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陝西 >寶雞 >眉縣 > 張載祠(張子祠)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張載祠(張子祠)投訴電話寶雞旅遊投訴電話:0917-3653727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張載祠(張子祠)美食歧山哨子面
  歧山擀面皮
  歧山鍋盔
  寶雞豆腐包子
  蜂蜜粽子
  紅棗稀飯
  寶雞酥茶張載祠(張子祠)購物鍋盔饃
  是關中獨特的風味小吃。製作時先把面發酵好,擀成一個大蒲團形狀,放在鍋裏先用大火上色,後用溫火慢慢烤。烤熟後端出來,象一個大鍋蓋子,又厚又圓人吃時用手一塊一塊的掰。
  臘驢肉
  屬鳳翔特産的臘驢肉。創製於清鹹、同年間。臘製工藝是:先將退役老驢宰殺,去蹄,選其四腿和筋肉,淋淨血水,懸挂晾曬浮水,幹後切塊入缸內,分層加入硝????,上壓巨石,月尋取出,白天挂於陽光下晾曬夜間擠壓,排除水分再用鬆木水加五香調料煮熟,拎出後再浸入驢油及原汁湯內之火加熱,僅燙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卻後肉塊表面可出現霜狀結晶。其切片顔色鮮紅,呈半透明狀,質細膩,酥而有筋,五香噴鼻,餘味回長。若選驢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調料臘製就成為譽滿關中的“錢肉”。
  民間藝術品馬勺臉譜
  將秦腔、社火臉譜繪製於木頭馬勺之上,鳳縣的民間藝術品--馬勺臉譜,曾在北京、杭州、廣州、西安、法國巴黎、美國俄亥俄州展出,並在中國首屆藝術節“畫中戲”展覽,有24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其他特産:鳳縣黨生小人參、食用菌、鳳椒、香甜可口的鹿糕饃張載祠(張子祠)交通西寶南綫轉橫渠鎮或法湯旅遊專綫至橫渠鎮
  又稱張子祠,位於眉縣城東26公裏處的橫渠鎮。占地南北82米,東西37.5米。它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思想傢、哲學家、教育傢、關學領袖張載的講學之地。張載祠前身為崇壽院,張載年少時曾在此讀書,晚年隱居後,一直在此興館設教。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將崇壽院改名為橫渠書院。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開始在原橫渠書院舊址上建張載祠。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張載祠內恢復橫渠書院,成“後祠前書院”格局。張載墓位於張載祠南7公裏處的大鎮𠔌迷狐嶺,占地87.2畝,是張載及其父張迪、弟張戩的安葬之地。張載創立關學,獨特異行,在中國哲學史上樹起了一幢高大的豐碑,在國際國內影響頗大。
  
  張載祠是一組座北嚮南,主體建築以中軸綫依次排列,附屬建築均以軸綫為中心對稱排列的紀念建築。據湖北荊門南張氏所存“張氏族譜”載,該祠創自元代。清乾隆十九年、光緒十年等重修。明成化及魏代均多次修整。自創建至今。至少有九百餘年的歷史。現存建築主要是清道光年間所建,光緒年間曾有小修。現有獻殿、東西廂房、山門、後殿、學堂四幢。後殿及學堂因坍塌而拆除重建。
  1990年以來,陝西省文物局先後撥款50多萬重修了大殿、學堂。附屬文物有清康熙皇帝御賜匾額一面。明萬歷及清乾隆等代重修及拜竭祠廟碑石八通,木刻《橫渠志·捲之六》“第十八代裔哀祠”原版等,傳為明清版。清代著名的橫渠書院,曾設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