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
  張秀,男,1947年9月生,山東沂源縣人,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臨沂市郵政局縣級調研員。
  現任中國書法藝術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國際)中國書法傢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省書法傢協會會員、國際羲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美術傢藝術中心“終身榮譽教授”、北京京華蘭亭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畫院院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中日韓新書畫傢友好聯盟常務理事、泰山國畫研究院常務理事、中國東方書譜書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國際ISQ9000A書畫藝術傢資格認證中心副主席兼評審委員,《當代中國人才庫》名譽主編,國傢一級書法師。
  張秀1964年參軍在北京衛戍區部隊工作,1971年至今先後任山東省沂源縣郵電局局長;山東省臨沂市郵電局副局長、郵政局發行局長、書記等職。
  張秀的文章在全國理論界、新聞界有較高的知名度,被國傢的多種大型文獻刊物收編和刊登,多次被邀參加全國和國際學術交流會,並多次獲奬。
  張秀自幼酷愛書法,並先後得到全國著名書法傢啓功和多名書法傢的指導,專傢評價張秀的書法:“結構嚴謹、佈局合理、瀟灑自如、賞心悅目”。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和中日韓新等國際書法大展,先後獲《紀念長徵勝利七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賽展“銀奬”;第二、三屆“歐陽詢奬”書法大賽展“金奬”,“福祿壽禧”全國書畫大賽“金奬”;“華夏竜杯”全國書法大賽兩次獲“金奬”;“盛世中華”杯全國書畫大賽“卓越成就奬”;“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銀奬”;第二屆中國“畫聖吳道子故裏”書畫節名傢大展“優秀奬”;紀念“周恩來誕辰108周年”全國書畫名傢展“銀奬”;慶祝“長城杯”中國詩書畫大展賽“金奬”;“感動中國”首屆老年書畫名傢作品大展“金奬”;文化部、中國硬筆協會舉辦的“德藝雙馨奬”全國書畫藝術大展賽“銅奬”;紀念“長徵勝利70周年”中國書法、美術大展“銅奬”;第二屆“泰山杯”全國書畫大展“金奬”;參展“和諧頌”首屆中華文人書畫名傢邀請展;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邀請展;第四屆全國法製宣傳書畫邀請展;全國書法名傢弘揚“仁、義、禮、智、信”邀請展“金奬”;第二屆“唐詩、宋詞、元麯”全國書畫大賽展“金奬”;被邀參展山東、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和山東各地市書畫巡展等,並上百次獲奬。
  隨着張秀的書法知名度的提高,先後被國傢有關機關授予“德纔兼備書畫藝術傢”,“德藝雙馨藝術人才”,“中外名人書法傢”;“書畫藝術名傢”;“中國當代書壇精英”;“中國當代實力派書法傢”;“百名作品最具價值藝術傢”;“中國當代書畫名傢”;“當代中國傑出書畫藝術傢”;“中國百強書畫傢”;“中日韓書法名傢”;“中國功勳書畫傢”;“中國百名德藝雙馨書畫傢”,“最具愛心書畫傢”;“國際藝術傢”等近百個榮譽稱號。
  同時通過國傢文物局“中國書畫藏典入編暨書畫收藏潤格”專傢評審為“潤格”較高的藝術作品,在全國有廣泛的影響。其書法作品被政協禮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扶貧基金會收藏。
  同時被《當代華夏書畫藝術傢珍品藏典》,《中國當代知名書法傢墨跡選》、《孫毅將軍畫册》、《福祿壽禧、書畫精品匯編》;《華夏竜典》、《中國書畫藝術》雜志;《中國國際書畫藝術》雜志;《中國收藏》雜志;《中國翰墨名傢精品大觀》;《中國當代書畫名傢精品辭典》;《夕陽之歌、中國老年書畫作品選集》;紀念山東省政府成立60周年《書畫作品集》;《毛澤東詩詞書法精品選》;《中國畫聖吳道子書畫節名傢書畫集》;《當代名傢書畫係列叢書》;《長江書畫集》;《感動中國·晚晴頌》;《德藝雙馨書畫集》;《中國書法、美術大展書畫精典》;《情係夕陽》書畫名傢作品集;《中國書畫名傢》收藏大典等近百種大型文獻專刊收錄入編。被《中國收藏》、《中國書畫名人錄》、《中國藝術網》、《中國貿易網》等幾十傢為其建立了“網上個人作品收藏藝術館”,“網上藝術作品拍賣館”,被北京寶延軒畫院聘為特別顧問,其作品被山海關書畫院瀋陽藝海拍賣代理中心,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等幾十傢拍賣中心指定為專供作品書法傢,並長期簽約。其作品被全國廣大書法愛好者收藏,極具市場潛力。多次被全國書法拍賣會重點推出具有收藏價值的實力派書法傢。
  被《中國地區開發》雜志、《國際藝術》雜志、《畫壇信息》雜志、《中國經濟時報》、《經濟與參考》、《産經新聞報》、《大衆日報》、《齊魯晚報》、《家庭生活報》、《科技信息報》、《臨沂日報》、《廣播電視報》、《沂蒙晚報》、《書畫報》、《書法報》、《中國書畫傢》雜志、《中國書畫報》、《中國書法藝術報》、《中國收藏傢》雜志、《盛世收藏》雜志、《藝術與收藏》雜志、文化部出版《中華頌》等上百種報刊介紹和刊登,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歡迎並收藏。
  張秀,女,1962年7月生於武漢,湖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藝術指導,中國硬筆書法協理事,湖北省硬筆書法傢聯誼會副主席,湖北書協理事,武漢市硬筆書法研究會副會長。學者張中行在《負暄三話》之“閨秀小楷”中評價張秀“十足的明清閨秀風格,修理柔婉之外又加一些剛勁明快,兼收一些隸意……”書評傢在《人民日報》“張秀之秀”一文中把張秀的字體稱為“秀體”。張秀的字是秀裏見力度,秀裏見氣韻,秀裏見古樸。1985年張秀榮獲“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奬,隨後六次榮獲“銀河杯”和“峨眉杯”等全國書畫大賽一等奬;出版作品有“九年義務教育全日製小學課本”《寫字》教材等鋼筆和毛筆書法教材和字帖80餘種。18歲起即為黃鶴樓、武當山和東湖等名勝古跡書寫碑文;198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曾侯乙墓編鐘銘文》皆由其從出土編鐘上精心臨寫下來;載入《當代中國書畫傢辭典》,湖北電視臺,《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等媒體對其進行過專題報道。作品多次被博物館收藏,小楷作品尤其受到書法界和收藏界的喜愛、推崇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