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名人 : 經濟 > 巴菲特
目錄
巴菲特 Warren Edward Buffett (1930~?) 


沃倫·愛德華·巴菲特(英語: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美國投資傢、企業傢、及慈善傢,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巴菲特是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最大股東,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在2008年全球富豪排名第一,2017年第2。根據彭博數據顯示,巴菲特個人持有29.5萬股伯剋希爾A股、7.9萬股伯剋希爾B股存利現金。

巴菲特常被稱為“奧馬哈的神諭”(The Oracle of Omaha),並以長期的價值投資與簡樸生活聞名。他也是著名的慈善傢,並承諾捐出99%的財富,主要交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會來運用。巴菲特此一大手筆的慈善捐贈,創下了美國有史以來的紀錄。2012年4月17日,巴菲特發表聲明稱自己已被診斷患前列腺癌,同年9月完成治療。

由於巴菲特投資股票的眼光獨到又奇特,信奉所謂“價值投資法”,投資哪種産業的股票該産業就會走紅。因此巴菲特被衆多投資人尊稱為“股神”。然而其投資也並非穩賺,例如2010年代後諸多投資虧損,投資IBM更曾經大賠34%以上出場,其身邊衆多智囊團都還會造成大虧,因此也開始有人質疑價值投資法衹適用於人類發展較單純的年代,在越來越復雜分工化和全球化的時代逐漸不適用。
 

傢族背景

  • 曾祖父席德尼·巴菲特(Sydney Homan Buffett,1848年-1927年5月27日),於1869年從紐約搬到奧馬哈,在當地經營一傢雜貨店。先祖母是Evelyn A. Ketcham(1850年9月11日-1886年8月11日)。先祖夫婦於1870年11月10日結婚,育1子。
  • 他的祖父Ernest Platt Buffett(1877年2月3日-1946年9月22日)在奧馬哈經營一傢雜貨店,祖母Henrietta Duval Buffett(1873年7月16日-1921年1月19日)。祖母1921年過世後,祖父1922年娶第二任妻子Belle Bailey Buffett(1883年-1924年),但繼祖母Belle於1924年病逝。
  • 他的父親是霍華德·巴菲特(Howard Buffett,1903年8月13日-1964年4月30日),共和黨員,曾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所辦的報紙擔任編輯,婚後從事過證券經紀人的工作,曾任1942至1948以及1950至1952年間,兩任的美國國會衆議員。曾將加薪部分的2,500美元,主動退還給美國財政部。巴菲特在8歲時,被父親帶到紐交所,由高盛董事接引。巴菲特非常敬愛他的父親,以Pop稱呼他,他的父親則稱他為火球。1964年死於癌癥
  • 他的母親是萊拉·巴菲特(Leila Stahl Buffett,1904年3月18日-1996年8月30日),1924年與霍華德·巴菲特結婚,於1996年8月30日逝世,當天是巴菲特66歲生日。
  • 他的姑姑愛麗絲,終身未嫁,多年來一直是高中老師,曾任教於奧瑪哈的班森高中,巴菲特透過巴菲特基金會,每年頒發奬金給十五位老師,以紀念愛麗絲。
  • 巴菲特另外還有兩個姊妹,桃莉絲(Doris)和柏蒂(Bertie)。

早年

巴菲特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區一傢老舊的醫院,他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兩任美國國會議員與成功的商人。巴菲特有兩個姐妹,桃莉絲(Doris)和柏蒂(Bertie)。祖父則在奧馬哈經營一傢雜貨店。(現任的伯剋希爾·哈撒韋的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年輕時也曾在巴菲特祖父在奧馬哈的這傢雜貨店工作過。但兩人一直到成年之後,纔首次相遇認識。)

五歲時,就在祖父經營的雜貨店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以後,他和朋友到球場撿拾打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回球場或客人。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1歲的巴菲特,開始在父親的證券經紀商工作,同年也是他頭一次買進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買進Cities Services的優先股,但在股價達到40美元即予以賣出,不料隨後股價一路上揚,幾年後竟站上200美元,這讓他明了投資績優企業、並長期持有股權的重要性。在父親的推薦下,14歲的他以兩份送報工資所存下來的1200美元,買下40英畝的土地,並且把這些土地轉租給佃農。富裕的家庭與早期對投資的接觸對巴菲特有很大的幫助,他在大學畢業時已有近10000美元(2016年的100000美元)的積蓄。

1947年,17歲的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後來轉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 Lincoln)並在19歲取得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在校期間,他是阿爾法·西格瑪·斐兄弟會(Alpha Sigma Phi Fraternity)的成員。在閱讀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名著《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後,也奠定沃倫·巴菲特在投資方面的興趣與基礎。

1950年,在被哈佛商學院拒絶後,巴菲特得知本傑明·格雷厄姆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任教,於是進入該校就讀,並在1951年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一些將在未來嶄露頭角的價值投資者,如華特·許羅斯(Walter Schloss)及厄文·卡漢(Irving Kahn),也是同期格雷厄姆的學生。而另外一位對巴菲特投資哲學産生重大影響的人,是知名的投資傢兼作傢-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在證券分析這堂課中,格雷厄姆給了巴菲特A+,這在格雷厄姆的學生中是絶無僅有的。

投資的根本想法是,把股票視為企業,而利用市場的波動為你的優勢,進而找到一個安全邊際。這就是格雷厄姆教給我們的。即使一百年後,這也會是投資的根本。— Warren Buffett

商業生涯

早期

巴菲特在1951-1954年在Buffett-Falk & Co.公司擔任投資推銷員, 1954-1956年在Graham-Newman Corp擔任證券分析師, 1956-1969年在Buffett Partnership, Ltd公司擔任合夥人, 以及1970年至今,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50年,20歲的巴菲特已有9800美元(2016年的96000美元)。 1951年碩士畢業後,巴菲特想要進入格雷厄姆創立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起初被格雷厄姆婉拒,於是他回到父親的證券公司上班,從事業務方面的工作。 終於在1954年,他如願以償,進入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薪水是12000美元(2016年的105000美元)。格雷厄姆是個嚴格的老闆與投資者,並絶對的遵行日後被稱為格雷厄姆原則的價值投資法,即要求極寬的安全邊際(內在價值-市價)。巴菲特認為合理,但也有疑問此嚴格執行規則是否會漏失某些有其他價值的股票。 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並結束公司。此時巴菲特已有174000美元(2016年的1500000美元)。

1956年,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成立,這是巴菲特第一個投資合夥事業。巴菲特僅出資100美元,擔任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而他請他的其中一位合夥人,一位醫生,找十位醫生各出10000美元。最後十一位都同意,共出資105000美元(2016年的840000美元),加入成為有限責任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巴菲特後來又陸續創立了幾個合夥事業,最後一起合併成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除了睡眠外,巴菲特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在經營事業上面。巴菲特徹底實踐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哲學,這些投資在1956到1969年間,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巨大復利成長,而一般市場的常態衹有7~11%。這時期的他在投資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三種模式:

  1. 價值投資:買進符合安全程度(Margin of Safety),即股價低於內在價值證券,同時在回報/風險的特性上,符合既定標準。
  2. 套利交易:發生特定與大盤變動無關的事件,如購並、清算等,掌握其股價的可能變化。
  3. 控製權:買進的大量部位,聯合其他股東,或發動委托書大戰,企圖影響相關公司。

此時資金尚不多的巴菲特遵行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即嚴格強調“價格低於價值”的作法,並有許多套利交易,與後期的作法有很大不同。

富豪生涯

1962年1月,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市值達到$7,178,500元,其中$1,025,000元屬於巴菲特。

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在1962年,開始購入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權。伯剋希爾是一傢大型的紡織公司,由於産業日益沒落,使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低於該公司的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沃倫·巴菲特最後解散了合夥事業,全心投入伯剋希爾的經營。由於紡織産業的一蹶不振,使現任伯剋希爾副總裁的查理·芒格,視此收購為一大敗筆。巴菲特也自認:“這是留名青史的愚蠢大錯。”並認為若當時將所有資金直接購入保險事業,現在的價值會是兩倍以上。然而,在巴菲特善加運用該公司多餘現金,用以收購私人企業、及買進公開上市公司股權下,伯剋希爾成為全球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沃倫·巴菲特的策略核心是保險公司,主要着眼於其龐大的現金部位,即“浮存金(float)”,這是保險公司為支應未來理賠所需、必須提存的預備金。本質上,這並不是保險業者所擁有,但卻可加以運用,以獲取投資收益的資金。

受到好友暨事業夥伴芒格的影響,這時期巴菲特的投資風格,跳脫了原本恪守的格雷厄姆原則(完全專註於價格低於價值),開始專註在一些具有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上。雖然過去的作法早期得到很好的成效,但隨着資金越來越多,巴菲特發現這做法無法用於於巨大的資金與長久的經營。這時,芒格的建議幫助了他。巴菲特回憶:“查理給我的建議很簡單:忘記你過去用很好的價格買進普通的企業的作法,而該用普通的價格買進很好的企業。”由於過去的成功,剛開始巴菲特並不想采納這作法。但在芒格不斷的提醒與說服之下,這作法終於成為伯剋希爾日後最重要的投資哲學。

巴菲特將這些優勢,比喻成“護城河”(一定程度的壟斷),使企業得以將競爭對手,隔絶在安全距離之外。相較於“商品(commodity)”類型的公司,由於銷售的産品欠缺差異性,因此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具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中,可口可樂可說是最典型的範例。因為即使口味類似,消費者還是願意支付較高的價錢,來購買可口可樂,也不願嘗試其他較一般的飲料。投資在這類寬廣護城河的企業,成為伯剋希爾·哈撒韋最令人矚目的事跡,特別是傾嚮買下整間企業,而非透過公開市場交易。有鑒於此,伯剋希爾目前持有為數衆多、在不同産業中稱霸的事業群,其中有些是專註於個別的利基市場,否則就必然具備某種可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特性。

億萬富翁

1990年5月29日,伯剋希爾股價達到$7175元,巴菲特身價達到十億美元。

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第一成為世界首富。

在2017年3月7日,鬍潤研究院發佈《2017鬍潤全球富豪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Hurun Global Rich List 2017)。上榜富豪的財富計算截止日期為2017年1月15日,沃倫 巴菲特資産僅低於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成為世界第二首富。

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第三,資産達到825億美元。

在2019美國400富豪榜以808億美元的資産排名第3名

在2020年4月《福布斯》公佈的全球富豪榜,巴菲特以淨資産675億美元,排名第4名

在2020年9月《福布斯》公佈的美國前400大富豪排名榜排名第4名,資産達735億美元

慈善事業

受到第一任配偶Susan Thompson Buffett 的積極影響,2006年6月,沃倫·巴菲特宣佈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以2007年10月18日的股價來計算,價值大約為433.5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自2006年開始,該基金會將在未來的每年七月,收到全部款項的5%。儘管沃倫·巴菲特尚未决定是否將積極參與運作,但確定將加入蓋茨基金會的董事會。

同時,沃倫·巴菲特也宣佈,將其餘價值約67億美元的伯剋希爾股票,分別捐贈給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Susan Thompson Buffett Foundation)、以及他三名子女所成立基金會的計劃。這與沃倫·巴菲特先前宣佈,會將大多數財富移轉到巴菲特基金會的想法,有了重大的改變。這是因為沃倫·巴菲特的前妻在2004年過世時,已將絶大多數的遺産,價值約26億美元,移轉到巴菲特基金會。

沃倫·巴菲特的子女將繼承他財産的部分,比例不太高。這與沃倫·巴菲特過去一再表示,不願意讓大量財富代代相傳的想法,是相當一致的。沃倫·巴菲特曾表示:“我想給子女的,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一事無成。”,這段話後來被《CSI犯罪現場》影集所引用。

下面兩段文字,分別摘自巴菲特於1995年及1988年的談話。突顯了他對財富的想法,以及想要改變財産分配計劃的動機。

自2000年開始,巴菲特透過網上拍賣的方式,為格來得基金會(Glide Foundation)募款。底價2.5萬美元起拍,以獲得與巴菲特共進晚餐的機會。目前(2019年6月4日)為止,最高成交價為中國人孫宇晨的456.7萬美元。2011年,基金經理韋施勒(Ted Weschler)匿名出價263萬美元,獲得了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2011年9月,81歲的“奧馬哈先知”最終聘用了韋施勒出任伯剋希爾的投資經理。

2006年9月,巴菲特將他的福特林肯座車拍賣,以資助格羅斯公司(Girls, Inc.)的慈善活動,該車在拍賣網站eBay上面,以73,200美元賣出。

根據2019年《福布斯》的統計,他終身捐贈388億美元,占其淨資産的32%

管理風格

沃倫·巴菲特認為自己最大的價值,是來自於資本管理的能力。他主要的責任,是提供資本給經濟狀況良好的企業,並保留原有的管理階層,繼續帶領公司成長。

每當巴菲特對某一企業表示有收購的興趣時,他會對企業主清楚地表示:

  1. 他不會干涉公司的運作或治理;
  2. 他將决定最高主管的雇用與薪酬規定;
  3. 任何分配給該企業的資金都有標價(一最低回報率);此一程序在鼓勵企業主,將營運産生、但再投入的回報率不高於前述標價的多餘資金,歸還給伯剋希爾總部,而非滯留於該事業低回報的項目上。這些現金便可釋放出來,以投資在較高回報率的機會上。

沃倫·巴菲特所采用的“放手(hands-off)”模式,不但極具吸引力,而且讓管理者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使他們能表現得就像企業主一樣,製定出最後的决策。由於賣方在所有權售出後,仍可在企業的經營上,獲得想要擁有的獨立空間。因此巴菲特的收購策略,往往有令人滿意的價格出現。

除了現金流的管理能力外,沃倫·巴菲特在資産負債表的管理上也可圈可點。自從接掌伯剋希爾之後,巴菲特在製定决策上,特別註重其對資産負債表的影響,成功讓伯剋希爾的債信評等,始終維持在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所評價的最高等級AAA,因此能享有最低的舉債成本。根據2005年的資料,全球衹有八傢公司的債信評等,能維持在此一水準。沃倫·巴菲特對伯剋希爾的狀況相當滿意,相信它是少數能在經濟及自然災害中屹立不搖的企業。沃倫·巴菲特近年來也不斷重申,伯剋希爾旗下的巨災保險事業,是他認為唯一在金融風暴中,仍可不受影響、繼續營運下去的業者,但是他亦不會在保險事業上等候太久,反而他會將伯剋希爾旗下資金,投資在他所看上的公司,增加獲利回饋。

投資公司

由此列表可以清楚看出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其特點之一為着眼於傳統産業而很少接觸高科技類股(IBM除外)。

完全控股公司

這些是股權幾近100%由伯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公司。

  • GEICO - 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美國最大汽車保險業公司之一。
  • GeneralRe - 通用再保險公司,美國最大保險公司之一。
  • Shaw Industries - 美國的地毯公司。
  • Nebraska Furniture Mart - 內布拉斯加傢具商城,總部位於巴菲特故鄉奧馬哈,歷史悠久的傢具公司。
  • Borsheim's Jewelry - 博希姆公司,歷史悠久的珠寶公司。
  • 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 伯靈頓北聖塔菲公司,美國最大的鐵路公司之一。
  • Precision Castparts Corp - 公司創立於1949年,總部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是一傢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公司,其産品應用在航天工業及一般工業産上,是波音、勞斯萊斯、空客公司、龐巴迪、賽斯納、古德裏奇等的指定零配件製造商。

大額控股公司

以下這些是有極大額股權由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或通過子公司間接持有的公司:

  • 可口可樂公司 -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0%股權,4億股,為最大股東。
  • 美國運通 -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6%股權,1.51億股,為最大股東。
  • 富國銀行 -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10%股權,5億股為最大股東。
  • US Bancorp -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4.97%股權,為最大股東。
  • 華盛頓郵報公司 -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18.1%股權3250萬股,為最大股東。
  • 強生公司
  • 高盛 - 2.8%股權,為第六大股東。
  • 穆迪 -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16.1%股權3,807萬股。
  • 浦項鋼鐵 - 據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2010年年報,該公司持有4.6%股權。
  • 比亞迪 - 伯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持有10%股權,2.25億股。
  • IBM- 2011年,持有8.5%股權,0.8214億股,最大股東。
  • 卡夫亨氏 - 2015年,持有26.8%股權,3.3億股。
  • 蘋果公司 - 2017年,持有1.33億股。
  • Home Capital Group - 38%,最大股東。

著作

首本經授權的自傳《滾雪球》於2008年9月29日發售。

榮譽

2007年,巴菲特獲選為《時代》雜志世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家庭

  • 父親~霍華德·巴菲特 Howard Buffett(1903年8月13日-1964年4月13日):共和黨員,婚後從事過證券經紀人,曾任1942至1948以及1950至1952年間,兩任的美國國會衆議員。
  • 母親~萊拉·巴菲特 Leila Stahl Buffett(1904年3月18日-1996年8月30日):1924年與霍華德·巴菲特結婚,於1996年8月30日逝世,當天是巴菲特66歲生日。
  • 第一任配偶~Susan Thompson Buffett(1932年6月15日–2004年7月29日,已歿)
  • 第二任配偶~Astrid Menks(1946年1月31日–):2006年結婚;

註釋

  1. ^ Warren E Buffett, CEO Compensation. Forbes. March 30, 2006 [February 23, 2009].
  2. ^ Warren Buffett. Forbes. 《福布斯》. [May 03,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英語).
  3. ^ 股神”巴菲特宣佈患前列腺癌稱癌癥並未擴散
  4. ^ 股神滿臉灰
  5. ^ Hagstrom 2005,第14 Warren Buffett is now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with $65 billion. GE Raises $15 billion; Buffett Gets Preferred Stake (Update3)頁
  6. ^ Heath, Jason. What Warren Buffett’s cancer diagnosis can teach investorsFinancial Post. 24 April 2012 [2015-03-04].
  7. ^ Cabot Heritage Corporation. Who is Warren Buffett? - NASDAQ.com. NASDAQ.com. 15 January 2013 [2015-03-04].
  8. ^ #3 Warren Buffett. Forbes. [2019-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英語).
  9. ^ The Forbes 400: The Definitive Ranking Of The Wealthiest Americans. Forbes.[201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9) (英語).
  10. ^ The Richest in 2020. Forbes. [2020-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英語).
  11. ^ 2020福布斯美國富豪榜. 福布斯中文網. [2020-09-11].
  12. ^ 【原文】英語:I want to give my kids enough so that they could feel that they could do anything, but not so much that they could do nothing.
  13. ^ How Would You Spend $4.57m? Tron’s Justin Sun will Lunch with Warren Buffet. Blockchain.News. [2019-06-05].
  14. ^ #3 Warren Buffett. Forbes. [2019-10-08] (英語).
  15. ^ 巴菲特傳闡釋雪球哲學2008年8月13日
  16. ^ [Leila Stahl Buffett https://www.findagrave.com/memorial/66403439/leila-buffett]

外部鏈接



Warren Edward Buffett (/ˈbʌfɪt/; born August 30, 1930) is an American investor, business tycoon, philanthropist, and the chairman and CEO of Berkshire Hathaway. H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investors in the world and has a net worth of US$78.9 billion as of August 2020, making him the world's seventh-wealthiest person.

Buffett was born in OmahaNebraska. H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business and investing in his youth, eventually entering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n 1947 before transferring to and gradua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19. He went on to graduate from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where he molded his investment philosophy around the concept of value investing pioneered by Benjamin Graham. He attended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 to focus his economics background and soon after began various business partnerships, including one with Graham. He created Buffett Partnership, Ltd in 1956 and his firm eventually acquired a textile manufacturing firm called Berkshire Hathaway, assuming its name to create a diversified holding company. In 1978, Charlie Munger joined Buffett as vice-chairman.

Buffett has been the chairman and largest shareholder of Berkshire Hathaway since 1970. He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the "Oracle" or "Sage" of Omaha by global media. He is noted for his adherence to value investing, and his personal frugality despite his immense wealth. Research published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characterizes Buffett's investment methodology as falling within "founder centrism" – defined by a deference to managers with a founder's mindset, an ethical disposition towards the shareholder collective, and an intense focus on exponential value creation. Essentially, Buffett's concentrated investments shelter managers from the short-term pressures of the market.

Buffett is a notable philanthropist, having pledged to give away 99 percent of his fortune to philanthropic causes, primarily via 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He founded The Giving Pledge in 2009 with Bill Gates, whereby billionaires pledge to give away at least half of their fortunes.

No. 2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
沃倫·巴菲特經歷 Warren Buffett experience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鐘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傢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五歲時就在傢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經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 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係,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産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决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併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衝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儘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傢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纔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傢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産。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傢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傢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剋希爾的賬面利潤衹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準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佈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剋希爾公司去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剋希爾公司淨資産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纍计增長361156%;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纍计增長幅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剋希爾公司a股股價上漲410美元,收於106600美元。去年伯剋希爾a股股價上漲了23%,相形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價平均漲幅僅為9%。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傢,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睏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麽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佈,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嚮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傢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370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據路透社報道,波剋夏-哈薩威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現年75歲,《福布斯》雜志預計他的身價為440億美元,是僅次於蓋茨的全球第二富。370億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財産的大約85%。
  巴菲特在一封寫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會的信中說,他將捐出1000萬股波剋夏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計算,等於巴菲特將嚮蓋茨基金捐贈300億美元。
  蓋茨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我們對我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的决定受寵若驚。他選擇了嚮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捐出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解决這個世界最具挑戰性的不平等問題。”
  此外,巴菲特將嚮為已故妻子創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萬股股票,同時嚮他三個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別捐贈35萬股的股票。
  不久前,蓋茨剛剛宣佈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身心投入蓋茨基金會的工作。蓋茨基金會的總財産目前已達300億美元。該基金會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傢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
巴菲特投資“金”定律 Buffett's investment "gold" Law
  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買價决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綫投資也是如此。
  利潤的復合增長與交易費用、避稅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不要在意某傢公司來年可賺多少,衹要在意其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衹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衹是用來决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瞭解程度成正比。
  “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緩衝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在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即使美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為之改變我的任何投資作為。
  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衹註意兩點:a.買什麽股票;b.買入價格。
巴菲特股市不敗的六大要素 Buffett stocks unbeaten six elements
  一、賺錢而不要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衹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點。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在1965年到2006年間,歷經3個熊市,而他的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衹有一年(2001年)出現虧損。
  二、別被收益蒙騙
  巴菲特更喜歡用股本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淨收入除以股東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潤占股東資本的百分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狀況。
  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收益率應該不低於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樂的股本收益率超過30%,美國運通公司達到37%。
  三、要看未來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裏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說,要透過窗戶嚮前看,不能看後視鏡。
  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堅持投資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預測未來必定會有風險,因此巴菲特偏愛那些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經濟屏障”的公司。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資的公司一定獨占某種産品或某個市場。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但巴菲特總是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個公司具有足夠的長期競爭優勢。
  五、要賭就賭大的
  絶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 衹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衹股票占了投資總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級股票分析師賈斯廷·富勒說:“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麽不把錢投資到你最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裏換手,那麽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纔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麽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衹有4%的現金。
巴菲特理財法:“三要三不要” Buffett finance law: "Three and three don'ts"
巴菲特理财法:“三要三不要”
  以下是堪稱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的“三要三不要”理財法: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占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並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要投資易瞭解、前景看好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不要貪婪。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
  不要跟風。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絡概念股,巴菲特卻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絡股股災。
  不要投機。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億萬富翁這樣煉成:巴菲特理財習慣揭秘
  當今金融界,微軟公司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茨先生與投資大亨巴菲特二位長期穩坐排行榜的前兩位。他們曾聯袂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做演講,當有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學生請他們談談致富之道時,巴菲特說:“是習慣的力量。”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現在大傢的理財意識越來越強,許多人認為“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這樣即使某種金融資産發生較大風險,也不會全軍覆沒。但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像馬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然後小心地看好它。
  從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傢發生了分歧,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因為理財訣竅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國際公認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倉持有少量股票。而我們普通投資者由於自身精力和知識的局限,很難對投資對象有專業深入的研究,此時分散投資不失為明智之舉。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資的策略基於集中調研、集中决策。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决策次數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資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獨生子女總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顧多一些,長得也壯一些一樣。
  生意不熟不做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個習慣,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遠衹買一些傳統行業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網絡股高潮的時候,巴菲特卻沒有購買。那時大傢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但是現在回頭一看,網絡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瘋狂的投機傢,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傢。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一項投資前都要仔細調研,自己沒有瞭解透、想明白前不要倉促决策。比如現在大傢都認為存款利率太低,應該想辦法投資。股市不景氣,許多人就想炒郵票、炒外匯、炒期貨、進行房産投資甚至投資“小黃魚”。其實這些渠道的風險都不見得比股市低,操作難度還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沒有把握前,把錢放在儲蓄中倒比盲目投資安全些。
  長期投資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我們所看到的是許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衹是為券商貢獻了手續費,自己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妨算一個賬,按巴菲特的低限,某衹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復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魔鬼往往在細節之中。
巴菲特推薦投資者要讀的書 Buffett recommended investors to read the book
  股神巴菲特賺錢神力讓熱衷投資的人羨慕不已,如何能得到這些神力的哪怕一點點呢?抽時間讀讀巴菲特推薦給投資者閱讀的書籍也許有些幫助。
  《證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10遍以上。
  《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專門為業餘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怎樣選擇成長股》(費捨爾著)。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捨爾”。他說:“運用費捨爾的技巧,可以瞭解這一行……有助於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决定。”
  《巴菲特緻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書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緻股東的信中的精華段落,巴菲特認為此書是整理其投資哲學的一流工作。
  《傑剋·韋爾奇自傳》(傑剋·韋爾奇著)世界第一ceo自傳。被全球經理人奉為“ceo的聖經”。在本書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訣:在短短20年間如何將通用電氣從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場資本增長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以及他的成長歲月、成功經歷和經營理念。巴菲特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傑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贏》(傑剋·韋爾奇著)。巴菲特稱“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這種說法雖然顯得誇張,但是也證明了本書的分量。《贏》這類書籍,及《女總裁告訴你》、《影響力》都是以觀點結合實例的方法敘述,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掌握其中的技巧,那麽你衹需要抄寫下書中所有粗體標題,因為那些都是作者對各種事例的總結,所以厚厚的一本書,也不過是圍繞這些內容展開。但如果你認為這便是本書精華,那麽你就錯了,書中那些真實的實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經驗纔是這類圖書的賣點。技巧誰都可以掌握,但是經歷卻人人不同,如果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書中的每一個例子,相信你會得到更多寶貴的東西。
  最後,巴菲特是這樣概括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閱讀”。巴菲特神力的源泉應該是來自閱讀。
巴菲特的管理智慧 Buffett's management wisdom
  儘管組織形式是公司製,但我們將股東視為合夥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董事長)將我們的股東看作所有者和合夥人,而我們自己是經營合夥人。我們認為,公司本身並非資産的最終所有者,它僅僅是一個渠道,將股東和公司資産聯繫起來,而股東纔是公司資産的真正所有者。
  順應以所有者為導嚮的原則,我們自食其力。
  多數公司董事都將他們大部分的個人淨資産投入到公司中。查理和我無法確保運營結果,但我們保證:如果您成為我們的合夥人,不論時間多久,我們的財富將同您的同步變動。我們無意通過高薪或股票期權占您的便宜。
  我們的長期經濟目標:每股實現內在商業價值平均年增長的最大化。
  我們並不以伯剋希爾的規模來評價其經濟意義或業績表現。我們的衡量標準是每股的增長值。
  為了達到目標,首選是持有多樣化的資産組合。
  我們的首選是持有多樣化的資産組合,這些組合能夠創造穩定的現金流,並且持續提供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資産回報。
  我們會報告每一項重大投資的收益,以及重要的數據。
  由於我們的雙重目標以及傳統會計處理方法的局限性,傳統的會計方法已難以反映真實經營業績。作為所有者和管理者,查理和我事實上對這些數據視而不見。但是,我們會嚮您們報告我們控製的每一項重大投資的收益,以及那些我們認為重要的數據。
  賬面結果不會影響我們的經營和資本配置决策。
  在目標資産的兼併成本相近時,我們寧可購買未在賬面體現、但是可以帶來2美元收益的資産,而不願購買可在賬面上體現、收益為1美元的資産。
  我們很少舉債。
  當我們真的舉債時,我們試圖將長期利率固定下來。與其過度舉債,毋寧放棄一些機遇。查理和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兩個百分點的額外回報而犧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我們不會讓股東掏腰包來滿足管理層的欲望。
  我們不會無視長期經濟規律而用被人為操縱的價格去購買整個公司。在花您的錢時,我們就如同花自己的錢一樣小心,並會全面權衡如果您自己直接通過股票市場進行多樣化投資所能獲得的價值。
  不論意圖如何高尚,我們認為衹有結果纔是檢驗的標準。
  我們不斷反思公司留存收益是否合理,其檢測標準是,每1美元留存收益,至少要為股東創造1美元的市場價值。迄今為止,我們基本做到了這一點。
  我們衹有在收穫和付出相等的時候發行普通股。
  這一規則適用於一切形式的發行——不僅是並購或公開發售,還包括債轉股、股票期權、可轉換證券等。每一份股票都代表着公司的一部分,而公司是屬於您的。
  無論價格如何,我們都無意賣掉伯剋希爾所擁有的優質資産。
  您應該很清楚,這是我和查理共同的心態,可能會損害我們的財務表現。即便是那些我們認為差強人意的業務,衹要有望産生現金流,而且我們對其管理層和勞資關係還算滿意,在决定是否出售時,我們也會猶豫不决。
  我們將會坦誠地嚮您報告業績,強調對估價有正面的和負面效應的事件。
  我們的原則是,要用一種換位思考的心態,將我們自己希望知道的真實情況匯報給您。這是我們的義務,决不打折扣。
  我們衹會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討論證券買賣。
  雖然我們的策略是公開的,但好的投資點子也是物以稀為貴,並有可能被競爭對手獲取。同樣,對好的産品和企業並購策劃,也同樣得註意保密。因此我們一般不會談論自己的投資想法。
  我們希望伯剋希爾的股價是合理的,而不是被高估。
  在可能的範圍內,我們希望伯剋希爾的每一個股東在持有股份的期間內,獲得的收益或損失,與公司每股內在價值的漲跌呈相應的比例。因此,伯剋希爾的股價和內在價值,都需要保持恆定,希望是1∶1。
股票證券 Equity Securities
  姓名:沃倫·巴菲特
  生卒:1930年8月30日
  描述:伯剋希爾·哈斯維公司CEO
  籍貫: 美國 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英文解釋
  1. n.:  Warren Edward Buffett
相關詞
索羅斯投資書籍私募基金金融經濟滾雪球
股票沃爾瑪比爾蓋茨安全邊際格雷厄姆價值投資戴維斯雙殺
包含詞
巴菲特傳巴菲特午餐
尋找巴菲特東方巴菲特
巴菲特法則學習巴菲特
巴菲特之道巴菲特指標
巴菲特周刊巴菲特報告
巴菲特效應中國巴菲特
巴菲特商貿巴菲特定律
巴菲特簡介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巴菲特經歷
巴菲特如是說新巴菲特法則
巴菲特談投資巴菲特也會錯
巴菲特概念股巴菲特選股10招
巴菲特弗依德巴菲特金牌投資
嚮巴菲特學投資巴菲特投資10堂課
巴菲特教你選股巴菲特選股秘笈
跟巴菲特學炒股巴菲特投資語錄
沃倫·巴菲特之路巴菲特的護城河
巴菲特投資之道巴菲特投資經典
沃倫巴菲特經歷沃倫巴菲特簡介
巴菲特名言語錄巴菲特請我去做客
巴菲特的選股策略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巴菲特的傳奇人生
巴菲特的財富傳奇巴菲特教你玩股票
像巴菲特一樣交易巴菲特緻股東的信
巴菲特為什麽成功巴菲特投資金定律
巴菲特的管理智慧活學卡耐基活用巴菲特
滾雪球:巴菲特投資傳奇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心法
我的巴菲特財富之路巴菲特最有價值的9條金典
巴菲特投資經典6要素圖解巴菲特股票投資精粹
左手索羅斯右手巴菲特沃倫·巴菲特管理日志
巴菲特教你財富秘訣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智慧
巴菲特這樣抄底股市巴菲特忠告中國股民
投資大師:巴菲特生意經像巴菲特一樣滾雪球
巴菲特帶你走出金融危機巴菲特法則實戰手册
親歷巴菲特股東大會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菲特十二項投資定律沃倫·巴菲特
完全圖解巴菲特投資攻略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
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巴菲特正傳在恐懼中前進
世界第二富豪活倫·巴菲特沃倫·巴菲特經歷
江西巴菲特化工有限公司巴菲特投資“金”定律
沃倫·巴菲特簡介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與索羅斯21個投資秘籍
股王之道:美國首富巴菲特的股票投資謀略、技巧及忠告世界第二富豪——活倫·巴菲特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巴菲特也會錯:你所不知道的10個巴菲特
“奧馬哈的聖者”巴菲特:企業傢的影響力比亞迪之父王傳福:巴菲特看好的人
巴菲特最有價值的11種投資智慧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傢的成長
巴菲特正傳——在恐懼中前進巴菲特學投資跟德魯剋學管理跟科特勒學營銷跟卡耐基學口才
嚮格雷厄學思考嚮巴菲特學投資股王之道美國首富巴菲特的股票投資謀略技巧及忠告
奧馬哈的聖者巴菲特企業傢的影響力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股神有道
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滾雪球解析股市神話:學習巴菲特
股市製勝:巴菲特投資經典6要素巴菲特給股民的12個最有價值的忠告
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滾雪球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股神有道
解析股市神話學習巴菲特股市製勝巴菲特投資經典要素
巴菲特給股民的個最有價值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