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851500 代碼:540122 區號:0891
拼音:Dāng Xióng Xiàn,DangxiongXian 英譯:Damxung County
當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拉薩市境北部,納木錯畔,距拉薩市區90千米。總面積10234.45平方千米。總人口3.88萬人。
地處青藏高原中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境內有麯卡河、羊八井河、拉麯河等,自治區第一大湖納木錯約有45%湖面在縣境內。屬高原季風氣候。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年均溫1.3℃,年均降水量450毫米。青藏鐵路、青藏公路過境。以牧業為主。境內有羊八井地熱田。 |
|
當雄縣地處西藏中部,納木錯畔。面積10036平方公裏。可利用草場面積1050萬畝。
當雄藏語意為“挑選的草場”。民主改革前,縣境內分為三宗四部落,即當雄宗、白倉宗和羊井宗,四部落原隸屬熱振寺管轄。1959年建縣,隸屬拉薩市管轄至今。1960年縣駐地由中嘎村遷至當麯卡鎮。縣府現駐公塘。郵政編碼:851500,電話區號:0891 。
該縣屬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地帶。念青唐古拉山橫貫全縣。境內草原占總面積的30%,海拔最高7200米,平均海拔4200米。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屬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區。鼕寒夏涼,多大風。年日照時數2881小時。年降水量481毫米。8級以上大風年均可達74天。最多可達128天。主要自然災害是雪災,次為風災、旱災、蟲災、鼠災等。
當雄縣是純牧業縣。以飼養牧牛、綿羊、山羊、馬為主。還飼養少量的黃牛、犏牛和騾。
當雄縣北部有西藏第一大湖--納木錯,面積1920平方公裏,45%在本縣境內,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納木錯蒙語稱作“騰格裏海”,是天湖的意思。它依偎在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腳下,是西藏高原著名的神湖。每年都有來自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西藏各地的佛教徒到此轉經朝拜,吸引着衆多的中外旅遊者光顧。這裏的雪山、湖泊和草原都將給人留下難忘的記憶。 |
|
當雄縣屬拉薩市純牧業縣,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藏南與藏北的交界地帶,拉薩市北部,距拉薩市170公裏。地理坐標為東經90°45′—91°31′,北緯29°31′—31°04′。北部與班戈縣、那麯縣接壤,南與林周縣、堆竜德慶縣交界,東部一隅與嘉黎相連,西南與尼木縣毗鄰,青藏公路(國道109綫)由東嚮西橫貫全境。東北至西南碩長,長185公裏,西北至東南狹窄,寬約65公裏,其中最窄處約34公裏。
當雄地貌類型復雜。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脈沿縣的西北橫穿全境,海拔7111米的主峰位於縣轄寧中鄉境內,第十一屆亞運會聖火取自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下。總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東北部為高原平原,西北部和東南半壁皆為高峻山地,其間夾着近同念青唐古拉山走嚮的山間構造寬𠔌盆地,呈現嶺𠔌平行相間的較有規則的條狀地形。
當雄盆地海拔都在4200米以上,山地海拔最高為念青唐古拉主峰7111米,相對高差3000米左右。在北部高平原上,有西藏第一大湖—納木錯。地貌分為四個地貌單元,西北部冰蝕高山、極高山,東部高寒中山,北部高原湖盆地和中部洪積寬𠔌盆地。
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脈沿縣的西北橫穿全境,海拔7111米的主峰位於縣轄寧中鄉境內。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位於西藏高原中部,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係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它綿延數百公裏的山脊位於當雄和羊八井以西,山峰均在5000-6000米以上,山形尖峭,巍峨崢嶸,在最高峰的附近有7162、7111、7117、7046米4座東西排列、緊密相接的山峰,在其周圍還聚集着30多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最南端的窮母崗日峰海拔7048米。
當雄縣主要河流有桑麯河、拉麯河、布麯河、秀古河、當麯河、尼木瑪麯河等,是拉薩河的主要支流的發源地。
當雄縣鼕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濕潤,雨熱同期,幹濕季分明,天氣變化大。年均溫度1.3℃,年均降雨量456.8mm,年均蒸發量1725.7 mm,年均日照時數2880.9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87.9千卡/平方釐米每年,年均≥0℃,積溫1800℃,無霜期僅62天,牧草生長期僅90-120天。地表溫度平均為5.9℃,從頭年11月至翌年3月份有三個月的土地凍結期,全年八級以上風力平均達17.8天,多發生在十二月至三月份之間。大雪、冰雹、霜凍、幹旱、大風等自然災害頻繁。 |
|
當雄藏語意為“挑選的草場”。
公元627年,鬆贊幹布統一吐蕃大業後,設置了稱為“如”的五個如間軍政區域,當雄即屬烏如(中央翼,治所在今拉薩地區)係,內部的區直接受贊普親屬恰熱長期管理。在當雄具有藏、蒙、漢同住的歷史,唐朝就有蒙漢途徑當雄去往拉薩,有的人就住在當雄,從此定居下來,現在有村名甲根村(藏語漢村的意思)。
公元1260年,藏歷第四饒迥鐵猴年,忽必烈派兵統一西藏,以達門為首的官員到藏後,在貢(今公塘)、官藏(今寧中)、甲哇(今羊八井)設立了驛站,甲哇劃歸衛藏,當雄白倉劃歸烏思(衛藏轄)。
公元1354年,弟司政權建立時期,設為當雄蒙古八旗部落,白倉為第巴。在公元1635年至公元1654年清朝派固始汗到西藏平叛時,滅了嘎瑪政權,統一了西藏,由五世達賴喇嘛把當雄草原割贈給固始汗養馬。固始汗八旗兵約有一個騎兵團駐紮當雄,並把當雄設為其夏宮(今公塘中嘎多村);以蒙古族行政管理的手段建立獨立政權,不受西藏政教管轄;稱為丹木蒙古八旗。
公元1751年(清乾隆16年)清朝將丹木蒙古八旗劃歸駐藏大臣直接管轄,八旗即八個部落,每個部落約一百戶左右,設“甲本”(住百戶頭人)、“藏軍”(佐領)一人、“坤都”(驍騎校)一人。但是因始汗建立的甲本、藏軍、坤都、居本等政級管理制度仍保留到民主改革時期,當地牧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帶有蒙古族的特點。
公元1914年清朝崩潰以後,駐藏大臣被驅趕回內地,十三世達賴把當雄地區劃歸色拉寺俄巴紮倉管轄,建立了丙級宗政權。
公元1956年至1959年4月當雄宗、白倉第巴、羊八井頭人劃歸拉薩市管轄。拉薩市軍事管製委員會批準成立了當雄宗軍管會;軍管會帶有政權性質。
公元1959年9月西藏工委决定撤銷軍管會,當雄宗、白倉第巴、羊八井頭人合併成立當雄縣人民政府(駐地在今公塘衝嘎村),全縣陸續建立起6個區公所。
1960年縣駐地由中嘎村遷至當麯卡鎮。
公元1961年12月當雄縣人民政府搬遷到當麯卡鄉——即現所在地(當雄縣當麯河西路7號)。
1997年,當雄縣面積10036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2鎮6鄉,縣政府駐當麯卡鎮。
2000年,當雄縣轄2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916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羊八井鎮 4348 當麯卡鎮 4182 格達鄉 3719 寧中鄉 7879 公塘鄉 5147 竜仁鄉 3810 烏馬鄉 5793 納木湖鄉 4291 |
|
2001年,全縣工農業總産值達到5505.0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8%,牧業總産值達到4264.48萬元,比上年增長5.49%;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1133.43萬元,比上年增長12.55%;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838.32元,比上年增長10.6%。
2001年新建人工草場2400畝,種植草籽繁殖基地1500畝,畜産品商品率在室61.8%。財政收入完成252.6萬元,鄉鎮企業完成總産值1458.36萬元,多種經營收入3441.42萬元。 |
|
全縣轄2個鎮、6個鄉:當麯卡鎮、羊八井鎮、格達鄉、寧中鄉、公塘鄉、竜仁鄉、烏瑪塘鄉、納木錯鄉。共有29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當麯卡鎮。
羊八井鎮
總人口4348人。
當麯卡鎮
總人口4182人。
格達鄉
總人口3719人。
寧中鄉
總人口7879人。
公塘鄉
總人口5147人。
竜仁鄉
總人口3810人。
烏馬鄉
總人口5793人。
納木湖鄉
總人口4291人。 |
|
- n.: Damxung County
|
|
當雄 |
|
|
|
|
|
納木湖鄉 | 羊八井鎮 | 格達鄉 | 寧中鄉 | 公塘鄉 | 竜仁鄉 | 烏瑪塘鄉 | 當麯卡鎮 | 納木錯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