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 >湛江 >湛江市區 > 廣東海洋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廣東海洋大學聯繫方式地址: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湛江市
  郵政編碼:524088廣東海洋大學投訴電話湛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759-2262444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廣東海洋大學原名湛江海洋大學。湛江海洋大學於1997年1月10日,由具有62年辦學歷史的湛江水産學院和有39年辦學歷史的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實質性合併組建,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2001年12月,全國重點中專湛江氣象學校並入。2005年6月15日,經教育部批準,湛江海洋大學更名廣東海洋大學。學校辦學歷史長河的源頭是成立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汕頭)高級水産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産教育的發端,幾經遷徙之後升格發展成農業部直屬的湛江水産學院。並校改革後學校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取得了跨越式發展:1998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留學生培養資格,199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2000年成為萬人大學,2003年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體係通過國傢海事局的審核認證。學校現已成為一所以海洋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法、經、管、教等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以應用學科見長,兼有理論學科的綜合型海洋大學。目前全日製在校生達2.26萬人。
  
  學校主校區位於湛江市西郊國傢地質公園─湖光岩風景區旁,占地4200畝,依山面海,環境優美;同時在湛江市區擁有三個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和寸金校區,總占地面積4800畝。設有水産學院、農學院、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航海學院、信息學院、軟件學院、理學院、文學院、法學院、中歌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寸金學院等17個二級學院和體育係。現有本科專業55個,高職高專專業29個,碩士點15個,省級扶持學科4個,廣東省名牌專業2個。
  學校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空調學生食堂以及文化廣場、運動場和標準遊泳池等基本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校捨總建築面積達62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26萬册,教學科研設備值近1.2億元,固定資産值近9億元。擁有包括現代生物化學重點實驗室、海洋藥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室(it重點實驗室)、水産經濟動物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計算機控製與通訊實驗室等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內的40多個實驗室,擁有水生生物博物館等一批校內外教學科研實習基地。設有海洋生物研究所、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海洋經濟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機電工程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所、海洋食品研究所、wto研究中心和全國高校唯一的珍珠研究所等34個科研機構。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廣東省沿海市縣幹部培訓基地和一個省級科技興海示範基地亦設在學校。
  
  學校教職工總人數近2000人,其中專任教師1037人,擁有高級職稱者428人,擁有中級職稱者400多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近500人。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風和重視應用研究與科技推廣的優良傳統。
  學校始終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以更新教育理念為先導,一手抓教學建設,一手抓教學改革。通過優化學科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學校的辦學質量在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穩步提高。建校七十一年,學校為國傢培養了6萬多名畢業生,各層次的畢業生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去年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8.85%,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科學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學校在研的各類科研項目有340項,其中國傢海洋863計劃、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傢級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81項,市廳級150項,包括了從國傢到地方的各級各類項目,項目總經費達3260萬元。高位池養蝦、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沉箱養鮑、海洋藥物研究與開發、雜優水稻育種以及應用基因抗水稻病害等技術達到了國際、國內先進水平。辦有船舶公司、珍珠公司、網廠、純淨水廠、傢禽育種中心等校辦産業,通過産學研結合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一大批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
  並校改革以來,學校在聯合辦學方面的多次成功實踐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註:與中國歌舞團聯合成立了“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聯合成立了“廣東海洋大學wto研究中心”,前者被全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教授稱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創新。
  
  學校還與海峽兩岸另兩所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臺灣海洋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與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傢和地區的同行學校建立了學術聯繫,聘請了一批校外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和兼職教授。
  21世紀是海洋世紀。在海洋世紀曙光中誕生的廣東海洋大學,以振興海洋事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徵途上不斷開拓前進,努力成為整體達到省內本科院校先進水平,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和地位的現代海洋大學,成為國傢和廣東省經濟建設特別是海洋經濟方面高層次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
學校資料
  名稱:廣東海洋大學
  英文名: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英文縮寫:GDOU
  成立時間:1935年
  學校主頁:http://www.gdou.edu.cn/
  學校地址: 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岩東
  郵政編碼:524088
學校概況
  廣東海洋大學(原名湛江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産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經、管、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型大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
  學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産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産教育的發端,至今已有72年的辦學歷史,培養了7萬多名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促進南海經濟開發和瀕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學校分三個校區(不含寸金學院校區(在赤坎區)):主校區、霞山區校區、海濱校區。占地4911畝。主校區位於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岩風景區旁,依山面海,環境優美。
  設有水産學院、食品科技學院、農學院、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航海學院、海洋與氣象學院、信息學院、軟件學院、理學院、文學院、法學院、中歌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體育與休閑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寸金學院(獨立學院)等19個二級學院。
  現有本科專業60個,高職高專專業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2個。
  設有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廣東省水産經濟動物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水産品深加工重點實驗室、珍珠研究所、海洋經濟研究所、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等18個科研機構。
  學校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空調學生食堂以及以及文化廣場、運動場和標準遊泳池等基本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校捨總建築面積達6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76萬册,教學科研設備值近1.9億元,固定資産值約13.8億元。學校有各類教學科研實驗室66個,其中經國傢資質認定的計量認證機構1個,省(廳)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擁有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館在內的一批校內外教學科研基地。水生生物博物館陳列標本近3000種,為全國高校中保存水生生物標本最多的博物館。
  學校現有教師1053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58人,博士136人,碩士536人。進入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8名,校級培養對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共7人。全日製普通本專科在校生共17901人(不含寸金學院),其中本科生15491人,專科生(高職)2410人;碩士研究生304人;留學生9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6468人。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風和重視應用研究與科技推廣的優良傳統。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揚校”的辦學理念和“規模擴大與質量提高相結合,以質量提高為主;外延拓展與內涵充實相結合,以內涵充實為主;綜合發展與強化特色相結合,以強化特色為主”的辦學思路,通過優化學科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面嚮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充分肯定,近幾年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科學研究取得較大進展,服務社會能力顯著增強。近5年,學校承擔包括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973計劃、國傢863計劃、國傢科技支撐計劃等在內的科研項目共1175項,其中國傢級項目56項,省部級228項;擁有科研經費9114萬元;獲得科技奬勵80項,其中省部級17項。“華南地區對蝦産業高效技術”2006年 度廣東省科學技術奬一等奬。“墨西哥灣扇貝養殖技術研究及推廣”項目獲2006年度國傢海洋科技創新成果奬二等奬。對蝦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的養殖及育珠技術、水産品加工與貯藏技術、海洋藥物開發、雜交水稻育種等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的廣泛推廣應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南方水産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僅湛江地區的海水珍珠産量就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對蝦産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學校自主研發的雜交稻新品種“博Ⅱ優15”在粵、桂、瓊三省區的推廣面積纍计超過700萬畝。學校主辦的《廣東海洋大學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在聯合辦學方面的多次成功實踐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註。與國傢歌舞團聯合創辦了“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聯合成立了“廣東海洋大學WTO研究中心”,前者被全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教授譽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創新。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海峽兩岸另兩所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臺灣海洋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傢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的30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我國未來的發展必將更加倚重海洋。南海占我國海洋國土面積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資源極為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國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接替地,是中華民族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之一。廣東海洋大學作為我國南海之濱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學,肩負着培養高層次海洋科技人才、推進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南海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使命,正緊緊抓住海洋世紀的機遇,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強化管理,開拓創新,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海洋和水産學科特色鮮明,優勢學科水平較高,與我國海洋事業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國內外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多科性海洋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校現任黨政領導
  劉衛國——黨委書記
  何真——黨委副書記、校長
  容景春——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潘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吳竈和——副校長
  陳澤球——副校長
  章超樺——副校長
  葉春海——副校長
  朱堅真——副校長
歷史沿革
  1997年湛江水産學院、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合併升格為湛江海洋大學
  一、湛江水産學院
  1962年華南工學院(湛江分院)、暨南大學(水産係)、廣東省水産學校合併組建廣東水産專科學校
  1.華南工學院(湛江分院)
  1958年華南工學院(湛江分院)創建
  2.暨南大學(水産係)
  3.廣東省水産學校
  1936年廣東省立汕頭高級水産職業學校創建
  1945年廣東省立汕頭高級水産職業學校更名為廣東省立汕尾高級水産職業學校
  1950年廣東省立汕尾高級水産職業學校更名為廣東省立高級水産技術學校
  1952年廣東省立高級水産技術學校更名為廣東省水産技術學校
  1953年廣東省水産技術學校、長江航務學校、海口農校(水産科)、廣西欽州農校(水産科)合併組建廣東省水産學校
  1965年廣東水産專科學校更名為湛江水産專科學校
  1979年湛江水産專科學校升格為湛江水産學院
  二、湛江農業專科學校
  1958年華南農學院(湛江分院)創建
  1972年華南農學院(湛江分院)分建湛江地區農業學校
  1978年湛江地區農業學校升格為湛江五七農業大學
  1978年湛江五七農業大學更名為湛江農學院
  1978年湛江農學院改建湛江農業專科學校
  1980年湛江地區五七農業大學改建湛江農業專科學校
  2002年廣東氣象學校並入湛江海洋大學
  1958年湛江氣象學校創建
  1966年湛江氣象學校撤銷
  1979年湛江氣象學校復校
  2005年湛江海洋大學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
  【圖書館】
  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創立的廣東省立汕頭高級水産職業學校圖書館。時光飛逝,學校幾度搬遷,升格易名。現圖書館實質是由院校合併組建而來:1997年1月原湛江水産學院和原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合併成立湛江海洋大學圖書館,2002年4月原湛江氣象學校圖書館並入湛江海洋大學圖書館。2005年6月隨校名的變更而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主校區、霞山校區和海濱校區三個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約25604平方米,其中主校區圖書館面積20087平方米。
  主校區圖書館坐落在湛江市美麗的瑪珥湖風景區—湖光岩東側,建築呈Y字形結構,位於學校的中心位置,建築外觀兼具中西文化風格,寓意中西文化的交融。整體建築分七層,計有包括電子閱覽區、文獻藉閱區、休閑閱覽區在內的十八個功能區。館藏可容納200萬册印刷型圖書,3萬種電子出版物,現有閱覽座位3001個,可同時供500多人上網進行信息檢索。每個具有640平方米的寬敞大開間結構的功能區,自然採光及通風效果良好,給人一種寬暢、明亮、舒適的感覺。館內設置了現代公共建築所具備的計算機管理係統、監控係統、消防報警係統、背景音樂係統等大型綜合布綫係統,是一座集藏書、藉閱服務、網絡信息資源利用於一體的現化化數字化圖書館。為保障教學與科研的需求,圖書館提供了長時段、多功能、全方位的圖書情報服務,每天開館14.5小時、每周開放七天,每周開放時間長達101.5小時。
  圖書館采用了“一統兩通”的先進管理模式,實行各校區圖書館統一管理,通藉通還,實現了各校區圖書館真正意義上的文獻資源整合與共享。
  圖書館現有藏書達154.5萬册(截至2007年8月31日),中外文報刊3000多種。長期以來,圖書館堅持“特色收藏,學科兼顧”的原則,現正在建立特色文獻專題5個,自建特色資源7個,海洋特色明顯。2006年還與美國馬裏蘭州的非盈利性贈書組織—“國際圖書項目”建立了聯繫,為引進外文資源拓寬了渠道。
  現已擁有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中國學術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中國法律法規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中國數字化期刊群、萬方數據-商務信息子係統、萬方數據-科技信息子係統、中國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Springer Link數據庫、Biosis Previews 數據庫、Web of Science(SCI) 數據庫、Ei Village數據庫、EBSCOHost 數據庫、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數據庫、BioOne數據庫等中外文數據庫19個,中外文子數據庫140個。早在1995年圖書館就啓用了深圳大學圖書館管理軟件,現已實現了採購、編目、流通、期刊管理、館藏檢索等一係列的網絡化計算機管理。
  在信息服務方面,開展了查新咨詢、課題檢索定題服務、文獻收錄與被引用檢索、英文摘要翻譯、文獻傳遞服務、數據庫檢索培訓、學位論文抄襲查證等服務。1995年通過了農業部查新單位資格審查,獲得查新資格。2006年以來開展的學位論文原創性查證服務,對進一步規範我校本科生的學術行為,營造學術誠信氛圍,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等,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在管理方面,圖書館於2001年10月加入了基於STCW78/95國際公約建立的學校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體係,2006年初,圖書館又建立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係,並於當年7月順利通過了由國傢認證認可委員會(CNAB)授權的深圳環通質量認證中心的第三方審核,2007年6月又以較好的成績通過年度審核,成為廣東省首傢、全國第二傢以圖書館為獨立單位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係資格認證的機構。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係的建立和有效運行,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使圖書館管理走上了科學化和體係化發展的良性軌道。
  圖書館奉行讀者至上,服務育人的宗旨,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升讀者滿意度,2007年讀者滿意度高達98.5%。同時,圖書館的工作也得到大衆認可,贏得了一係列榮譽,其中2006年圖書館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相關詞
湛江大學赤坎區博士生導師高校海洋藥物教育碩士生導師
人物儀器分析更多結果...
包含詞
廣東海洋大學文庫廣東海洋大學學報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東海洋大學信息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廣東海洋大學航海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理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法學院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廣東海洋大學水産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心理協會
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協會廣東海洋大學攝影協會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廣東海洋大學WTO研究中心廣東海洋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