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延慶寺塔投訴電話麗水市旅遊投訴電話:0578-2158551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延慶寺塔景區榮譽省級文文物保護單位延慶寺塔美食鬆陽特釀延慶寺塔住宿鬆陽賓館
星級:1
開業時間:1995
詳細地址:麗水市鬆陽縣新華街18號
聯繫電話:0578-8061630
傳真:0578-8061530延慶寺塔購物鬆陽曬紅煙
鬆陽端午茶
鬆陽銀猴茶
陽苦丁茶
鬆陽茶葉
鬆陽白茶
延慶寺塔位於鬆陽縣城西3公裏塔寺下村。宋鹹平二年(999)動工興建,五年(1002)年建成。樓閣式磚木結構,六面七級,中空,可登塔頂;鬥拱瓦鎦作雙捲頭,山檐舒展平緩,鐵質塔剎相輪為捲草圖案,麯綫流暢;塔壁朱畫飛天,依稀可認。額榜“延慶寺塔”為沙孟海先生手書。為省級文保單位。
寺周圍一株株高大的樟樹亭亭如蓋,將班駁的投影灑嚮古寺。古寺翹角提肩,古樸典雅,掩映在萬緑叢中。步入寺門,衹見兩邊粉墻上繪着彩色的八仙圖,呂洞賓和一皇帝模樣的仙人塑像以至高無上的地位雄踞正中,氣派雍容。您也許要問,這是怎麽回事?
原來,很久很久以前,住在石筍附近的一位後生,帶兵反對朝廷的殘暴統治,被朝廷鎮壓了。後來後生被呂洞賓點化成仙。皇帝懼怕會有更多的人起來造反,便下旨在此附近建塔鎮之。那塔就是延慶寺塔,那後生被人們尊稱為“皇王”,就是寺中皇帝模樣的仙人。“延慶寺塔鎮皇王”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雖不可信,卻耐人尋味——民衆的“造反”是用塔就能鎮住的嗎?塔院白墻紅檐,古色古香。步入塔院山門,門廳立着一塊花崗岩石碑。它象一部厚重的大書,記載着延慶寺塔的歷史。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行達禪師奉旨赴印度取經,歷十寒暑,得大經倫八部,捨利子(佛牙或佛骨)四十九粒,受到朝廷嘉奬。行達為此發願建塔,以藏捨利。經多方籌募,於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動工,至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成。因位於鬆陽縣城西面五裏的雲竜山麓,故初號雲竜寺,後以塔後延慶寺改名延慶寺塔。
站在門廳嚮前望去,一條寬闊大道直通古塔,道路用鵝卵石和石板相間鋪成,兩邊緑樹成蔭,花草茂盛。古塔座西朝東,巍然屹立,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由於地基下沉,塔身明顯傾斜。有人將其稱為世界第三大斜塔(其一為意大利比薩斜塔,其二為江蘇虎丘斜塔),不知是戲言還是果真如此。1988年,在對延慶寺塔的修繕中,對其塔基進行了加固。現在,有關部門仍堅持每月進行測量,據古塔管理人員說,未發現古塔在繼續傾斜。
碑廊前有一水塘,從雕花廊門望去,陽光下的古塔與其倒影交相輝映,更見精神。碑廊中的十八方石碑鑲嵌在墻壁中,為宋代至民國的鬆陽碑刻,多為楷體,也有行書,一些已風化斑駁,有的則仍完整清晰。碑中文字筆法遒勁,結體嚴謹,功力深厚。行走於碑廊之中,觸摸着方方古碑,令人感嘆生命短暫,歲月悠悠。延慶寺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六面七級,副階重檐,高38.32米。其平緩舒展的出檐頗具唐風。塔頂剎柱為七個串連住的鑄鐵圓盤輪,直射藍天,具有鎮風、避雷作用。行至古塔正門,便見閣檐匾額“延慶寺塔”四字,筆力雄渾,氣度不凡,為已故書壇泰鬥沙孟海先生所書。進入塔門,可逐級而上,登上頂層。登塔時,先從木梯轉入塔壁甬道踏跺,通過每層平座回廊,再轉到上一層木梯。甬道較為矮小,要弓着身子,小心慢行。塔身粉墻上有綫條流暢、飄飄欲仙的朱畫飛天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墨畫羅漢,以及許多宋、元、明遊人留下的題記。在塔壁銘磚上有“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淳化五年六月中”等字樣,證明此塔確係北宋原物。頂層閣廊上,檐角的風鐸隨風叮當作響,其音空靈悠遠。極目遠眺,塔後丘陵起伏,塔前開闊曠遠。“石筍仙蹤”、“百仞雲峰”等勝景盡收眼底。縣城西屏鎮街道縱橫,高樓林立,宛如萬緑叢中的一顆明珠。鬆陰溪如一條玉帶,輕柔地飄落在明珠旁。此刻此景,頓時讓人感到心胸與天地共寥廓,心情與古塔共升華,心願與風景共綺麗。走下古塔,再嚮北行,在一展廳中可以欣賞延慶寺塔的圖片介紹。從古塔修復前的照片中,依然可見其硬朗的身骨。延慶寺塔從塔身構造到木構出檐均未見歷代修葺的跡象,但由於地基下沉,塔身傾斜,加之木檐腐爛,周圍又未建塔院,多少有些頽敗,象一孤身老人,靜靜地矗立在郊野之中,與現今的新貌相去甚遠。記得我念小學時,有一次班裏組織學生到此春遊,對其仍有依稀印象。1963年,延慶寺塔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起,國傢撥出巨資進行重修,歷經九載,於1991年11月竣工。修繕中盡量保留北宋原構件,重現北宋磚塔風姿。同年12月1日,鬆陽縣人民政府舉行隆重的延慶寺塔修復慶典。至今我還珍藏着一對慶典紀念封。延慶寺塔的建成比重建於南宋的杭州六和塔早161年,且未發現歷代修繕的痕跡,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宋塔,結構巧妙,工藝精湛,被稱為“江南稀寶”。它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工藝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國傢對其進行修復,使其重放異彩,遊人絡繹不絶,觀者無不稱絶。坐在塔側的涼亭中,看着夕陽餘輝中的古塔,我們不禁感慨萬千,深為古代勞動人民精美的建築藝術所折服。 |
|
簡介
延慶寺塔位於鬆陽縣城西3公裏塔寺下村。宋鹹平二年(999)動工興建,五年(1002)年建成。樓閣式磚木結構,六面七級,中空,可登塔頂;鬥拱瓦鎦作雙捲頭,山檐舒展平緩,鐵質塔剎相輪為捲草圖案,麯綫流暢;塔壁朱畫飛天,依稀可認。額榜“延慶寺塔”為沙孟海先生手書。為省級文保單位。
踏上鬆古平原,感受着這片土地上古老的氣息,品味着宋代瀋晦的“惟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的贊嘆,不知不覺間已出城一二公裏。一路稻花飄香,秋風送爽,阡陌交錯,竹木扶疏,正所謂小橋流水人傢,好一派田園風光。
鬆陽城西蒼翠的雲竜山麓,在碧野之畔,青山之腳,白墻紅檐圍繞着一座千年古塔,幽幽散發着久遠的歷史之音。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延慶寺塔。延慶寺塔不論是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值得後人研究。
延慶寺塔與1165年竣工的杭州六和塔相比,要早一百六十三年。現存塔體磚銘還有“醇化五年(公元994年)六月中”的字樣,足以證明此塔屬北宋原物,係唐風宋塔,而杭州六和塔乃宋風宋塔。延慶寺塔從塔身構造到木構出檐都沒有發現後人修繕的痕跡,是江南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據《鬆陽縣志》記載,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行達禪師奉旨西行,到中印度,得《大經論》八部捨利四十九粒以歸。行達禪師歷十寒暑,得大經綸八部、捨利子49粒,受到朝廷嘉賜,為此發願建塔,以藏捨利。經多方籌募,於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動工,到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成。
延慶寺塔初名“雲竜”,因塔址在雲竜山下延慶寺前,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改稱延慶塔。步入塔院,一條鵝卵石大道延伸至塔底,兩邊樹木蔥鬱,鮮花怒放。前面就是那座閣樓式磚木結構的斜塔,此高38.32米,六面七級,中空,每層設有平座回廊;鬥拱瓦鎦作雙捲頭,出檐舒展平緩,頗具唐風,鐵質塔剎相輪為捲草圖案,麯綫流暢。塔身閣檐匾上的“延慶寺塔”為著名書法傢沙孟海先生所書,氣度不凡,為古塔平添了幾分雄姿。
延慶寺塔經歷了一千餘年的風雨洗禮,眼下,塔身出現傾斜,上世紀八十年代修繕古塔時,延慶寺塔塔身已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人們將其稱為東方比薩斜塔。這樣一來,古塔反而增添了另一種魅力,令人覺得不登此塔就枉為此行了 。
輾轉於延慶寺塔,心靈的頓悟和情感的沉澱一浪一浪襲來。有形的是古塔,無形的是強盛的古文化。有形的古塔擋不住歲月的侵蝕,無形的古文化思潮卻是經久不衰……
千年的古塔積澱了醇厚的文化底藴,每一塊磚頭、每一塊瓦片、每一塊木板都在訴說着一個或長或短、或古老或年輕的種種品味不盡的傳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