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夏希清真寺特別提醒巴基斯坦意為“清真之國”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這裏的許多宗教習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嚴格禁酒是這裏伊斯蘭教徒的一個信條。無論民間紅白喜事,還是官方國宴,一律不準喝酒。私自釀酒者要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在外交場合,巴基斯坦外交官並不對別人喝酒提出異議,不過在幹杯時他們總是以果汁、汽水或清水代之。在巴基斯坦看不到“酒鬼”橫臥街頭和酗酒行兇的現象。
無論是在文化古城拉合爾,還是在北部偏僻的鄉村,你都會看見蒙着面紗、身裹黑紗、衹露雙眼的婦女。按伊斯蘭的教規,婦女是不準同除了自己的丈夫和傢人之外的男接觸的。在路上行走時,一見對面有男人走來,她們就立即丫到路邊面墻,陌生人過後,她們纔上路繼續行走。一般來說,女孩子在十一、二歲以前不戴面紗,但十三歲後都戴面紗避人。不過,在卡拉奇,我們也看到有的巴基斯坦婦女,穿露着前胸上半部和後背的時髦服裝。巴基斯坦的大、中、小學學生都按性別分班或分校。但為解决教室緊缺、盡量普及小學教育,有些地方的學校規定,小學生在三年級以前不分男女班。
男女青年之間的婚姻,大多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辦理。沒有嫁妝或嫁妝不足的姑娘被人看不起,這已成了當前巴基斯坦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在一些城市,婦女開展自助運動,她們成立“婦女社會委員會”,集資幫助窮人傢的姑娘購買嫁妝和籌辦婚禮。
伊斯蘭歷九月(即公歷五月)是巴基斯坦穆斯林的齋月。這期間是禱告和懺悔的日子,每天要到黃昏後才能進餐。伊斯蘭歷十月第一天叫做開齋節,是巴基斯坦穆斯林較大的節日。這天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禮拜,互相擁抱祝賀,親友間互相拜會,在傢裏準備糖果點心接待賓客。富裕人傢按家庭成員人數,每人給貧苦的穆斯林出一天的生活費。巴德夏希清真寺美食巴基斯坦人喜歡吃香辣的食品,他們用鬍椒、薑黃等做的咖哩食品聞名世界。巴基斯坦菜,無論是肉、魚、豆類,還是蔬菜,絶大多數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們沒有炒菜的習慣,無論是牛、羊肉、魚或是各種豆類、蔬菜,均燉得爛熟。常見的菜餚有西紅柿、土豆沙拉、燉豆、用西紅柿辣椒汁做成的燉雞。燉牛羊肉、青菜泥、豌豆肉末,肉末加澱粉做成的小肉餅、生菜等。食用油主要是牛油,也用葵花子油、橄欖油等植物油。他們都用平底鍋和高壓鍋,不用炒菜鍋。巴基斯坦人的主食為面粉和大米,一種名叫“恰巴蒂”的粗面餅最受歡迎,還有油餅、油炸土豆餡“三角”。人們也普遍食用西式點心和面包。大米常常加上各種佐料做成黃油抓飯和肉抓飯。另一種染有顔色的甜米飯是婚宴的必備食品。他們吃飯不用刀叉、筷子,而是在淨手後用右手抓着吃(左手認為是不潔的)。他們的手抓技術十分熟練,而且不怕燙。無論在城市或鄉村,盛飯盛菜都用淺口盤子,大概是適宜盛餅的緣故。巴基斯坦人喜歡喝奶茶,無論在機關、學校、工廠企業還是街頭巷尾,茶館和茶攤比比皆是,人們渴了、餓了、纍了、乏了,都要到茶去喝一杯奶茶。早點喝奶茶、簡單的午餐喝奶茶,午後三、四點喝奶茶。其種類除了甜鹹兩種外,還有加搗碎的開心果和巴達木果仁做成的剋什米爾奶茶,一般呈淡粉色。巴基斯坦奶茶館的生意十分興隆,這還與老闆、夥計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是分不開的。人們從茶館門口經過,老闆或夥計會熱情地招呼你進去喝茶,即使不喝茶,也要拉着你坐一會兒,兜裏沒錢,在茶館也不會丟醜。茶館既收現金,也可賒賬。喝奶茶是巴基斯坦人世代的嗜好,奶茶是他們天天不可缺少的飲料。因此,巴基斯坦可以說名符其實的“奶茶王國”。
巴德夏希清真寺購物巴基斯坦的手工藝品,以技術精湛,歷史悠久而著稱於世。巴手工藝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它的駱駝皮和鹿皮製品、地毯、縞瑪瑙製品歷經幾千年匠人們的琢磨,已日臻完善。
深受歡迎的巴基斯坦銅器銅器是巴基斯坦傳統的手工藝品之一,其獨特的造型和精湛細緻的工藝深受國內外愛好者的歡迎。
巴德夏希清真寺是世界遺産名錄之二,又稱做皇傢清真寺,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能容納六萬人,除了大,其它均乏善可陳,沙賈汗的兒子並沒有繼承父親的天才。1991年,清真寺的毛拉(mullah)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他們控告官方允許戴安娜王妃身着短裙進入清真寺和聖室,褻瀆了宗教,此案最後是不瞭瞭之。
160平方米的大廣場,可同時容納10萬人禱告。禮拜堂頂上,3衹巨大的銀球在陽光下光芒四射。禮拜堂內頂上鎸刻着各種美麗花紋和塗上金粉的古蘭經,顯示出濃郁的波斯和莫臥兒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