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慶雲寺投訴電話肇慶市旅遊投訴電話:0758-226229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鼎湖山天溪山𠔌,始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與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光寺、廣州光孝寺並稱為嶺南四大名剎。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後六十壽辰時敕賜“萬壽慶雲寺”匾和“竜藏經”,並對寺進行修葺。寺院頗具規模,占地面積1700o平方米,有殿堂房捨100多間,建築面積達9000平方米。寺廟建在山上,依山勢分成七級,l-2級為花園,寺院建築群則分佈於3-7級。寺內現存捨利子、佛經、題匾、法座椅、大銅鐘等文物,還有菩提、木樨、古梅、紅棉等古樹名木,鼎湖十景中的“菩提花雨”、“方池印月”、“塔殿香風”諸景均在寺內。 |
|
慶雲寺位於浦東新區合慶鎮慶豐村,原為猛將廟舊址。1993年12月,以當地種福庵、海潮寺、觀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將堂六處廟主動統一規劃,建為慶雲寺。明陽法師入室弟子慧覺法師主持籌建。在慶豐村、慶豐實業總公司等鼎力資助下,於1995年1月破土動工,1997年12月16日建成開放。寺前有大山門。接大山門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天官彌勒菩薩;其背後為護法韋馱。左右背壁為四大天王像。過天王殿,右側為鼓樓,內供伽藍菩薩。右側為鐘樓,銅鐘重3噸。鐘樓內供地藏王菩薩。大雄寶殿在最後,東西長30米,前後20米。殿高18米。正殿供三世如來,法身高5米,連同蓮坐、佛龕,共高9米。兩側為18羅漢坐像。其後還有500羅漢山。三世如來後壁,背靠千手大慈大悲觀音菩薩。慶雲寺總占地面積共7000平方米。 |
|
慶雲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東北18公裏處的鼎湖山天溪山𠔌,始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後六十壽辰時敕賜“萬壽慶雲寺”匾和“竜藏經”,並對寺進行修葺。慶雲寺地成七級,l-2級為花園,寺院建築群則分佈於3-7級。倚山勢構築五層殿宇,計有大小殿堂100多間,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規模宏大。寺中主要建築有韋陀殿(內設知客堂、雲房)、大雄寶殿(內設東土祖師殿、伽藍殿,三殿合而為一)、中正堂、毗盧殿、塔殿,以及客堂、鼓樓、齋堂、鐘樓、藏經樓、七佛樓、睡佛樓、佛母樓等。寺內文物古跡甚豐,現存捨利子、千人鑊、佛經《磧砂藏經》、慈禧太後題匾、平南王大法座、大銅鐘等文物,還有菩提、木樨、古梅、紅棉等古樹名木,鼎湖十景中的“菩提花雨”、“方池印月”、“塔殿香風”諸景均在寺內。是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
|
嘉興慶雲寺慶雲禪寺原位於江蘇泰興城內慶延鋪,建於北宋真宗鹹平二年,即公元999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史載:“慶雲寺在城慶延鋪,宋鹹平二年建”“寺本宋都尉蔡夢祥捨宅為茲邑為名藍”,法脈由浙江嘉興傳入。然而隨着歲月的剝蝕,慶雲禪寺漸有頽廢“寺旁隙地漸沒入民間,僧徒遂散”。明嘉靖末年,寺院被道人強占。萬歷年,縣令段尚綉查處此案,慶雲禪寺回歸佛門。可是此時的慶雲禪寺已是面目全非,百廢待興。幸有秣陵(今江蘇江寧縣)安隱院僧洪祗禪師來領寺事,啓告十方,募緣修寺。萬歷二十六年,在縣令陳繼疇的大力支持下,“諸檀越善信踴躍效命施財”,未幾“大殿、山門、禪堂、香積無不一新”,殿內“紺發金身之容,石筵香案之供,皆種種莊嚴”,“又建二樓於殿旁,左鐘右鼓,以警晨昏。”“慶雲清梵”也成泰興四景之一,寺院再現輝煌。
清順治年間,碩揆原志禪師和洪約禪師相繼住持慶雲禪寺,朝廷賜“敕賜慶雲禪寺”楠木匾額立於寺內(傳為御筆)。康熙十六年,住持宜澤禪師建西竺庵;續有雪悟、旦孚、佛眉、德溥、妙懋、真濟、照潭等名僧先後住持慶雲禪寺,相繼修繕殿宇。迨至光緒年間,在全寺一百一十畝土地上,擁有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伽藍殿、祖師殿、大佛殿、準提樓、千佛樓、定慧齋、崇福院等建築130餘間,僧衆數百人,另外還有下院法乳庵、觀音庵、寶蓮庵和普同塔院。全寺黃墻黛瓦、飛檐翹角、古木參天,四周均為河水環抱,衹有一石橋通入寺內,形成城中之城。慶雲禪寺成為名聞大江南北的大叢林。
民國以來,履葦、慧真、智林相繼住持慶雲法席。1940年,泰興淪陷後,偽十九師蔡鑫元部強占慶雲禪寺為司令部,他們砍伐古木、毀壞僧房,佛門聖地被肆意踐踏。1946年,國民黨一百軍劉光宇部將團部設在寺內,他們築地堡暗道、防禦工事,將寺內建築設施損壞得百孔千瘡。1946年夏秋之際,新四軍蘇中七戰七捷的首戰宣泰戰役中,劉光宇部依托慶雲禪寺作最後的頑抗,寺內建築彈痕纍纍,這座凝聚着佛教文化藝術結晶的古剎,遭到很大破壞。
十年浩劫中,慶雲禪寺作為“文革”接待站,1973年改為“縣革會”第二招待所。1986年,慶雲禪寺在其下院寶蓮庵遺址上恢復重建,1990年經省政府批準對外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