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又稱“麓山”。在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海拔297米。山青水秀,林木蔥鬱。有“嶽麓之勝,甲於湘楚”之稱。有麓山寺、嶽麓書院、白鶴泉、愛晚亭、望湘亭及黃興、蔡鍔、陳天華墓葬等名勝古跡。 |
|
嶽麓山聯繫方式地址:長沙市湘江西岸。
郵編:410000嶽麓山投訴電話長沙市旅遊投訴電話:0731-5810110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嶽麓山景區榮譽4a級景區嶽麓山門票價格門票:15元;雲麓宮5元;麓山寺5元;鳥語林20元嶽麓山節慶活動四月八。四月八日為佛祖釋迦牟尼生日,南朝時即有是日以香水浴佛,共作竜華會之習。長沙古有造烏米飯(俗稱青精飯)之俗。無子者往佛寺許願乞兒。瀏陽的一些地方,此日將寫有“四月八,佛祖先。毛姑娘,請上天”的紙條呈“十”字形貼於廳堂廊亭處,據說可防毛蟲瓦蛆。
端陽節是與年節、中秋並列的民間重要節日。這一日,長沙人民為了紀念屈原特意舉辦竜舟競渡比賽,人們從幾十裏以外嚮湘江、瀏陽河、撈刀河兩岸涌來,找有利地形觀看。午飯後,賽船將竜王接上船頭,競渡開始。船上健兒隨着鑼鼓節奏,振臂揚波,奮勇爭先,兩岸如體育場之看臺,人頭攢動,銃炮喧天,喊聲動地。賽事至傍晚猶酣,有的於初六日加賽,賽畢舉行送竜王儀式。民間以為劃竜船可禳災(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多災)。瀏陽新開一帶,在端午前一個月,即戰鼓催人,謂竜舟鼓,村民歡聚演練,竜舟競渡氣氛提前到來。
六月六。古稱天販節,俗稱“杯官生日”。官,亦稱鄱官,相傳是災害之神。是日城內多設醮,以禳災。農傢則剪紙為田神,上塗雞血,舉之於竹竿,每田插一根,叫敬官。有的於五更時殺雄雞祭於田間,叫祭官,以求禳災豐穩。讀書人曝曬書畫,婦女翻曬珍貴衣服。寺廟詞堂翻曬經書族譜和菩薩袍服,故是日又名曬譜節,諺雲:“六月六,人曬衣裳竜曬袍”。嶽麓山開放時間8:00-16:00嶽麓山最佳旅遊時間總地來說,秋天去長沙旅遊是比較合適的。嶽麓山特別提醒要註意衛生保健,春天氣候變化無常,時風時雨,外出春遊時定要備足衣服,攜帶雨具,
以防雨淋,傷風感冒。登山下坡,切勿迎風而立,避免受涼。嶽麓山美食湘菜歷史悠久,是中國八大風味萊係之一,講究刀工,註重火候,調味豐富,側重辣味。主味突出,尤重酸辣焦麻。講究刀工和裝盤,既註重內涵精當,又着眼外形美觀,使色、香、味和諧統一。
湘菜的品種目前已達1000多種,長沙幾大著名湘菜館中,仍保持着日常供應上百種。長沙名酒有“白沙液”。嶽麓山住宿長沙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其旅遊配套設施相當完備,各類賓館酒店遍布全市。
五星級賓館有:解放東路380號的華天大酒店,芙蓉南路298號的神農大酒店,韶山北路149號的通程國際大酒店。
四星級的酒店有:八一西路88號的富麗華酒店,勞動西路386號的湖南佳程酒店,芙蓉中路465-467號的金源大酒店,八一西路68號的紫東閣華天大酒店等。
另外,還有衆多各種檔次的酒店可供遊人自行選擇。嶽麓山購物長沙的繁華地段在湘江東岸的中山路、五一路、黃興路,前兩者都是商業集中地區,而黃興路目前正在改建成一條步行街。
長沙工藝、土特産品素負盛名,湘茶是聞名中外的名貴茶,味醇可口;湘綉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構圖優美,綉藝精湛;湖南瓷器,歷史悠久,被人贊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暢銷國內外;益陽的鬆花皮蛋現已遠銷國外;此外,鴨絨製品、竹刻等都是比較有名的特産。嶽麓山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嶽麓山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舊志稱當衡山(南嶽)之足,故以麓名。南北朝宋劉宋時《南嶽記》載:“南嶽周圍八百裏,回雁為首,嶽麓為足。”面積8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297米,碧嶂屏開,秀如琢玉,層巒聳翠,山漳幽深。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跡可覓,以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望湘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為最有名。嶽麓山又是湖南重要的文教育區,湖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湖南師範大學等大專院校和一些科研單位匯集城此。附近又多橘園,1975年闢為公園。1972年湘江大橋建成後,嶽麓山、橘子洲和長沙市區聯成一體,遊覽極為方便。為全國自然風景名勝區。
嶽麓山總面積36平方公裏,由麓山、天馬山、桃花嶺、石佳嶺四個景區及新民學會舊址、南津城士城頭二景點組成。麓山景區為全區精萃所在,面積6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300.8米。碧嶂屏開,秀如琢玉,層巒疊翠,山澗深幽。
嶽麓山景區薈萃了湘楚文化的精華,名勝古跡衆多,集儒釋道為一體,革命聖跡遍布且植物資源豐富。白鶴泉、禹王碑、捨利塔、飛來石、自來鐘、穿石坡等皆分佈在山林嶽壑之間;山中現有植物174科559屬977種,其中晉朝的羅漢鬆、唐代銀杏、宋時香樟、明清楓慄均係千年古樹,老幹虯枝,蒼勁挺拔,高聳入雲。座落在山中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為宋代四大書院之冠;古麓山寺號稱“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山頂有道傢的二十澗真虛福地雲麓道宮;地處青楓峽的我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建於清乾隆57年,為風景絶佳之地,也是毛澤東同志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係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跡、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等組成,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區。已開放的景區有麓山景區、橘子洲頭景區。其中麓山景區係核心景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規劃開放的景區有:天馬山、桃花嶺、石佳嶺及土城頭景點等,總面積達36平方公裏。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南接衡嶽,北望洞庭,西臨茫茫原野,東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馬、鳳凰、橘洲橫秀於前,桃花、緑蛾竟翠與後,金盆、金牛、雲母、圭峰拱持左右,靜如竜蛇逶迤,動如駿馬奮蹄,凌空俯視如一微縮盆景,測視遠觀如一天然屏壁。可謂天工造物,人間奇景,長沙之大觀。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自古以來就以山清水秀著稱於世,它主要有清風峽景區、雲麓峰景區、萬景園風景帶、赫石坡景區、儒傢勝地、佛寺探幽、雲麓道宮、橘子州頭等景區。
愛晚亭
原名紅葉亭,又稱愛楓亭。在嶽麓山嶽麓書院後清風峽的小山上。四周皆楓林,春時青翠,夏日陰涼,深秋則楓葉紅豔,別有桂趣。亭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建,因取唐杜牧“停滯不前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意而名。光緒、宣統年間,湖南高等學堂臨督程頌萬將張南軒與錢南園遊山七律詩刻於亭中方石上,題名“二南詩刻”,亭前石柱刻對聯曰:“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亭右有清楓橋,下面小溪叫蘭澗,1952年亭又經修葺,朱欄藻井,煥然一新,毛澤東題有“愛晚亭”額。
黃興墓
在嶽麓山上。墓由三層臺階百餘級踏步導入,墓碑為一四棱形的整塊4乳白色岩石琢成,全高約10米,因地處嶽麓山高峰開闊處,顯得格外聳拔、挺秀、眺望湘江江,長沙景物盡入眼底。黃光(1874—1916),朱名軫,號杞園,又號剋強,湖南善化(今長沙)人,辛亥革命重要領導人,史有“孫黃”之稱。1904年組織華興會,翌年8月與孫中山、章太炎等人組織中國同盟會,曾生動並領導欽州、廉州(治今廣西合浦)、鎮獻花(今友誼關)、河口、廣州等地區反清戰役起義,任民軍戰時總司令。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袁世凱稱帝後,任討袁軍總司令。1914年赴美醫病,1916年病重回國,10月31日於上海病故,時年43歲,次年移柩長沙,國葬於嶽麓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麓山寺
在嶽麓山半腰,係晉初古寺,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大寺。明神宗時更名為萬壽寺,民國初年復名,古麓山專。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用“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的詩句稱頌殿字宏大。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於1944年被炸毀,僅存山門和觀音閣,現已修整一新.山門上有“古麓出寺”的橫額,兩旁為“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對聯,門外古楓參天,濃蔭覆蓋,門內園圃百花爭豔。觀音閣為磚木結構,1955年曾加以修葺,1980年再次修整恢復原貌,並在廳堂神龕中置觀音像。閻內常舉辦小型書畫展覽。觀音閣前有兩株羅漢鬆,左邊一株是六朝遺跡,稱“六朝鬆",樹齡在1700年以上,是嶽麓山植物界的"元老",老幹新枝,紛繁翁鬱,彌足珍貴;右邊一株於清代被巨風拔去並被清代人補植。兩棵古鬆並峙於閣前,遊人樹下經過,若入關隘,故有“關鬆"之稱。 |
|
嶽麓山在長沙市區之西,東臨湘江,面積約8平方公裏,古人贊譽其“碧嶂屏開,秀如琢珠”。唐宋以來,嶽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澗深聞名。六朝羅漢鬆、唐宋銀杏、明清鬆樟相當著名;愛晚亭、清風峽、蟒蛇洞、禹王碑、嶽麓書院等景觀聞名遐邇。這裏還葬有黃興、蔡鍔等著名人物。嶽麓山春天滿山蔥緑、杜鵑(市花)怒放;夏日幽靜涼爽;秋天楓葉流丹,層林盡染;隆鼕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四季風景宜人。
嶽麓書院在山之東麓,始建於宋開寶九年(976年),朱熹、張 主講期間是全盛時期,有學生千人,成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府,後又變成高等師範學校。1925年改為湖南大學。書院現存古建築尚有御書樓、文昌樓、半學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經堂、自卑亭等,讓人緬懷書院輝煌歷史。
嶽麓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名山勝地。
位於清風峽口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廣袤無垠的湖湘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偉人。
嶽麓山也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這裏長眠了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帝製,實現共和而獻身的先烈;為捨生取義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還長眠了抗日戰爭時期為抵禦外侮而浴血疆場,以身殉國的中國軍民。
那一座座為他們樹立的豐碑墓志,永遠昭示和激勵着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構成了嶽麓山的一幅幅悲壯肅穆的人文景觀。其山脈屬南嶽衡山,古人把嶽麓山列為南嶽七十二之一,稱為靈麓峰。南北朝劉宋時《南嶽記》載:“南嶽周圍八百裏,回雁為首,嶽麓為足。故名嶽麓。據地質學考證,嶽麓山奠基於古生代,形成於中生代,發展於新生代,距今三億餘年。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係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古城長沙湘江兩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跡、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等組成,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已開放的景區有麓山景區、橘子洲頭景區。其中麓山景區係核心景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規劃開放的景區有:天馬山、桃花嶺、石佳嶺及土城頭景點等,總面積達36平方公裏。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南接衡嶽,北望洞庭,西臨茫茫原野,東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馬、鳳凰、橘洲橫秀於前,桃花、緑蛾竟翠與後,金盆、金牛、雲母、圭峰拱持左右,靜如竜蛇逶迤,動如駿馬奮蹄,凌空俯視如一微縮盆景,側視遠觀如一天然屏壁。可謂天工造物,人間奇景,長沙之大觀。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自古以來就以山清水秀著稱於世,它主要有清風峽景區、雲麓峰景區、萬景園風景帶、赫石坡景區、儒傢勝地、佛寺探幽、雲麓道宮、橘子州頭等景區。
清風峽景區:嶽麓書院至麓山寺的𠔌地,名叫清風峽。《嶽麓書院志》記載:“當溽暑時,清風徐至,人多休息,故名以次得。”歷朝歷代的人們都將這裏看成是避暑的天然勝地。清風峽自然景色秀美,峽內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溪澗盤繞,流泉星羅棋步。風物景色隨着氣候和季節的轉換,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峽內還有衆多的文物古跡為世人所矚目,內有歷史悠久的佛寺名塔—捨利塔,有我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有著名的二南詩刻,以及劉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 |
|
嶽麓山位於長沙西郊,湘江西岸,是南嶽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時的《南嶽記》就提到:“南嶽周圍八百裏,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嶽麓山由此得名。嶽麓山周圍有天馬、鳳凰、緑蛾、金牛等峰嶺拱護,連巒疊峰數十公裏,山中石骨巷秀,樹木蔥鬱,如一翡翠玉屏,橫叢在湘江兩岸,人們稱它“碧嶂屏開,秀如琢玉”,有“嶽麓之勝,甲於楚湘”的美譽。所以,自古有無數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要到這裏遊賞,從而留下了衆多的歷史古跡與文化故事。到宋代,隨着潭州講學之風的盛行,嶽麓山更是勝友如雲,張、朱熹等人經常留連山間,感慨“年華供轉徙,眼界得清新”,使嶽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濃厚。
嶽麓山雲麓峰左側峰巒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嶽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徵,是宋代摹刻至此的。這塊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傳4000多年前的洪荒時代,天下被淹沒洪水之中,大禹為民治水,到處奔波,疏導洪流,竟“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傢門不入”,最終製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傳說大禹曾到過南嶽,並在岣嶁峰立下了這塊石碑。東漢趙嘩《吳越春秋》就記載了這一傳說:“禹登衡山,夢蒼水使者,投金簡玉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處。”唐代韓愈為此登臨岣嶁峰尋訪禹碑,雖未親見,卻留下了“蝌蚪拳身薤葉撥,鸞飄風伯怒蛟螭”的詩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緻遊南嶽,在岣嶁峰摹得碑文,過長沙時請人翻刻於嶽麓山顛。宋以後,碑被土所掩。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禹碑名聞於世。明楊慎曾撰禹王碑釋文:
“承帝日咨,翼輔佐卿。洲諸與登,鳥獸之門。參身洪流,而明發爾興。久旅忘傢,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華嶽泰衡。宗疏事裒,勞餘神。鬱塞昏徙。南瀆愆亨。衣製食備,萬國其寧,竄舞永奔。”
據學者研究,這篇碑文既不同於甲骨鐘鼎文,也不同於籀文蝌蚪文,很難辨認,楊慎釋文也衹是一說,難作定論。加上我國歷代碑石中尚無夏禹時代的實物例證,因而此碑很可能是後人假托而成。但韓愈所聞,何緻翻刻卻是事實,所以即使是唐宋時所刻石碑,也已是千餘年前的珍貴古物了。明清兩代,吟詠禹王碑的詩詞很多,有朱翊鑾的《禹跡亭》、崔應科的《禹碑》、石公蔭的《登禹王碑憩望》、瀋一揆的《禹碑》等等。大都表達了對大禹治水功績的敬仰和對碑文難以認釋的感嘆,如瀋一接的詩云:
“平成績奏幾千年,石壁遺文尚宛然。豈是後人偏好事,應知古聖示心傳。竜蛟影動雲煙亂,珠露光凝日月懸。愧我讀書無萬卷,空來擬議未能詮。”
現在全國各地有10餘處禹碑,據說都是由嶽麓山禹碑復刻的,由此也可見它的珍貴。
嶽麓山除禹王碑外,還有一塊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寬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傢李邕撰文和書寫,黃仙鶴刻石。碑額篆書“麓山寺碑”4個大宇,碑文共1400餘字,駢散文體兼用,敘述了麓山寺自晉泰始(265-274)年間建立至唐開元(713-741)立碑時500年間的興廢修葺、歷代禪師宣揚佛法的經過,以及嶽麓山的佳麗風光。
李邕,揚州江都人,史書記載“邑之文,於碑頌是所長”。由於他任過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所以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寫的此碑碑文為行楷書,詞句華麗,字體秀勁,集漢魏碑銘之長。在李邕一生書寫過的衆多碑銘中,以麓山寺碑最為精美,碑的背面還有米芾等宋元名傢的題名,因而歷代書傢都將它視作珍品。由於此碑的文采、書法、刻工都精湛獨到,所以人們又稱它“三絶碑”。“三絶碑”在我國古代碑刻藝術中聲譽很高,碑字用行書是此碑新創,筆力雄健渾厚,後起書法大師,如蘇、米芾等都沿襲其法。元代書法大傢趙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擬之”。自古至今,許多著名文人遊覽嶽麓山時都特意來觀摩此碑,宋代的張、明代的李東陽等都留下了吟詠它的詩篇,可見其對後人影響之大。
唐代是詩的盛期,當駱賓王、杜甫;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往來吟詠古長沙時,長沙本地的俊傑之士也才華畢露,他們撰文作詩,聯句競對,從而引出了一則王磷、李群玉麓山競對的佳話。王是長沙人,善作詩詞,才思敏捷,唐鹹通(860-872)年間,由觀察使崔鉉推薦,到長安參加“日試萬言科”。考試那天,王請到10位書吏,各給筆墨紙張,然後自己往來口授,10吏筆不停書。首題《黃河賦》3000字,數刻而成,再記《鳥散餘花落》詩20首,到中午就已寫就了7000言。當時掌權的宰相路嚴見王才華出衆,想羅緻門下,派人召見王,王謝絶,路嚴大怒,絶了王的仕途。王便獨自返回長沙,寄情於山水之間放懷詩酒。一天,他在嶽麓山偶遇另一位湖南名詩人李群玉。李群玉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詩自娛,詩筆妍麗,才力邁健,又好爭勝鬥強,恃纔自傲。兩個要遇時,李群玉問王:“公何許人?”王回答:“日試萬言王。”因為李群玉一嚮看不起孜孜於功名仕途的人,又認為日試萬言衹有應酬工作,算不得真才華,便在言語中對王顯出輕視的態度,王覺察到後,裝作不知,衹是提議兩人以聯句較量才力,李群玉毫不在意,一口應允。不料王占對快捷,佳句泉涌,李群玉幾乎無法應付,當王吟出“芍藥花開菩薩面,棕櫚葉散夜叉頭”的絶句時,李群玉不覺傾倒,連嘆“好句、好句”,自愧不如。從此,李群玉與王結為好友,麓山競對的佳話也在湖南廣為流傳。
宋代嶽麓山還産生了一則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鬍寅怒斥姦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斷南侵,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左,執掌朝柄的秦檜等人畏敵如虎,一味妥協投降,鬍寅目睹國傢的內憂外患,心急如焚,對南寧朝廷極為不滿,對秦檜之流深懷憎恨,他憤而辭去京官,請示歸回湖南和父親鬍安國、弟弟鬍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鬍寅正在長沙嶽麓山遊覽麓山寺,突然聽到秦檜黨羽劉旦來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氣憤,便揮筆在墻壁上大書“是何南海之鰐魚,來作長沙之鳥。”南海鰐魚的比喻,來唐代韓愈的《祭鰐魚文》。傳說韓俞初任南海邊潮州刺史,知道惡溪中有鰐魚把百姓的牲口幾乎吃光了,便寫了《祭鰐魚文》投入惡溪命鰐魚限日離開潮州遷往南海,否則將弓矢捕殺殆盡,結果鰐魚懼怕潛走,以後潮州永無鰐魚。劉旦恰好是潮州人,鬍寅是將他比喻成了那兇殘虛偽的潮州鰐魚,又到長沙來為害百姓了。劉旦見了這題句,知道是在譏諷自己,便嚮秦檜告狀。鬍寅因而落職,20年不再做官。這表現出鬍寅和其他湖湘學派創始人一樣,節操凜然,一身骨氣,為嶽麓秀山增色不少。 |
|
1、嶽麓山南大門——愛晚亭——捨利塔——劉道一墓——覃理鳴墓——半山亭(休息)——蔣翊武墓——麓山寺——白鶴泉.笑啼岩——印心石屋——雲麓宮 飛來石 歸來鐘
2、嶽麓山南大門——五輪塔——半山亭(休息)——麓山寺——白鶴泉.笑啼岩——蔡鍔墓——黃興墓——長廊——極目山莊——索道
3、嶽麓山東大門——索道——極目山莊——禹王碑——長廊——響鼓嶺、鳥語林——印心石屋——麓山寺——白鶴泉.笑啼岩——蔣翊武墓——劉道一墓——覃理鳴墓——愛晚亭——南大門
4、嶽麓山東大門——索道——極目山莊——禹王碑——長廊——響鼓嶺、鳥語林——雲麓宮 飛來石 歸來鐘——萬景園——肖勁光銅像——穿水坡水塘——五輪塔——南大門 |
|
旅遊一綫
長沙火車站-長島路口-湘域中央(曙光路口)-喬莊-韭菜園-蔡鍔中路口-五一廣場-市四醫院-嶽麓山北-二裏半-湖南師大-嶽麓山南-桃子湖-湖南大學-天馬山東-科教新村
106路
嶽麓山風景區、師範大學、招呼站、濚灣鎮、五一廣場、先鋒廳、中山路、銀盤街、興漢門、湘雅路、二馬路、湘雅路口、竹山園、新河
立珊專綫
火車站、長沙大廈、袁傢嶺、韭菜園、五一廣場、濚灣鎮、嶽麓山風景區北門、招呼站、師範大學、嶽麓山風景區、漁灣市、左傢壠、中南工大
202路
火車站、五裏牌、長沙大廈、袁傢嶺、文藝路口、長嶺、窯嶺、東塘北、東塘西、侯傢塘、仰天湖、三醫院、南門口、天心閣、天心公園、鳳凰臺、建湘南路口、五一廣場、濚灣鎮、嶽麓山風景區北門、招呼站、嶽麓山風景區
305路
高葉塘、濚灣鎮、嶽麓山風景區北門、招呼站、師範大學、嶽麓山風景區、漁灣市、左傢壠、中南工大 |
|
嶽麓山風景區從2009年6月1日開始取消門票。 |
|
湖南大學 | bbs | 湖大論壇 | 湖大 | 遊戲 | 道教 | 名勝 | 天下2 | 長沙 | 中學 | 嶽麓書院 | 坡屋頂 | 柳士英 | |
|
|
嶽麓山組 | 嶽麓山二 | 嶽麓山北 | 嶽麓山南 | 嶽麓山莊 | 嶽麓山屋 | 嶽麓山寺碑 | 嶽麓山公館 | 嶽麓山茶竿竹 | 嶽麓山茶稈竹 | 嶽麓山屋望京 | 嶽麓山愛晚亭 | 嶽麓山電視臺 | 嶽麓山應急車 | 嶽麓山莊湘菜館 | 嶽麓山屋什剎海 | 嶽麓山屋工體店 | 嶽麓山大學科技園 |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 | 嶽麓山道林二寺行 | 長沙7天酒店(嶽麓山店) | 臨夏嶽麓山森林公園 | 先君守官司醴陵日予嘗隨先生讀書嶽麓山法華臺上時年一十五今茲再來四十有七年矣置榻設幾之處歷歷可尋感而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