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師道尊嚴
目錄
師道尊嚴 The dignity
拼音: shī dào zūn yán

解釋: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資料來源: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謂為師者地位崇高 That the teachers are standing
  謂為師者地位崇高。 清 蔣士銓 《一片石·訪墓》:“既居師道尊嚴,即是文壇老宿,不望陞遷卓異,但求署教諭之銜。”
簡介
  詞目 師道尊嚴
  發音 shī dào zūn yán
  釋義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出處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古有天、地、君、親、師之說。
現代發展與現狀分析
  所謂師道尊嚴者,老師之尊嚴也,老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園丁,呵護祖國的花朵,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構築心靈的高塔。按理說老師應當得到學生、傢長以及全社會的尊重,可現實情況呢?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春秋戰國時期,老師還是有一定尊嚴的。孔子門下三千學生,高足七十二人。顔回就曾說過:“汝在,回何敢死?”這樣的氣概,怕是一些標榜尊師的人也做不到吧。可見在那時,老師是很受尊敬的。
  可歷史的長河流啊流啊,師道尊嚴卻沉澱了下來,被埋沒在泥沙裏了。在我們的印象裏,好像秀纔不中舉人,纔會在鄉裏教私塾。《范進中舉》中,范進的嶽父鬍屠戶就讓范進“尋個館”,意為做一個鄉村教師。而且不但中了舉人的秀纔嘲笑他們,稱他們“窮酸秀纔”,就連鄉裏的農民都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沒本事,衹會耍嘴皮子。更可悲的是,連學生也笑話他們,悲也!悲也!那時的老師談何師道尊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韓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大聲疾呼,就難能可貴了。
  封建社會終於被推翻了,新中國建立了。在新的社會中,老師理應得到更多的尊重。但不幸的是,在十年浩劫中,老師竟被列為第九等,稱為“臭老九”,大部分的老師被自己的學生批鬥,下放到農村,甚至客死他鄉。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在現在的社會中,老師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尊重,但師道尊嚴真的被肯定了嗎?不是的,你看課堂上,老師在講臺上講課,下面的學生吵吵鬧鬧,既影響老師講課又影響別的學生聽課,這就是不尊重老師的最好典型。
  學生不尊重老師的原因有三:
  一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於是就對教授他們知識、督促他們學習的老師表現得極不尊重。這是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人以為自己是在為老師學習。
  二是逆反心理。有的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能過於嚴厲,讓有的人産生逆反心理,繼而不尊重老師,甚至憎恨老師。這是不明白“嚴師出高徒”的道理。
  三是受古代“恥於相師”思想的影響。不嚮老師學習,我們又如何掌握豐富的知識,更談不上報效祖國了。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是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一個時期,我們要努力縮短與世界發達國傢的差距,甚至超過他們。中華民族的騰飛,關鍵在教育,而老師是關鍵中的關鍵。營造一個“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大力發展教育,是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