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崇禮住宅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崇禮住宅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崇禮住宅在東四六條西口內,門牌63號、65號。清代光緒年間大學士崇禮的住宅。崇禮字受之,漢軍正白旗人,姓姜氏,誤傳其姓蔣,而稱蔣四爺。光緒二十六年(1900)授東閣大學士轉文淵閣大學士。崇禮和皇室有姻親關係。這座宅院坐北朝南,臨街有3門,東門(63號)和西門(65號)之間尚有一門,現已封閉。院內可分3區,即東、西住宅區和中間的花園區,均相互通連。此宅占地面積萬餘平方米。後門直通七條,宅院南側(六條路南)有馬號。東宅所屬的一院,北房為前廊後廈,當初或為書齋,內部有清代著名書法傢鄧石如題寫的蘇東坡詩詞的硬木隔扇。東跨院內,有假山、涼亭,原是和中部花園相連的組成部分,已以墻隔開。花園內有假山和亭臺遊廊,山前原有月牙河相繞,山上建有戲臺,山北側有一面闊五間的大廳和戲臺相對,原明間有額“定靜堂”,為翁同龢書。此宅曾號稱“東城之冠”。抗日戰爭時期,為偽新民會會長張燕卿所購。張為清末大學士張之洞子。此宅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No. 2
  崇禮住宅 清光緒朝大學士崇禮的宅第。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城區東四六條。建於清光緒年間。宅院坐北朝南,建築面積5 298平方米。分東、西、中三路。臨街開有3門:東門、中門和西門,中門為花園門,已封閉。東院及花園原為崇禮居所,西宅先後為崇禮弟兄和崇禮之侄存恆所居。宅內原有房三百餘間,僅存一百二十六間半。1935年國民黨將領劉汝明購得此宅。北平淪陷後,先後為偽新民會會長張燕卿(張之洞之子)、日本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居住。北平解放初期,為華北大學校部所在地。1950年為中國人民大學機構駐地。“文化大革命”期間花園裏的假山、水池被拆毀、填平,廳堂原有的楹聯、匾額均毀。其主要亭臺樓閣館堂格局完整。1987年被列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製地帶,保護範圍係今東四六條63號、65號院範圍以內。
  建築:①東路。三進大型四合院。大門一間開在東南青竜位上,合瓦清水脊廣亮大門,東連倒座南房一間,西邊八間。第一進院有正房九間;第二進院由一疊一捲垂花門和廊廡組成。進垂花門即為內宅,正房三間,硬山合瓦箍頭脊帶排山勾滴。東西耳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為硬山合瓦箍頭脊。正房、廂房和垂花門之間用抄手廊相連接。此院北面原有花園和花洞子,後改建為鍋爐房。②西路。由1組四進四合院和左右數個跨院組成。大門位於軸綫偏東,為一間合瓦清水脊廣亮大門,對面有八字影壁1座。大門東接倒座房三間,西接倒座房七間,七間倒座房的後檐墻上保留着供拴馬用的6個小洞。門內迎面為1座鞍子脊灰筒瓦的一字影壁,院內有北房九間,與七間倒座房組成第一進院落。二進院正房三間,帶東西耳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均為硬山合瓦箍頭脊。正房、廂房與前院的北房用抄手廊相連接。兩廂房之外各自形成1座跨院:西跨院有南北房各三間,與西配房組成1座小三合院;東跨院南北房各三間,北房為兩捲勾連搭帶前廊後廈,室內有清代鄧石如題寫蘇東坡詩詞的硬木隔扇。三進院的正門為1座兩捲垂花門,院內正房五間,硬山合瓦箍頭脊排山勾滴,東西各帶耳房兩間,西耳房的西邊又有三間硬山捲棚頂的房(房頂已改為水泥瓦);東西廂房各三間,南山各帶耳房一間。正房、廂房和垂花門之間都有抄手廊相連接。最後一進院有硬山合瓦後罩房十一間,正面五間,兩側各三間,用3條清水脊並列。其西邊有硬山筒瓦箍頭脊正房三間。③中路。宅院中部為花園。一座面闊五間的戲樓江花園分為前後2部分。前半部有水池和水座,後半部主要為假山。最後一進院落有正房五間,原為祠堂。
  崇禮(?~1907),清鹹豐七年(1857)以拜唐阿為清漪園苑丞。光緒元年(1875)任山海關副都統。光緒五年歷遷內閣學士。光緒二十年加太子少保銜,後升任理藩院尚書。光緒二十四年授刑部尚書。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北京,為留京辦事大臣。光緒二十九年授東閣大學士轉文淵閣大學士。光緒三十三年卒,葬於西郊東道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