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巴黎歌劇院交通乘搭綫地鐵(3)綫、(7)綫及(8)綫在opera或chaussee-d'antin站下車。
巴黎歌劇院是歐洲最大的歌劇院,可容納二千多位觀衆,每年都會上演許多經典名著。歌劇院集合拿破侖三世之前所有的建築式樣,為折中後典型的第二帝國式建築物。歌劇院還包括芭蕾舞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現在是國傢舞蹈表演的場地及音樂學院。
巴黎歌劇院自創建以來,已上演了六百多部歌劇,其中首演的歌劇還有呂利的《希波利特與阿裏西埃》、《愛神和酒神的節日》,格魯剋的《奧菲歐》、《伊菲姬妮在奧利德》、拉莫的《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羅西尼的《奧裏伯爵》,奧柏的《波爾蒂契的啞女》,梅耶貝爾的《惡魔羅勃》,柏遼茲的《本韋努托·切裏尼》,威爾第的《西西裏的晚禱》,馬斯內的《黛依絲》,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等。
在巴黎歌劇院演出的歌唱傢以法國人為主,但亦邀請世界著名歌唱傢參加演出。該劇院至今保持着法蘭西歌劇的頂峰位置,並反映法蘭西人的氣質。 |
|
巴黎歌劇院全名為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以建築師沙爾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國上流社會欣賞歌劇的場所,不管內部裝飾和外表建築都極盡華麗之能事。早在17世紀時,意大利歌劇風靡整個歐洲,稱霸歌劇舞臺。歐洲各國的作麯傢因而致力於發展本國的歌劇藝術,與意大利歌劇相抗衡,與宮廷貴族追求時髦的庸俗趣味進行鬥爭。就是在這一時期,法國吸取了意大利歌劇的經驗,創造出具有本國特色的歌劇藝術,法國歌劇也由此發展起來。 法國歌劇藝術風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國將建立自己的歌劇院。166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批準建立法國第一座歌劇院。1671年3月19日,由佩蘭、康貝爾和戴蘇德剋負責建造了“皇傢歌劇院”,它就是巴黎歌劇院的前身。後於1763年被毀於大火。1860年,年僅35歲的沙爾勒∙加尼葉承擔了新歌劇院的設計重任,1875年新的歌劇院建成,這是舉世公認的第二帝國時期最成功的建築傑作,建築正面雄偉莊嚴、豪華壯麗,透過歌劇院廣場及歌劇院大街,直視國王宮殿(Palais Royal)及盧浮宮博物館。
巴黎歌劇院有一個舉世聞名的芭蕾舞團和一個管弦樂團,其演藝人員總共近1100人。 |
|
巴黎歌剧院 建筑结构
巴黎歌劇院休息大廳
巴黎歌劇院長173米,寬125米,建築總面積1 1237平方米。劇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臺,可同時容納450名演員。劇院裏有2200個座位。演出大廳的懸挂式分枝吊燈重約八噸。其富麗堂皇的休息大廳堪與凡爾賽宮大鏡廊相媲美,裏面裝潢豪華,四壁和廊柱布滿巴洛剋式的雕塑、挂燈、繪畫,有人說這兒豪華得像是一個首飾盒,裝滿了金銀珠寶。它藝術氛圍十分濃郁,是觀衆休息、社交的理想場所。該廳長54米,寬13米,高18米。
巴黎歌劇院具有十分復雜的建築結構,劇院有2531個門,7593把鑰匙,6英裏長的地下暗道。歌劇院的地下層,有一個容量極大的暗湖,湖深6米,每隔10年劇院就要把那裏的水全部抽出,換上清潔的水。 由法國記者寫下的驚險小說,後又搬演成衆多電影、音樂劇的《歌劇魅影》正是發生在眼前這座金光燦燦的建築裏。
一進入歌劇院,馬上就會被壯觀的大樓梯吸引,大理石樓梯在金色燈光照射下更加閃亮,據說是被當時貴族仕女的襯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見歌劇院當時的盛況。大樓梯上方天花板上則描繪着許多寓言故事。欣賞過大樓梯後,可從兩側進入歌劇院走廊,這些走廊提供聽衆在中場休息時社交談話的場所,精美壯觀程度不下大樓梯,加葉尼構想將大走廊設計成類似古典城堡走廊,在鏡子與玻璃交錯輝映下,更與歌劇欣賞相得益彰。 |
|
1671年3月19日在皇傢歌劇院建成典禮,由康貝爾獻演田園劇《波莫納》,此劇被公認為是第一部法國歌劇。不久,佩蘭因負債入獄,1672年,國王路易十四授權法籍意大利人呂利總管法國歌劇界。
從1672至1687年,呂利一直操控巴黎歌劇院。他創造了巴黎歌劇院史上第一個重要時期。在他的任期內,曾經演出他自己的作品,約有20多部歌劇及芭蕾舞劇,為法國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法國歌劇史上第二個重要時期,為1737年至1760年,正值拉莫的許多傑出作品獻演之時。自1773年至1779年,法國歌劇界為格魯剋的人品及天才所徵服。格魯剋當時自維也納來訪巴黎,他的歌劇立即大受歡迎,使意大利反對派相形見絀。
法國大革命後,新政府認為許多歌劇貴族氣息過重,禁止上演。取而代之的是梅於爾、戈塞剋等作品。直至王室復闢,又恢復了一些禁演的歌劇。
1791—1801年,巴黎歌劇院歸巴黎市政府管轄,1802年起拿破侖掌握了劇院新作品上演的决定權,1811年他強迫其他歌劇院嚮巴黎歌劇院繳納資金,歌劇院管弦樂隊擴充到70人,擁有一大批出色的演奏員和演員,演出水平很高。
1821年,在此加演羅西尼、韋伯、唐尼采蒂及莫紮特等作麯傢的作品。1875年1月 5日在新建成的“巴黎國立歌劇院”開幕時,除舉行管弦樂演奏外,並演出奧古斯特·梅爾梅的《猶太女》。所以,《猶太女》也是新院落成的首演歌劇。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巴黎歌劇院主要演的是法國作麯傢的作品,一些早期歌劇作品也常在這裏演出,劇院也從其他地方引進一些劇目,如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魔笛》、《唐璜》等以及後來的羅西尼的作品,但這些作品常修改得不盡人意。在其後的一段時期裏,由於政治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劇院演出質量有所下降。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劇院最引人註目的是演出了瓦格納的一部作品。1910年,劇院演出了理查·施特勞斯的“莎樂美”,1927年又演出了《玫瑰騎士》(在該劇首演的16年後)。這段時期,一些芭蕾舞劇在這裏得到首演,但卻很少有法國歌劇在此演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古諾和馬斯涅的歌劇經常在這裏上演,人們經常可以聽到著名女高音尼農·瓦蘭、瑪喬裏·勞倫斯和男高音喬治·蒂爾的聲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占領了巴黎,普茨納的《帕勒斯特裏納》於1942年在這裏上演。戰後,巴黎歌劇院度過了一段艱難時期;其演出水平根本無法與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維也納、紐約、倫敦等地的歌劇院相比,直至1971年羅爾夫·裏伯曼擔綱巴黎歌劇院後,情況纔有所改觀。裏伯曼擔任該團領導職位直至1980年。後來由布列茲指揮貝爾格的歌劇《璐璐》在此首演,法國歌劇始終在世界舞臺上占有重要席位。
巴黎巴士底廣場新歌劇院
巴黎國傢歌劇院(Opéra national de Paris,簡稱 ONP)於1994年創建以來,巴黎大多數的歌劇都移至巴士底廣場新歌劇院演出,已上演了六百多部歌劇,其中首演的歌劇還有呂利的《希波利特與阿裏西埃》、《愛神和酒神的節日》,格魯剋的《奧菲歐》、《伊菲姬妮在奧利德》、拉莫的《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羅西尼的《奧裏伯爵》,奧柏的《波爾蒂契的啞女》,梅耶貝爾的《惡魔羅勃》,柏遼茲的《本韋努托·切裏尼》,威爾第的《西西裏的晚禱》,馬斯內的《黛依絲》,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等。在巴黎歌劇院演出的歌唱傢以法國人為主,但亦邀請世界著名歌唱傢參加演出。該劇院至今保持着法蘭西歌劇的頂峰位置,並表現出法蘭西人的高貴氣質。 |
|
巴黎歌劇院的地下歌劇魅影是十分著名的,《歌劇魅影》的故事就發生在巴黎歌劇院。這個歌劇院,因為有着復雜的結構和長久的歷史,本身就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該劇院有2531個門,7593把鑰匙,六英裏長的地下暗道,整個歌劇院占地三公頃,有七層之高。而且,更驚人的是,在歌劇院的最低層,有一個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如果觀衆走到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層,就可以看到它漆黑黏稠的水面。歌劇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這裏的水全部抽出,換上清潔的水。據說這個水池是當年在修建歌劇院,發掘地下室的時候,不小心碰到地下水形成的。當時的建築師Charles Garnier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把所有的水抽幹,但是為了使建築物的地基堅固,他設計的地下室的墻和地板都是用雙層的防水結構。之後,他把最後一層充水,讓水把墻的縫隙填滿,使之更加堅固。本來衹是偶然設計的結構,但是在層層的地下室之下,忽然出現水池,竟然為電影造出了搖曳的燈光和形狀古怪的小船。不管怎麽說,如果考究起巴黎歌劇院的建築結構和它的傳奇歷史的話,這將是一個相當長(也相當有意思)的話題。誠然,若不身臨其境、親眼目睹的話,那將永遠無法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