錄音都有各自的“音軌”。
  2、多軌縮混——將這些多軌內容同步錄在一組立體聲軌上(“母帶錄音”),可以用某種播放係統如CD播放機或磁帶卡座等進行再製作。
  多軌錄音指多種樂器或人聲的互相“疊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種音色時,同時聽到其它的音色。有的錄音設備具備將不同樂器錄在每個“軌”上的能力。多軌錄音好比將16個盒帶錄音機的磁帶並列在一起。就成為16軌磁帶(實際32軌,因為盒式磁帶是立體聲,有兩個軌),從而具備了每軌錄製不同樂器的潛力。
  換言之,假如您為一個鼓手、一個貝司和一個伴奏吉他手彈奏的麯子錄音,用一臺多軌錄音機將每種樂器錄在各自軌上。由於是一起演奏的麯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時,聽起來仍好像幾個樂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麯中加入一個主音吉他,既然每個樂器都錄在各自音頻上,就要先播放前三個軌,使吉他手在第四軌上錄製主音吉他時,能與其它樂器“合拍”。這個過程就叫疊加。
  按傳統方式,錄音師要先錄製“節奏軌”,包括:鼓、貝司、伴奏吉他、鍵盤以及一個將被替換的主音人聲,所有都錄在一起。下一步,錄音師開始做疊加,加入其它節奏,主聲部,背景人聲,所有其它樂器,最後錄製主音人聲。而現代錄音方式通常是一次製作一個軌,按排序的樂器、鼓的循環,或者人聲開始錄音
  關鍵點是最終你的樂器必須被同時錄製在一起。一旦完成後,混音過程才能開始。
  縮混的目的是將你所錄製的軌道縮到兩個軌道(立體聲)上或一個軌(單聲)上。這樣就可以在傳統的播放係統如卡帶或CD播放機上今昔播放了。
  按傳統方法,多軌錄音機連在多通道的調音臺上,這樣每一個軌在調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單獨進行處理了。換句話說,多軌錄音機的每一個輸出都連接到調音臺的每一個輸入通道上,從那裏再進行合併,成為單一的立體聲輸出。這個立體聲的輸出可以連接到母帶處理機上錄製立體聲信號。
  在合併許多通道到兩個通道時,調音臺還處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調節樂器的頻率內容,一般稱為EQ。
  -給樂器增加效果,如混響,回聲或合唱。
  -調節每一軌的音量,保證不會有單獨的樂器音量太過於大或者小。
  如今,多軌錄音機,多通道調調音臺,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個裝置上。而且還可以用光盤刻錄機、數碼錄音機或硬盤作為母帶處理機。當然重要的是您的麯子中的所有的樂器都被錄音、加工、縮混最後成為一種媒介而被大衆聽到。
  輸入與輸出
  輸入端子
  在開始錄音之前,你需要將樂器或者是話筒連接到錄音機或調音臺的輸入部分。可能你會註意到有一些不同的連接類型,如:RCA型(在傢用的立體聲設備上也可以找到),XLR(一般用於話筒)和1/4inch(一般用於樂器)。
  主輸出
  這些輸入一般連接到錄音棚的監聽上(或者是它們的功放上,如果監聽不帶放大係統的話),或者是接到卡帶或者是DAT機的輸入上。
  監聽輸出
  監聽輸出和主輸出一般的功能類似,但是有些時候是作為從調音臺發送不同混音輸出的作用。通常的情況是,主輸出連接到盒式卡座或數碼錄音機,用於錄製混音;監聽音箱直接與功放音箱或者是音頻監聽音箱連接。
  數字輸出
  數字輸出都專用於將信號傳送到另一個數字設備。一般用於將你所使用的主設備混音信號以數字形式送入另一臺數字設備。
  輔助發送
  輔助發送一般用於發送來自調音臺的數據,通過效果處理器來進行處理。您還可以使用輔助發送將混音的信號送到其它設備,同使用主輸出或監聽音箱輸出,或作為各自音軌輸出將自己的音軌內容傳送到其它錄音機。
  輔助返回
  輔助返回可以將效果處理器的信號返送回來。但是也可以用於衹輸出立體聲源如CD播放機的信號送入您的調音臺。
  耳機輸出
  將一副耳機接至調音臺。
  平衡與不平衡接口
  涉及到前文討論的各種接口時,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阻抗和平衡。這些概念對理解如何發揮設備效用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阻抗
   阻抗也叫電阻,即電子器件本身對交流電源的阻力。換句話說,所有電子綫路對電的自然流動都有一種固有的阻力,就好像跑步時感受到風的阻力一樣。低阻抗音頻信號比高阻抗信號跟強,因為它所受到阻力小。
  在實際應用中各種器材的阻抗都應該相符。如果連接一個輸出時,是從高阻抗輸入到低阻抗輸入,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因為傳送的電流過大。舉個例子,一個低阻抗話筒應該輸入到低阻抗調音臺的輸入端子。如果需要連接兩個不同阻抗的設備,應該使用匹配的變壓器,改變其中的一個設備的阻抗,使兩者相符。
  阻抗類型
  高阻抗:阻抗率為1,000歐姆以上的電路
  低阻抗:阻抗率為600歐姆以下的電路
  平衡與不平衡
   概括的說,音頻設備的輸入端和輸出端或是平衡,或是不平衡。平衡電纜用輔助綫作屏蔽阻止由於綫長所造成電阻中的噪音。一般的大二芯電纜和蓮花型電纜是不平衡型的;卡儂或立體聲大三芯電纜是平衡型(有三個連接腳,不是兩個)。
  每件器材都有平衡或不平衡輸入輸出口。如果您將平衡輸出連接到平衡輸入端,應該用平衡電纜。
  -不平衡輸入輸出連接到不平衡輸入輸出,可以使用不平衡電纜;如果使用平衡電纜不會造成什麽損害,衹是不能使用輔加綫,也不會有任何收益。
  -不平衡輸入/輸出連接至平衡輸入輸出,同上
  -平衡輸入/輸出連接至平衡輸入輸出,應使用平衡電纜,如果使用不平衡電纜的話,則容易引起連綫噪音,特別是長度在3-5米或長的電纜中更容易産生噪音。
  需要註意的是,平衡與不平衡插頭不完全與阻抗有關。如卡儂電纜幾乎都是低阻抗的,而1/4inch電纜可以是平衡也可以是不平衡,可以是低阻抗也可以是高阻抗。
  而且,如果您用一根很長的電纜(3-5米以上)將平衡輸出端連接到不平衡輸入端。那麽整個電纜使用平衡電纜,並在連接不平衡輸入之前使用接綫盒或匹配的變壓器,都是好辦法。這樣可以利用平衡電纜的很強的防止噪音的特點。
  平衡綫路
  音頻綫路有三種綫:高、低以及一個接地屏蔽。高頻綫路和低頻綫路接到地面時的電壓相同。這種設計有助於防止較長電纜中的噪音幹擾。
  不平衡綫路
  音頻綫路有兩種綫:高和低。高頻綫傳載信號,低頻綫接地。地面導體對其它導體起着屏蔽作用。由於高頻綫路和低頻綫路到地面的電壓不同,所以叫作不平衡。
錄音須知
  一、必要準備
  歌麯準備:您需要根據經濟情況準備好預算來滿足你的願望(當然,原創歌麯、出版集子、參加比賽、錄音小樣就例外啦),進而想好要錄哪些歌。我們建議,您需要錄音製作成CD自己聽或送人的,應是你最喜歡的,最能表現你唱功的那些熟悉的歌麯。同時,盡量背誦歌詞,這樣才能更多的精力去對歌麯進行演繹,才能錄出好的作品來。
  心理準備:進錄音錄音與在KTV唱歌是不同的。與在舞臺現場演出也不同。在KTV房裏演唱時,你所聽到是經過音響修飾過的聲音,這裏加入了較大程度的混響效果,使人聲與其相混合,彌補了個別演唱中的不足與缺陷。在錄音棚裏,錄音所使用的全部是專業錄音設備,其還原性無與倫比,為了保證錄音師監聽並根據每一個人的不同進行混縮,在錄音時一般都是不加任何修飾地記錄原聲原唱,同時,係統反饋給歌者的聲音也保持了原樣。這時,歌者會有不適應的感覺,或者對自己所唱的歌麯表現出不太自信。因此要盡量剋服這種感覺。
  環境熟悉:錄音前一定要在棚裏熟悉環境,到控製間、錄音室稍作瀏覽,增加歌者與環境的親近感,減少怯感。在熟悉環境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簡單地介紹一下設備情況和以往工作經驗,以提高歌者的自信,引發歌者表演歌麯的熱情。當然,有些歌手經常進棚錄歌,就可以減少在棚裏的時間,盡快地進入實際錄歌的程度。
  二、錄音流程
  1、錄音請事先預約,避免時間衝突。演唱者須在預約時間前到達,以便接待人員安排錄音時間,如果超過時間未到,接待人員有權安排下一位演唱者先錄。
  2、進入工作室後錄音師會與你進行必要的交流,並對您作出設備使用的指導。演唱者在進棚前,為節省時間,應先熟悉伴奏並預先排練,以便直接錄音
  3、準備伴奏,打印歌詞,將伴奏導入錄音軟件;錄音師工作期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控製室,以免影響工作質量。錄音過程中,請您的親朋好友在操控室內等候,以免造成錄音過程中不必要的幹擾。
  4、進入錄音室請穿上鞋套並關閉手機及一切通訊設備,以免造成錄音幹擾。為了您有一個良好的錄音環境,錄音室內嚴禁吸煙,不亂扔垃圾。進入拾音室進行錄音,這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幫你調整好你和麥剋風的高度。請註意,嘴離麥的距離大約是兩個拳頭。
  5、請愛護錄音設備,輕拿輕放。進行初錄,也就是第一第一遍錄音,主要作用是:①感覺錄音環境,通過耳機感受你的聲音和伴奏的聲音大小是否舒服,然後跟錄音師說明,錄音師會及時進行調整,直到你覺得唱的舒服了;②錄音師調整音電平,以免有爆音等現象;③歌手自己熟悉下歌麯伴奏;
  6、主錄,一般情況下,這是歌手比較重要的錄音,這個時候歌手對歌麯已經有了初步的熟悉,嗓音也處在較為亢奮(可能用詞不當啦)狀態,以後的錄音要以此為準了。主錄錄音完畢後,錄音師會用3分鐘時間把大概的效果做出來,然後從頭一起聽,哪裏沒唱好的話就把沒唱好的部分(可能是一句,或者幾個字)修改,以開火車的模式一直改到最後,然後再聽一遍,直到沒什麽錯誤;
  7、補錄。對於你覺得沒唱的好的地方進行補錄。
  8、錄音完畢後會把您的幹聲保存,接着錄下一首,全部錄完後會對每首歌進行後期效果和後期處理。縮混完成後,工作人員會給您開據單據,並由錄音師告知您取歌時間。
初次進棚註意事項
  1、事先準備好所錄歌麯的麯目及伴奏。
  2、進行錄音前註意事項講解,歌麯試唱。
  3、錄音開始,錄音師會對你進行歌唱指導。
  4、錄音結束,製作人進行後期製作、混音。
  5、每首歌麯錄音完畢,對不足部分進行分句補唱。進棚錄音可不像我們唱卡拉OK一樣這麽瀟酒,因為唱卡拉OK是一種隨意的娛樂,而錄音即是一種刻意的工作。有些象歌手在傢裏唱的很好,一進棚錄音的效果卻不如往日,這是為什麽呢?
  總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歌手太緊張。
  2、歌手戴上耳機之後感覺不適應,聽不到自己熟悉的聲音。
  3、歌手的嗓音不在狀態,可能有些勞累。
  所以要有進棚錄出令人滿意的聲音必須註意以下幾點:
  1、選擇真正專業的錄音棚,包括器材、場地、錄音師。
  2、選擇自己感覺良好的時間段去錄音(例如:下午或晚上)。
  3、避免進棚前飲酒、吸煙。
  4、進棚前先進行“熱嗓”將嗓音伸開。
  5、最重要的一點是經常進棚,熟悉那裏的錄音環境。的確,進棚錄音是要收費的,如果交了費用卻錄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豈不令人失望,所以錄音最關鍵的要選擇一傢真正的錄音棚專業的設備、美好的錄音環境、專業的錄音技術、為人師表的態度,夢想人專業錄音棚决不會讓你感到失望!
電影錄音
  在製作有聲電影的各個階段,把與畫面相配合的各種聲音記錄下來的過程。無論在哪個製作階段錄製的聲音,在最終製成拷貝用的聲帶時,既要與畫面同步,又要註意整部影片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有聲電影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在發展過程中,曾先後采用過機械錄音(唱片錄音)、光學錄音(感光錄音)和磁性錄音幾種方法。
  機械錄音
  20世紀20年代中期,曾藉助機械錄音法製作的唱片,來為有聲電影記錄和還原聲音。例如美國製作的有聲故事片《唐璜》(1926)、《爵士歌手》(1927)等,就是用機械錄音的。中國最早的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也是用這種方法錄音的。機械錄音雖然在有聲電影發展的初期起過一定作用,但由於唱片和影片是分開的,在影院放映時,常常出現聲畫不同步的現象。甚至有時畫面早已放完,而唱片上的聲音還在繼續。
  光學錄音
  早在電影發展的初期,就有不少人提出利用膠片來錄音和還音的設想,直到30年代初期,光學錄音法纔成功地應用到電影上。最早用光學錄音法試製的故事片有美國的《七重天》(1937)。中國最早用光學錄音法攝製的有聲故事片有《雨過天青》和《歌場春色》等。至80年代,普通電影拷貝上的聲帶仍然是用光學錄音的。在電影拷貝上,可以看到畫面一側有記載聲音的痕跡,稱為光學聲跡或聲帶。
  光學錄音的過程,是把傳聲器所拾取的聲音轉換為相應的模擬電信號,再經過音頻放大器把它放大到足以使光-電調幅器起作用的程度,以形成可記錄的模擬光信號。光-電調幅器是光學錄音的關鍵部件,它把聲音的模擬電信號轉換成聲音的模擬光信號,並利用膠片對不同曝光量産生不同感光密度的特性,把聲音記錄下來。對經過錄音的膠片進行顯影、定影、衝洗加工之後,就能顯示出感光密度不同或感光寬度不同的光學聲帶。和機械錄音相比,光學錄音的優越性在於它所錄製的音域範圍較大;它和電影攝影所用的媒介都是感光材料,可以和畫面一起印在拷貝上,這種方法既降低了製作成本、保證了聲音質量,又使放映時的聲畫同步。
  光學錄音改進了有聲電影。早期的有聲電影幾乎全部是采用光學錄音的。5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的電影生産基本上也采用這種方法。然而,光學錄音也有不足之處:①錄音後的感光膠片要進行衝洗,才能得到聲帶底片,製作過程比較復雜。②拷貝上的聲帶也象畫面一樣需要從錄音底片上印製出聲帶正片才能還音,所以光學錄音不能立即還音,不能及時檢查錄音效果。③感光膠片的聲帶上如有髒點或機械劃傷,就會産生噪聲,影響聲音質量。④感光膠片必須在黑暗中操作,工作不方便。⑤由於第②條缺點和剪接的需要,用的膠片很多,增大了製作成本。
  磁性錄音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美國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人、丹麥人和瑞典人研製成功的磁帶錄音技術引進電影錄音,使過去那種單純靠光學錄音的電影錄音工藝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原始聲帶素材到混合錄音,都逐步改成了磁性錄音,而光學錄音僅僅用於製作拷貝的光學聲帶。磁性錄音的關鍵部件是磁頭,它把聲音的模擬電信號轉換為模擬磁信號並記錄在磁性介質上。供電影錄音的磁介質有兩類:一是磁片,它和電影膠片的尺寸相同,也用片孔輸片,區別在於把感光塗層改為可磁化的塗磁層,常用的磁片寬度有35毫米、17.5毫米和16毫米等幾種。二是磁帶,它沒有片孔,是靠摩擦傳輸的,最常用的是寬6.25毫米磁帶。近年來,音樂錄音也用25.4毫米和51.8毫米寬的磁帶;外景環境聲錄音有時還用3.81毫米寬的盒式磁帶。
  磁性錄音比光學錄音方便得多,可以立即還音,檢查效果,若不滿意,可以重錄,從而省去了一係列感光衝洗加工工序,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材料。磁片或磁帶無需加工,不會出現加工過程中可能的聲音失真,而且磁性錄音噪聲小、頻帶寬、動態範圍大、質量高。
  電影生産上使用磁性錄音,最後都要把磁性聲帶轉成光學聲帶底片,用以大量製作發行拷貝。有人曾設想把最後一道光學錄音也用磁性錄音代替,即在電影拷貝的聲跡位置上塗一條狹長的磁條,把聲音錄在上面。不過,這樣會使電影拷貝的生産更加麻煩,膠片上既要塗感光乳劑,又要塗磁性材料層,而且每部拷貝都要單獨錄音、分別檢查,所有放映機也都要改裝,所以除70毫米立體聲影片及少數特殊用途的影片使用塗磁聲跡外,其他電影拷貝都不用這種方法。
  影片錄音過程
  一部影片有些在拍攝畫面的同時把現場的聲音記錄下來,稱同期錄音;有些不適於現場錄音,如在自然外景聲音噪雜的環境下不便錄音或因演員發音有障礙而在畫面拍成後將音配上去,稱後期錄音;有的必須把聲音事先記錄下來,然後在拍攝畫面時把聲音放出來,讓演員聽着聲音的節奏表演,如排中國京劇及歌劇等影片,稱前期錄音。通常把前期錄音、同期錄音、後期錄音獲得的聲音,作為素材,分別記錄在許多磁片或磁帶上,由錄音師根據放映出來的畫面內容和創作意圖,進行混合錄音,錄製成一條合成聲帶。為了印製拷貝,還要從錄有合成聲帶的磁片上把聲音再轉換到一條感光聲帶底片上,最後把這條聲帶底片連同畫面底片一起印製到一條正片上去,成為聲、畫合一的拷貝。
百科辭典
  luyin
  錄音
  sound recording
    把聲音信號記錄在媒質上的過程。用與錄音時相應的方法將媒質上記錄的信號重放出聲音來的過程稱為放音。錄音和放音兩過程合稱錄放音。常見的有唱片錄放音、磁帶錄放音和光學錄放音三種方式。就錄放音製式而言,又有單聲道錄放音和立體聲錄放音之分。單聲道錄放音過程包括傳聲器拾音、放大、錄音,再由單個放大器和揚聲器係統重放。雙聲道立體聲錄放音是基於人的雙耳定位效應和雙聲源聽音效應(又稱波爾效應)。由雙聲道係統完成記錄和重放聲音的過程,重放的聲音更逼真,更具有方位感、空間感和臨場感。
    唱片錄放音 唱片錄放音包括機械錄放音和激光錄放音。機械錄放音是用機械刻錄的方法,將聲音信號記錄在載音體上,為美國T.A.愛迪生於1877年所發明。早期放音完全依靠機-聲直接換能,放音設備稱為留聲機,載音體為圓筒形錫箔,後發展為蠟筒,直到1900年纔出現圓盤形唱片。
    唱片在很長一段時期都采用78轉/分的轉速。這種唱片的聲槽較寬,間隔較大,錄音時間較短,稱為粗紋唱片。50年代後期出現了保真度更高、錄音密度也高的轉速為33轉/分的密紋唱片。除此以外,還有一種轉速為45轉/分的唱片。1958年立體聲唱片正式成為商品,唱片迅速嚮立體聲方向發展。
    對單聲道唱片來說,刻錄時的聲壓變化對應於聲槽中綫的位移,稱為橫嚮刻錄方式。立體聲唱片需要同時記錄左、右兩個聲道信號,兩路信號分別刻錄在垂直於聲槽內、外槽壁的方向上。聲槽兩槽壁是相互垂直的,所以兩個信號的刻錄方向也是相互垂直,並分別與唱片法綫成45°夾角,因而稱作45°/45°刻錄方式。
    唱片的原版在刻紋時需要對聲音信號進行頻率預均衡,因而在唱片放音時,需要進行與此特性相反的去均衡,以恢復節目信號原來的特性。唱片原版膠片刻紋時的預均衡特性是信號壓低低頻,提升高頻信號。壓低低頻是為了防止音樂中高聲級的低頻信號來到時,唱針振幅太大而産生跳槽、串音等現象。提升高頻是為了改善唱片重放時的信號噪聲比。
    唱片原版膠片經刻紋後用來製鎳版,然後再用鎳版壓製唱片。現代密紋唱片使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為原料製成,薄膜唱片則使用聚氯乙烯薄膜經加熱後壓製而成。
    重放唱片須用電唱盤、放大器和音箱。利用電唱盤上的拾音器(唱頭)進行機-電換能來拾取唱片上已刻錄的音頻信號。常用的拾音器有電磁式和壓電式兩種。電磁式拾音器又可分為動鐵式、動圈式和動磁式,都能達到很高的電聲指標。壓電式拾音器通常用酒石酸鉀鈉晶體或壓電陶瓷材料製成,電聲指標較低,衹能用作普及型唱頭。唱針是拾音器上的重要元件。早期的唱針都是圓錐形截面的。隨着立體聲唱片的發展,出現了橢形截面圓等多種形式的唱針。製造唱針的材料有人造寶石和鑽石兩種,前者製成的唱針使用壽命短,並且受到撞擊很易碎裂;後者硬度大,壽命長,不易碎,是製造唱針的優質材料。
    激光錄放音是70年代末期唱片嚮數字化發展的嶄新成果,激光數字唱片又稱緻密唱片或小型唱片。激光數字唱片直徑120毫米,單面錄音,可放唱一小時立體聲節目,動態範圍為90分貝。這種記錄密度極高的聲跡是由激光束按信號編碼刻錄的小坑和坑間平面組成的。它們分別代表二進製數碼0和1。唱片在重放時,用激光束掃描拾取二進製數碼,整個放聲設備采用十分精密的伺服控製係統來保證循跡良好。
    磁帶錄放音 將聲音信號轉換成相應變化的磁場,以剩磁的形式記錄在磁性媒質上的過程稱為磁性錄音。現代所用的記錄媒質均為磁帶,所以也稱為磁帶錄音
    錄音原理是基於硬磁性材料被磁化後留有剩
英文解釋
  1. :  Audio Recording
  2. n.:  cutting,  Record,  recording,  transcription,  video,  be recorded on tape,  sound recording,  sound-recording,  recording in sound only,  (sound) recording
  3. adj.:  scratchy
  4. vt.:  tape
法文解釋
  1. v.  enregistrer du son
近義詞
錄像, 音像的, 錄製的, 磁帶
相關詞
音樂電器視聽百科辭典音頻模型文件格式舞蹈
技術廣播藝術專業音響鋼琴紙捲鋼琴職業
社會科學格式電子科技餐飲聲音娛樂
更多結果...
包含詞
錄音機錄音師錄音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