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帶葉兜蘭
目錄
No. 1
  學名: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別名:柔毛拖鞋蘭
  科名:蘭科
  形態特徵: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
  葉基生,二列,5—6枚;葉片帶形,革質,長15—45釐米,寬1.5—3釐米,先端急尖並常有2小齒,上面深緑色,背面淡緑色並略有紫色斑點,特別是在近基部處,中脈在背面略呈竜骨狀突起,無毛,基部收狹成柄並對折,彼此多少套疊。
  花葶直立,長20—30釐米,通常緑色並被深紫色長柔毛,基部常有長鞘,頂端生1花;花苞片寬卵形,長8—15毫米,寬8—11毫米,先端鈍,背面密被長柔毛,邊緣具長柔毛;花梗和子房長4—5釐米,具6縱棱,棱上密被長柔毛;花較大,中萼片與合萼片邊緣淡緑黃色,中央至基部有濃密的紫褐色斑點或甚至連成一片,花瓣下半部黃緑色而有濃密的紫褐色斑點,上半部玫瑰紅色並帶有白色暈,唇瓣淡緑色而有紫褐色小斑點,退化雄蕊與唇瓣色澤相似,有2個白色“眼斑”。
  中萼片寬卵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3.5—4釐米,寬3—3.5釐米,先端鈍,背面被疏柔毛,邊緣具緣毛;合萼片卵形,長3—3.5釐米,寬1.8—2.5釐米,背面被疏柔毛,邊緣具緣毛;花瓣匙形或狹長圓狀匙形,長5—7.5釐米,寬2—2.5釐米,先端近截形或微凹,略扭麯,下部邊緣皺波狀且上面有時有黑色毛,邊緣具緣毛,內表面基部有毛或近無毛。
  唇瓣倒盔狀,基部有寬闊的長約1.5釐米的柄;囊橢圓狀圓錐形或近狹橢圓形,長2.5—3.5釐米,寬2—2.5釐米,囊口極寬闊,兩側各有1個直立的耳,兩耳前方的邊緣不內折,囊底有毛;退化雄蕊近四方形,長寬各8—10毫米,頂端近截形或有極不明顯的3裂,基部有鈍耳,上面中央和基部兩側各有1枚突起物,中央1枚較大,背面有竜骨狀突起。花期4—5月。
  産地:
  原産西疇、麻慄坡、文山、富寧。
  分佈於貴州西南部、廣西西部至北部。印度東北部、越南、老撾和泰國也有分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700—1500米的常緑闊葉林下、林緣石縫中或多石處。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葉基生,二列,5—6枚;葉片帶形,革質,長15—45釐米,寬1.5—3釐米,先端急尖並常有2小齒,上面深緑色,背面淡緑色並略有紫色斑點,特別是在近基部處,中脈在背面略呈竜骨狀突起,無毛,基部收狹成柄並對折,彼此多少套疊。花葶直立,長20—30釐米,通常緑色並被深紫色長柔毛,基部常有長鞘,頂端生1花;花苞片寬卵形,長8—15毫米,寬8—11毫米,先端鈍,背面密被長柔毛,邊緣具長柔毛;花梗和子房長4—5釐米,具6縱棱,棱上密被長柔毛;花較大,中萼片與合萼片邊緣淡緑黃色,中央至基部有濃密的紫褐色斑點或甚至連成一片,花瓣下半部黃緑色而有濃密的紫褐色斑點,上半部玫瑰紅色並帶有白色暈,唇瓣淡緑色而有紫褐色小斑點,退化雄蕊與唇瓣色澤相似,有2個白色“眼斑”;中萼片寬卵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3.5—4釐米,寬3—3.5釐米,先端鈍,背面被疏柔毛,邊緣具緣毛;合萼片卵形,長3—3.5釐米,寬1.8—2.5釐米,背面被疏柔毛,邊緣具緣毛;花瓣匙形或狹長圓狀匙形,長5—7.5釐米,寬2—2.5釐米,先端近截形或微凹,略扭麯,下部邊緣皺波狀且上面有時有黑色毛,邊緣具緣毛,內表面基部有毛或近無毛;唇瓣倒盔狀,基部有寬闊的長約1.5釐米的柄;囊橢圓狀圓錐形或近狹橢圓形,長2.5—3.5釐米,寬2—2.5釐米,囊口極寬闊,兩側各有1個直立的耳,兩耳前方的邊緣不內折,囊底有毛;退化雄蕊近四方形,長寬各8—10毫米,頂端近截形或有極不明顯的3裂,基部有鈍耳,上面中央和基部兩側各有1枚突起物,中央1枚較大,背面有竜骨狀突起。花期4—5月。
  原産西疇、麻慄坡、文山、富寧;生於海拔700—1500米的常緑闊葉林下、林緣石縫中或多石處。分佈於貴州西南部、廣西西部至北部。印度東北部、越南、老撾和泰國也有分佈。
花木百科
  帶葉兜蘭介紹
  帶葉兜蘭 (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Lndl.ex Hook.)Stein)
  科屬:
  蘭科 兜蘭屬
  別名:
  柔毛拖鞋蘭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帶形,基部有紫斑.花單生,有白.黃.紫.褐等花色,花期鼕至初春.
  分佈與習性:
  産雲南東南部麻慄坡、文山、富寧等縣;分佈於貴州西南部、廣西西部至北部及印度、越南、老撾和泰國。海拔下限700海拔上限1500生於常緑闊葉林下、林緣石縫中或多石而腐殖質豐富處或樹幹上,常密集大叢生長,秋季形成花芽,鼕季處於休眠狀態,春季日照增長,天氣漸暖。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國傢一級保護植物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