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跡
1.斯木塔斯古石:位於雅瑪渡以南布爾汗套山原草場中.有三根古石樁,東面兩根,西面一根,兩處相距100米.西邊石樁出地面約1米,東側刻有不規劃圖形.東面兩根相距10米出土部分0.5米,均有刻蝕痕跡.石樁為何而立,刻蝕圖形何意,缺少考證.可能為突厥人部標記.
2.卡拉薩依石碑:位於薩爾布群峽𠔌支溝卡拉薩依溝山頂.共有兩塊沙崗岩石碑,相距8米,出土部分0.8米,兩碑兩面均刻有文字,無人識別,係何種民族遺跡,缺乏考證.
3.鐵力木圖岩文:位於塔斯托別鄉鐵力木圖溝內.鐵力木圖為蒙古語,係磨坊之意,傳說該地曾建有磨坊.進主溝8公裏沿右支溝行500米,右坡之上有兩塊平坦如壁的褐色直立石塊,相距約5米,其上刻有數行文字,竪行排列,狀如蒙文.其中一石右下角有一似人圖形部分字跡因風雨侵蝕,已不清晰,其餘保存尚好.
4.薩爾布群岩畫:位於薩爾布群以南,路西岩石上.刻有鹿,羊,各種符號,古樸簡潔,生動.不遠處,路西一塊石頭上刻有狀似馬掌印的圖案,傳說為藏寶方位標記.
古墓
1.薩爾布群古墓群:為鞏留縣古墓數量最多的一處古墓群.總數達600餘座.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烏孫古墓.
2.伊力格代古墓群:位於塔斯托別鄉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溝東西兩側.有100餘座烏孫古墓.其中有30餘座石頭封頂墓,墓頂石頭均為鵝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無卵石,巨石從何而來,如何搬運至此,成為不解之迷.
3.阿剋塔木古墓群:位於阿尕爾森鄉阿剋塔木牧業村村西土崗兩側,有衆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幾如平地.當地人稱加勒托別,意為馬鬃一樣衆多的土堆.推測可能為塞人至烏孫時期古墓.
4.鞏額爾墩喀比爾古墓群:位於阿爾森鄉二道灣東部,頭道灣南部,共15座.大小不等一般就約2--3米,圍長100--200米,為鞏留烏孫古墓中比較典型的墓群.
5.闊剋加孜古墓群:位於吉爾格朗鄉,有100餘座石封頂墓和土堆墓.
6.奧爾塔剋爾古墓群:略,景點中已作介紹.
7.莫乎爾古墓群:分佈於整個莫乎爾山溝中,計有大小100餘座,南部5個最大,為卵石封頂墓.曾出土青銅器,陶瓷等文物.
出土文物
鞏留地域歷史上為古代西域諸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文物存量大,已知比較珍貴的出土 文物有以下諸種:
1.青銅盤:共兩面,分別出土於莫乎爾鄉和提剋阿熱剋鄉,均為80釐米見方,工藝高超為戰國時期文物.一面存地區博物館.
2.青銅腹:共兩個,出土於恰西及塔斯托別鄉.園口鼓腹,高50釐米左右,外表飾以花紋及鳥獸圖案,鑄造工藝高超,為戰國至西漢時期文物,存地區博物館.
3.石人及手石器:1984年出土於阿尕森鄉,係牧民打墻時從地下挖出.石人在高80釐米,腹圍30釐米的長棒狀卵石上雕鑿而成.腦後三辮,腹有係腰,造型古樸,生動.石器為一扇園形卵石,長約25釐米,寬約18釐米,厚6釐米.石人存縣文化館,石器存地區博物館.
4.石羊:出土於庫爾德寧江布峽𠔌,為一臥姿公羊.長15釐米,厚6--7釐米,高4--5釐米,栩栩如生,油潤光滑,極為珍貴.存地區博物館.
5.鋶金銅人像:出地於江布峽𠔌,據知情人介紹,為下有底座,頭頂尖帽,高約20釐米,站姿鋶金銅人像.僅追回殘片,鑒定為鋶金銅像.殘片存地區博物館.
6.銅佛:1996年出土於塔斯托別鄉,為牧民打墻時從地下挖出,為半身銅佛,高約20釐米.存地區博物館.
7.青銅戟:1984年春,縣委辦公室主任李雲哲在塔斯托別鄉植樹時,從地下挖出.長約17釐米,中間一橫叉長約4--5釐米,下有可安長桿的銅窟,為既可刺,又可挑的古代兵器.存地區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