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臺鄉,解放前屬繁峙縣管轄,解放後成為繁峙縣和靈丘縣分界綫(並把嶺北原屬繁峙縣的東跑池等幾個村也劃歸靈丘縣)的平型嶺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築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關樓。平型關城虎踞於平型嶺南麓(現在叫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呈正方型,周圍九百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鎸刻“平型嶺”三個大字(門額現收藏在平型關村某村民傢中),真謂峻嶺雄關。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重要關口。正德六年(1511)築嶺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萬歷九年都曾增修,這就是後來的關城。
平型關城據平型嶺之口,城周長1公裏餘,今殘高6米。關門坐西朝東,門洞用券栿相間的方法築成,高4米,寬2.7米,墻厚2.7米,今關樓已毀。城內匾額上書“平型嶺”三字,兩側嶺上明長城遺跡尚存。
平型關北有恆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巍然聳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這兩山之間盡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勢很險要。由於恆山和五臺都是斷塊山,十分陡峻,成了晉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這條帶狀低地便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條東西嚮古道穿平型關城而過,東連北京西面的紫荊關,西接雁門關,彼此相連,結成一條嚴固的防綫,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時代,京畿恃以為安。
明代國力衰弱,蒙古騎兵頻繁侵邊,搶掠財物,尤其嘉靖年間為烈。最嚴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韃靼部俺答又率兵大舉南侵,從大同深入渾源攻平型關,明軍不能抵擋,遂陷平型關。接着由此直趨靈丘、廣昌(今河北淶源),進逼紫荊關。途中遇明將陳鳳率軍抵抗,蒙古兵便分頭掠繁峙,犯蔚縣並屠掠延慶諸城,後因連日下雨纔引軍北歸。
這裏又因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平型關遭到了林彪將軍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這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它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迫使敵人進至渾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轉移到平型關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漢鐵路和同蒲鐵路友軍的作戰,使已陷入敵圍的出擊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於被殲之險厄。
平型關是我國抗日戰爭第一個大勝仗的遺址,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具有自然意義和歷史意義的軍事博物館。
平型關大捷
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前綫第一仗,也是平型關戰役中戰鬥最慘烈,戰果最輝煌,影響最深遠的一次重要戰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部署,先期東渡黃河的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的率領下,於1937年9月19日至22日進抵靈丘縣上寨、下關地區,隱蔽待機。22日凌晨,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嚮平型關一綫中國守軍陣地發動進攻,平型關戰役正式展開。
23日,八路軍總部命令115師立即嚮平型關、靈丘間運動,相機側擊進攻平型關之敵。該日上午,115師在上寨村北小學校召開作戰會議和連以上幹部動員會,决定由楊得志685團、李天佑686團、張紹東687團在平型關東側約10華裏長的喬溝峽𠔌古道,分段伏擊殲滅敵人。陳錦華688團作師預備隊。楊成武獨立團和騎兵營負責阻擊廣靈、淶源方向增援平型關的敵人。24日午夜,115師主力冒雨嚮設伏地區開進。25日晨7時,從靈丘城開來的日軍後續部隊進入喬溝伏擊區域,115師各團同時嚮日軍發動猛烈攻擊。在我軍出其不意的打擊下,日軍汽車、馬車被炸翻,道路堵塞,敵人慌亂反擊。我軍各部衝下公路將敵軍分割數段,展開白刃格鬥。日軍在兩名中佐軍官指揮下,進行反撲。經過4個多小時的拼殺,溝內大部分敵人被殲,而爭奪老爺廟高地的戰鬥成了這次伏擊戰的焦點。686團副團長楊勇、3營長鄧剋明,帶領戰士們嚮先期占領老爺廟高地的四五百名敵人猛烈進攻,以一個尉官隊為骨幹的日軍瘋狂反擊,6架日軍飛機也前來助戰,戰鬥十分慘烈。140餘人的3營9連大部分犧牲,生還的十幾人也都負了傷。楊勇、鄧剋明也身負重傷,仍在指揮戰鬥。在685團、687團配合下,經過3個多小時的血戰,老爺廟高地終被我軍牢牢控製,該地區敵人全部被殲,取得喬溝伏擊戰的完全勝利。
八路軍平型關之戰,殲敵1000餘人,擊毀敵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九二式迫擊炮1門,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擲彈筒20餘個、炮彈300餘發、戰馬53匹、日幣30餘萬元,以及一大批其它軍用物資,僅軍大衣就夠115師1.5萬人每人1件。與此同時,獨立團在驛馬嶺擊潰了從淶源增援平型關的日軍近兩個聯隊,殲滅敵人300餘人,創造了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
八路軍平型關首戰大捷,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嚮日軍發動攻擊並取得全勝的戰鬥。盧溝橋事變以來,國民黨軍隊屢戰屢敗,大片國土被日軍蹂躪踐踏,無數百姓慘遭殺害。在這民族危亡之際,八路軍首戰大捷的喜訊當晚通過無綫電波傳出後,震驚中外,舉國歡騰。26日,毛澤東致電祝賀我軍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朱德、彭德懷專程從五臺總部到115師駐地靈丘冉莊祝賀,並幫助總結平型關戰鬥經驗。蔣介石也兩次致電祝賀嘉勉。全國各軍政要員、各黨派、團體紛紛祝賀,國內外煤體爭先報道八路軍勝利的消息。驕橫的日軍在平型關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打擊。在東京大本營也引起了極大震驚。八路軍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振奮了中華民族的士氣,鼓舞了全國人民團结抗戰的信心,提高共産黨八路軍的聲威,對華北戰局和全國抗戰形勢産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央黨史、中國抗日戰爭史和解放軍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平型關大捷寫進了《八路軍軍歌》。 |
|
Pingxing Guan
平型關
Pingxing Guan
長城要口之一。位於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鄰接靈丘縣。古稱瓶形寨,清稱平型嶺關,後改平型關。北為恆山餘脈,南接五臺山,關兩側峰巒疊嶂,溪𠔌深邃。古道穿城而過,是繁峙通往靈丘的要徑,形勢險要,為兵傢所必爭。其南橋溝約長7公裏,崖高數丈、陡峭如削。1937年9月,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戰役即發生於此,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京原鐵路通過,在靈丘白崖臺設平型關站,繁峙東淤地設平型關西站。
(蕭樹文)
|
|
- n.: Ping Xing Pass
|
|
平型關村 |
|
|
|
平型關村 | 平型關站 | 平型關路 | 平型關戰役 | 平型關大捷 | 平型關隧道 | 平型關戰鬥 | 平型關路801弄 | 平型關戰役遺址 | 平型關大捷遺址 | 平型關路民晏路 | 平型關路延長路 | 平型關路柳營路 | 廣中路平型關路 | 平型關大捷紀念碑 |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 | 平型關路801弄社區 | 平型關路俞涇港路 | 北寶興路平型關路 | 洛川東路平型關路閘北公園 | 延長路平型關路上海大學延長校區 | 廣中路平型關路上海大學延長校區 | 平型關路延長路上海大學延長校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