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變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載淳已17歲,兩宮太後不得已交出權力,實行歸政。
但載淳的親政仍難擺脫慈禧太後的幹預。慈禧太後為了享樂,命同治帝修繕圓明園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復圓明園,讓太後離宮居住這一辦法擺脫太後幹政。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又殘毀嚴重,此策對國計民生極為不利,修復耗資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對,但此項工程竟然開工!
同治帝親政未及兩年,就因病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修復圓明園工程亦因其去世作罷,然而唯有此事是載淳在其皇帝生涯中參與過的决斷。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載淳染上天花,於十二月五日死於養心殿東暖閣。謚繼天開運中居正寶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寬毅皇帝。廟號穆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同治皇帝死時並無一子,慈禧衹得把自己的外甥兼侄子載湉過繼過來,載湉的生母是醇郡王的側福晉、慈禧太後的親妹妹。載湉當時年僅4歲,由慈禧太後垂簾聽政。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恐怕"失和"而"退讓"。光緒十年,法國艦隊司令孤拔率領艦隊駛入福建水師基地馬尾軍港。清軍被迫迎戰。同年,法軍又進攻吳淞口。法軍再侵犯臺灣淡水、雞籠(今臺灣基隆),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領守軍扼守淡水,擊退敵軍侵略。第二年初,法軍在水路進攻浙江鎮海,在陸路進攻鎮南關,清軍獲得"鎮南關大捷"。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勝求和"、"不敗而敗",派李鴻章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開始親政,頒詔天下。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後重新垂簾訓政,光緒被囚禁,其間12年,為光緒親政時期。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光緒皇帝改革,引發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慈禧為什麽先同意變法後鎮壓變法,前後幾個月,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西太後並不是一開始就反對變法,光緒皇帝在變法的開始的時候,曾經頒布一個詔書,這份詔書叫《明定國是詔》。光緒皇帝企圖通過這個《明定國是詔》,把變法,把改革確定為國傢的根本政策。光緒皇帝頒布這份詔書的時候,是請示過慈禧太後,而且慈禧太後不僅表示同意,而且慈禧太後表現得相當激進。慈禧太後當時說"今宜專講西學",意思是說說皇帝你不要變法嘛,很好啊!
光緒皇帝把起草這個變法文件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老師翁同龢,而且把慈禧太後的思想"今宜專講西學"告訴了溫同龢,溫同龢覺得西太後走得太遠了,所以後來溫同龢在詔書裏還改了一下,叫"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基,同時又需要博採西學之切時務者,實力講求"。意思就是溫同龢在西太後的意見上,他做了一點折衷,做了一點調和。他說我們首先要把中國的古代聖人的學問要作為國傢的基礎,同時呢,把西方學問裏邊對我們有用的那部分東西,我們要學過來。所以說慈禧太後最初贊成變法的,而且是主張學西方的,有些變法的內容慈禧太後是支持的。
但是慈禧太後的變法有一個底綫,有一條不能夠超越的界限。這個界限就是不能夠損害西太後本人的權力,不能夠損害滿洲貴族的利益,步子不能走得太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夠涉及政治體製方面的改革。而恰恰維新派的改革和西太後本人的權力、和滿洲貴族的利益發生了衝突,所以正是在這個情況底下,西太後决心鎮壓。那麽把譚嗣同他們,六君子送到了菜市口,把他們殺了,把維新變法全部否定了,所以,就是西太後認為衹要你的改革觸及到了西太後本人的權利,觸及滿洲貴族的利益,那她是不能容忍的。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太後非常仇恨光緒皇帝,想把他廢掉。但是呢,受到各國駐華使節的反對,在慈禧太後鎮壓維新派的中間,英國和日本出面保護了維新派的首領康有為和梁啓超等人,因此西太後非常仇恨洋人。1900年,華北地區發生了義和團運動,這個運動的口號是扶清滅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