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人名 : 三國人物 : 名人 > 張勳
目錄
張勳 Zhang Xun 宋 

詩詞《宿護法寺 Residential care Law Temple》   

  缺失
No. 2
  張勳(1854-1923) : 北洋軍閥。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投靠袁世凱。1911年任江南提督,武昌起義後在南京濫殺民衆。為表示效忠清室,所部禁止剪辮子,被稱為“辮帥”。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率兵進入北京,與康有為擁溥儀復闢。後為段祺瑞擊敗。病死於天津。
清朝張勳
  張勳(1854~1923年)字少軒,號鬆壽, 謚號忠武, 忠臣。江西奉新縣赤田鎮赤田村人。出生農傢,8歲喪母,12歲喪父。15歲入富傢做牧童,後轉書僮。
  光緒五年(1879年)當兵,張勳時年26歲。光緒十年(1884年)隨部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次年在鎮南關大戰中戰功卓著,越級提拔。後官升參將,管帶廣武右軍各營,駐紮廣西邊防。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後隨袁世凱到山東省鎮壓義和團,升總兵。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多次擔任慈禧太後、光緒的扈從。宣統三年(1911年)擢江南提督。
  武昌起義後,奉令鎮守南京,戒備第九鎮新軍。不久,江浙聯軍圍攻南京,他兵敗退徐州,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袁世凱任大總統後,所部改稱武衛前軍,駐兗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發辮,人稱“辮帥”。“二次革命”中,率軍攻下南京,縱兵殺掠。旋被袁世凱任為江蘇督軍。繼轉任長江巡閱使,移駐徐州。
  1917年5月,因是否解散國會問題,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爭持不下。黎下令解除段的職務。段到天津後,即策動北洋各省督軍在徐州集會示威。會後,一些省宣佈獨立,不承認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張勳入京調解。張勳便以調解黎、段衝突為名,帶領三千軍隊於6月14日入京。經過一番秘密策劃,於6月30日晚入清宮,召開“御前會議”,决定發動復闢,恢復清帝國。深夜,張勳派兵占據火車站、郵電局等要地。同時派人勸黎元洪“奉還大政”。7月1日凌晨,張勳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領康有為等群黨,擁十二歲的溥儀登極。當天發佈八道上諭,把民國六年改為宣統九年,易五色旗為竜旗,恢復清末官製,封官受爵。張勳自為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軍政大權。復闢消息傳出後,全國輿論一致聲討。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並命令各省革命黨人出師討逆。備大城市群衆團體、社會名流,紛紛集會,發表通電,堅决反對復闢,要求討伐張勳。黎元洪拒絶與復闢分子合作,逃入日本使館避難。握有軍事實力的段祺瑞藉助全國反對復闢的聲勢和日本政府的財政支援,於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馬廠組成“討逆軍”,誓師討伐張勳。“討過軍”很快攻入北京,張的軍隊一觸即潰。7月12日,張勳倉皇逃入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佈退位。段祺瑞於7月14日到北京,重掌政府大權。
  被段祺瑞擊敗後,張勳逃入荷蘭使館。
  天津張勳舊居1918年10月23日,經曹錕,張作霖等呈請,新任大總統徐世昌發佈命令,對張勳“免於追究”。1919年5月,北京爆發學生愛國運動,張勳收容愛國學生,支持學生運動。1920年5月張作霖嚮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被張勳拒絶。7月14日直皖大戰爆發,段祺瑞曾指曹錕,張作霖勾結張勳出京重謀復闢,20日張勳通電聲明未謀復闢,轉天津居住,張勳的投資遍及工商、金融各業,總計約三千萬元,成為北洋軍閥集團第一個投資經營近代工商金融業的將領。1921年1月26日,北京政府在張作霖要求下特派張勳督辦熱河林墾事宜,再次被拒絶。
  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故,終年七十歲,清廢帝溥儀發佈“諭旨”,“着加恩予謚忠武”,“賞給陀羅經被”,“賞伊子張夢潮乾清門頭等侍衛”,賞銀三千元治喪,並親往天津致祭註,張勳遺體暫時停放在裝有冷氣的密室。1924年8月,張勳棺材啓運回鄉。11月底下葬於奉新縣赤田鄉陶仙嶺下。1941年3月,張勳墓被國民黨第七十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下屬一個前衛排盜毀。
  張勳為人忠誠慷慨,坦率直白,憨厚重義,性情開朗,敢作敢當,頗能知恩圖報,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從不出爾反爾,從不賣友求榮,無當時軍閥的陰險狡詐心機,而且作戰勇猛。
  張勳復闢雖然歷時僅僅十二天,但卻是中華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這場復闢直接導致段祺瑞的復出和皖係、直係兩大軍閥的崛起,更將民國以來的兩大法統(孫中山和袁世凱)統統徹底打翻。此次復闢之後,北洋集團的利益分化更加明顯,復闢後段祺瑞與馮國璋之間的兵戎相見,使得自民國成立以來的“總統府”“國務院”之間的爭執最終付諸武力。以張勳復闢為界限,民國成立以來“內閣製”與“總統製”、北洋集團與民主黨派(革命黨人)的制度之爭、政見之爭,演化為赤裸裸地力量博弈和軍事較量。此外,張勳復闢還間接使得吳佩孚、馮玉祥兩個北洋後輩嶄露頭角。
  實際上,張勳復闢的本質並非封建王朝保守勢力對中華民國的反撲——直至進入北京後張勳也沒有復闢的意圖,這一點後文詳及——而是民國各派政治力量以反擊復闢為幌子,進行的一場圍繞政治利益分配而展開的較量和博弈。儘管張勳迅速失敗,但主導復闢的相關利益集團並沒有隨着張勳的身敗名裂而消亡,而是在反對張勳的鬧劇中獲得了更大的利益,並最終為利益的再分配而大打出手,最終導致了軍閥混戰和中華大地的實質性分裂。
  張勳復闢失敗後,復闢的重要參與者康有為曾有詩曰:“圍城慘淡睹竜爭,蟬嘇聲中聽炮聲。諸帥射王敢傳檄,群僚賣友竟稱兵,晉陽興甲何名義?張柬無謀召喪傾。信義雲亡人道絶,竜祣收影涕沾纓”。政治態度雖有問題,但詩卻不錯,將復雜麯折的復闢經歷簡練地交代了出來。本文以“圍城竜爭”為題,希望以張勳復闢為切入點,通過結構這一近代歷史上的著名鬧劇,探索清政府滅亡後中華大地政局動蕩、戰亂不斷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國張勳
  個人資料
  三國志係列張勳終屬 袁術
  籍貫 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
  官至 大將軍
  相關人物 袁術 橋蕤 孫策 呂布 曹操 楊弘 劉勳
  曾效力過的勢力 袁術
  歷史概況
  袁術大將、術稱帝,為大將軍。孫策投袁術,橋蕤、勳皆傾心敬焉。建安二年,術僭號,乃遣使以竊號告呂布,並為子娉布女。布執術使送許。呂布不允,術大怒,遣其將勳、橋蕤攻布,大敗而還。曹操徵術,術聞大駭,即走度淮,留張勳、橋蕤於蘄陽,以拒操。操擊破斬蕤,共擊勳等於下邳,大破之,而勳退走。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勳等將其衆欲就策,廬江太守劉勳要擊,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
  演義概況
  袁術大將,都督。袁術稱帝後,被封為大將軍。統帥二十萬大軍與呂布軍交戰,但是大敗而回。
英文解釋
  1. :  Zhang Xun
相關詞
陳紀袁術金尚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