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藝 : 影視歌麯 > 廖仲愷
目錄
No. 1
  廖仲愷(1877-1925) : 廣東歸善(今惠陽)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1922年後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曾任黃埔軍校黨代表、國民革命軍總黨代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和工人部、農民部部長。孫中山逝世後,忠實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後被暗殺。
廖仲愷(1877-1925)
  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惠陽縣)人。近代民主革命傢。生於美國舊金山華僑家庭。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1893年父親在舊金山病故後回國。中日甲午戰爭後傾心西學。1896年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次年與何香凝在廣州結婚。1902年赴日本留學,先後入早稻田大學經濟預科、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並與有志青年相互激勵,萌發了反清革命思想。
  1903年9月廖仲愷與何香凝訪問孫中山,嚮孫中山表示“想參加革命工作,願效微力”。隨後遵照孫中山指示, 在日本“物識有志學生,結為團體,以任國事”。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總部外務部幹事。隨後曾奉孫中山命回國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以“屠富”、“淵實”筆名在《民報》發表譯作《進步與貧乏》、《社會主義史大綱》等,是最早介紹和探索社會主義問題的中國人之一。武昌起義後在廣州就任廣東軍政府財政部副部長。1912年5月任廣東軍政府財政司長,實行地稅換契法、整理財政和稅收等措施。宋教仁案發生後赴北京運動國會議員反袁。“二次革命”失敗後亡命日本,協助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被任命為財政部副部長,致力於反袁鬥爭。1917年任中華民國軍政府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盡力於護法事業。五四運動發生後贊揚和支持學生運動。與朱執信、鬍漢民等在上海創辦《建設》雜志,發表《三大民權》、《<全民政治論>譯序》等文章。同時翻譯孫中山用英文寫的《實業計劃》第一計劃。1919年10月任中國國民黨財政主任。稱贊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空前之舉,震懾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於黑暗”。與朱執信等學習俄文,準備赴蘇俄學習。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孫命赴福建漳州,幫助援閩粵軍的建設和解决財政睏難,推動粵軍回師廣東,驅趕桂係軍閥。1921年5月任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支持孫出兵討桂和北伐。陳炯明公開叛變前夕被囚禁於廣州郊區石井兵工廠,經何香凝等營救脫險,當即乘船赴港轉滬,與孫中山重新會合,協助孫中山製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3年2月與蘇聯代表越飛聯合宣言條款進行具體磋商。3月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5月任廣東省長。10月以後被孫中山委派為國民黨改組委員、臨時中央執行委員,積極參與領導改組國民黨的工作。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被孫中山指派為主席團成員。在開會過程中,堅持國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則,促成了大會的成功。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工人部部長。協助孫中山籌建陸軍軍官學校,任該校黨代表,為建立革命軍而努力,被譽為“黃埔的慈母”。6月任廣東省長。7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支持沙面工人罷工,命令各縣縣長協助組織農會。9月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堅持主張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孫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黨代表兼農民部部長。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仍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三大政策,參加領導討伐陳炯明的東徵和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支持省港大罷工。8月20日在中央黨部門前被反革命派暗殺。著譯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捲。
  廖仲愷被刺殺的歷史真相
  廖仲愷不屈不撓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國共産黨人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但他所做的這一切無疑對國民黨右派、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是極端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動勢力都視廖仲愷為眼中釘,必欲直至於死地。孫中山逝世不久,謝持、林森、鄒魯等人便結成所謂的“西山會議派”,背叛孫中山三大政策,破壞國民革命領導力量的團结。從1925年7月開始,國民黨右派分子鄒魯、孫科、伍朝樞等人就開始集中攻擊廖仲愷,散布種種謠言,企圖搞垮廖仲愷,否定三大政策。面對右派反對分子的洶洶來勢,廖仲愷與他們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尤其使廖仲愷感到深惡痛絶的是,一部分國民黨右派老黨員,為了達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與北方反動軍閥相勾結。5月間,廖仲愷發表了一篇《革命派與反革命派》的文章,對國民黨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他說:“現在吾黨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詡為老革命黨,擺出革命的老招牌,以為做過一回革命黨以後,無論如何勾結官僚軍閥與帝國主義者,及極力壓製我國最大多數之工界,也可以稱為革命黨,以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發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個虛名,那個人無論從前於何時何地立過何種功績,苟一進不續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時有反革命的行為,便立刻變成反革命派。”這篇文章給鄒魯、孫科、鬍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們對廖仲愷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謀用卑鄙的暗殺手段除掉廖仲愷
  進入8月,滿城風雨,流傳着國民黨右派要殺害廖仲愷的消息,一霎時間陰雲四起,壓力日增。當時在廣州南堤有右派俱樂部“南堤小憩”,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經常在此密劃謀殺廖仲愷,他們熟知蘇聯顧問鮑羅廷、加倫和汪精衛、廖仲愷等,每日必集東山百子路鮑公館會議。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兇手用炸彈機槍狙擊,把這些領導人員全部殺害,下手前,公安局長吳鐵城獲知此訊大驚,從中阻止了這次流血事件。廖仲愷面對這種情勢,無所畏懼,繼續孜孜不倦地工作。當他聽說敵人要用機關槍殺他時,一笑置之,並對人戲言道:“暗殺用手槍炸彈是所見的,若是用機關槍,卻新鮮的很。”何香凝勸他多加兩個衛士防備一下,他不以為然地回答:“增加衛兵,衹好捉拿刺客,並不能阻擋他們行兇。我是天天到工會、農會、學生會等團體去開會或演說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幾個地方,他們要想謀殺我,很可以假扮工人、農民或學生模樣,混入群衆中間下手的。我生平為人作事憑良心,自問沒有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傢,總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總是不能鬆懈一步的。”在8月18日國民政府的一次會議上,從在廖仲愷身旁的汪精衛給他寫了一張條子,告訴他有人將對他不利,他當即表示:“為黨為國而犧牲,是革命傢的夙願,何事顧忌!”8月19日,又有人以確切消息報告他,廖仲愷慨然道:“際此黨國多難之秋,個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終日不能忘懷者,為罷工運動及統一廣東運動兩問題尚未解决!”這一天,他又為給黃埔軍校等籌集經費工作到深夜,很晚纔回到傢中。第二天上午,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半路上遇見陳秋霖,隨即同車前往,不想竟在戒備森嚴的黨部門前,慘遭殺害,八月的廣州出現了這一幕悲劇,蒼穹為之低沉。
  廖案發生後,國民政府迅即組成“廖案檢查委員會”,追查暗殺的幕後策劃者和兇手。經查明,暗殺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右派集團幹的。主要成員便是鄒魯、鬍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許崇智等人,出面收買兇手的便是鬍漢民的堂弟鬍毅生及其死黨朱卓文、梁鴻楷等人。兇手之一陳瑞在刺殺廖仲愷後,找到朱卓文告以其事,朱即給陳瑞二百元,打發他離開廣州。案情查明後,國民政府派軍隊搜查了鬍漢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鬍漢民的哥哥鬍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鴻楷第一軍軍長的職務,鬍毅生、朱卓文事先潛逃,鬍漢民也因涉嫌離開廣州,國民黨右派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
  9月1日,廖仲愷出殯時,廣州黃埔軍校師生、工人、農民、市民群衆等二十多萬人參加,行列之大,階層之廣泛,情結之嚴肅,氣氛之悲壯,為廣州空前之例。他的遺體暫厝於廣州駟馬崗他的好友朱執信的墓側。1935年9月1日,安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側。廖仲愷以他的壯年生命,為中國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用鮮血在中華英雄史的豐碑上鎸下了他那光耀人寰的英名。
版本2
  基本介紹
  廖仲愷(1877—1925),廣東省歸善縣鴨仔埗鄉窯前村(今惠陽市陳江鎮幸福村)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傢、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國民黨左派領袖。名恩煦,字仲愷。惠陽陳江鎮鴨仔步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共産黨的摯友。擅長詩詞、書法。1893年回國,1896年入香港皇仁書院學習。22歲時與何香凝結婚。1902年赴日本留學。期間結交有志青年,萌發反清革命思想。1903年1月赴日本留學,3月入早稻田大學預科政治科,同年結識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成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積極追隨者,協助孫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次年往天津籌設革命機關。1905年加入中國資産階級政黨——同盟會,任同盟會總部外務部副部長、會計長。1906年,翻譯了一些早期社會主義學說,並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發表。1907年春轉入東京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1909年在日本中央大學畢業後回國,考取法政科舉人,在吉林巡撫處任翻譯。辛亥革命後回廣州,任廣東都督府總參議,兼理財政,旋任南北議和會議代表。後任廣東軍政府財政部副部長,1912年5月升任軍政府財政司司長。
  後期情況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後,與孫中山等流亡日本。1914年5月加入中華革命黨(孫中山在原國民黨基礎上重組),1915年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副部長,繼續為討袁籌措軍費。1917年9月任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財政次長、代理總長。1918年6月隨孫中山到上海後,和朱執信創辦《建設》雜志,宣傳和研究革命理論。1921年5月,廣東革命政府成立,任財政部次長。廣東省財政廳長,協助孫中山北伐。積極籌款支持孫中山的北伐計劃,遭到反對北伐的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的囚禁,經夫人何香凝等人的積極營救獲釋。此後,全力輔佐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並極力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和捍衛者。1923年,任廣東省長和國民黨臨時中央委員,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和籌建黃埔軍校。為實現國共兩黨合作起了重要作用。1924年1月任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委、工人部長,並積極籌備建立黃埔軍校,任黨代表。11月任大本營參議、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黨代表,兼任中央農民部長。在平定商團判亂、楊劉判亂、北伐、東徵等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為鞏固廣東革命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任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1925年8月20日,在設於惠州會館的國民黨中央黨部(今越秀南路89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立有紀念碑),被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殺害,遺體先是暫厝廣州駟馬崗朱執信墓旁,1935年遷葬南京中山陵側。
電影 廖仲愷 1983 中國
  外文名稱 Liao Zhongkai-A Close Friend Of Sun Yat-Sen
  導演: 湯曉丹 Xiaodan Tang
  編劇: 魯彥周 Yanzhou Lu
  主演:
  梁月軍 Yuejun Liang ....何香凝
  劉鐵蕾 Tielei Liu ....廖夢醒
  章傑 Jie Zhang ....孫中山
  董行估 Xinggu Dong ....廖仲愷
  史東敏 Dongmin Shi ....廖承志
  攝影 Cinematography:
  瀋西林 Xilin Shen
  劉錦棠 Jintang Liu
  影片類型: 劇情
  國傢/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珠江電影製片廠 [中國]
百科大全
  Liao Zhongkai
  廖仲愷
  國民主革命活動傢,國民黨左派領導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筆名屠富、淵實等。原籍廣東省歸善縣(今惠陽縣)鴨仔□鄉窯村。1877年 4月23日(清光緒三年三月初十)生於美國舊金山一個華僑家庭。1893年十六歲時,父親病故,陪同母親回到祖國。他先在家乡從儒師研讀經史策論舊學,1896年轉赴香港,進入皇仁書院學習。1897年10月與何香凝在廣州結婚。1902年秋赴日留學,先後入早稻田大學經濟預科、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他在東京結識黎仲實、朱執信、鬍漢民等革命青年,相互激勵,萌發了反清革命思想,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1905年廖仲愷在東京加入同盟會,擔任同盟會總部外務部幹事。1909年夏,在日本中央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後,他想藉取得清政府“功名”以便於“入清廷握其政權以成革命之工作”,在北京考中法政科舉人,被派赴東北幫助邊務督辦大臣辦理吉林省延吉地區歸回祖國的交涉事宜。
  武昌起義後,廖仲愷返回廣東,擔任廣東省軍政府樞密處參議、財政司司長等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他隨孫中山再度亡命日本。1914年中華革命黨在東京成立,任黨的財政部副部長。1916年4月隨孫中山回國。此後,奔走於上海、廣東等地,協助孫中山從事反袁、護法鬥爭,致力於籌措革命經費和組織革命力量的活動,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1918年夏,第一次“護法”失敗,廖仲愷隨孫中山離廣州到上海。他和朱執信等在上海創辦《建設》雜志和《星期評論》,積極闡發和傳播孫中山的學說。1921年,孫中山回粵就任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廖擔任財政部次長、廣東省財政廳長,用全力整理財務,籌措軍費,支持孫中山出兵北伐。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廖仲愷被陳囚於廣州西郊石井兵工廠,經何香凝等營救,於8月19日脫險,當即乘船赴港轉滬,與孫中山重新會合。
  1922年秋至1923年春,在《孫文越飛宣言》簽訂過程中,廖仲愷受孫中山委托,到日本東京與蘇俄代表繼續會談,對列寧領導的蘇维埃俄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開始明確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從而竭誠擁護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以實現國民革命的主張。孫中山在1923年春回粵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時,廖仲愷先後擔任軍政府財政部長和廣東省省長,並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他先擔任改組委員,按照孫中山的要求,負責召集國民黨特別會議,商討改組問題;後又擔任國民黨臨時中央委員,積極參與改組的籌備工作。在國民黨改組的整個過程中,他竭力協助孫中山,同右派反動勢力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國民黨改組後,廖仲愷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政治委員會委員,除繼續任廣東省省長、財政部長外,並先後兼任國民黨工人部長、農民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大本營秘書長等職。在共産黨人的幫助下,通過實際鬥爭的鍛煉,他的思想起了重大變化,迅速成為堅定的國民黨左派、“無産階級的好朋友”。他對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服膺到底,並作了一些具體的闡述。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廖仲愷堅决地肩負起孫中山未竟事業的責任,忠實執行其遺言,更加積極貫徹三大革命政策。1925年8月20日, 在廣州中央黨部大門前,遭到國民黨右派勢力指使的暴徒暗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雙清文集》,上捲為廖仲愷的論著、演說、函電、公牘、詩詞及譯作;下捲為何香凝文集。
  (尚明軒)
相關詞
廣州工程農業大學中國近代史歷史事件
包含詞
廖仲愷墓廖仲愷故居
廖仲愷遇刺案廖仲愷紀念園
廖仲愷何香凝墓廖仲愷、何香凝墓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廖仲愷(1877-1925)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廖傢兩代人——廖仲愷何香凝和廖夢醒廖承志(修訂版)
廖傢兩代人廖仲愷何香凝和廖夢醒廖承志(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