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巾幗英雄
目錄
巾幗英雄 Heroine
拼音: jīn guó yīng xióng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女性英雄

解釋: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飾,後藉指婦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資料來源: 《晉書》:“亮遺懿巾幗婦人之飾以辱之。”

例子: 新世界,舊乾坤,~叫九閽。(清·湘靈子《軒亭冤·賞花》)

jīn guó yīng xióng jīn guó yīng xióng
  女性中的英雄豪傑
釋義
  【巾幗英雄】( jīn guó yīng xióng )
  【解 釋】 巾幗:古代婦女用的頭巾和發飾。女性英雄。
  【出 處】 《晉書》:“亮遺懿巾幗婦人之飾以辱之。”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女性英雄
  【示 例】 清·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叫九閽。”
  【近義詞】 女中丈夫
  古時候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把大典時戴一種用絲織品或發絲製成的頭飾,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其上還裝綴着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巾幗的種類及顔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顔色製作的叫“紺繒幗”。
  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婦女的高貴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為“巾幗英雄”,後人又把“巾幗”作為婦女的尊稱。
  【典故】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渭南。由於諸葛亮遠道而來,利於急戰,司馬懿采取了相持戰術.諸葛亮深知,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為不利的,而發動強攻,北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於是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一份“厚禮”∶一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發飾,還寫了一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一個大英雄,掌握那麽多兵將,竟不敢來戰。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來戰,幹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再用脂粉化妝,證明他是個一般婦女!司馬懿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
  【崇拜英雄的婦女】
  秋瑾愛穿男裝,是代表了當時中國最覺醒的女性的時裝潮流。當時女性覺醒的標志,就是爭取有與男人一樣的權利。讀她的《對酒》,不知道的會以為這是爺們寫的。其實中國的男性寫的東西,多數是女性化的。一千多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駡過:“君王城上竪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二十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九百年後,秋瑾又接着詰問:“骯髒塵寰,問幾個男兒英哲?算衹有蛾眉時聞傑出。”秋瑾生活的時代,人們已經痛感中國的極度女性化,因此涌現出一批豪俠剛烈女士,以誇張的男性化生活姿態嚮傳統社會挑戰。秋瑾身為女性,但她時時反抗命運加給自己的性別身份。她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她說,“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又宣稱“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竜泉壁上鳴!”
  杭州秋瑾墓對聯:
  巾幗拜英雄求仁的仁又何怨
  亭臺悲風雨雖死不死終自由
秦良玉(1574-1648)
  生平簡介: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傢、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秦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瀋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都督同知、挂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纔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子太保、忠貞侯。永歷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去世後謚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鬍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門上刻“蜀女界偉人秦少保駐兵遺址”十二大字)。
  崇禎皇帝賦詩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裏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其二: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裏行!
  其三: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麯,不是昭君出塞時。
  其四:憑將箕帚作蝥弧。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清末鑒湖女俠秋瑾對秦良玉推崇備至,亦寫詩贊美之:
  其一:古今爭傳女狀頭,誰說紅顔不封侯。馬傢婦共瀋傢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其二:執掌乾坤女土司,將軍才調絶塵姿。花刀帕首桃花馬,不愧名稱娘子師。
  其三:莫重男兒薄女兒,平臺詩句賜娥媚。吾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二十四史文獻:
  《明史》捲二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將相傳 · 秦良玉傳(清·張廷玉等)
  ○馬世竜(楊肇基) 賀虎臣(子贊 誠) 瀋有容 張可大(弟可仕)
  魯欽(子宗文) 秦良玉 竜在田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撫使馬千乘。萬歷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從
  徵播州,良玉別統精卒五百裹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賊鄧坎。明年正月二日,
  賊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築等七寨。已,偕酉
  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衆,為南川路戰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其後,
  千乘為部民所訟,瘐死雲陽獄,良玉代領其職。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
  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
  為遠近所憚。
  泰昌時,徵其兵援遼。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數千人往。朝命賜良玉三
  品服,授邦屏都司僉書,民屏守備。天啓元年,邦屏渡渾河戰死,民屏突圍出。
  良玉自統精卒三千赴之,所過秋毫無犯。詔加二品服,即予封誥。子祥麟授指揮
  使。良玉陳邦屏死狀,請優恤。因言:“臣自徵播以來,所建之功,不滿讒妒口,
  貝錦高張,忠誠孰表。”帝優詔報之。兵部尚書張鶴鳴言:“渾河血戰,首功數
  千,實石砫、酉陽二土司功。邦屏既歿,良玉即遣使入都,製鼕衣一千五百,
  分給殘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關。上急公傢難,下復私門仇,氣甚壯。宜錄邦
  屏子,進民屏官。”乃贈邦屏都督僉事,錫世蔭,與陳策等合祠;民屏進都司僉
  書。
  部議再徵兵二千。良玉與民屏馳還,抵傢甫一日,而奢崇明黨樊竜反重慶,
  賫金帛結援。良玉斬其使,即發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
  奄至重慶南坪關,扼賊歸路。伏兵襲兩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馳檄夔州,令
  急防翟塘上下。賊出戰,即敗歸。良玉上其狀,擢民屏參將,翼明、拱明守備。”
  已而奢崇明圍成都急,巡撫朱燮元檄良玉討。時諸土司皆貪賊賂,逗遛不進。
  獨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長驅抵成都,賊遂解圍去。良玉乃還軍攻二郎關,民
  屏先登,已,剋佛圖關,復重慶。良玉初舉兵,即以疏聞。命封夫人,錫誥命,
  至是復授都督僉事,充總兵官。命祥麟為宜慰使,民屏進副總兵,翼明、拱明進
  參將。良玉益感奮,先後攻剋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諸大巢,蜀賊底定。復以
  援貴州功,數賚金幣。
  三年六月,良玉上言:“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纍奏紅崖墩諸捷。乃行
  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於賊者,唯恐人之勝;
  怯於賊者,唯恐人之強。如總兵李維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臣,不
  容一見。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帝優詔報
  之,命文武大吏皆以禮待,不得疑忌。
  是年,民屏從巡撫王三善抵陸廣,兵敗先遁。其鼕,從戰大方,屢捷。明年
  正月,退師。賊來襲,戰死。二子佐明、祚明得脫,皆重傷。良玉請恤,贈都督
  同知,立祠賜祭,官二子。而是時翼明、拱明皆進官至副總兵。
  崇禎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與翼明奉詔勤王,出傢財濟餉。莊烈帝優詔
  褒美,召見平臺,賜良玉彩幣羊酒,賦四詩旌其功。會四城復,乃命良玉歸,而
  翼明駐近畿。明年築大凌河城。翼明以萬人護築,城成,命撤兵還鎮。七年,流
  賊陷河南,加翼明總兵官,督軍赴討。明年,鄧玘死,以所部皆蜀人,命翼明將
  之,連破賊於青崖河、吳傢堰、袁傢坪,扼賊走鄖西路。翼明性恇怯,部將連
  敗,不以實聞,革都督銜,貶二秩辦賊。已,從盧象升逐賊𠔌城。賊走均州,翼
  明敗之青石鋪。賊入山自保,翼明攻破之。連破賊界山、三道河、花園溝,擒黑
  煞神、飛山虎。賊出沒鄖、襄間,撫治鄖陽苗胙土遣使招降,翼明贊其事,為賊
  所紿,卒不絳。翼明、胙土皆被劾。已而賊犯襄陽,翼明連戰得利,屯兵廟灘,
  以扼漢江之淺。而羅汝纔、劉國能自深水以渡,遂大擾蘄、黃間。帝以鄖、襄屬
  邑盡殘,罷胙土,切責翼明,尋亦被劾解官。而良玉自京師還,不復援剿,專辦
  蜀賊。
  七年二月,賊陷夔州,圍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扼羅汝纔於巫山。汝纔
  犯夔州,良玉師至乃去。已,邀之馬傢寨,斬首六百,追敗之留馬埡,斬其魁東
  山虎。復合他將大敗之譚傢坪北山,又破之仙寺嶺。良玉奪汝纔大纛,擒其渠副
  塌天,賊勢漸衰。
  當是時,督師楊嗣昌盡驅賊入川。川撫邵捷春提弱卒二萬守重慶,所倚惟良
  玉及張令二軍。綿州知州陸遜之罷官歸,捷春使按營壘。見良玉軍整,心異之。
  良玉為置酒。語遜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誼應死,獨恨與邵
  公同死耳。”遜之問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駐重慶僅三四十裏,而
  遣張令守黃泥窪,殊失地利。賊據歸、巫萬山巔,俯瞰吾營。鐵騎建瓴下,張令
  必破。令破及我,我敗尚能救重慶急乎?且督師以蜀為壑,無愚智知之。邵公不
  以此時爭山奪險,令賊無敢即我,而坐以設防,此敗道也。”遜之深然之。已而
  捷春移營大昌,監軍萬元吉亦進屯巫山,與相應援。其年十月,張獻忠連破官軍
  於觀音岩、三黃嶺,遂從上馬渡過軍。良玉偕張令急扼之竹{囷}坪,挫其鋒。
  會令為賊所殪,良玉趨救不剋,轉鬥復敗,所部三萬人略盡。乃單騎見捷春請曰:
  “事急矣,盡發吾溪峒卒,可得二萬。我自廩其半,半餼之官,猶足辦賊。”捷
  春見嗣昌與己左,而倉無見糧,謝其計不用。良玉乃嘆息歸。時搖、黃十三傢賊
  橫蜀中。有秦纘勳者,良玉族人也,為賊耳目,被擒,殺獄卒遁去。良玉捕執以
  獻,無脫者。
  張獻忠盡陷楚地,將復入蜀。良玉圖全蜀形勢上之巡撫陳士奇,請益兵守十
  三隘,士奇不能用。復上之巡按劉之勃,之勃許之,而無兵可發。十七年春,獻
  忠遂長驅犯夔州。良玉馳援,衆寡不敵,潰。及全蜀盡陷,良玉慷慨語其衆曰:
  “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餘年事
  逆賊哉!”悉召所部約曰:“有從賊者,族無赦!”乃分兵守四境。賊遍招土司,
  獨無敢至石砫者。後獻忠死,良玉竟以壽終。
  翼明既罷,崇禎十六年鼕,起四川總兵官。道梗,命不達。而拱明值普名聲
  之亂,與賊鬥死,贈恤如製。
  贊曰:馬世竜等值邊陲多事,奮其勇略,著績戎行,或捐軀力戰,身膏原野,
  可謂無忝爪牙之任矣。夫摧鋒陷敵,宿將猶難,而秦良玉一土捨婦人,提兵裹糧,
  崎嶇轉鬥,其急公赴義有足多者。彼仗鉞臨戎,縮朒觀望者,視此能無愧乎!
  《清史稿》捲五百十三 列傳三百——土司二 四川 (清·趙爾巽、柯劭忞等)
  川東道重慶鎮轄:
  石砫宣慰使,其先馬定虎,漢馬援後。南宋時,封安撫使。其後剋用,明
  洪武初加封宣撫使。崇禎時,土司千乘及婦秦良玉,以功加太子太保,封忠貞侯。
  子祥麟,亦加封宣慰使。順治十六年,祥麟子萬年歸附,仍授宣慰使職。乾隆二
  十一年,以夔州府分駐雲安廠同知移駐石砫。二十五年,設石砫直隸廳,改
  土宣慰使為土通判世職,不理民事。(夔州府夔州協屬。)
譙國夫人
巾帼英雄 谯国夫人
  生平簡介:
  譙國夫人冼英冼太夫人(又稱冼夫人、嶺南聖母),名英,公元522年出生於廣東高涼郡山兜丁村(今電白縣山兜丁村)一個世代為南越首領的家庭,公元602年於海南巡視途中辭世,按家乡風俗(俚俗風俗)歸葬於故裏娘傢的山兜之原。
  冼太夫人“幼賢明,多籌略”,且“撫循部衆,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還經常規勸親族為善,以解仇息兵,因而在鄉裏很有威信,深得百姓擁護愛戴,以至海南一千多洞黎族人都來歸附她。北燕王裔羅州刺史“聞其志行”聘為其子高涼太守馮寶婦,冼夫人婚後,為了幫助因為是“他鄉羈旅”而在本地“號令不行”的夫傢推行政令,便“誡約本宗”以服從政令,又常協助丈夫斷决案件,秉公無私,從此使到“政令有序,人莫敢違。”
  冼太夫人歷經梁、陳、隋三朝約80年,其軍事、政法活動橫跨南越10餘州。她生逢全國時局最混亂之時,作為南越首領,擁有自己龐大的武裝力量,並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備割據稱雄的條件,但她卻能完全地順應人民的要求與願望,始終致力於國傢的統一和民族團结,她一生不遺餘力地協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據勢力。懲治貪官污吏,革除社會陋習,以促進民族融合和推動社會文明進程。她事國以忠,親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義,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而深受人民愛戴,屢得皇朝褒揚。而她的子孫們相繼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和民族團结盡心盡力,成為南朝梁、陳及隋與唐初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為嶺南地區社會相對百年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
  後人為了紀念冼太夫人功績,在兩廣的高、雷、化、欽、廉等州縣建造了很多廟宇,其中茂名、電白等地一縣就有冼廟一二十處,海南島各地建有冼廟100餘座,在香港、臺灣、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地都有華人建的為數不少的冼廟。電白、海南無論政府或者民間每年都舉行幾次盛大的紀念活動。
  冼太夫人的歷史功績和思想文化,於國內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響,在廣東歷史版圖中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歷來都得到很高的評價。自六朝梁陳至明清皇朝先後給予册謚之外,還有如唐魏徵、宋蘇軾、明李東陽、清王士楨等名人給予作記與歌頌。在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2002年,江澤民主席視察冼廟時,盛贊她維護國傢統一,增強民族團结的精神,稱她為“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
  二十四史文獻:
  《隋書》捲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傳》· 譙國夫人傳(唐·魏徵等纂)
  ○譙國夫人
  譙國夫人者,高涼洗氏之女也。世為南越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傢。
  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傢,撫循部衆,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每勸親族
  為善,由是信義結於本鄉。越人之俗,好相攻擊,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
  強,侵掠傍郡,嶺表苦之。夫人多所規諫,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者千
  餘洞。梁大同初,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娉以為妻。融
  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麗也,遣融大父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宋,因留於新會。
  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他鄉羈旅,號令不行。至是,夫人誡約本宗,使從民禮。
  每共寶參决辭訟,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族,無所捨縱。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
  違。遇侯景反,廣州都督蕭勃徵兵援臺。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大臯口,遣召寶。寶
  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無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詐君共為反耳。”寶曰:“何
  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臺,乃稱有疾,鑄兵聚衆,而後喚君。今者若
  往,必留質,追君兵衆。此意可見,願且無行,以觀其勢。”數日,遷仕果反,
  遣主帥杜平虜率兵入灨石。寶知之,遽告,夫人曰:“平虜,驍將也,領兵入
  灨石,即與官兵相拒,未得還。遷仕在州,無能為也。若君自往,必有戰鬥。
  宜遣使詐之,卑辭厚禮,雲身未敢出,欲遣婦往參。彼聞之喜,必無防慮。於是
  我將千餘人,步擔雜物,唱言輸賧,得至柵下,賊必可圖。”寶從之,遷仕果大
  喜,覘夫人衆皆擔物,不設備。夫人擊之,大捷。遷仕遂走,保於寧都。夫人總
  兵與長城侯陳霸先會於灨石。還謂寶曰:“陳都督大可畏,極得衆心。我觀此
  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
  及寶卒,嶺表大亂,夫人懷集百越,數州晏然。至陳永定二年,其子僕年九
  歲,遺帥諸首領朝於丹陽,起傢拜陽春郡守。後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召僕至高
  安,誘與為亂。僕遣使歸告夫人,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
  輒負國傢。”遂發兵拒境,帥百越酋長迎章昭達。內外逼之,紇徒潰散。僕以夫
  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將,轉石竜太守。詔使持節册夫人為中郎將、石
  竜太夫人,賚綉幰油絡駟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並麾幢旌節,其鹵簿一如
  刺史之儀。至德中,僕卒。後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夫人,號為聖
  母,保境安民。
  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將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
  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獻於陳主,至此,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諭以國亡,令其
  歸化,並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遣
  其孫魂帥衆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表魂為儀同三司,册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未幾,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領皆應之,圍洸於州城,進兵屯衡嶺。夫人遣孫暄帥
  師救洸。暄與逆黨陳佛智素相友善,故遲留不進。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暄,
  係於州獄。又遣孫盎出討佛智,戰剋,斬之。進兵至南海,與鹿願軍會,共敗仲
  宣。夫人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彀騎,衛詔使裴矩巡撫諸州,其蒼梧首領
  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皆來參謁。還令統其
  部落,嶺表遂定。高祖異之,拜盎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羅州刺史。追贈寶
  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册夫人為譙國夫人。以宋康邑回授僕妾洗氏。仍開譙國夫
  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
  降敕書曰:“朕撫育蒼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而王仲宣等輒
  相聚結,擾亂彼民,所以遣往誅翦,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遂
  令孫盎斬獲佛智,竟破群賊,甚有大功。今賜夫人物五千段。暄不進愆,誠合罪
  責,以夫人立此誠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
  朕心。”皇后以首飾及宴服一襲賜之,夫人並盛於金篋,並梁、陳賜物各藏於一
  庫。每歲時大會,皆陳於庭,以示子孫,曰:“汝等宜盡赤心嚮天子。我事三代
  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
  時番州總管趙訥貪虐,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長史張融上封事,論安撫之
  宜,並言訥罪狀,不可以招懷遠人。上遣推訥,得其贓賄,竟致于法。降敕委夫
  人招慰亡叛。夫人親載詔書,自稱使者,歷十餘州,宣述上意,諭諸俚獠,所至
  皆降。高祖嘉之,賜夫人臨振縣湯沐邑,一千五百戶。贈僕為岩州總管、平原郡
  公。仁壽初,卒,賻物一千段,謚為誠敬夫人。
平陽昭公主
  生平簡介:
  平陽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竇皇后)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記錄其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
  二十四史文獻:
  《舊唐書》捲五十八 列傳第八 柴紹傳(附平陽公主 馬三寶) (五代·劉昫纂)
  ○唐儉 長孫順德 劉弘基 殷嶠 劉政會 柴紹( 平陽公主 馬三寶附)
  武士鸊 (長兄士棱 次兄士逸)
  平陽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義兵將起,公主與紹並在長安,
  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
  行恐罹後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
  別自為計矣。”紹即間行赴太原。公主乃歸鄠縣莊所,遂散傢資,招引山中亡命,
  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時有鬍賊何潘仁聚衆於司竹園,自稱總管,未有所屬。
  公主遣傢僮馬三寶說以利害,潘仁攻鄠縣,陷之。三寶又說群盜李仲文、嚮善志、
  丘師利等,各率衆數千人來會。時京師留守頻遣軍討公主,三寶、潘仁屢挫其鋒。
  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
  近奔赴者甚衆,得兵七萬人。公主令間使以聞,高祖大悅。及義軍渡河,遣紹將
  數百騎趨華陰,傍南山以迎公主。時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軍會於渭北,與紹各
  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號曰“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
  每賞賜異於他主。六年,薨。及將葬,詔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
  四十人、虎賁甲卒。太常奏議,以禮,婦人無鼓吹。高祖曰:“鼓吹,軍樂也。
  往者公主於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金鼓,有剋定之勳。周之文母,列於十亂;
  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績;仍令
  所司按謚法“明德有功曰昭”,謚公主為昭。
  《新唐書》捲八十三 列傳第八·諸帝公主傳·平陽昭公主傳 (宋·歐陽修等纂)
  ◎諸帝公主
  世祖一女。
  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下嫁隋州刺史王裕。貞觀時,以屬尊進大長公
  主。嘗有疾,太宗躬省視,賜縑五百,姆侍皆有賚予。永徽初,賜實戶三百。薨
  年八十六。裕,隋司徒柬之子,終開府儀同三司。
  高祖十九女。
  長沙公主,下嫁馮少師。
  襄陽公主,下嫁竇誕。
  平陽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紹。初,高祖兵興,主居長安,紹曰:
  “尊公將以兵清京師,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為計。”
  紹詭道走並州,主奔鄠,發傢貲招南山亡命,得數百人以應帝。於是,名賊何
  潘仁壁司竹園,殺行人,稱總管,主遣傢奴馬三寶喻降之,共攻鄠阝。別部賊李
  仲文、嚮善志、丘師利等各持所領會戲下,因略地盩厔、武功、始平,下之。乃
  申法誓衆,禁剽奪,遠近鹹附,勒兵七萬,威振關中。帝度河,紹以數百騎並南
  山來迎,主引精兵萬人與秦王會渭北。紹及主對置幕府,分定京師,號“娘子軍”。
  帝即位,以功給賚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
  虎賁、甲卒、班劍。太常議:“婦人葬,古無鼓吹。”帝不從,曰:“鼓吹,軍
  樂也。往者主身執金鼓,參佐命,於古有邪?宜用之。”
樊梨花
  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挂帥。在薛傢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姦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纔的兵馬大元帥。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巾幗英雄。和花木蘭、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說唐》《薛傢將》在講到薛仁貴徵西的故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並且敢於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後,以現在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願接受唐王朝的管轄,並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貴前去徵討。所有關於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她所體現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於世的精神。
折太君(即歷史上的佘太君)
  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後來在徵遼之時,潘仁美挂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嚮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絶險,陳傢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緒年間《岢崗州志》所述:“楊業妻折氏。業,初名劉繼業,仕北漢,任犍為節度使,娶折德(戶衣)女。後歸宋,賜姓楊。折性敏慧,嘗佐業立戰功,號‘楊無敵’。後楊業戰死於陳傢𠔌,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辯夫力戰獲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為民。”又《保德州志》雲:“折太君,宋永安軍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女,代州刺史楊業妻。性警敏,嘗佐業立戰功。後太平興國十年,契丹入寇;業進兵擊之,轉戰至陳傢峪口,以無援兵,力屈被擒,與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書陳夫戰歿,由於王侁違製爭功。上深痛惜,沼贈業太尉,除王侁名。”宋太宗下詔“故云州觀察使楊業,挺隴上之雄纔,本山西之茂族……(死後)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傢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楊業傳》)。
  楊業為國捐軀之後,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纍任崇儀副使、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保州(保定)緣邊都巡檢使、本州防御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楊延昭戍邊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贊揚地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楊延昭病逝軍中,終年57歲,河朔之人多望延昭靈樞痛哭流涕,悲聲直上九霄。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從狄青南徵有功,授興州防禦吏、知涇州,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部虞侯,卒後贈同州觀察使。
  楊傢將從楊業之父楊信到孫楊文廣,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堪稱“一門忠烈”,折太君正是楊傢將的中流砥柱。雖然正史上對折太君沒有作更多記載,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她指揮楊傢將英勇殺敵的可歌可泣之英雄業跡,已經達到傢喻戶曉、老幼皆知的深度。後來的人們為了懷念她、歌頌她、學習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編演了評書、小說和戲麯劇目,其中以戲麯劇目廣為流傳。
梁紅玉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原籍池州,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祖父和父親因貽誤戰機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朝廷派童貫率軍平定方臘,最後方臘被韓世忠所捉。
  平定方臘後,在慶功宴上,韓世忠與梁紅玉初次見面,二人對視生情,終成眷屬。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一直伴隨着戰爭度過。梁紅玉有身孕後留在京城,卻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但二人礙於韓世忠的勇猛並不敢難為他們母子。
  此時宋高宗沒有行動的自由,隆裕太後和宰相朱勝非密派梁紅玉馳往秀州,催韓世忠前來救助,並封韓世忠為禦營平寇左將軍,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韓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授武勝軍節度使。
  這年鼕天,金人再度進犯,從黃州和采石磯兩處渡江,直逼臨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韓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節金兀術下戰書與韓世忠,約定第二天開戰。韓世忠聽從梁紅玉的計策把宋軍兵分兩路,看中軍搖旗為號,進行包圍截殺。結果金軍大敗。韓世忠放聲高歌:萬裏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臺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挂日煙塵側!嚮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竜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有姦細嚮金兀術獻了一計: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燒毀韓世忠戰船。但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策以少勝多,圍困敵軍近五十天,使金軍不敢隨便渡江侵犯。
  嶽飛被害後,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他索性辭去官職,與梁紅玉白頭相守。
穆桂英
  傳說故事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
  ,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於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英姿颯爽,躍馬橫刀,與楊傢諸將領一道,所嚮披靡,屢建戰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死去後,佘太君百歲挂帥,率十二寡婦徵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挂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番將。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為群衆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挂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是歷史上四大巾幗女英雄之一。
花木蘭
巾帼英雄 花木兰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𠔌熟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鬆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可惜,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毀於戰火。現幸存祠碑兩通。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內東側。碑為青石,通高3.6米,寬1 米,碑首前後皆為深浮雕的二竜雲裏戲珠,佈局對稱,造形大方。篆字題名《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四邊刻有圖案,上邊用誇張浪溫的手法,刻有二竜戲珠,竜頭大而逼真,竜身簡而細小,穿入流雲,生動美妙。兩邊陰刻牡丹花紋,綫條活潑流暢,古樸而不俗。碑文正書31行,滿68字,其刻書精美,蒼勁有力。龜座高 0.7米,龜形伸頭直尾,四肢半麯,似起似臥,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統二年,祖居歸德湯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剋均、李英刻石。此碑經專傢鑒定,確屬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撥款,又重修碑樓,頂為轎形,尖頂四脊,合瓦挑角,17層封檐,前後園門,古樸典雅,碑樓四周砌有圍墻。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外西側。通高2.14米,寬0.78米,方座,碑額刻有深浮雕盤竜,篆字題名,碑文正書,歸德府商丘縣庠生孟毓謙撰文,歸德府商丘縣邑大學生孟毓鶴書丹,芒山石工張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縣舉辦了中國第一屆木蘭文化節。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蘭辭》內容和尚存的元碑記載。一致認為,花木蘭的故鄉在虞城,已確鑿無疑。
  花木蘭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壯的詩。《木蘭辭》被列入中小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所誦頌;多年來,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臺,《木蘭從軍》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着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保衛國傢的戰鬥中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人們為了紀念她,在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産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竜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現在,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名字不但在我國傢喻戶曉,而且由於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的巨大影響,她的美名已傳遍了全球。美國新聞媒體賦詩稱贊"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英文解釋
  1. n.:  Heroine,  a heroine
近義詞
風雲人物, 女中丈夫, 巾幗須眉, 英雄好漢, 能工巧匠, 英雄豪傑, 雲竜風虎, 匠人
反義詞
等閑之輩, 草木愚夫, 村夫俗子, 村夫野老
相關詞
人物歷史人物偉人女性女將太平天國將軍北宋
紹興辛亥革命秋瑾鑒湖女俠草堂浣花溪楊傢將歷史
軍事蕭山抗日英烈烈士黑竜江林口纔女民國更多結果...
包含詞
高州巾幗英雄巾幗英雄穆桂英巾幗英雄長徵女紅軍個性化郵册
巾幗英雄個性化郵票紀念册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