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常平通寶
  朝鮮古代錢幣之一。
  朝鮮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1633年,明崇禎六年)由常平廳設監始鑄,故名“常平通寶”。至肅宗李焞五年(1678年)更以法律命定各有關廳、曹、營、監等分工鑄造;及至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以機製黃銅錢問世,常平通寶鑄行前後達260年之久,在中近代朝鮮貨幣史上占統治地位,徹底改變了此前以米、布為主的交易狀態。錢分小平、折二、當五、當百四等,然無當十錢,以折二錢品種及鑄量最多。時米一升四文。面文“常平通寶”為工整楷書,直讀,除初鑄之光背者外,背文有記監、記官、記地、記數、記值、記天幹地支、五行八卦,以及錄用“千字文”44字,版式多達數千種,不勝枚舉。通常小平徑2.4~2.5釐米,折二徑2.7~2.9釐米,當五錢3.1~3.3釐米,當百大錢徑4.1釐米;然因歷代各地均有鼓鑄,其間大小錯出、輕重倒置勢所難免,不一而足。鑒定中一般銅色黃潤、文字端麗者為早期宮鑄;筆畫呆板、製作不精者為後期官鑄;而文字拙劣、銅質發黑者,多為私鑄。朝鮮之常平通寶流傳中國猶日本之寬永通寶,皆屬數量最多而品相佳好者,故頗受國內泉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