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巴西首都,現代化新興城市。首都聯邦區人口約167萬(1993年)。1956年選定城址和動工興建。1960年遷都至此。工業有建築材料、電力、印刷等。全國鐵路、公路、航空中心。城市佈局獨特,建築新穎。緑化面積占市區的60%。風景優美。 | | 巴西利亞民俗節慶活動: 元旦:1月1日;狂歡節:2月中下旬;蒂拉登特斯紀念日:4月21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獨立日:9月7日;萬靈節:11月2日;共和國日:11月15日;聖靈懷孕節:12月8日;聖誕節:12月25日。基督升天節:5月28日;基督聖體節:6月18日。
巴西利亞購物: cachaca酒、紫水晶、蛋白石、藍寶石、皮件、手工皮革製品、咖啡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裏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巴西利亞是本世紀50年代末在巴西內地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興建的。當時,以發展主義著稱的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剋力圖帶動內陸地區發展及加強對各州的控製,遂耗費巨資,僅用41個月的時間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涼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首都正式由舊都裏約熱內盧遷移至此。
巴西利亞市區建築風格新穎獨特,多姿多彩,融合了世界古今建築藝術的精華,獲有“世界建築博覽會”的稱號。城中到處有緑茵草坪,盛開的鮮花,濃陰匝地的林地。城市建造在人工湖旁,以三權廣場為核心,形如一架頭朝東方的巨型飛機。總統府、國會、最高法院和政府各部大樓建在“機頭”部位;“機身”是城市的交通主軸;兩旁是建築規格劃一的高樓群;“飛機兩翼”是商業區、住宅區、旅館區;“機艙”後部就是文化區、運動區;“機尾”是為首都服務的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人工湖分南湖和北湖,像張開的雙臂擁抱着大半個城市。這座年輕的都市以其整潔優美。 | | 巴西首都,現代化新興城市 ,位於巴西高原上,南緯15°41′。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裏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 ,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裏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緑,鮮花久開不敗。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裏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决定在內地創建新都。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傢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决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佈局為藍圖。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裏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涌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剋總統激動地落下了眼淚。為了紀念這位巴西利亞的開拓者,1981年在巴西利亞市中心的高坡上建造了這位總統的紀念館,館內收藏着這位總統生前用過的物品,陳列着許多巨幅照片,嚮人們展現了當時建設巴西利亞時的動人情景。市區的中軸大道也被命名為“庫比契剋總統大道”。為紀念成千上萬為巴西利亞建設付出辛勤汗水的勞動者,巴西利亞市政府在三權廣場上竪立了一對手執鋼釺的銅人塑像,他們默默無語地守衛在那裏,註視着這座城市的變化和發展。 | | 該城坐落於人工湖帕拉諾阿湖半島上,形如一架朝嚮東方的飛機。“機頭”為突出於半島尖端的三權廣場,周圍建有總統府、最高法院和議會大廈 。“機身”為一條長8千米、寬250米的東西嚮大道 。“前艙”是政府各部大廈、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電視塔等;“機尾”是火車站和嚮南北伸去的鐵路。是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再嚮後是小型工廠。“ 機翼 ”為住宅區 ,設有托兒所、學校、運動場、影劇院、醫院、商場、餐館等。“機翼”和“機身”的連接處為中央商業區,設有超級商場、銀行、郵電大廈、國傢劇院、大飯店等商業服務設施。生活區之間隔着緑地,或者花圃和叢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雖身處高樓群內,卻不乏大自然的情趣。人工湖面積44平方千米 ,蓄水 5億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動物園和植物園。湖濱為使館區和私人住宅區,湖中島上是稱作水晶宮的外交部。緑地面積占市區面積的60%。市區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巴洛剋式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
【簡介】
巴西,巴西利亞,文化遺産,1987年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
它是城市設計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規劃專傢盧西奧·科斯塔和建築師奧斯卡·尼邁爾設想了城市的一切,從居民區和行政區的佈置到建築物自身的對稱,它表現出城市和諧的設計思想,其中政府建築表現出驚人的想象力。故有"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的美稱。
巴西利亞有新區(市區)、舊區和工人住宅區三部分。
新區建築平面佈局像一架機頭嚮東且有後掠翼的噴氣式飛機,這象徵着巴西是迅速發展中的國傢。機頭部位有三權廣場、議會、總統府和最高法院,象徵整個國傢的神經中樞。機身前部是18座對稱的政府各部辦公大樓。議會大廈由衆參兩院會議廳和超高辦公樓組成。在廣場的正面是兩棟比肩而立高達25層的兩院大樓,一邊為參議院,一邊為衆議院,中間用一個樓道相連,呈“H”形。由於“H”在葡萄牙語中是“人類”一詞的首字母,兩院會議廳是扁平體,長240米,寬89米,平頂上突出一仰一覆兩個碗形屋頂,上仰的是衆議院會議廳,下覆的是參議院會議廳,分別象徵民主和集中。
---------------------------------------------------------------------------------------------------------------
在巴西利亞陸軍司令部前的廣場上,坐落着每年國慶遊行的閱兵臺。閱兵臺的造型就是巴西軍官佩劍的“劍柄”樣式,而閱兵臺前高高的旗桿仿佛是“刀鞘”,兩者合一就是一把佩劍,其寓意不言而喻。更有意思的是,閱兵臺的造型具有特殊的聲學效應。站在閱兵臺上輕輕呼喊一聲,就能産生強烈而連續不斷的回聲。
----------------------------------------------------------------------------------------------------------------------------
外交部辦公樓被稱為“伊塔馬拉蒂宮”。整座大樓大廈立身於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構成。大樓四周水池環繞,白雲、藍天、水、高樓群構成—幅美麗非凡的圖景,被譽為水晶宮。水晶宮正門的湖面上一塊圓形巨石,“漂浮”在水面上。走近細看,纔發現它實際上是由五塊形狀奇特的石塊絞合在一起的。這個球象徵着世界,而五塊怪石代表着世界五大洲
--------------------------------------------------------------------------------------------------------------------------------------
歐洲的教堂外表大多以各種浮雕裝潢,教堂內陰森幽暗,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氛圍。而巴西利亞大教堂一反傳統,外形綫條簡潔,教堂內光綫明亮、空間寬敞,體現着現代氣息。教堂的主體建築在地下,地面上是教堂的“屋頂”,它由數十根拋物狀的立柱束在一起,遠看像巴西印第安酋長用禽鳥羽毛做成的“王冠”。覆蓋玻璃的金屬頂蓋。頂蓋下是懸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聖徒們猶如身在藍天白雲中,王冠四周有水池相圍,當陽光照在水池上,水波閃動反射在教堂內的玻璃窗上,使教堂內光綫一閃一閃,給人一種既神秘又悅目的感覺。
----------------------------------------------------------------------------------------------------------------------------
司法部大樓,從大樓前伸出的6塊弧形水泥板不斷流着水,意寓人民在流淚,它提醒司法官員要時刻關註人民的疾苦。
最高法院大樓,大門前有一尊法官的塑像,用布蒙住雙眼,其寓義是要求法官執法要六親不認,公平公正。
-----------------------------------------------------------------------------------------------------------
力主遷都的庫比契剋總統紀念碑
-------------------------------------------------------------------------------------------------------------------
老區建築以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1859年建造)最負盛名,現位於巴西利亞的一座衛星城內,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建築群。另外的9座莊園也保存完好,其中最大的莊園索烏拉迪諾始建於1832年,它的屋捨屬典型的地方建築。還有巴茲蘭迪亞歷史中心也是老區內的著名建築。
工人住宅區是創建新都時為建築工人臨時搭建的具有現代特色的木屋,大部分木屋保留至今,少數因城建需要已被改建或拆除。法蒂瑪聖母院、奧裏維拉醫院、巴西利亞第一座教堂-聖·約瑟夫教堂和第一所學校也坐落在工人住宅區。
巴西利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國傢公園、阿瓜斯·埃曼達達生物保護區、依貝格和加瓦薩瓦多自然保護區、聖巴爾托羅摩和德斯科貝托環境保護區。市政當局還計劃闢建一係列自然保護區,如加馬河盆地河裏約·馬拉瑙保護區。這些自然景點或位於市區,或與老區毗鄰,或地點偏僻人跡罕至,這都使巴西利亞到處生機盎然,充滿無限魅力。
巴西利亞的建成,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緑地上的首都,它的規劃設計體現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偉大創造力,也是建築的現代精神的典範。但也有人對城市的規劃提出批評,認為追求形式多於追求經濟利益、文化和歷史傳統,對低收入者的就業和居住條件註意得不夠。
1974年8月15日,巴西與中國建交。 | | Baxiliya
巴西利亞
Brasilia
巴西首都,現代化的新興城市。位於巴西中部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100多米的高原上,東北距薩爾瓦多1053公裏,東南距裏約熱內盧900公裏,南距聖保羅865公裏,人口41.1萬(1980);連同周圍8個衛星城鎮組成的聯邦區,面積5814平方公裏,人口118萬(1980)。衛星城鎮人口中,塔瓜廷加集中了50萬人口。巴西利亞地處南緯15°47′,海拔高,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7.7℃,最熱月(9月)平均氣溫22.6℃,最冷月(6月)17.7℃。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10月至翌年4月為雨季,4~9月為幹季。附近為托坎廷斯河、聖弗朗西斯科河、巴拉那河 3條大河支流源頭的分水嶺,水源充足。為了國防安全和推動廣大內陸地區的開發,早在1750年就有人提出過遷都內地的設想。1891年巴西第一部憲法已規定在內地興建新都。1956年選定新都城址,同年11月正式動工興建。1960年4月城市初具規模,隨即從裏約熱內盧遷都到這裏。城市佈局獨特,建築新穎。整個城市坐落於攔蓄巴拉那河水而成的人工湖帕拉諾阿湖半島上,形如一架巨型噴氣機。“機頭”為突出於半島尖端的三權廣場,建有總統府、最高法院和議會大廈等,其中議會大廈由一座圓頂建築、一座帶托盤狀屋頂的平臺式建築和兩個聯立式中心塔樓組成,為城市的代表性建築(見彩圖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議會大廈)。“機身”為一條 8公裏長、250米寬的東西嚮主幹大道,“前艙”是政府各部大廈、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 體育城、電視塔(高218米)等。“機尾”是為首都建設和政府部門服務的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機翼”是沿人工湖作“八”字型展開的立體交叉大道,大道兩側為住宅街區,各街區成正方形,由10座 6層樓的公寓群組成,內設托兒所、小學、運動場、影院、醫療診所、商場、餐館等,四周有緑化帶環繞。“機翼”和“機身”的連結部為中央商業區,設有超級市場、各類商店、銀行、大劇院、公共汽車中心、郵電大廈、大旅館和飯館等。湖濱為使館區和私人住宅區。各街道的十字路口都是立體交叉。巴西利亞風景優美,緑化面積占市區面積的60%,南側還有一條6公裏長的人造林帶。帕拉諾阿湖周長80公裏,面積44平方公裏,最寬處5公裏,最深處30米,蓄水5億立方米,附近有動物園和植物園。法令規定市內衹能建無污染的輕工業。近年來,電力、建築材料、印刷、服裝、食品、汽車修理和裝配、電子等工業發展較快。有鐵路通裏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公路呈放射狀通各州首府,高速公路通貝倫、裏約熱內盧、聖保羅、阿雷格裏港,南郊有國際機場,是全國重要交通中心。郊區各城鎮主要分佈在人工湖以北。
巴西利亞的立交公路
(田鬆慶)
| | - n.: brasilia, Brasília
| | - n. Brasilia (地名)
| | | | 巴西利亞大學 | 巴西利亞規劃 | 巴西利亞大教堂 | 巴西利亞真銀鱸 | 巴西利亞國際機場 | 聖巴西利亞大教堂 | 巴西利亞國會大廈 | 巴西利亞陽光大教堂 | EMB-120“巴西利亞” | 巴西利亞國傢歌劇院 | emb-120巴西利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