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巡航導彈是導彈的一種。即主要以巡航狀態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舊稱飛航式導彈。巡航狀態指導彈在火箭助推器加速後,主發動機的推力與阻力平衡,彈翼的升力與重力平衡,以近於恆速、等高度飛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單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其飛行彈道通常由起飛爬升段、巡航(水平飛行)段和俯衝段組成。
它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 |
|
按作戰使用可分為戰略巡航導彈和戰術巡航導彈。
按平臺不同可分為陸基車載、機載、艦(潛)載巡航導彈。
按射程分近、中、遠程。
按飛行速度分亞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在研)。
按RCS分為隱形與非隱形。
巡航導彈組成 |
|
主要由彈體、推進係統、製導係統和戰鬥部組成。
彈體外型與飛機相似,它包括殼體、彈翼和穩定面、操縱面等,通常用鋁合金或復合材料製成。彈翼包括主翼和尾翼,有固定式和摺叠式。為使導彈便於貯存和發射,采用摺叠式彈翼,即在導彈發射前呈摺叠或收入狀態,發射後,主翼和尾翼相繼展開。推進係統包括助推器和主發動機。助推器通常采用固體或液體火箭發動機。主發動機通常采用渦輪噴氣發動機、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也有采用衝壓噴氣發動機的。戰略巡航導彈多采用推重比和比衝高的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戰術巡航導彈多采用渦輪噴氣發動機和衝壓噴氣發動機。製導係統常采用慣性、星光、遙控、尋的、圖像匹配等製導方式,並多以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組成復合製導。攻擊固定目標的巡航導彈通常采用慣性-地形匹配製導。攻擊活動目標的巡航導彈多采用慣性-尋的製導。戰鬥部有常規戰鬥部,也有核戰鬥部,通常安裝在導彈的前段或中段。戰略巡航導彈多攜帶威力大的核戰鬥部。戰術巡航導彈多攜帶常規戰鬥部,也可攜帶核戰鬥部。 |
|
巡航導彈作為一種遠程精確製導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已成為以“非接觸精確打擊”為主要特點的新作戰思想的重要支柱,在高技術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中發揮了重要的威懾和殺傷作用。目前,全世界共生産和裝備各種型號的遠程巡航導彈約8000枚,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俄羅斯。預計未來10年內,巡航導彈將大量裝備和使用,這使巡航導彈防禦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近幾年來,中國臺灣省軍隊在臺島東南沿岸至蘭嶼、緑島之間的預定區域先後進行了數次“愛國者”導彈試射,其中有部分導彈攔截並擊落了“來襲”的靶彈和靶機。由此可見,在未來軍事鬥爭準備中,巡航導彈與反巡航導彈鬥爭必將更加激烈復雜,必須深入研究巡航導彈的性能及作戰運用,切實做好反巡航導彈的準備。
一、導彈的起源、發展與實戰應用
導彈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背景下産生的一種戰爭利器,自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導彈從當初單一的地地導彈演變為地空、艦空、空地等許多類型導彈,射程也從幾十公裏發展到一萬多公裏。在現代戰爭中,不管戰機或軍艦技術多麽先進,奔赴戰場最前沿直接打擊敵方的仍是這些由飛機或軍艦發射的導彈。可以說,導彈就是古代士兵的刀與矛,直接在敵人身上砍殺。所以當今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導彈的開發與研製。目前,世界各大國軍隊的主戰武器都已實行了導彈化,涌現出一批世界聞名的導彈,例如美國的“愛國者”、“標準”、“魚叉”、俄羅斯的“日炙”、“堡壘”、“艦難”以及以色列的“箭式”……等等。由於導彈自身帶有主動或被動尋的功能,在二戰時擊沉一艘軍艦可能要用幾十發巨型炮彈,在導彈出現之後衹要一兩發導彈就可以了。英阿馬島戰爭之中,阿根廷空軍“超級軍旗”戰機發射的“飛魚”導彈一舉擊沉了英軍“謝菲爾德”號巡洋艦,使導彈名聲大震。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以及前不久進行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剋戰爭中,各種類型的導彈都大顯身手。
二、巡航導彈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發展趨勢
巡航導彈又稱飛航式導彈,是一種依靠空氣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機翼的氣動升力,采取以巡航狀態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它可從地面、空中或水下發射,攻擊固定目標或活動目標。既可作為戰術武器,又可作為戰略武器。主要類型有:戰略巡航導彈、遠程戰術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空地導彈。
巡航導彈問世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於1944年6月開始裝備世界上第一種V-1巡航導彈。二戰後,美國和蘇聯都在V-1導彈的基礎上,研製各種巡航導彈。到70年代末,隨着精確製導技術的發展,巡航導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美軍先後研製出了AGM、“戰斧”式、BGM巡航導彈,前蘇聯研製出了ACM、AS-15、SS-N-21、SS—N—3C巡航導彈,以及SSC—X—4陸射巡航導彈。1995年俄羅斯開始試驗Kh—101巡航導彈,該導彈與美國的AGM—129巡航導彈相似。到20世紀末,巡航導彈在設計思想上采用了模式化多用途設計原理,使同一種導彈靠更換某些部件或分係統就可以執行戰略和戰術雙重任務。雙重任務使命打破了以往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的嚴格界限;高的命中精度和新型高能常規彈頭相結合的結果,使戰術導彈也能完成以往必須用戰略導彈才能完成的作戰任務。隨着高新技術的發展,未來巡航導彈除了進一步增加射程、提高命中精度、縮短任務規劃時間、增強攻擊目標選擇能力以外,提高突防能力便成為其重要的發展方向。如目前,美國五角大樓與波音公司簽定了在2002年研製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合同,此合同價值達1100萬美元。根據需求這種巡航導彈最大射程為750—1000公裏,飛行速度為6馬赫,攜帶了綜合引導係統,戰鬥部重110—115公斤,導彈分為地面和空中兩種。另外北約表示,將於2020年前研製出用於摧毀敵縱深設施和目標的SHABM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這種導彈飛行速度可達8馬赫,將大大提高北約部隊的戰鬥力。
未來巡航導彈,將采用新的製導技術,實現慣性加GPS加紅外成像製導;激光雷達、合成孔徑雷達和毫米波尋的技術將廣泛用於巡航導彈的製導;采用新型發動機和高能高密度燃料,大幅度增加射程;研製隱身性能更好的巡航導彈,進一步提高突防能力;通過綜合利用雷達、紅外和聲學等隱身技術,未來巡航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紅外信號特徵和噪聲將進一步減小,防禦係統進行探測和跟蹤更加睏難;發展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提高突防能力和快速打擊能力。如美國空軍正在探索研製一種射程1200千米,速度為8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可行性;采用新的計算機算法和建立導彈之間的通信鏈路,未來的巡航導彈能夠在飛行中利用通信鏈路交換數據,能識別特定目標和進行毀傷評價。如果原定目標被摧毀,能夠重新選擇航綫攻擊備選的目標,從而顯著增強作戰效能。采用新的製導體製,提高命中精度,縮短任務規劃時間。未來的巡航導彈將采用慣性製導/GPS製導/紅外成像製導組合體製,激光雷達也是候選方案。通過新的製導體製和先進的製導軟件,製導精度將提高到3m以下,任務規劃時間將降至幾分鐘。采用新型發動機和高能燃料,大幅度增加射程。未來的巡航導彈在發射重量和有效的載荷不變的情況下,其射程可增大一倍,可望達3700km。發展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技術使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達到4—8Ma。通過綜合利用雷達、紅外和聲學隱身技術,進一步降低巡航導彈特徵信號的水平,使巡航導彈具有重新選擇攻擊目標的能力。
三、巡航導彈的特點和弱點
現代巡航導彈的戰術特點:可機動發射,生存能力強。巡航導彈體積小,重量輕,彈冀可摺叠,便於各種機動平臺(地基海基和空基)發射,因而提高了武器係統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目標特性不明顯,突防能力強。巡航導彈發射時具有一定的尾焰紅外輻射,但處於低空且時間很短,很難進行發射段探測。在巡航段,它以亞音速飛行,氣動加熱不嚴重,因此紅外輻射特性不明顯。又因尺寸小且進行了隱身處理,使得雷達散射特性也不明顯。加之它實行飛行高度控製,利用地形地物進行隱蔽飛行,從而實施巡航段攔截也將十分睏難。采用組合(復合)製導方式,飛行彈道不固定。巡航導彈通常采用慣導、地形匹配製導、GPS製導和景象匹配製導等組合製導方式。命中精度達10—30m,因而可以有選擇地攻擊高價值的目標。且可實現隱蔽飛行、繞道飛行,有效攻擊目標。飛行速度慢。巡航導彈以亞音速飛行,若假定末段10km纔發現巡航導彈,實施末段攔截也有三、四十秒鐘。
巡航導彈的弱點:巡航導彈上計算機係統內輸入的地貌數據信息(信息是從空間獲得經處理後的地貌照片)精度不高,難於保障導彈對小丘陵等繞障飛行。彈上測高儀會受到幹擾的影響,巡航導彈係統本身會由於地形、季節、天氣變化和輸入信息老化而迷航。巡航導彈飛行速度慢,飛行高度低,其彈道呈直綫,航綫由程序設定,無機動自由,在目標區域巡航導彈無垂直機動,簡單方法即可有效的同其對抗。GPS特別容易受到幹擾。伊拉剋戰爭中,美軍的巡航導彈裝備的GPS多次受到幹擾,導致誤傷事故。
四、巡航導彈的剋星—防空武器發展及對策
巡航導彈的出現使戰爭變得更加復雜,也使同巡航導彈作鬥爭防空武器和抗擊理論成為現代軍事理論中的一項新課題。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分層處理可有效對付巡航導彈的攻擊。在預警捕獲目標之後,首先用攜帶空空導彈的戰鬥機實施外層消耗性打擊;其次采用地面或艦隊區域防空實行第二層攔截;最後由密集陣和製導炮彈攔截,攔截的同時還可采用煙幕和GPS幹擾,以及偽裝隱蔽與欺騙等技術措施。具體對策有如下幾種:一是加緊研製新型反巡航導彈的防空武器,對巡航導彈實施攔截。如:美國的“愛國者”,是一種防空、反導兼容型防空導彈。海灣戰爭中,“愛國者”大戰“飛毛腿”的畫面讓人們驚嘆不已;俄國的S-400“凱旋”導彈,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防空導彈之一;美國的“宙斯盾”導彈,是美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中遠程艦對空導彈,經過多次改進,已演變出16種型號,成為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艦載防空導彈;俄國的“安泰”-2500導彈,也是在S-300導彈基礎上研製的。它是一種機動式反導、反飛機通用導彈,可攔截各種飛機、巡航導彈; 以色列的“箭”-2導彈,是以色列與美國合作研製的一種防空導彈,其攔截高度為10~40千米,作戰距離為90千米,殺傷概率達90%,具有一定的低層防禦能力,目前已具備作戰能力。二是反巡航導彈的戰法。一是先期預警,就是積極采用各種情報、偵察、預警和報知等手段,準確及時地察明敵巡航導彈的攻擊方向和目標,預先采取防範措施。二是打擊平臺。就是集中使用遠程空地打擊兵器,在敵使用巡航導彈的徵候已經明顯,以及正在使用巡航導彈的過程中,抓住有利時機,摧毀巡航導彈的發射平臺。三遠程攔截。就是使用先進的防空導彈,在準確及時的偵察預警保障和嚴密可靠的防護抗擾掩護下,對飛行中的巡航導彈實施盡遠攔截。四是近程擊毀。就是綜合利用陸、海、空軍防空力量和人民防空力量中現裝備的各種型號的高炮、高機和單兵防空導彈等防空兵器,沿敵巡航導彈的飛行航路,形成遠中近程與高中低空相結合的立體防空火網,攔截敵巡航導彈。五是幹擾迷盲。就是統一編組和作用各軍兵種、各級和地方各種電子戰力量,從不同空間上沿敵巡航導彈的主要來襲方向,實施電子幹擾,使巡航導彈因製導失控而改變航路偏離方向、脫離目標乃至自爆。六是障礙阻擊。就是廣泛發動軍地各種專業力量,在敵巡航導彈飛行航路必經的有利地形上,以及必打的重要目標附近,預先和臨時設置主動式與被動式相結合、爆炸性與非爆炸性相結合的多道低空立體遮障,使敵巡航導彈撞毀或被擊毀。六是以騙誘彈。就是廣泛運用撒布假信息、設置假目標、偽造假設施和實施假機動等偽裝欺騙措施,達到示假隱真、以假亂真和造假惑敵,誘使敵巡航導彈打不着真目標的目的。
五、光電對抗技術成為反巡航導彈的“殺手鐧”
由於巡航導彈的雷達和紅外特徵信號較弱,能在超低空利用地(海浪)雜波和有利的地形隱蔽飛行,同時由於按預先裝訂的程序飛行,使被攻擊一方不能簡單地通過測軌確定其發射點和彈道着點。因此,比高超音速戰術彈道導彈更難以探測和跟蹤。所以,利用激光雷達與紅外搜索相結合的光電探測與跟蹤係統,不僅可從背景中發現識別目標,而且可為艦載、機載或陸基武器係統提供目標的精確距離和彈道軌跡。美海軍為增加水面艦艇反巡航導彈能力,正在研製一種艦載紅外搜索跟蹤係統。其探測器每秒完成一次水平搜索,可探測出剛剛飛出水面的巡航導彈,並將導彈的航跡、方向和仰角等信息傳給艦載“宙斯盾”作戰係統和光電對抗係統,繼續跟蹤已被識別目標的同時,還可繼續搜索新出現的目標。這種紅外搜索跟蹤係統的虛警率低,對目標的跟蹤數據精度高。目前,反艦巡航導彈大多采用慣性製導加上雷達末製導或紅外末製導的製導係統。因此,在末製導段實施光電幹擾十分有效。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實現:其一是把目標信號或對比度降低到傳感器係統無法鑒別的程度,也就是消除或降低目標的光電暴露特徵,或者是使目標與背景在光電探測條件下一致。這就是所謂的“隱身和遮蔽”。其二是用假的或歪麯後的目標信號取代真實目標信號,也就是歪麯真實目標暴露徵候,用假的目標信息欺騙敵方,使其産生錯誤的判斷,這就是所謂的“假目標欺騙”。具體地講,有如下幾種手段和技術:利用寬波段(多功能,包括可見光,中遠紅外,甚至毫米波)煙幕進行遮蔽幹擾。煙幕的大量微小顆粒對可見光、紅外輻射起吸收和散射作用,把入射的紅外輻射衰減到光電瞄準探測係統不能可靠工作的程度。有資料表明,當目標産生的紅外輻射通過遮蔽煙幕的透過率小於15%時,被動紅外成像係統將無法顯示完整的目標圖像。煙幕幹擾可使彈上的紅外成像器件,電視、激光接收機難於獲取地面目標景象,從而不能發現攻擊目標,使導彈失去精確製導能力,命中精度大大降低。采用偽裝隱蔽與欺騙(CCD)技術。CCD技術的合理應用能顯著降低目標被敵方探測的可能性,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光電融合技術。這是一種降低對比度的幹擾方法,包括顯示目標本身特徵的各部分之間對比度的降低和目標與背景之間的對比度降低。在紅外波段常采用的方法有:降低熱點溫度、絶熱、發射率控製、能量轉換等。用顯示目標假外表的方法來掩蓋事物的真實性,即改變目標易被光電成像係統所識別的特定可見光、紅外圖像等特徵,從而使敵識別發生睏難或産生錯誤。其方法有改變目標特徵、蹤跡及活動、運用第2目標特徵等。
總之,巡航導彈的威脅已日益嚴重,但它並不是不可戰勝的,衹要認真研究綜合分析、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方法,是可以對其進行有效對抗的。光電對抗技術在反巡航導彈係統中的重要作用十分明顯,技術潛力很大,但其技術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涉及到諸多關鍵技術難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和研究中加倍努力,以早日實現對巡航導彈的有效對抗 |
|
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BGM-109)
美國AGM-86C空射巡航導彈
中國紅鳥巡航導彈
中國CJ—10(長劍10)巡航導彈
俄羅斯薩姆(AS-15)空射對地巡航導彈
俄羅斯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導彈 |
|
xunhang daodan
巡航導彈
cruise missile
由氣動升力、噴氣發動機推力和重力决定飛行軌跡、形似飛機的無人駕駛武器,早期又稱飛航式導彈。最早的巡航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研製的 V-1導彈。戰後巡航導彈在 V-1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50年代以來,蘇聯發展了“冥河”、“沙道剋”等10多種艦載和機載巡航導彈。美國研製了“馬斯” B、“鬥牛士”、“鯊蛇”等巡航導彈。早期的巡航導彈大多比較笨重,精度低,易遭攔截,在性能上不如彈道導彈。60年代初,美國衹有一種空地巡航導彈服役,其他型號均被淘汰。到了70年代,高效率的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小型化核彈頭、中製導和末製導技術的進展,使巡航導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批高性能的空射、潛射和陸射巡航導彈相繼問世。對低空或超低空突防能力、高精度和進攻性武器多樣性的需要,使巡航導彈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戰武器,獲得較快的發展。
巡航導彈按發射位置和目標位置的不同分為地地、艦(潛)地、空地、艦艦和岸艦巡航導彈,按用途分為戰略巡航導彈和戰術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彈體、助推發動機、主發動機、製導係統和戰鬥部。彈體包括殼體和彈翼,通常由鋁合金或復合材料製成。 彈翼常用平面彈翼,有固定式和摺叠式兩種。摺叠式彈翼在發射前成摺叠狀態,發射後展開。動力裝置是助推發動機和主發動機。助推發動機常用火箭發動機。空射巡航導彈不裝助推發動機。主發動機通常用渦輪風扇發動機或渦輪噴氣發動機,有的用衝壓發動機或火箭發動機。現代巡航導彈往往采用復合製導係統以提高命中精度。前期由慣性製導係統製導,後期用中製導或末製導修正。有的用慣性製導加地形匹配中製導係統,有的則用慣性製導加主動雷達末製導係統。戰鬥部放置在導彈的前段或中段,用核裝藥或普通裝藥。
現代巡航導彈的特點是:①起飛重量小:約為50年代同樣射程巡航導彈的1/10,導彈尺寸小,雷達反射面也小,不易被敵方探測。②命中精度高:射程3000公裏的亞聲速巡航導彈的飛行時間接近3個小時,慣性陀蠃漂移誤差大,嚴重影響命中精度。采用地形匹配中製導或自主式末尋的製導可以修正偏差,能使導彈精確命中目標。③飛行高度低:可作超低空飛行。
“戰斧”戰略巡航導彈
1967年埃及用蘇聯製造的“冥河”巡航導彈擊沉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在1982年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阿根廷用法國製造的“飛魚”機載巡航導彈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這些事實促使許多國傢重視巡航導彈的發展。中國、意大利、英國等也都研製或裝備了巡航導彈。
(黃守忠)
|
|
- : missile, usu with a nuclear warhead, that flies at low altitude and is guided by its own computer
- n.: cruise missile, cruise missle
|
|
俄羅斯 | 武器 | 導彈 | 軍事 | 超音速巡航導彈 | 中國 | 炸彈 | 式空射巡航導彈 | |
|
|
型巡航導彈 | 陸基巡航導彈 | 長劍10巡航導彈 | 巡航導彈潛艇 | 先進巡航導彈 | 英國巡航導彈 | 法國巡航導彈 | 雄風2E巡航導彈 | 空射巡航導彈 | 巡航導彈概論 | 戰略巡航導彈 | 戰術巡航導彈 | 戰斧式巡航導彈 | 反艦艇巡航導彈 | 玄武-3型巡航導彈 | 巡航導彈核潛艇 | 天獅星巡航導彈 | 超音速巡航導彈 | 式空射巡航導彈 | 風暴陰影巡航導彈 | 長劍10陸基巡航導彈 |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 無人機改巡航導彈 | 巡航導彈專業研究 | 美國戰斧潛射核巡航導彈 | AGM-86式空射巡航導彈 | KH-55型巡航導彈 | CJ-10陸基巡航導彈 | X-55巡航導彈 | Kh-101型巡航導彈 | 蘇俄戰略空射巡航導彈 | 俄新型Kh一555巡航導彈 | 戰斧式海基巡航導彈 | 戰斧式陸射巡航導彈 | 美國“戰斧”巡航導彈 | “戰斧”式巡航導彈 | “斯卡普EG”巡航導彈 | AGM-86B空射巡航導彈 | PTA靶機/巡航導彈 | AGM-86巡航導彈 | 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 |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 “紅鳥”巡航導彈 | 雄風-2E“戰略”巡航導彈 | 007係列之:勇破巡航導彈 | AGM-86中程空射巡航導彈(ALCM) | 查理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 “戰斧”艦對地式巡航導彈 | AGM-86B空射巡航導彈 | “天箭—1”巡航導彈 | “巴布爾”巡航導彈 | 中國紅鳥巡航導彈傢族 | X—555戰略巡航導彈 | BGM-109“戰斧”巡航導彈 | 回聲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 美海軍戰斧巡航導彈 | BGM-109C戰斧式巡航導彈 | AGM-86空射巡航導彈 | 潛射型新式GPS戰斧巡航導彈 | 我在北約機翼下追逐巡航導彈 | 美BGM-109“戰斧”艦(潛)載巡航導彈 | 俄羅斯O(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 美國“戰斧”海上發射巡航導彈 | 美國“戰斧”陸上發射巡航導彈 | X-15(AS-16反衝)式空射巡航導彈 | 俄羅斯X-555高精確遠程巡航導彈 | 美海軍BGM-109“戰斧”巡航導彈 | 俄印開始批量生産“布拉莫斯”反艦巡航導彈 | 伊斯坎德機動式戰術巡航導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