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河南 >安陽 > 嶽飛廟
顯示地圖
目錄
民間習稱“嶽王廟”
岳飞庙 民间习称“岳王庙”
  民間習稱“嶽王廟”。 宋 代名將 嶽飛 的祠廟。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 棲霞嶺 下。 南宋 隆興 元年(1163年), 孝宗 即位, 嶽飛 之冤昭雪,改葬遺骸於此。 嘉定 十四年(1221年),改北山 智果院 為祠廟,即今之 嶽王廟 。現存建築係 清 代以後陸續重建,1979年曾全面整修。為古今重要名勝。又 河南省 湯陰縣 亦有 嶽飛廟 。在 湯陰 縣城西南隅。建於 明 初,歷經修葺,建築群面積達四千平方米。廟內有正殿、寢殿,周圍有 嶽雲殿 、 四子殿 、 孝娥殿 、 嶽珂殿 、 三代祠 等建築,並保存有刻石一百四十餘方。今為 嶽飛紀念館 。
No. 2
  嶽飛廟投訴電話安陽旅遊投訴電話:0372-3688002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嶽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受敬仰的民族英雄,他的家乡就在本市湯陰縣。從京廣鐵路湯陰站下車,一出站,即可望見雄居於花崗岩基石上的嶽飛銅像。
  湯陰縣有許多與嶽飛有關的遺址,嶽飛廟就在縣城內。嶽飛廟始建年代不詳,現址為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殿宇近百間。精忠坊是嶽飛廟的頭間,為一座營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兩側八字墻上刻有1.8米高的兩側大字“忠”、“孝”。進入門檻,便見石階下跪着五具鐵鑄像,即當年殺害嶽飛的秦檜、王氏、萬俟禹、張俊、王俊。跪像背後立一尊金銅像,怒目執劍,對秦檜等人呈居高臨下鎮壓之勢。兩側楹聯上寫着:
  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宰相
  端冕垂施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
  出身於農民家庭的嶽飛是南宋著名軍事傢、抗金名將。他自幼聰慧過人,喜歡詩書;少時拜師習武,20歲從軍,其母曾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嶽飛率軍抗摯金兵,六戰六捷,屢建戰功。宋高宗卻夥同姦相秦鬆一心與金求和,一天連下12道金牌,強令嶽飛撤兵,並解除了他的職務。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39歲的嶽飛殺害於杭州。家乡人民對嶽飛寄予無限的敬仰之情,對秦檜等姦臣恨之入骨。
  嶽飛廟內,碑碣林立。東西小院中各有亭子一座,東為“肅瞻”,西曰“觀光”。院中碑刻近300通,是中原地區一個較大的書法、文學藝術寶庫。
  穿過儀門,由禦碑亭北望,即為雄偉莊嚴的大殿。大殿高10米,氣勢恢宏。殿內正中是嶽飛的彩色座像,氣宇軒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為貼金巨匾“還我河山”。
  東西廂房為嶽飛生平事跡陳列館。後院為寢殿,殿內陳列着嶽飛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寢殿後還有嶽雲祠、四子祠、嶽珂祠、孝娥祠等
No. 3
  嶽飛廟位於開封市區南20公裏的朱仙鎮。建於明成化十年(1479年),與湯陰、武昌和杭州嶽飛廟統一稱為全國四大嶽飛廟,享譽中外。朱仙鎮嶽飛廟坐北嚮南,為三進院落,外廊呈長方形,整個殿堂恢弘莊嚴,碑亭林立,刻繪塑鑄,豐富多彩。據《祥符縣志》引明成化碑記:“嶽廟始建於鄂,再建杭,三建於湯陰,今建於梁城南之朱仙鎮。在鄂者王開國地;王冤白時,已建於杭者王墓存焉;在湯陰者王田之邦;而朱仙鎮者王之功於杭者王墓存焉;在湯陰者王者也。”朱仙鎮嶽飛廟曾吸引了於謙、乾隆皇帝、楊成武、朱穆之、鬍耀邦等歷史名人到此瞻仰留墨。此廟經明、清多次整修和重建。1987年人民政府又撥款整修,占地12320平方米,由山門、鐵鑄跪像、碑廊、拜殿、正殿、寢殿和嶽飛及傢人的彩繪塑像組成。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嶽飛誕辰888周年,整修後的嶽飛廟於1991年11月15日開放。地址:開封朱仙鎮
  宋代名將嶽飛祠廟,原名精忠廟,後也稱“宋嶽忠武王廟”,是後人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我國著名民族英雄嶽飛而建。
  嶽飛(公元1103-公元1142),字鵬舉,宋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人(今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裏的菜園鎮程崗村)。16歲從軍,32歲擢節度使,纍官至太尉、宣撫使、樞密副使,20年的戎馬生涯。堅主抗金,曾四次舉兵北伐。紹興十一年遭投降派秦檜、高宗殺害。年39歲。
  嶽飛廟址位於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年代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下。以後歷代屢有增建,逐漸成為一處完整的古建築群。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嶽飛之冤昭雪,改葬遺骸於此。嘉定十四年(1221年),改北山智果院為祠廟,即今之嶽王廟。現存建築係清代以後陸續重建,1979年曾全面整修。為古今重要名勝。又河南省湯陰縣亦有嶽飛廟。在湯陰縣城西南隅。建於明初,歷經修葺,建築群面積達四千平方米。廟內有正殿﹑寢殿,周圍有嶽雲殿﹑四子殿﹑孝娥殿﹑嶽珂殿﹑三代祠等建築,並保存有刻石一百四十餘方。今為嶽飛紀念館。
  現有面積4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築近百間。坐北朝南,外廊呈長方形。臨街大門為精忠坊,面西,木結構,鬥拱型製九踩四昂重翹。坊之正中陽鎸明孝宗朱祐樘賜額“宋嶽忠武王廟”,兩側八字墻上用青石碣分別陽刻“忠”、“孝”兩個大字。字高1.8米,遒勁端莊,格外醒目,過精忠坊為山門,坐北朝南,三開間式建築,兩側扇形壁鑲嵌有滾竜戲水浮雕,門前一對石獅分踞左右。山門檐下一排巨匾,上書“精忠報國”、“浩然正氣”、“廟食千秋”,是當代書法傢舒同、楚圖南、肖勞的手跡。兩側還有一副楹聯:蓬頭垢面跪當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坐上,看看今日將軍."山門對面為施全祠,內塑施全銅像,對祠前秦檜、王氏、萬俟卨(mò qí xiè) 、張俊、王俊五姦黨鐵跪像呈鎮壓之勢。
  拾級入廟,古柏蒼勁,碑碣林立,東有肅瞻亭,西有覲光亭,儀門前兩道高大的碑墻把這裏闢作東西兩個小院。穿過禦碑亭,便是嶽廟之主體建築--正殿。該殿面闊五間18.30米。進深三間11.60米,鬥拱型製為五踩重翹重昂,硬山式建築,高10米。體態穩重,氣勢恢宏。殿門楣上懸有五塊巨匾,分別是“乃武乃文”、“故鄉俎豆”、“忠靈示泯”、“百戰精威”、“乾坤正氣”。其中“百戰神威”和“忠靈未泯”為清帝光緒和太後慈禧所題。正殿中央為嶽飛彩塑坐像,高丈餘,英武魁偉,正氣凜凜。上懸“還我河山”貼金巨匾。坐像兩側鑲嵌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楹聯“朱仙鎮血戰喪敵膽,風波亭長恨遺千秋”。四周墻上,懸挂着國內現代著名書畫傢頌揚嶽飛的書畫墨寶,內容多樣,各具物色。大殿兩側的東西廡中,現為嶽飛史跡陳列室。
  大殿後院,是寢殿、嶽雲祠、四子祠、嶽珂祠、孝娥祠。寢殿內陳列着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人們常在這裏流連忘返,欣賞贊嘆其精湛的書法藝術。
包含詞
朱仙鎮嶽飛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