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屬 > 座頭鯨
目錄
基本知識
  拉丁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別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
  分類:
  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動物界(mam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鯨目(cetacea)
  亞目:須鯨亞目
  科:須鯨科(rorqual)
  屬:大翅鯨屬(megaptera)
  種:座頭鯨
外型特徵
  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5噸。背鰭較小。鰭肢很長,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起。尾鰭寬大,外緣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背部黑色,有斑紋,鰭肢上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須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
習性
  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遊: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鼕季到溫暖海域繁殖,現下洄遊期不進食。遊泳速度較慢。主食小甲殼類和群遊性小型魚類。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為動物學家所關註。雌獸每2年生育一次,孕期約10個月,每胎産1仔。壽命為60~70年。
行為
  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它遊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時約為8~15公裏,在海面緩緩遊動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身體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時又象是一個自由飄浮的小島,人們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體。遊泳、嬉水的本領十分高超,有時先在水下快速遊上一段路程,然後突然破水而出,緩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時,身體便開始嚮後徐徐地彎麯,好像雜技演員的後滾翻動作。它可以鑽入水中快速潛水遊動,僅用幾秒鐘就消失在波浪之下,進入了昏暗的深淵。露出水面呼吸時,從鼻孔裏會噴出一股短粗而灼熱的一種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氣體,把周圍的海水也一起捲出海面,形成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同時發出洪亮的類似蒸汽機發出的聲音,被稱之為“噴潮”或“霧柱”。有時它還興奮得全身躍出水面,高度可達6米,落水時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裏外都能聽到,動作從容不迫,優美動人。在它的皮膚上不僅常附着藤壺和茗荷等蔓足類動物,而且攜帶着許多諸如鯽魚一類有吸盤的動物,加起來足有半噸重之多,然而這似乎絲毫也不影響它的行動和情緒。
進食方法
  座頭鯨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衝刺式進食法,將下齶張得很大,側着或仰着身子朝蝦群衝過去,然後把嘴閉上,下齶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後將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將尾巴嚮前彈,把蝦趕嚮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衹有當蝦特別密集時纔適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米深處作蠃旋形姿勢嚮上遊動,並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像一隻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成的蜘網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並逼嚮網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內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內的獵物。這種捕食方法,同捕魚者用兩衹漁船拉曳大型漁網,逐漸迫使魚蝦接近水面,然後一網打盡的情景一樣。當獵物數量稀少時,座頭鯨常常單獨或僅有2~3衹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量很多時,便形成8衹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爭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佈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座頭鯨的數量。
分佈與現狀
  大部分棲息於太平洋一帶,總數衹剩下4000衹左右。中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佈。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屬於國傢2級保護動物。雖然如此,它也無法平靜地生活,除了人類的獵殺外,世界性的觀鯨旅遊活動也越來越多,形成對座頭鯨生活的新的威脅,遊客們産生的喧鬧聲幹擾了座頭鯨的覓食活動,拋棄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廢物被座頭鯨誤食後積聚在胃腸裏,來自大型船衹蠃旋漿的拍擊聲更是使它無法平靜下來。而有些捕鯨業發達國傢拒絶實行禁止捕鯨法,更加使它處於瀕臨滅絶的境地。
  日本政府07年12月21日宣佈,日本捕鯨船隊將不再於南極洲海域的捕鯨活動中捕殺座頭鯨,這是日本四十年來首次放棄捕殺座頭鯨,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謹慎的歡迎.
基本知識
  拉丁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別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鋸臂鯨
  分類:
  域: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 動物界(Mam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哺乳綱(Mammalia)
  目: 鯨目(Cetacea)
  亞目:須鯨亞目
  科: 須鯨科(Rorqual)
  屬: 大翅鯨屬(Megaptera)
  種: 座頭鯨
外型特徵
  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5噸。體肥大,上頒廣阔,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綫,以及上下須兩側有瘤狀突起。背鰭較小。位體後身長的2/3處。鰭肢很長,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尾鰭寬大,外緣亦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由下頒延伸達臍部。背部黑色,並有黑色斑紋,腹部黑色或出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部分多於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須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
  呼吸時喚起的霧柱粗矮,高達4~5米。深潛水時露出巨大的尾鰭,常將體軀躍出水面,或側身竪起一側鰭肢。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泅遊。
習性
  結群不大,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遊: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鼕季到溫暖海域繁殖,現下洄遊期不進食。遊泳速度較慢。主食小甲殼類和此外還有鱗魚、毛鱗魚、玉筋魚和其他群遊性小型魚類等。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為動物學家所關註。座頭鯨的配偶為一夫一妻製,雌獸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約為10個月,每胎産1仔。當雌獸帶着幼仔時,往往另有1衹雄獸緊跟其後,它的任務是對入侵的其他鯨或小船進行攔截,不過要是遇上兇惡而狡猾的虎鯨時,它就無能為力了。像其它哺乳動物一樣,雌獸用乳汁喂養幼仔,乳汁由乳頭自動擠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發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40-50千克,更令人嘆服的是雌獸在哺乳期間為幼仔的成長提供一切營養,而它自己卻很長時間沒有吃東西了,直到幾個月以後纔開始尋找食物。雌獸與幼仔之間也常常是溫情脈脈的,幼仔用兩鰭觸摸着雌獸,有時好像是抓在雌獸的身上。座頭鯨的壽命為60-70年。
神秘之歌
  在鯨類王國中,座頭鯨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奇鯨了。它不僅外貌奇異、行蹤神秘,而且智力出衆、“歌聲”悅耳。聽覺敏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學家、音樂傢、攝影師的鐘愛。
  座頭鯨長相奇妙,背部不像一般鯨那樣平直,而是嚮上弓起,故又名“弓背鯨”,或“駝背鯨”;背鰭很短小,胸部鰭狀肢窄薄而狹長,呈烏翼狀,所以又叫“巨臂鯨”。“大翼鯨”。座頭鯨尾葉腹面顔色雪白,鰭狀肢特別長,背部黑色,鰭狀肢前面腹部具有許多很顯眼的縱形肉指,所以,衹要座頭鯨躍出水面,人們就可以認出來了。
  座頭鯨有一個很特殊的彼此拍打和跳躍的動作,它們用自己特有的鰭狀肢或寬薄的鯨尾葉去拍打同夥,或者互相觸體跳躍。對此人們有種種猜測:有的人說是一種發情表現,有的人說那是發怒産生的,還有人說這純粹是天性愛好。究竟是什麽原因引起的,至今仍是個謎。
  座頭鯨還是個一流的表演能手。它拿手的幾個節目都有激動人心的效果。第一個節目是“高垂直上升”。座頭鯨在海面上突然破水而出,高高上升,身體徐徐嚮後彎麯。好似雜技演員的後滾翻動作,體態優美似舞女:落水時,幾千米外部能聽到濺水聲。第二個節目是“翹尾下潛”,一頭十幾米長,幾十噸重的龐然大物,僅僅幾秒鐘功夫,就可迅速潛入水中。潛水時,總是先翹起尾葉,然後頭部直入水中,身後帶着“一鍋旋渦”,以極其優美的姿態消失在大海之中。第三個節目是無與倫比的合唱。座頭鯨合唱,大海是歡樂的宮殿大廳,隆隆的巨聲復雜多變,包含着“悲嘆”、“呻吟”、“顫抖”、“長吼”、“打鼾”等18種不同聲音,節奏分明,抑揚頓挫,交替反復,恰似旋律優美的交響樂。1977年春天,美國將座頭鯨的歌聲同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聯合國60個成員國55種不同語言錄進同一張唱片裏,足見它們的歌聲身價之高!
英文解釋
  1. n.:  humpback
  2. lat.:  Megaptera novaeangliae
相關詞
鯨魚長須鯨捕鯨船隊捕殺鯨魚
包含詞
座頭鯨屬海洋歌唱傢座頭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