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 廣東 > 廣州 > 黃埔區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東校區 > 廣州中醫藥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廣州中醫藥大學聯繫方式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機場路12號.
  郵編:510405
  聯繫電話:020-36588233廣州中醫藥大學投訴電話廣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20-8666666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廣州中醫藥大學於1956年創辦,是新中國最早興建的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原直屬衛生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領導,1995年2月由廣州中醫學院更為現名。1997年學校正式跨入國傢“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00年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2002年學校接受並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專傢組評估;2003年學校“九五”“211工程”建設項目以優秀的結論通過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組成的專傢組評審。2004年學校正式列入廣東省“211工程”學校,在同年全國的一級學科評估工作中,學校中醫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全國排名第一,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第三,學校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三元裏校區,占地面積327畝;位於番禺區廣州大學城的新校區占地面積近1050畝。校本部現有職工1025人。學校圖書館藏書77萬册。
  
  學校下設14個院部等教學單位;與廣東省中醫藥局合辦的“廣東省中醫藥職業學院”也設在該校。與學校實行統一領導管理體製的廣州中醫藥研究院,下設4所直屬附屬醫院和6所非直屬附屬醫院以及合辦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有教學醫院22間,實習醫院24間,中藥實習基地16個,其它類教學基地2個。
  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共有博士點15個,碩士點18個,是首批被批準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碩士)和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研究生的試點單位之一,其中博士點、碩士點已經覆蓋所有的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已經建立了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16個本科專業,橫跨醫、工、管、理、經、文、教7個學科門類,其中中醫學開辦了3個方向的七年製本科教育;3個廣東省名牌專業。有8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此外開展成人教育和各層次的對外教育。
  
  擁有4個國傢重點學科;7個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8個廣東省重點學科。擁有科技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5個,部(局)級重點實驗室19個(含4個合作),全國中醫重點專科8個及省級中醫重點專科9個等技術平臺,其中國傢級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設立了“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建成了5個綜合性教學實驗室和1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承擔世界衛生組織項目2項,國傢級課題44項,省部級課題218項;共獲國傢科技進步奬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奬36項。有《新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3個中文核心期刊和統計源期刊。
  
  學校從1974年開始招收港澳臺外國留學生,至今已有五大洲113個國傢和地區的進修生和研究生來校學習。目前,學校與世界50多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係。近年來,學校不斷擴大對外辦學的層次,使博士、碩士學位學歷教育的比重逐年增加,成為輻射全世界多個國傢和地區的中醫藥學術和教育中心。學校還開辦中醫、中藥、針灸培訓班。設有中國廣州國際中醫藥培訓中心。此外,中國國傢中醫藥考試中心、中國國際針灸考試中心廣州考點也設在該校。
學校簡介
  廣州中醫藥大學(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於1956年創辦,是新中國最早興建的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原直屬衛生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領導,1995年2月由廣州中醫學院更為現名。1997年學校正式跨入國傢“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00年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2002年學校接受並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專傢組評估;2003年學校“九五”“211工程”建設項目以優秀的結論通過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組成的專傢組評審。2004年學校正式列入廣東省“211工程”學校,在同年全國的一級學科評估工作中,學校中醫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全國排名第一,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第三,中藥學一級學科排名第六。
地理位置
  學校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三元裏校區,占地面積327畝;位於番禺區廣州大學城的新校區占地面積1450畝。校本部現有職工1025人。學校圖書館藏書77萬册。
  學校三維地圖、校園實景展示:http://gzhtcm.6dxy.com/
滄桑歷史
  廣州中醫藥大學原成立於是1956年,是我國最早的4所中醫院校之一,它的建校基礎是成立於1924年的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前輩們以“上醫醫國,先覺覺民”為己任,在民國成立初期,自行籌款興辦了學校。
  1924年9月15日,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建成舉行開學典禮,首任校長盧乃潼發表演講:“中國天然之藥産,歲值萬萬,民生國課,多給於斯,儻因中醫衰落,中藥隨之,其關係至大,本校設立之宗旨,習中醫以存中藥,由中醫以通西醫,保存國粹。維護土貨,以養成醫學之人才。”這是盧氏對學生的訓詞,也可以說是省港中醫界創辦教育之目的。
  1933年,在學校對面建了附屬廣東中醫院,供教師臨床及學生實習之用。抗戰時期,學校流離失所,先後在香港、韶關辦學,曾經停辦,後又復校。
  1940年更名為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
  1952年,廣東省中醫進修學校成立,依托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辦學,1953年停止招生,兩校成為近現代名醫成長的搖籃,為廣東中醫學院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層。(鄧鐵濤老人是第九屆學員)。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全國分別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廣州成立了四所中醫學院,中醫教育掀開了新的一頁,廣州中醫學院就是在此時成立的。同年開始招生,學校從全省各地徵調及聘任一批經驗豐富的中醫擔任教師.
  1957年,經上級批準,學校在三元裏擇地,新建校址。教師員工肩挑手提,為建設三元裏校區不遺餘力。
  60年代初期,學校建設初步完善,醫教研同步發展。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正常的教學的秩序受到衝擊,一度停止招生,校名也改為“廣東中醫學院”。學校響應“把學校辦到農民傢門口”的號召,學院先後在全省各地下鄉辦短期班,如海南六•二六大學,南雄五•七分院,為農村培養赤腳醫生。儘管道路坎坷,學院仍取得了不少成績,李國橋教授帶領523小組研究瘧疾取得了突出成就,研究一直持續到今天,李國橋教授發明的雙氫青蒿素哌喹片被推薦作為WHO基本藥品目錄的國際性研究推廣項目,2004年獲瘧疾風險基金(MHV)350萬美元資助,由英國牛津大學等著名機構承擔,我國仍然享有自主知識産權。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學校恢復了“廣州中醫學院”的名稱。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社會倡導的主旋律。
  1977年開始恢復高考。
  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國最早招收研究生的高等學校之一。
  1995年該校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這也是該校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戰鬥中,該校一附院、二附院被評為“廣東省抗非典先進單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附院實現了“病人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二附院兩位女專傢受聘到香港協助治療“非典”,這是第一次在香港公立醫院使用中醫院。
  2004年,該校主體進入大學城。
  2005年,該校首次承擔“973”計劃項目,鄧鐵濤教授出任首席科學家。
  2006年,該校以優秀成績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整體驗收。同年,廣東省召開“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開啓了學校新的里程碑。
學科教育
  該校是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之一。
  而且學校不斷拓寬招生口徑,開辦了大專、本科、七年製、碩士、博士等辦學層次。
  擁有4個國傢重點學科;7個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8個廣東省重點學科。
  擁有科技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5個,部(局)級重點實驗室19個(含4個合作)
  全國中醫重點專科8個及省級中醫重點專科9個等技術平臺,其中國傢級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設立了“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建成了5個綜合性教學實驗室和1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承擔世界衛生組織項目2項,國傢級課題44項,省部級課題218項;共獲國傢科技進步奬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奬36項。
  有《新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3個中文核心期刊和統計源期刊。 學校下設14個院部等教學單位;與廣東省中醫藥局合辦的“廣東省中醫藥職業學院”也設在該校。與學校實行統一領導管理體製的廣州中醫藥研究院,下設4所直屬附屬醫院和6所非直屬附屬醫院以及合辦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有教學醫院22間,實習醫院25間,中藥實習基地16個,其它類教學基地2個。
  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共有博士點15個,碩士點18個,是首批被批準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碩士)和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研究生的試點單位之一,其中博士點、碩士點已經覆蓋所有的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已經建立了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16個本科專業,橫跨醫、工、管、理、經、文、教7個學科門類,其中中醫學開辦了3個方向的七年製本科教育;3個廣東省名牌專業。有8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此外開展成人教育和各層次的對外教育。
  現在學校由單一的醫學門類發展成為集醫、工、管、理、經、文和教多學科協調發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已全面覆蓋了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項下的所有二級學科;博士點15個,碩士點24個,學校還有中醫藥高校唯一的科學技術哲學碩士點。現有中醫學博士後流動站3個。
  2002年,該校成為國傢首批開展非醫攻博(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博士學位)試點工作的單位之一。
  2004年,在全國學位教育一級學科評估中,該校中醫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全國排名第一,當時,全省衹有2個學科排名第一,該校占其中之一。該校是最早授權招收外國公費留學生的中醫藥院校之一,現對外教學層次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各個層次,人才遍及100多個國傢和地區。
精品課程
  該校的《中醫婦科學》、《傷寒論》、《溫病學》為國傢精品課程,此外還有省級精品課程12門,省名牌專業4個。該校現有國傢級重點學科4個,位居全省省屬高校和地方中醫藥院校之首。還有部(局)級點學科 7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學校現有教學醫院22所,實習醫院24所,中藥實習基地16個。
名師教授
  該校有很多有成就的名醫名師.有4位終身教授,23位首席教授。
  四位終身教授——
  中醫屆泰鬥鄧鐵濤教授。
  劉仕昌教授,“非典”期間不顧當時88歲的高齡,深入一綫會診病人。
  王建華教授,主要從事於脾胃虛癥分研究,他帶領的團隊2000年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
  歐明教授,是西醫通、中醫通、英文通,翻譯中醫文獻,為中醫走嚮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還有很多已故老專傢,他們為學科發展以及學校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此,我們一並表示深切的感謝。
對外交流
  學校從1974年開始招收港澳臺外國留學生,至今已有五大洲113個國傢和地區的進修生和研究生來校學習。目前,學校與世界50多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係。近年來,學校不斷擴大對外辦學的層次,使博士、碩士學位學歷教育的比重逐年增加,成為輻射全世界多個國傢和地區的中醫藥學術和教育中心。學校還開辦中醫、中藥、針灸培訓班。設有中國廣州國際中醫藥培訓中心。
  此外,中國國傢中醫藥考試中心、中國國際針灸考試中心廣州考點也設在該校。
  隨着我國對外開放和中醫藥在全世界的影響不斷擴大,該校與境外友好往來日益頻繁,先後與全球多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外事關係。該校的對外學術交流和對外教育事業也迅速發展,現已接受來自5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3770多名短訓班學員前來進修學習,為培養國際中醫藥人才做出重要貢獻。目前,該校臺灣生人數500多人,居全國各高校首位。
  50多年發展建設,離不開廣大校友的關註和支持,我們很多的校友自發組織了校友會,如美國加州校友會、加拿大加西校友會、澳大利亞校友會、香港校友會等。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大多數都為廣東省名中醫。海外校友積極傳播中醫中藥,為弘揚中醫藥,擴大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作出了貢獻。
  今天呈現給大傢的,是一個全新的中醫藥大學。
相關詞
單位學院基礎醫學教學單位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人物學者
領導更多結果...
包含詞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廣州中醫藥大學三附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廣州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實習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芳村分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門診部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網絡有限公司北京科技開發分公司
廣州中醫藥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門診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河門診部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研究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珠海市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附屬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中西醫結合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第一門診部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