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差誤法是測量感覺閾限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有三個特點:(1)在測定差別閾限時所呈現的變異刺激,如光的明暗、聲音的強弱高低、綫條的長短等,是連續變化的,不象最小變化法那樣是以等距離、間斷變化的,也不象恆定刺激法那樣是幾個固定刺激按隨機的順序呈現的。(2)平均差誤法的變異刺激大都是由被試操作或調整而産生的連續的量的變化。由於這個特點,這個方法又叫調整法。由於被試參與操作,也容易産生動作誤差。例如,從小於標準刺激調整到與標準刺激相等,和從大於標準刺激調整到與標準刺激相等,其結果就可能不同。(3)被試調整得到在感覺上相等的兩個刺激值,其物理強度之差的絶對值的平均數(即平均誤差,AE),就是所求的閾限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AE=∑ ∣X-S∣/N
式中,X——每次測定所得數據;S——標準刺激;n——測定總次數。平均差誤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用這個方法測得的閾限值比用其它兩種方法測得的要小一些,因為其差別閾限處於上下限之間的主觀相等地帶之內,而絶對閾限則50%次感覺到的強度之下。由於平均差誤法獲得數據的標準和計算的方法與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測得的結果可以說衹是一個閾限的近似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