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弟(1894.3.18~1932.5)號芝圃,湖南益陽桃江縣板溪鄉人。中共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傢。
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進步教師楊昌濟、徐特立等人的教誨,與蔡和森、毛澤東結為好友。
1918年4月,參與創建新民學會。1919年10月,與李維漢、李富春等40餘人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2月回國到上海。
1922年春,張昆弟在北京加入中國共産黨,被分配到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1922年5月,受李大釗派遣去正太鐵路從事工人運動,並親自組建正太鐵路第一個工會---石傢莊總車站俱樂部,發表了工會《宣言》。1923年3月,中共北平區執行委員會成立,張為執行委員兼工人部部長。1924年,受黨組織派遣,張昆弟去鄭州,協助恢復了京漢、隴海鐵路總工會。1925年2月被選為全國鐵路總工會總幹事和黨團書記。同年春,中共豫陝區委成立,張昆弟當選為區委委員。1925年10月,河南總工會成立時,張昆弟為總工會委員長。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後,又擔任中華鐵路總工會幹事、黨團書記。1926年春,中共中央調張昆弟任中共山東地方委員會書記。他到達山東後,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整頓和發展了濟南、青島、淄川、張店等地黨的組織,在膠濟鐵路沿綫的益都、壽光、廣饒、濰縣以及魯西北的一批農村基層支部也先後建立起來。1926年6月,濟南省黨員已由1925年的45人發展到500餘人。
大革命失敗後,調任中共北方局委員,與蔡和森、王荷波等一起負責恢復北方局的領導機構。1928年6月,張昆弟赴莫斯科出席中共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審查委員會候補委員。會後,又列席了共産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回國後,仍在河北、山東和京浦鐵路沿綫領導工人鬥爭,先後任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黨團書記、順直省工委書記和河北省工委書記等職。
1931年春,南方革命形勢逐步發展,張昆弟以中共中央“工運特派員”身份到湘鄂西蘇區開展活動,7月成立湘鄂西省總工會,張任總工會黨團書記。時僅數月,在張的領導下,監利、江陵、漢陽等中心縣工會組織相繼成立,會員發展到2萬餘人。他從中挑選2300餘人參加紅軍,為發展蘇區建設和擴大紅軍作出了貢獻。曾任湘鄂西總工會黨團書記、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2年遭到王明“左”傾路綫的迫害,被慘殺於洪湖翟傢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