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 廬州小吃
  廬州小吃(合肥古稱廬州),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與廬州菜一樣,在安徽烹飪技藝的寶庫中占有相當的地位。
  廬州在歷史上,曾是三國、東晉時的古戰場,居江淮之間,巢湖北口,明、清設府,轄廬江、巢湖等地,解放後為安徽省會,成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使她能采省內外各地小吃之逸名,繼承古廬州小吃之精華,兼收並蓄得以豐富多彩。
  特別是抗戰勝利後,省會遷來合肥,小吃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經營小吃的約占飲食市場的七成,除少數的店鋪外,多數是擺攤,肩挑巷買,以油炸臭幹、????茶單、糖炒麻元、緑豆元、南瓜餅、餛飩、白糖餃子、韭菜盒子等品種為多。有些店鋪善於經營,加之製作手藝精巧,還有了點名氣,如"劉鴻盛"的雞湯小刀面、餛飩餃、鼕菇雞餃,"吳鴻發"的雞血糊;長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園"的酒釀元宵、雞蛋饃;"廣寒宮"的蟹黃小籠湯包;"五味齋"的五味元宵;"大雅樓"的旱餃;明教寺的臘八粥;"快活林"的鍋貼餃;"復興園"的油酥燒餅、蛤蟆酥、薺菜園子。還有萬花樓、"佛照樓"、"會賓樓"等一些茶館的小花獅頭、燒賣、四色小籠、冠頂餃、韭菜春捲,也都較有特色。有的店鋪小吃出名後,別傢仿照並與之競爭,如杜鴻盛、賽鴻盛等。建國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廬州小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造了許多新的品種,使古老的廬州小吃閃爍着青春的光芒。廬州小吃品種風味及食俗與南北不同,有句順口溜"大麻餅、玉帶糕,寸金、百切、加烘糕、小刀面、餛飩餃、旱餃、油香、小籠包,竜燈節子包油條"。前兩句說的是廬州糕點,後兩句指的就是廬州小吃。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樣帶有"衝"勁,也不象南方那樣偏甜,均甜鹹適中,講究鮮香。"竜燈節子包油條"這種食俗很普遍,就象北方煎 餅捲大蔥,蘇聯土豆燒牛肉一樣,不可分離。竜燈節子單吃雖香但乾燥,油條單吃雖糯口但油膩,而竜燈節子包油條卻互相藉味,香甜油潤,十分可口。面類食品在廬州小吃一嚮居於首位,不僅製作講究,而且花樣也多。例如餃子一類 就有鼕菇雞餃、餛飩餃、水餃、旱餃、米餃、鍋貼餃、蛋煎鍋貼餃等,各具特色,滋味迥異。另外,象廬陽湯包、小刀面、羅漢臍、鮮肉麻球、小花獅頭、蛋蛹酥等也是食中 的佼佼者。如"羅漢臍"象羅漢的肚臍,色澤乳白,多層花酥,中間呈急流漩渦層層凹 下,如金絲盤繞,紋路清爽,造型別緻,油重而不膩,酥香入口,並有多種果味香料,是筵席點心和饋贈親友的佳品。廬州小吃好吃受看,與廚師的技術有着直接的關係,小吃品種製作精細,工序繁多,馬虎一點就變形變味,所以,十分講究技藝的運用。廬州小吃的製作技法主要有蒸、炸、煎、烘、貼、烤,而其中包含擀、抻、包、裹、捲、切、捏等加工技術。比如"鼕菇雞餃",要經製餡、吊湯、和面、出條,抻皮、包餡、下鍋、裝碗、配料等十幾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馬虎,就不可能有"鼕菇香,雞湯鮮、餃皮薄、餡心嫩"的效果。
  廬州小吃的特點還表現在餡心的嚴格製作和對油溫的控製上。餡心製作,講究鮮、嫩、香,如"廬陽湯包",餡心選料必須三成肥七成瘦,製餡加皮凍,湯多鮮嫩,旱餃、米餃、豆腐餅講究用豆腐幹調配製餡,軟嫩綿香。"薺菜園子"、"韭菜盒子"講究用 韭菜、薺菜調餡,清香入口。再油溫控製上,如"羅漢臍",始終要五成油溫,油溫高了低了都不和適。"小花獅頭"則五成油下鍋,漸加溫,以至成熟酥透,一拍即碎。
  隨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們對小吃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廬州小吃再不少店傢都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品種。如今日廬州飯店的糯米油香、小花獅頭、廬州湯包,以及造型別緻的蛋剪鍋貼和鮮肉麻球。蛋煎鍋貼先蒸後煎,八衹餃子一個雞蛋,雞蛋下鍋與餃子煎成一體,金黃燦爛,皮柔韌耐嚼,餡嫩味鮮;"鮮肉麻球"外飽滿,內中空,肉餡在裏晃之餡心滾動有聲,香鮮味濃。
  廬州烤鴨店的"鴨油燒餅",金黃飽滿,香酥鬆脆, 富有創造。光明酒傢的"雞蛋餅",油潤酥香,水調面放平鍋兩面微煎,打開一面將要、將調好的雞蛋撳入。雞蛋當面現打現煎,很有風采。九獅園的雞油蒸餃,用雞油調餡蒸製,鮮嫩可口。此外,合肥飯店的廬陽湯包、臘八粥、合肥酥燒餅、羅漢臍、大救 駕,西海飯店的鮮肉小包及早茶、北國飯店的豆汁、豆腦、米餃,逍遙酒傢雞血糊、元宵,淮上酒傢的豆腦餅,黃山徽菜館的蠶蛹酥、芝麻餅、雞汁蒸餃,都為廬州小吃增加了燦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