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通風 : 美容 > 幼兒
目錄
介紹
  幼兒,通常是指1歲至3歲的兒童,與1歲以內嬰兒相比,身長和體重的增長速度有所減慢。生後第一年身長共增長25釐米左右,1歲後身長增長速度逐漸減慢,1~2歲內全年身長增長約10釐米;2歲以後更慢,平均每年增長5釐米左右。1歲以後直到學齡期,小兒體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通常3歲以前的小兒體重增長較多,3~7歲身高的增加較體重為快。1~3歲小兒的體型仍為軀幹部較長,下肢相對短。由於活動量增加,從外表看,不象嬰兒期那麽胖,這是正常現象。
  幼兒頭顱的發育與其它部位相比,處於領先地位。1~3歲內頭圍全年增長2釐米;以後直到15歲,僅增4~5釐米,達到成人的頭圍。出生時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小1~2釐米;1歲左右小兒的胸圍趕上頭圍;1歲後衹12歲胸圍超過頭圍。牙齒的發育可以反映骨骼的發育情況。1歲時嬰兒應出6~8顆乳牙;2歲半時20顆乳牙應全部出齊。顱囟的變化反映了顱骨發育情況。一般1歲半的幼兒顱囟都應閉合。
  體格生長速度減慢仍穩定增長:體重穩定在每年增長2kg左右,身高穩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嬰兒時期旺盛的食欲相對略為下降。從會走、會跳、會跑開始,接觸外界環境相對增多。神經心裏發展迅速:語言、記憶及思維想象力、精細運動等發展增快,對外界環境産生好奇心,好模仿,趨嚮智能發展過渡。隨着年齡的增長與周圍交往增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情感多樣化,易産生同情感、榮譽感、信任感,正確引導下,可逐步區別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呈飛躍發展,2歲開始,可以說多詞句的語言。
幼兒教育 infant education
  教養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所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又稱學前教育。西漢時期編纂的《禮記·內則》中就有關於幼兒教育的記述。中國近代幼兒教育機構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設於湖北武昌,名為蒙養院,1922年定名為幼稚園。歐洲近代幼兒教育産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牧師J.F.奧貝蘭於1771年在孚日創辦了世界上最早的幼兒學校。1802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於蘇格蘭的新拉納剋創辦了一所招收2~6歲工人子女的幼兒園。德國教育傢F.W.A.福祿貝爾和意大利教育傢M.蒙臺梭利對幼兒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産生過重要影響。在中國,宋慶齡、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等對幼兒教育事業也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使兒童身心獲得正常發展,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中國的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1981年10月中國頒發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提出了幼兒教育8個方面的內容,即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和美術。綱要還指出,對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要貫穿在遊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等全部生活與活動之中。
  父母必須教給孩子知道的十點(親子教育 孩子 建議 動力 規則)
  1.愛:孩子都需要愛,他們對愛的需要遠遠勝於對玩具的需求。
  建議: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孩子回傢時給他一個問候;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
  2.規則: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你應該教給他一些為人處事的規則,讓他懂得自我約束的重要性。
  建議:使用嚴厲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規則來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平心靜氣地告訴孩子:“不管你什麽時候再犯這樣的錯誤,我都會阻止你的,直到你自己改正為止。”
  3.以身作則:對孩子産生最重要影響的往往不是你的言語,而是你的行為,因為在孩子整個成長中,他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並以父母為榜樣。
  建議:時刻提醒自己,孩子正在看着自己,要註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4.自尊: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他的尊重培養出來的。
  建議:即使孩子的發展與你為他設計的目標不一致,或者他的表現令你難以理解,你也應該尊重他的個性。你要關心他,但不要什麽都替他作主,而應該鼓勵他獨立思考,勇於探索,還要讓他知道你在關註他。
  5.表揚、批評恰當: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給予稱贊是重要的,但如果言過其實,反而有損孩子在自我評價方面的健康發展。相反,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則會破壞孩子的成就感。
  建議:讓孩子獨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在他做完後說一聲好,讓孩子有成就感。
  6.良好的健康習慣:父母註重身體、飲食衛生,無疑是在告訴孩子,照料好自己的身體很重要。
  建議:讓孩子定期去醫院接受必要的體驗,讓孩子瞭解壞習慣對身體的危害。
  7.多跟孩子在一起:即使工作再忙,你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建議:每周和孩子一起計劃一次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讓孩子期盼這個時刻的到來,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和他在一起。
  8.學習動力:要註重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培養,切忌拔苗助長。對幼小的孩子來說,過大的壓力會影響他內在學習動力的形成,影響孩子的可持續發展。
  建議:在幼兒期就開始指導孩子閱讀;培養他對自然和周圍環境的好奇心;經常傾聽孩子的想法,和他一起討論問題。
  9.幽默感: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和孩子一起歡笑: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要引導孩子積極、輕鬆、愉快地看待事物。
  建議:和孩子一起閱讀幽默書籍,看喜劇電影;當孩子嘗試幽默行為時,父母應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10.夥伴關係:孩子需要和同齡或年齡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你所要做的是適時給他們一些指導。
  建議:不要總是讓孩子關在傢裏做一些早已設計好的遊戲,要鼓勵他多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孩子才能更快地拓寬自己的視野,發展自己的能力。
  幼兒學騎童車需註意哪些 問題?
  寶寶長大以後,不少年輕的父母都會為孩子選購一款新潮舒適的童車(兒童自行車)。幼兒騎童車不僅可以娛樂,而且是體格鍛煉的一種好形式。然而,騎童車還真有不少學問在其中哩。幼兒騎童車是幼兒園體格鍛煉的一種方式,可促進幼兒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幼兒的骨骼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可塑性很強,而肌肉的力量較弱,因此給孩子騎童車要註意很多。如果選擇的童車質量不好,兩腳蹬的間距過度,或者鞍座離腳蹬的距離過長或過短,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壞處。還有童車的大小和孩子的腿長不相符的話,會出現形態異常。還有童車的車座高度不合適的話,就會失去平衡,容易摔倒。 
  因此,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童車,其實一般在再孩子3~4歲時,比較合適騎童車,而且每次騎車的時間不能太長。但在活動時也要註意以下四點:
  1、幼兒時期由於脊柱的兩塊椎骨之間的軟骨特別發達,生理彎麯尚未固定,幼兒骨質比較柔軟有彈性,易於變形。因此,在騎童車時,車的高度要適當,坐的姿勢要端正,以免引起脊柱的畸形。
  2、幼兒騎童車時需用腕部骨骼及肌肉的配合。由於嬰幼兒腕骨多由軟組織組成,比較柔軟易折,多數腕骨在三歲以後逐漸骨化,但骨化過程比較慢,腕肌發育較晚。因此活動時盡量避免腕部損傷。
  3、幼兒骨盆發育不成熟,幼兒騎車時應選用的活動場地、地面不宜過硬,以免使組成髖骨的各骨轉位,影響愈合,尤其對女孩更應多加保護,以免影響其發育。
  4、幼兒時期各方面發育都不成熟,動作也不協調,所以對意外事故的反應也較慢,所以父母應經常檢查童車有無損壞並保持清潔,有損壞的及時處理,以保安全。
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大米、小米、面粉、雜糧、薯類、豆類及其製品等。
  2、肉蛋奶的選擇:
  奶類及其製品、魚肉、禽肉、蛋類、紅肉、貝類等。
  3、蔬菜的選擇:
  深緑色葉菜及深紅、黃色蔬菜等。
  4、水果的選擇:
  柑橘類水果、香蕉、蘋果等。
飲食禁忌
  1、避免使用帶刺激性的食品,如酒、咖啡、濃茶、辣椒、鬍椒等;
  2、整粒的花生、核桃、豆類等須經過磨碎或製醬後也可食用;
  3、少食半成品和熟食,如火腿腸、紅腸等;
  4、口味宜清淡,低????,食品中不宜使用味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
百科辭典
  幼兒
  preschool children
    體格生長漸變緩慢,中樞神經係統發育亦開始減慢,語言、行動與表達能力明顯發展,能用人稱代詞,控製大小便,前囟閉合,乳牙出齊,第二信號係統迅速發育,開始養成習慣,對營養需求增加,若供給不及時,易緻消瘦甚或營養不良,防病仍為重點;因識別危險能力差,應註意意外及中毒。
    
英文解釋
  1. n.:  bairn,  bambino,  cheeper,  infant,  nursling,  wean,  the young,  child,  young child,  chit,  tot,  small child,  baby
  2. vt.:  pot
法文解釋
  1. n.  petit enfant
近義詞
嬰兒
相關詞
英語智慧CCTV少兒頻道服裝醫學育嬰育兒
百科大全生活社會基礎教育百科辭典親子母嬰早教
教育幼兒教育嬰兒飲食緑豆牛奶寶寶物品
山東德州更多結果...
包含詞
幼兒園幼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