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福建 >三明 > 建寧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Jianning County
  郵編:354500 代碼:350430 區號:0598
  拼音:Jiàn Níng Xiàn 英譯:Jianning County
  
    建寧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北緯26°32′-27°06′,東經 116°30′-117°03′。總面積1742.3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2006年)。通行閩贛方言邵武話。全縣轄4個鎮、6個鄉:濉城鎮、裏心鎮、溪口鎮、均口鎮、金溪鄉、伊家乡、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縣政府駐濉城鎮,距三明市192千米。
  
    年降水量1822毫米,年均氣溫16.8℃。有雲母、瓷土、稀土等礦藏10餘種。207、309省道公路過境,水運可通航。遊覽勝地有金鐃山、白鹿山等,古跡有迎薫門等。
經濟概況 Economy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21.01億元,增長15.1%;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2.75億元,增長6.9%,增幅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4.1億元,增長47.8%;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4.78億元,增長89.6%;實際利用外資704萬美元,增長27.3%;出口總值1127萬美元,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億元,增長17.3%;財政總收入7726萬元,增長28.7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197萬元,增長32.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3元,增長24.5%;農民人均純收入4546元,增長12.1%。
  農業經濟。特色産業持續壯大,蓮子、果子、種子、煙葉、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七大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實現産值12.8億元,增長7%,其中:蓮子種植面積2600公頃,産量達2853噸;優質稻種植面積1.39萬公頃,增長3.6%,産量9.5萬噸,增長4.8%;養殖業迅猛發展,豬、牛、羊、禽出欄快速增長,增長45%;煙葉産量再創歷史新高,達12.42萬擔,居全省第五位、全市第二位。農業重點項目進展順利,1600公頃省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縣土地整理項目繼續實施,增加耕地160公頃;投入1749.8萬元實施了煙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24個“六千”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修復水毀水利工程83處,新增灌溉面積560公頃。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全年共安排奬扶性項目329個,總投資5958萬元;所有建製村完成道路硬化,農村“戶戶通電”、移動通信實現全覆蓋,建製村基本通合格用水,農村信息化紮實推進,24個示範村開通了寬帶網絡,每村配備2臺以上電腦建立電子閱覽室、發展5戶以上寬帶用戶,新增農村戶用沼氣519口,陽光工程、造福工程、“六千”水利工程紮實推進,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社會事業。落實各項為民惠民舉措,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家庭人年均收入1000元提高到120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對象10.5萬人,參保率達88.5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57%以內。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村道路硬化、戶用沼氣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十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統籌城鄉教育發展,高考本科上綫560人,本科上綫率52.5%,居全市第四;專科上綫率94.4%,居全市第二;城關小學新校區和21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全面推進;認真落實農村教育“兩免一補”和中職學校學生國傢助學金制度。完成科研推廣項目13項,開發新産品5項。繁榮文化體育事業,選送參評的《蓮之韻》、《小荷纔露尖尖角》節目分獲“星耀中華”全國青少年纔藝競賽特等奬和銀奬,建寧藉女運動員楊德婉在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中獲得2金1銅3枚奬牌。
  品牌建設。新創建一批特色品牌,福建鐃紙集團的薄型紙、翠源公司“翠源馨”牌筍産品獲評福建省名牌産品,“翠源馨”商標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緑源公司果品獲得國傢緑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鐃紙集團“鐃山”品牌連續4屆榮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居全國造紙行業榜首,鐃紙集團被確定為14g薄頁包裝紙和半透明紙産品國傢標準製定單位,企業建立了本縣首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目前全縣已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件,國傢地理標志産品保護1個,國傢證明商標1件,國傢免檢産品1個,省名牌産品13個,省著名商標6件,國傢緑色食品標志使用權15個,獲原産地標記準用證企業4個,獲國傢和省無公害農産品標志證書4個,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係認證企業5傢,取得HACCP認證企業2傢,出口食品生産企業衛生註册、登記3個,獲食品質量安全準入企業12傢,品牌總數繼續保持全市領先。
中國建蓮之鄉 China to build Lotus town
  建蓮是建寧特産,久負盛名,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為歷代皇傢貢品。建寧蓮子粒大而圓潤,色白如凝脂,易煮爛又久煮不糊,香酥可口,富含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目前全縣共有建蓮加工企業10傢,其中省、市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3傢,從事蓮子流通、加工人員達1500多人,加工增值8000餘萬元,帶動農戶1.38萬戶;與福建農林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開發蓮子汁、保鮮蓮、蓮芯茶飲料等20多個係列39種産品;建成1個萬畝鎮、4個5000畝鄉、20個千畝村和100010畝以上的大戶,蓮子種植面積5.5萬畝,幹蓮産量達2700餘噸,蓮子産業年産值達8000萬元,農民人均從蓮子産業中獲得純收入500元。建寧通心白蓮1994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名特優農産品,1995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首屆百傢特産之鄉命名大會”上,建寧縣被評為“中國建蓮之鄉”。1999年、2004年建寧通心白蓮分別獲得福建省名牌産品稱號和國傢緑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原産地標記準用證。
閩江源國傢級級自然保護區 Min sourc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閩江源自然保護區於2001年10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同年成立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製15人。2004年3月申報閩江源國傢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2月17日,全票通過國傢林業局組織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初步評審。2006年通過國務院委托環保總局組織的終審,正式成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為13022公頃,主要保護武夷山脈生物區係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面積的鐘萼木和南方紅豆杉原生種群、獨特的森林植物群落、福建閩江正源頭森林植被及珍稀瀕危生物物種等。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8科899屬2268種,國傢Ⅰ級保護的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鐘萼木及歷史栽培的銀杏等3種,國傢Ⅱ級保護植物有27種及64種蘭科植物;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23種;模式標本種有建寧金腰、建寧椴和建寧野鴉椿3種。有脊椎動物35目99科385種;國傢Ⅰ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傢Ⅱ級保護野生動物38種,其中鴛鴦種群數量較大,有300多衹;有昆蟲30目(含蜱蟎亞綱)245科1425種,在閩江源自然保護區已知的昆蟲中,金裳鳳蝶等8種被列入《國傢保護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有大型真菌38科156種;微生物資源18科34屬59種。
鄉鎮簡介 About town
  濉城鎮 代碼350430100
  轄5個社區、1個村委會:~001_河東社區、~003_復興社區、~004_溪口社區、~005_新生社區、~006_水南社區、~201_水南村。
  裏心鎮 代碼350430101
  轄1個社區、13個村委會:~001_裏心社區、~201_裏心村、~202_汪傢村、~203_灘角村、~204_雙溪村、~205_新墟村、~206_戴傢村、~207_蘆田村、~208_寧源村、~209_大南村、~210_上黎村、~211_岩上村、~212_靖安村、~213_花排村。
  溪口鎮 代碼350430102
  轄13個村委會:~201_艾陽村、~202_桐源村、~203_馬源村、~204_半源村、~205_楓源村、~206_楊林村、~207_溪楓村、~208_渠村村、~209_杉溪村、~210_高圳村、~211_梘頭村、~212_溪口村、~213_高山村。
  均口鎮 代碼350430103
  轄13個村委會:~201_黃嶺村、~202_修竹村、~203_均口村、~204_嶺腰村、~205_焦坑村、~206_官常村、~207_臺田村、~208_半寮村、~209_芰坑村、~210_洋坑村、~211_竜頭村、~212_隆下村、~213_壠源村。
  金溪鄉 代碼350430200
  轄9個村委會:~201_城關村、~202_河東村、~203_長吉村、~204_水西村、~205_圳頭村、~206_大源村、~207_高峰村、~208_鬥埕村、~209_器村村。
  伊家乡 代碼350430201
  轄8個村委會:~201_伊傢村、~202_蘭溪村、~203_沙洲村、~204_陳傢村、~205_雙坑村、~206_東風村、~207_筆架村、~208_隘上村。
  黃坊鄉 代碼350430202
  轄8個村委會:~201_黃坊村、~202_毛坊村、~203_陳嶺村、~204_仍田村、~205_武調村、~206_將上村、~207_安寅村、~208_蘆嶺村。
  溪源鄉 代碼350430203
  轄9個村委會:~201_溪源村、~202_東溪村、~203_大嶺村、~204_鮎坑村、~205_蔣坊村、~206_楚尾村、~207_桐榮村、~208_都團村、~209_上坪村。
  客坊鄉 代碼350430204
  轄8個村委會:~201_客坊村、~202_裏源村、~203_嚴田村、~204_張溪村、~205_灣坊村、~206_中畲村、~207_水尾村、~208_竜溪村。
  黃埠鄉 代碼350430205
  轄10個村委會:~201_桂陽村、~202_陳餘村、~203_大餘村、~204_賢河村、~205_黃埠村、~206_竹藪村、~207_友蘭村、~208_封頭村、~209_羅源村、~210_山下村。
建寧“三子”特色農業 Jianning "third son" special agriculture
  建蓮的歷史淵源、質量特色及發展現狀
  建蓮是優質子蓮,原産於福建省建寧縣,故又稱建寧白蓮。建蓮栽培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習慣用鮮蓮加工成通心白蓮,其粒大圓潤,色如凝霜,稍燉即熟,久煮不散,湯汁清甜,香醇爽口,營養豐富,是營養保健之佳品。建蓮素以品質優良而倍受青睞,被譽為“蓮之上品”。
  建蓮是建寧縣的傳統名優特産,建蓮這一産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産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中國建蓮之鄉”—建寧縣具有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地處閩西北內陸山區、武夷山麓中段,為閩江正源頭,在東經116°30′18″~117°03′49″,北緯26°32′23″~27°06′19″之間。境內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山川秀麗,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並且有大陸性氣候特點。近幾十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持續支持和推動下建蓮産業不斷發展壯大,並取得了一係列的成果和榮譽。
  一、建蓮歷史淵源
  建寧種蓮歷史悠久。五代梁竜德初(公元921年),金鐃山報國寺前已有白蓮池(為建寧八景之一)。清代,建蓮已名聞遐邇。尤以産於西門外池的建蓮(當地習稱“西門蓮”)為蓮之上品。據清乾隆《建寧縣志》捲三“池井”篇中雲:“西門外池—百口種蓮,池旁遍植桃李,春夏花時,遊人絡繹不絶,蓮子歲産千斤,為吾國第一”,捲二十七“物産”篇中又載:“蓮,花葉偶生相連曰蓮,嫩極鮮,老者為幹,子入藥,補脾。邑種蓮多處,以西門蓮為最上品,水南次之,水東又次之,然較他邑産者,均有天淵之判。”
  建蓮久負盛名。自古以來,建寧縣城西門外出産的“西門蓮”為歷代皇傢珍品。在建寧民間盛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途中中暑發痧,適逢金鐃山寺主持方丈濟空和尚,用西門蓮作“雞蓮肚”治好了乾隆皇帝的病,乾隆皇帝特為金鐃山寺題寫了寺名“報國寺”以表其功,“報國寺”三字寺名一直延用至今。建寧縣民間對建蓮的各種傳說、故事甚多,有一部份已收錄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捲”中。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回張太醫給病入膏肓的秦可卿所開的藥方中寫道“引用建蓮七粒去心”,第五十二回賈府宴席上有“建蓮紅棗湯”這一佳餚,指的就是建寧蓮子。
  西門蓮塘還有一段光榮的歷史。1931年,工農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後,總前委書記毛澤東曾到建寧西門瞭解情況,並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農民修建蓮塘。紅軍撤出建寧後,“百口蓮塘吐清香”,成了傳遞紅軍消息、鼓舞群衆的暗號。1959年,建國十周年觀禮,為表達老區人民對毛主席當年親手挖過蓮塘的感謝之情,精選10斤建蓮晉京,至今建寧縣革命紀念館還珍藏着中共中央辦公廳的收條。
  1993年8月首屆中國建蓮節,原中央及省許多領導人題詞為“建蓮”祝賀。如陳丕顯題詞“蓮香飄萬裏”,彭衝題詞“寶蓮馨香溢四海”,盧嘉錫題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成武題詞“揚建蓮美名,展蓮鄉風姿”,項南題詞“建蓮甲天下”,方毅同志為建寧縣“荷花賓館”題寫了館名。
  在品種方面,建蓮得到更新。相傳當年建寧縣金饒山報國寺門口有二口池塘,一口種植白花蓮,一口種植紅花蓮,後來經過天然雜交並移植於西門池塘,故又稱“西門蓮”。經不斷優選,先後從“西門蓮”中選出的“花排蓮”、“建選21”,一度成為主栽品種。2003年,高産優質的“建選17號”子蓮新品種選育成功,並替代了傳統品種。
  近代,建蓮種植規模不斷擴大。1949年前,全縣蓮田面積僅200多畝,年産量衹有5000多斤,但質量極佳。1956年,在江西瑞金召開的閩浙贛三省物價平衡會上,一致認定建寧蓮子為最佳,其價格之高,推銷之廣,居三省鄰縣之上。50~60年代,建寧蓮子仍以西門種植為主,縣城的河東、水南雖有種植,但面積不大。1972年全縣蓮子産量衹有22擔,不到1950年的三分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建蓮發展迅速,1980年全縣蓮子面積由民國33年(1944)的285畝增至2311畝,1985年擴大到53077畝,創歷史最高紀錄,總産1962.8噸,面積分別為1950年、1978年的226.38倍和102.55倍。1993年以來,建寧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嚮,因地製宜地調整作物佈局,開展科技興蓮,並采取多種“穩糧促蓮”的扶持措施,妥善解决糧蓮爭地矛盾,種蓮面積相對穩定,總産逐步提高。
  二、建蓮質量特色
  建蓮是由適熟鮮蓮經過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通心白蓮,具有潔白、粒大、圓整、輕煮即熟、久煮不散、湯色清香氣濃、細膩可口,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等特色。從外形看,建蓮為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飽滿,果實長約1.3cm-1.4cm,寬約1.1cm-1.2cm,蓮果肉潔白或微黃,百粒重93g ~ 113g,籽粒大是建蓮的典型特色之一。據檢測建蓮含粗蛋白19.2%,其中氨基酸含量166.24g/kg,並含有類黃酮、蓮心鹼等藥用成份。
  建寧縣特殊的氣候條件、地質地貌與水田土壤條件是形成建蓮優良品質的主要原因。一是建寧縣所處的氣候帶有利於蓮子高産,優良品質的形成。高緯度地區,積溫不夠,不僅産量較低,粒籽也小;低緯度地區,夏季高溫逼熟,不利蓮子有效養分充分積纍。二是建寧山區形成的小氣候,7~ 8月份蓮子盛花期間晝夜溫差大,平均相差達12℃以上,極有利於蓮子養分的積纍及籽粒的膨大飽滿。三是建寧縣水質好,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濕度大有利培育優質蓮子。四是建寧縣光照充足,7 ~ 9月每天日照平均達7.2小時以上,有利於喜光作物蓮子的光合作用。五是建寧縣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全縣水田有機質含量大於2%的占70%以上,營養全面,蓮子平衡生長,有利建蓮細膩可口、易熟不散優良品質的形成。
  加工工藝對建蓮的外觀和風味具有很大影響。建蓮的初加工包括:采摘、脫粒、去殼、去膜、通心、清洗、烘烤等工序,傳統上為手工操作,每個工序都有嚴格要求。如,采摘成熟度的掌握、去殼是否傷及蓮肉、去膜通心是否徹底、烘烤火候等。在原産地建寧,由於種蓮歷史悠久,代代相傳,蓮農從小就受到這種傳統加工技術的熏陶,所生産加工的通心白蓮的外觀品質與風味好。
  三、建蓮生産與銷售現狀
  目前,建蓮生産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深加工産品大量開發,産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建蓮産業化水平已走上一個新臺階。建寧縣蓮科所利用引進的子蓮與紅花建蓮進行復合雜交選育出高産優質的建選17號新品種,並於2003年通過福建省品種認定。該品種繼承了傳統建蓮的優點,並且具有長勢強,花期長,花多蓬大粒多,結實率高,粒大圓潤,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目前建選17號已普及全縣,成為主栽蓮種。先後還開展了“建蓮專用肥的配製與推廣”、“蓮田鼕播紫雲英”、“煙後蓮栽培模式”、“蓮子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多項新技術的試驗示範,並成功推廣,從而逐漸實現建蓮無公害標準化生産。現年建蓮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年産量均在2300噸以上。
  今日的建蓮之鄉,以加工、運輸、經營建蓮為主的企業、公司、經營部、購銷點、營銷大戶遍布城鄉。有全省規模最大的建蓮批發市場;有閩江源緑田、文鑫、福鑫、蓮蓉等一批生産蓮係列産品的省、市竜頭企業;有“速凍鮮蓮”、“蓮子糊”、“嬰幼兒蓮子米粉”、“蓮芯雪茶”、“鮮蓮汁”、“蓮心含片”等建蓮係列深加工産品;有近萬人的營銷隊伍。形成了完整的建蓮“産、供、銷”網絡,建蓮産品輻射國內外廣大地區,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喜人局面。建蓮作為福建省外貿出口創匯主要商品之一,深受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喜愛,遠銷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傢和地區。
  近幾年,建蓮出口量不斷增長。2003年出口1000噸、創匯330萬美元,2004年出口1200噸、創匯430萬美元,2005年出口達1500多噸、創匯610萬美元。據縣統計局資料,2004年全縣建蓮産值6820萬元,占全縣種植業産值11.77%,占全縣農業總産值7.66%,建蓮收入6359多萬元,全縣12.37萬農業人口人均建蓮收入514元;創造增加值5403萬元,占全縣國內生産總值的3.7%。2005年全縣建蓮産值7594萬元,占全縣種植業産值12.2%,占全縣農業總産值7.8%,創造增加值5371萬元,占全縣國內生産總值的3.5%。建蓮産業已是建寧縣特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份,已成為農業産業化的竜頭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好項目。
  四、建蓮品牌戰略實施情況
  為了保持建蓮的優良品質,形成産業優勢,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建蓮的科研及産業化發展,成立了縣蓮子科學研究所和蓮業集團。不斷選育建蓮品種、推廣建蓮無公害標準生産技術。積極扶持蓮業集團及其所屬閩江源緑田、文鑫等企業采取公司加農戶形式,實行蓮子係列深加工産品開發。其中 “速凍鮮蓮”和“蓮芯雪茶”産品的開發成功,填補了該類産品的國內空白,被國傢科技部列為“國傢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閩江源緑田公司被福建省科技廳列為高新技術企業,文鑫公司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國傢扶貧竜頭企業,另有7傢蓮子加工企業被國傢、省、市級列為竜頭企業。
  同時,建寧縣實行的“公司帶蓮農、品牌促發展”戰略也取得了顯著成績。鑫達公司生産的蓮芯雪茶獲國傢藥監局批準的福建省第一個保健清咽飲料,其“年産10萬噸飲品”項目獲國傢計委批準立項。文鑫公司的“萬噸蓮係列産品”項目被原國傢經貿委立項,該公司還被列為全國260傢、全省6傢國傢扶貧竜頭企業。鑫達公司的速凍鮮蓮、鮮蓮汁、蓮心雪茶和文鑫公司的即食蓮子、嬰兒蓮子米粉,分別於2002年和2004年獲得福建省名牌産品稱號。兩公司生産的白蓮係列,於2002年獲得國傢質檢總局頒發的原産地標記註册證;鑫達公司的速凍鮮蓮、鮮蓮汁、建寧白蓮和文鑫公司的建寧白蓮,還於2003年獲緑色食品標志使用權。近年來,建蓮參加各種商品展示、推介會,多次獲得名、優、特産品金奬等稱號。
  近二十年來,建蓮品牌宣傳和科研等活動成效顯著。現列舉部分如下:
  1985年7月,建寧縣舉辦閩贛兩省二市五縣“蓮鄉之音”文藝聯誼會。
  1986年7月,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拍攝《建寧蓮子》專題片。
  1990年,“建蓮”榮膺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標志産品。
  1992年3月,《建蓮綜合標準體》(DB35/T47.1~5-1992)由福建省標準計量局發佈實施。
  1993年3月,建寧縣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建寧縣蓮子科學研究所”。
  1993年8月18日,建寧縣舉辦“93’中國建蓮節”。
  1995年3月,建寧縣被首批百傢中國特産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建蓮之鄉”。
  1997 ~1998年,建寧縣鑫達公司引進先進技術,開始生産加工速凍鮮蓮,産品銷往臺灣及新加坡等地。
  1999年,建寧縣嚮國傢工商局申請註册“建寧通心白蓮”證明商標,於2001年7月取得商標註册證。
  2000年2月,建寧縣組建蓮業集團,成立了建蓮産業化領導小組。
  2000年,“建蓮(建寧白蓮)”被福建省政府評為福建省名牌産品。
  1999 ~2001年,建寧縣實施全省“建蓮綜合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同時,2001年修訂《建蓮標準綜合體》。
  2002年3月,建寧縣蓮業集團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全省“雙優一高”300傢重點扶持企業,排名第14位。
  2003年12月,“建選17號”子蓮新品種通過了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建寧縣政府確定2004年全面推廣“建選17號”新品種。
  2004年春,中央電視臺七套星火科技欄目播放建寧縣《建蓮標準化栽培》。
  2005-2006年,建寧縣實施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重點項目“建寧縣建蓮優勢特色産業培植工程”。
  2005年9月,建寧縣蓮科所“建蓮優質高效綜合技術”項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奬三等奬。
  2006年9月30日,國傢質檢總局批準建寧縣實施“建蓮地理標志産品保護”。同年,建寧縣建蓮專業合作社、建蓮産業協會相繼成立。
  為了弘揚建寧“蓮文化”和增加建蓮知名度,從1993年開始,在荷花盛開的夏季,建寧縣都要舉辦有關建蓮的係列活動,宣傳和推介建蓮。到現在為止,已經舉辦了1屆“中國建蓮節”、2屆“荷花仙子”纔藝競賽評比活動、1屆“建寧蓮鄉行”文學愛好者筆會、1屆“頌我蓮鄉、愛我建寧”藝術攝影比賽、1屆“荷花頌”青年歌手大奬賽。2006年舉辦了“文鑫杯詠荷、唱荷、畫荷、舞荷”藝術競賽活動。
  此外,建寧有建蓮批發市場、荷花賓館、建蓮賓館、蓮鄉旅社、荷花飯店等,新闢了建蓮路、蓮食品一條街、荷苑,許多商店都以蓮字起號為榮,建寧成了名副其實的蓮鄉、蓮城,蓮文化在建寧展示出迷人的風采。以蓮花、蓮蓬、荷葉組成的建寧城標矗立在縣城主要交通路口,那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着八方來客。在東南亞、香港等地舉辦招商會、項目推介會上,建蓮還經常被省、市政府選為禮品贈送給中外客商。頗具鮮明特色的“蓮文化”依然在蓮鄉建寧不斷地傳承、創新、發展。
  建寧果業
  建寧果業簡介
  建寧縣地處閩西北內陸山區,全年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鼕季氣溫較低,夏季晝夜溫差大,地理氣候條件極有利於落葉果樹的生長。改革開放以來,在歷屆縣委、縣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全縣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以“兩桃一梨”為主的建寧果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止2007年底,全縣果樹面積達11.6萬畝,年産鮮果7萬噸左右,其中,梨面積9.8萬畝,産量6萬噸左右,黃花梨面積、産量均居全省之首。2000年3月建寧縣被國傢林業總局命名為“黃花梨之鄉”。建寧縣果業已成為我縣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培植地方稅源的主導産業之一。為促進建寧果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縣政府為強化果業科研、服務職能,在原有業務部門的基礎上,還相繼成立了縣獼猴桃試驗站、縣果樹示範場、縣食品研究所、縣果樹研究所、縣果業協會等研究、生産、服務機構,並配齊、配強有關人員。全縣現有果樹專業技術人員41人,其中,高級農藝師2人,農藝師19人,助理農藝師、技術員25人,正是由於他們的不懈努力,為建寧果業科技進步,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先後從浙江、四川等地引進果樹新品種80多個,經過區試篩選出適合我縣種植的翠冠、青花、米良、廬山香、西選一號等梨、獼猴桃、桃新品種15個,為我縣品種結構調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科研上先後承擔了“早熟梨品種選育”、“黃花梨高接授粉花枝技術研究與推廣”、“黃花梨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梨營養失調癥診斷與防治技術”等省級科研項目五項。同時還承擔了“梨配方施肥的研究與推廣”、“梨、桃病蟲綜合防治”、“梨、桃産期調節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等市、縣科研項目十一項。其中,黃花梨品種推廣項目獲農牧漁業部科技推廣貳等奬;黃花梨高接授粉花枝技術獲農業部科技進步叁等奬;黃花梨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項目已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黃花梨標準綜合體》已得到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確認通過,並發佈實施,同時也填補了我省標準製定領域裏的一項空白。
  建寧果業利用近20年來精心打造的品牌優勢,其果品長期旺銷於東南沿海各大中城市,並深受當地群衆的青睞。隨着人們對“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的不斷提高,在生産上逐漸采用“無公害技術”栽培與生産和強化果品産後處理,全面地提高了果品質量和果品的商品性能。2000年縣蓮蓉集團生産的“三雪”牌獼猴桃果汁,被省緑辦認定為“AAA”級緑色食品;2002年3月建寧黃花梨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省名牌農産品”稱號,2003年石燕果業有限公司生産的“建寧黃花梨”分別被福建省緑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緑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無公害農産品。2005年11月,由中國果菜專傢委員會、中國果菜雜志社、中國果蔬貯藏加工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果菜産業發展論壇暨先進典型宣傳推介會在北京召開,建寧縣被授予“中國梨産業竜頭縣”稱號,是我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隨着建寧果業品牌知名度被進一步擴大,有效地促進了地方果品的銷售,鮮果及果品係列加工産品的價格卻穩中有升,不僅“以季以量取勝”全面穩固了東南沿海各大中城市等非産區市場,而且還“以質取勝”打入了杭州、南京、上海等産區市場,部分果品(主要是黃花梨)還打入了越南等南亞市場,實現了建寧果品走出國門的願望。
  隨着面積的擴大和産量的逐年增加,為做強梨果産業,根據建寧氣候資源比較優勢及市場定位分析,為適應市場供求變化和根據“調早、調優”等的原則,依托《黃花梨標準綜合體》全面規範栽培技術,高標準、高質量抓好以“翠冠”為主的早熟梨基地建設,2004至2008年全縣推廣優質早熟梨“翠冠”達4.5萬畝以上,該品種自投放市場以來,深受廣大經銷商和消費者青睞。
  建寧種業
  建寧雜交水稻製種簡介
  一、概況
  建寧縣地處福建省西北內陸山區,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16.8℃,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秋季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雜交水稻高産,所産種子生理品質優良。全縣溪流分佈廣,山地縱橫交錯,形成大小各異的種植區域,製種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隔離條件。全縣23萬畝耕地,有近10萬畝可利用製種。建寧自1975年引進雜交水稻製種以來,水稻雜優種子生産規模不斷壯大,1985年被列入省雜交水稻製種基地縣,經過20多年的發展,基地建設初具規模,隨着我國加入WTO和《種子法》的頒布實施,先後有十三傢種業公司在我縣建立製種基地,至2008年纍计建立生産基地4.5萬畝,2008年預計總産800萬公斤,為農民增收2000萬元以上。産品銷往全國南方十二個省(市)。雜交水稻製種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産業。
  二、建寧縣雜交水稻種子生産呈現新的形勢,表現為:
  1、經營主體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種子法》實施後,區域封鎖和行業壟斷經營徹底打破,外地許多種業公司看好建寧縣製種的氣候、地理、技術環境,紛紛進入建寧建立製種基地,全縣種子生産經營格局從過去的獨傢經營嚮多元化經營主體轉變。至目前,已有福建六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閩豐科技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等10傢有實力的外地種子企業,先後申報辦理了"生産許可證",依法在我縣建立製種基地。
  2、品種結構多樣化。近幾年,我縣在品種結構調整方面,以市場為導嚮,加大適銷對路組合的引進、試製、示範工作力度,通過幾年的努力,全縣製種組合已達45個,其中新組合占製種面積的80%以上,徹底改變了過去品種結構單一的局面,製種組合呈現多樣化。同時畝産200公斤以上的Ⅱ優組合、金優組合、中優組合等高産製種品種面積壯大,占全縣製種面積的60%;兩係製種正從技術研究轉入生産應用,2003年兩係稻兩優2186製種面積達0.15萬畝。為此,通過品種結構調整,大大增強了我縣種子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為推進我縣種子産業的升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産銷服務一體化,企業帶動能力增強。我縣種子企業種子生産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實行訂單生産、合同收購,為廣大製種戶提供産前、産中、産後服務,確保了製種基地穩步發展。
  三、促進種子産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1、優化投資環境,壯大生産規模。一是大力宣傳種子法律法規和質量理念及誠信經營理念,提高廣大農民依法製種意識、質量意識、誠信意識,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吸引外地企業建基地,並使外地企業留得住、基地建得牢,生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搞好宣傳,一是種子主管部門搞好規劃,二是各鄉鎮、村通力協作,像抓煙葉生産一樣抓好種子工作。二是做大扶強種子企業,進一步做好服務,幫助企業解决生産、倉貯、技術、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保護依法生産經營的企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促進企業擴大生産規模。同時積極吸引外地有實力的種業公司到建寧建基地,壯大生産規模,盡量滿足農戶對種子生産的需求,實現製種規模每年在3萬畝左右。
  2、樹立誠信經營理念。農戶製種應與取得"種子生産許可證"的種業公司合同生産,各種業公司應與農戶簽定製種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維護農戶的利益。目前在建寧縣辦理"種子生産許可證"的種業公司已有10傢,基本能滿足農戶製種要求。在種子滯銷年份,種子公司要按合同收購種子,不減收、不壓價收購,保護製種戶利益。在種子暢銷年份,製種戶應按生産合同按量按質交售種子,維護種子公司生産計劃,從而實現種子公司與製種戶雙贏。
  3、維護製種品種知識産權。各種子(業)公司不可生産無授權的知識産權專利品種,農戶為某一種子(業)公司生産種子時,不應接收生産不屬於該種子(業)公司的專利品種,以維護良好的生産、經營秩序。
  4、規範生産和管理,促進種子産業健康發展。一是規範生産行為,農戶製種應與取得"種子生産許可證"的種子(業)公司合同生産種子, 各種子(業)公司應按照種子生産許可證指定的地點生産種子, 配合種子管理站抓好生産管理,有計劃地抓好分片、分村、分公司、分組合規劃安排製種工作,把製種隔離抓嚴抓實。同時嚴把去雜保純工作,確保種子質量,提升建寧縣種子生産信譽。二是依法管理。在規範生産和管理的同時, 農業執法大隊將依法打擊違法生産和經營行為,維護生産經營秩序。在管理中,農業、工商、公安等部門及鄉鎮政府、村委進行通力配合,營造全社會抓種子工作的氛圍。三是充分發揮種子協會的作用,以協會為紐帶,協調各種子企業、製種戶的關係,規範行業行為,以協會促管理,促進種子企業依法生産、規範管理、有序競爭,促進企業與製種戶雙贏。
  5、科技興種,增強種子産業發展後勁。一是進一步加強新品種的引進與開發,以市場為導嚮,積極引進具有品種專利、適銷對路、製種産量高的組合試製,為種子産業持續發展打好基礎。目前在建寧縣規模製種的品種有45個,有II優明86、II優航1號、II優航2號、II優838、金優402、金優207、中優402、汕優86、汕優669、汕優89、汕優016、福優晚三等。各品種製種産量不同,但産量高的種子收購價格相對低,産量低的收購價相對高,製種畝收益基本持平。二是進一步開展製種高産技術研究,通過試驗、示範、指導農戶高産高效生産,全面提升建寧縣種子競爭能力。
  附錄
  (建寧獼猴桃)
  獼猴桃,又名奇異果、人參果,營養極其豐富,人們稱它“水果之王”。具有滋補強身、清熱尿、生津潤燥、祛風活血、化瘀消腫、健胃催乳、醒酒提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維生素缺乏癥。近代醫學發現獼猴桃對防治癌癥有巨大作用。我縣現有獼猴桃種植面積3000多畝,年生産400多噸獼猴桃飲料,暢銷全國各地。
  (建寧黃花梨)
  黃花梨是建寧縣名優水果,它係科學選育的雜交梨,其果大、汁多、肉厚、脆嫩、糖分高、果心小、風味獨特,果實中含有蛋白質0.2%、脂肪0.1%、粗纖維1.7%、可溶性固形物12%以及多種維生素。全縣種植黃花梨達10萬多畝,年産量2.5萬噸。
歷史沿革 History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綏安縣。晉義熙元年(405)改綏城縣。唐開元十三年(725)析置今寧化縣後於乾元二年(759)又分綏城為歸化(今泰寧)、黃連二鎮,黃連即今建寧。乾符五年(878)為義寧軍,後改永寧鎮。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改為永安鎮,尋改永安場,宋建隆元年(960)升建寧縣,歷屬建州、邵武軍、邵武路、邵武府、建安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央蘇區縣,1933年閩贛省蘇维埃政府駐此。1950年2月11日解放,歷屬南平專區、三明地區、三明市。
  
    1995年,建寧縣轄濉城鎮、裏心鎮、金溪鄉、溪口鄉、均口鄉、伊家乡、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5個居委會、91個行政村。
    1997年,建寧縣面積1710平方千米,人口14.8萬,轄3鎮7鄉:濉城鎮、溪口鎮、裏心鎮、金溪鄉、黃埠鄉、客坊鄉、均口鄉、伊家乡、黃坊鄉、溪源鄉,縣政府駐濉城鎮。
    2000年,建寧縣轄4個鎮、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3918人,其中: 濉城鎮 20755人、 裏心鎮 20749人、 溪口鎮 18374人、 均口鎮 15716人、 金溪鄉 11107人、 伊家乡 10777人、 黃坊鄉 8771人、 溪源鄉 7835人、 客坊鄉 9710人、 黃埠鄉 10124人。 
    2003年,建寧縣轄4個鎮、6個鄉:濉城鎮、裏心鎮、溪口鎮、均口鎮、金溪鄉、伊家乡、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4.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1萬人。
英文解釋
  1. n.:  Jianning County
近義詞
建寧
相關詞
地名福建省三明市鄉鎮自然保護區地理行政村社會
紀念館紅軍反圍剿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圖書館
包含詞
建寧縣醫院建寧縣圖書館
建寧縣越劇團建寧縣檔案館
建寧縣第一中學題建寧縣洛陽村寺
建寧縣濉溶工藝廠福建省建寧縣第一中學
福建省建寧縣衛生防疫站建寧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
分類詳情
張開濉溪鎮張開濉城鎮張開溪口鎮張開客坊鄉張開黃埠鄉
張開溪源鄉張開黃坊鄉張開伊家乡張開金溪鄉張開均口鎮
張開裏心鎮張開翔飛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