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
目錄
No. 1
  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
  拉丁文名稱:amazona ochrocephala panamensis
  英文名稱:yellow-headed parrot
  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與黃冠亞馬遜鸚鵡及其它黃頭係亞馬遜一樣是很聰明的種類。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很漂亮,但是價位比較高,體型則差不多,嘴部為黑色,頭部黃羽僅頭頂小部分分佈,容易與黃冠亞馬遜鸚鵡區分,學話能力佳,人工繁殖鳥不怕人且與飼主互動頻繁,但市面上所見多為野生鳥。
  體長:36-40cm(14-16吋)
  分佈:棲息於從中美洲的巴拿馬到南美洲的巴西東部及玻利維亞的北部。
  整體概述:
  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棲息在各種地區─開放的林地、熱帶稀樹草原、沼澤地、潮濕森林的邊緣地帶、農耕區及市郊等地區,大多生活在500至750m的低地內,通常成對或一小群約10-30衹活動,但偶爾聚集300衹以上,主要在樹上覓食,但也會到玉米田尋找食物。
  在哥倫比亞繁殖期在12-1月,在委內瑞拉2至5月;在人為飼養下的黃頭巴拿馬亞馬遜鸚鵡是活潑吵雜的鸚鵡, 生命力強,在適應新環境時均無太大的睏難,喜愛洗澡與啃咬東西,可提供新鮮的樹枝,繁殖期外可與其它亞馬遜鸚鵡一起飼養 ,但還是成對飼養最為理想;野生鳥的濫捕與嚴重棲息地破壞,黃冠亞馬遜的亞種巴拿馬亞馬遜已列為華盛頓公約之一級保育鳥種,而黃冠亞馬遜仍為附錄二之鳥種。
  繁殖:
  成對繁殖效果較好,通常4月進入繁殖期,繁殖期間有攻擊性,尤其是公鳥為保護巢穴,在有人接近時通常很具侵略性, 發怒時甚至會攻擊母鳥或幼鳥,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打擾,一窩約2-4顆蛋,孵化期約26-28天,2個月後羽毛長成。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
  【中文別名】巴拿馬亞馬遜鸚鵡
  【拉丁學名】Amazona ochrocephala panamensis
  【命名時間】Cabanis, 1874
  【英文名稱】Yellow-headed Parrot
  【科屬分類】鳥綱 、鸚形目、鸚鵡科 、亞馬遜鸚鵡屬
外形特徵
  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很漂亮,它的羽毛大部分是緑色的。它們的眼睛虹膜是桔色的。黃色分佈在它們的頭冠和大腿處。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緑色。它們的翅膀的主飛羽是紫光藍色,次飛羽是紫光藍色分佈在羽瓣和翼端。
  巴拿馬黃頭亞馬遜鸚鵡與黃冠亞馬遜鸚鵡的體型差不多,喙衹在尖部有少許黑色,頭部黃羽僅頭頂小部分分佈,容易與黃冠亞馬遜鸚鵡區分,學話能力佳,體長:36-40cm(14-16吋)。
分佈範圍
  棲息於從中美洲的巴拿馬到南美洲的巴西東部及玻利維亞的北部。
保護級別
  野生鳥的濫捕與嚴重棲息地破壞,黃冠亞馬遜的亞種巴拿馬亞馬遜已列為華盛頓公約之一級保育鳥種,而黃冠亞馬遜仍為附錄二之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