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嶽陽樓 Yue township Building》 |
詩人: 劉長卿 Liu Changqing
行盡清溪日已蹉,雲容山影兩嵯峨。樓前歸客怨秋夢, 湖上美人疑夜歌。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
《嶽陽樓 Yue township Building》 |
詩人: 元稹 Yuan Zhen
嶽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
《嶽陽樓 Yue township Building》 |
詩人: 李商隱 Li Shangyin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嶽陽樓。 可憐萬裏堪乘興,枉是蛟竜解覆舟。 |
《嶽陽樓 Yue township Building》 |
詩人: 李商隱 Li Shangyin
漢水方城帶百蠻,四鄰誰道亂周班。 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 |
|
請鑒賞:
|
|
在湖南省嶽陽市西門上。始建於唐代,宋代滕子京重修。以范仲淹所作《嶽陽樓記》聞名。主樓三層,通高2035米,黃色琉璃瓦頂,氣勢雄偉。已闢為公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湖南省 嶽陽市 西門古城樓。相傳 三國 吳 魯肅 在此建閱兵臺, 唐 開元 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 張說 謫守 巴陵 (即今 嶽陽市 )時在舊閱兵臺基礎上興建此樓。主樓三層,巍峨雄壯。登樓遠眺,八百裏 洞庭 盡收眼底,為古今著名風景名勝。 唐 代著名詩人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李商隱 等都有詠 嶽陽樓 詩。 宋 慶歷 五年(公元1045年) 滕子京 守 巴陵 時重修, 范仲淹 為撰《嶽陽樓記》,名益著。其後迭有興廢。解放後,曾先後數次整修。1977年間又對此樓進行了全面修葺。 |
|
嶽陽樓聯繫方式 地址:嶽陽古城的西門之上,
郵編:414000 嶽陽樓投訴電話 嶽陽市旅遊投訴電話: 0730-8232528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嶽陽樓景區榮譽 4a級景區
江南三大名樓 嶽陽樓門票價格 46元 嶽陽樓節慶活動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相傳屈原在這天投江殉國,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懷念,端陽這天,嶽陽地區有供貼子(即獻詩,粘貼在門壁上,大都是五七言絶句)、紮艾人、挂蒿薄劍、喝雄黃酒、吃粽子、包子、戴香禳等習俗,尤其是竜舟競渡最有特色。民彥道:“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竜舟競渡爭先恐後的場面激烈,極具觀賞性。
重陽節
每年農歷三月三、九月九,到大雲山燒香拜佛的遊客不計其數,嶽陽市旅遊局、嶽陽縣政府從1999年開始在大雲山國傢森林舉行重陽登高節,這一活動是嶽陽旅遊的又一大景觀。
嶽陽樓開放時間 8:00-16:00 嶽陽樓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5月至10月,是嶽陽-洞庭湖最佳旅遊季節。 嶽陽樓特別提醒 去長江三峽遊覽的遊客可以在客輪停泊嶽陽城陵磯碼頭時(會停半天時間),乘當地的旅遊客車前往嶽陽樓和洞庭湖遊覽,還有時間可以逛逛當地的廟前街,之後再乘旅遊車趕回船上,時間是足夠的。當然你也可以從長沙乘火車到嶽陽,衹需十幾塊錢,2個小時就到了。
到嶽陽後可以買銀魚和君山銀針茶等的土特産。
洞庭湖裏出産的銀魚色白肉嫩,肥腴味美,是具有很強滋補作用的美味菜餚。
君山銀針茶産於洞庭湖的君山一帶,沏泡後,芽尖竪立杯底,宛如嫩筍出土,香氣清爽,回味甘醇。
另外,嶽陽的傳統名産還有紙扇和羽毛扇。紙扇骨小紙薄而透明,一把紙扇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製成;羽毛扇是用洞庭野雁等鳥類的羽毛製成的。現在,嶽陽扇有250多個品種。 嶽陽樓美食 去嶽陽就是要吃洞庭湖産的鮮魚,嶽陽的各酒傢都很善於烹魚,當地的“巴陵全魚席”頗有特色,席上所有的菜餚都由魚製成,但都各具風味,有鬆鼠桂魚、藉絲銀魚、冰凍魚膠、竹筒蒸魚、清蒸全水魚、蝴蝶過海(原料是黑魚)、鬆籽鱔魚等。
特色菜:
洞庭臘野鴨條為洞庭湖地區著名風味。洞庭湖盛産野鴨,臘製為當地獨特技藝。洞庭臘野鴨條以薫臘野鴨為主要原料,去骨切成條塊,伴以水芹、生薑、精????、芝麻油等佐料。菜餚柔中帶韌,香味濃郁。
洞庭銀魚不但肉質細嫩,而且含蛋白質豐富,並具有寬中健胃、滋陰補腎之功能。食時,一般將鮮銀魚取熟豬油煎炒或以瘦肉、雞蛋烹湯,是味道鮮美的佳餚。此外,曬幹後,做湯或煎炒也各具千秋。嶽陽筵席上的“銀魚三鮮”,味道鮮美,膾炙人口。
蝴蝶過河,又名蝴蝶飄海,因魚片經過燙涮以後形似蝴蝶,故名。嶽陽地區廚師用火鍋代替民間的七星爐,並先以雞湯、魚頭、魚骨、魚皮製成鮮汁倒入火鍋(也可用不銹鋼湯鍋配小酒精爐),食用時將魚片放入沸滾的火鍋中燙熟撈起,蘸調味料食用即成。成菜魚肉細嫩,湯汁鮮美,出燙現吃,非常適口。此菜極受人們歡迎,並成為“巴陵全魚席”中的菜餚之一。
君山銀針雞片,與杭州“竜井蝦仁”一樣,聞名全國。“君山銀針”是摘自君山白鶴寺內十幾株茶樹上的茶葉,味道清香甜美,飲後能使人精神振奮,具有安神、健胃之功效,自唐末至清一直被當作貢茶。君山銀針雞片即用雞肉和君山銀針茶滑炒而成,成菜白緑相間,雞片鮮嫩,銀針清香,其味極佳,深受中外顧客的歡迎。
小吃:
長壽五香醬幹以黃豆為原料,佐以雞湯、味素、香油、香料等精製而成。色澤烏亮,質地鬆軟,味鮮可口,醬香撲鼻,回味無窮。
蘭花蘿蔔又名簑衣蘿蔔,是明末清初由洞庭湖區盛産的皮薄、肉嫩、光潔的鮮蘿蔔為原料,輔之以辣椒粉、????創製而成。後經改進,蘿蔔經數刀切後,仍為一個整體,提起時形同盛開的蘭花,又如過去農民的雨具簑衣,故得名。它保存了傳統的鮮辣風味,又有脆嫩鬱香的餘味;同時,還有助於消化,增加食欲,一直暢銷湘北市場。
三塘甜酸蕎頭以本地産的蕎頭為原料精製而成,以白、圓、脆、肉緊而聞名,具有開胃、防暑、助消化之功能。
蝦餅是湖南嶽陽風味小吃,是用洞庭湖一帶出産的鮮蝦拌以面粉糊炸製成的,具有味鮮香嫩、焦脆可口的特點。
嶽陽樓住宿 嶽陽的酒店、賓館很多,高、中、低檔都有,住宿不成問題。四星的南湖賓館,周圍環境不錯,漢森賓館條件也不錯。火車站附近有中達、中訊、中銀、中鐵炮臺山賓館、曉朝賓館等等,雙標房價格100-200元…… 背包族可入住經濟實惠的招待所、旅社等。 嶽陽樓購物 到嶽陽後可以買銀魚和君山銀針茶等的土特産。
洞庭湖裏出産的銀魚色白肉嫩,肥腴味美,是具有很強滋補作用的美味菜餚。
君山銀針茶産於洞庭湖的君山一帶,沏泡後,芽尖竪立杯底,宛如嫩筍出土,香氣清爽,回味甘醇。
另外,嶽陽的傳統名産還有紙扇和羽毛扇。紙扇骨小紙薄而透明,一把紙扇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製成;羽毛扇是用洞庭野雁等鳥類的羽毛製成的。現在,嶽陽扇有250多個品種。 嶽陽樓玩法 參觀、攝影、旅遊、
素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盛譽的嶽陽樓踞於嶽陽古城的西門之上,其氣勢之壯闊,構製之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名冠天下的嶽陽樓構製獨特,風格奇異.樓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 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樓中四柱高聳,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瞭,恰似一隻凌空欲飛的鯤鵬,尤顯雄偉壯麗.
嶽陽樓是什麽時候建的,說法不一。一般都認為它始建於唐,後毀於兵燹,北宋年間重修和擴建。嶽陽樓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989-1052年)寫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嶽陽樓記>>。據說當時巴陵郡守(嶽陽在宋時屬巴陵郡)滕子京集資重修了嶽陽樓。
嶽陽樓真正聞名於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嶽陽樓記》以後.滕子京無愧為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纔巨卿者不成著."於是,他便請當時的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嶽陽樓記》.斯文一出,廣為傳誦,雖衹有寥寥369字,但其內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氣勢之磅礴,語言之鏗鏘,真可謂匠心獨遠,堪稱絶筆.其中尤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成為千古名言.自此,嶽陽樓更是名揚中外. 以後歷朝歷代的詩人作傢在此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文.如虞集、楊維楨,楊荃、李東陽、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來引把酒臨風,登樓吟詠.
滕子京是很有才學的人,在樓落成之時,憑欄遠眺,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麯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59個字寫景抒情,很有氣勢。但是范仲淹應滕子京之請,為嶽陽樓作記,寫得就更好。<<嶽陽樓記>>共360字,文情並茂,讀之感人肺腑。文中許多警句已成為後人處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更為人所傳誦。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嶽陽樓,在明崇禎十一年(1639年),毀於戰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年),知府張德容對嶽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將樓址內遷6丈有餘。解放後,政府多次進行維修,1983年又進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構件,按原件復製更新。
在嶽陽樓一千餘年的歷史中,幾經風雨滄桑,屢毀屢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餘次.每次重修後,"則層檐冰閣,岌頌於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毀之時,"則波巨浪,衝擊於其下,遷客騷人矯首而太息"(清朝張德容《重修嶽陽樓記》),至民國末年,樓身已經破舊不堪. "雄雞一唱天下白",嶽陽樓迎來了第一縷曙光.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嶽陽樓極為珍視,對共進行了徹底的重修.重修後的嶽陽樓,保持了原有的規模和結構,保留了原有的建築藝術和歷史風貌.樓底花崗石臺基增高了30釐米,使嶽陽樓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顯主次分明,錯落有緻.樓地面改鋪古代青,廳中的四根楠木大柱,為舊樓原物;宋代的四個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國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磚墻,改用了仿明清式樣的雕花貼金門窗.二樓為使登臨者視野更加開闊,加大了遊廊空間.樓堂正面懸挂着清著名書清傢張照書寫的《嶽陽樓記》,由12塊紫檀木組成.三樓陳列着一代偉人毛澤東手書杜甫的《登嶽陽樓》詩.各樓懸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對,並增刻了古今名傢吟詠嶽陽樓的楹聯.其中一樓有一幅長達102字的對聯,上聯為"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絶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淪然涕下!"下聯為"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水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而三樓一副短聯,僅僅八個字:"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
嶽陽樓所處的位置極好。它屹立於嶽陽古城之上,背靠嶽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
嶽陽樓的建築很有特色。主樓3層,樓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負全樓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彼此牽製,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其建築的另一特色,是樓頂的形狀酷似一頂將軍頭盔,既雄偉又不同於一般。
嶽陽樓側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懷甫亭等建築。
在嶽陽樓下的沙灘上,有三具枷鎖形狀的鐵製物品,重達1500斤,也吸引不少遊人觀看。其用途為何,至今說法不一。 |
|
嶽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嶽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嶽陽樓”。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嶽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嶽陽樓了。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更使嶽陽樓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傢亦多以嶽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嶽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復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
現在的嶽陽樓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製。登嶽陽樓可瀏覽八百裏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嶽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準為首批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是長江黃金旅遊綫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是嶽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嶽陽旅遊業的竜頭。 |
|
嶽陽樓屹立於湖南省嶽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區內陸地東西長約130米,南北長約300米,陸地投影總面積3.9萬平方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鶚,遙對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萬裏長江。它雖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當中國中部,挨長江、伴洞庭,於洞庭湖居其口,於長江居其中。以水路言,從嶽陽出發,上溯長江,經三峽,可通巴蜀;順長江東下,可達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乃至遠涉重洋;沿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上溯,可與湖南76個縣市相連。以陸路言,緊靠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在南北交通幹綫上亦處中端,極易轉入與之相連的其他鐵路、公路,通達各省。 |
|
東漢末年,孫權的手下大將魯肅奉命鎮守巴丘,操練水軍,在洞庭湖接長江的險要地段建築了巴丘古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魯肅在巴陵山上修築了閱軍樓,用以訓練和指揮水師。閱軍樓臨岸而立,登臨可觀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盡收眼底,氣勢非同凡響,這座閱軍樓就是嶽陽樓的前身。
閱軍樓在兩晉、南北朝時被稱為巴陵城樓,到唐朝時期方始稱嶽陽樓。
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貶至嶽州,當時的嶽陽樓已坍塌,滕子京於慶歷五年在廣大民衆的支持下重建了嶽陽樓。
滕子京重修的嶽陽樓,在明崇禎十一年(1639年)毀於戰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年),知府張德容對嶽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將樓址內遷6丈有餘。
嶽陽樓在1700餘年的歷史中屢修屢毀又屢毀屢修。幾經風雨滄桑,屢毀屢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餘次.每次重修後,“則層檐冰閣,岌頌於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毀之時,“則波巨浪,衝擊於其下,遷客騷人矯首而太息”(清朝張德容《重修嶽陽樓記》)。
至民國末年,樓身已經破舊不堪。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嶽陽樓極為珍視,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嶽陽樓進行了維修,還修建了懷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跡。
1983年,國務院撥專款對嶽陽樓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以“整舊如舊”為宗旨的落架大修,把已腐朽的構件按原件復製更新。
1984年5月1日,嶽陽樓大修竣工並對外開放,修復後的嶽陽樓保存了清朝的規模、式樣和大部分的建築構件。
重修後的嶽陽樓,保持了原有的規模和結構,保留了原有的建築藝術和歷史風貌,樓底花崗石臺基增高了30釐米,使嶽陽樓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顯主次分明,錯落有緻。樓地面改鋪古代青,廳中的四根楠木大柱,為舊樓原物;宋代的四個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國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磚墻,改用了仿明清式樣的雕花貼金門窗。二樓為使登臨者視野更加開闊,加大了遊廊空間。樓堂正面懸挂着清著名書法傢張照書寫的《嶽陽樓記》,由12塊紫檀木組成。 |
|
嶽陽樓的建築構製獨特,風格奇異。氣勢之壯闊,構製之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嶽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柱高聳,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了,恰似一隻凌空欲飛的鯤鵬。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中部以四根直徑50釐米的楠木大柱直貫樓頂,承載樓體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彼此牽製,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
嶽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鬥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
|
唐開元四年張說貶到嶽州後,决定張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魯肅閱兵臺舊址修造“天下名樓”。有一位從潭州來的青年木工李魯班,手藝高強,擅長土木設計,被張說相中。張限李木匠嶽陽樓建築結構圖片在一個月內設計出一座三層、四角、五梯、六門、飛檐、鬥拱的樓閣圖紙。誰知李魯班擺弄了一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來的圖紙衹是一座過路小亭。張說很不滿意,再限七天時間,一定要拿出與洞庭出水形勝相得益彰的有氣派的樓閣圖紙。
正當李魯班一籌莫展時,一位白發老人走了過來,問清緣由,便把背的包袱打開,指着編有號碼的木它它說:“這些小玩意兒,你若喜歡,不妨拿去擺弄擺弄,或許會擺出一些名堂來。若是還差點什麽,就到連升客棧來找我。”李魯班接過來,擺了又撤,撤了又擺,果然構成了一座十分雄壯的樓型。大傢十分高興,都說是祖師爺顯靈,嚮白發長者道謝。老人說自己是魯班的徒弟,姓盧。後來,老者在湖邊留下了寫有“魯班尺”3字的木尺,一陣風後不見了。工地上人群紛紛跪下,嚮老者逝去的方向叩頭不止。 不久,一座新樓拔地而起,高聳湖岸,氣象萬千。 |
|
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6年),堪稱"燕汗大手筆"的張說貶官嶽陽後,寄情山水,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以後,還有李白、杜甫、李商隱、李群玉等大詩人接踵而來,寫下了成百上千語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給嶽陽樓蒙上了一層濃厚的文化意藴。
嶽陽樓不衹建築精巧,而且還是一個集對聯、詩文及民間故事為一體的藝術世界。12塊檀木板組成的木雕屏篆刻着《嶽陽樓記》全文,各種對聯懸於四壁,長的達100餘字,短的衹有8個字。
嶽陽樓保存的歷代文物,當推詩仙李白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最為著名,其次要數清書法傢張照書寫的《嶽陽樓記》雕屏。雕屏由12塊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書法、刻工、木料全屬珍品,人稱“四絶”。此外,人們把范仲淹作記,滕子京重修嶽陽樓,大書法傢蘇舜欽書寫了《嶽陽樓記》和邵竦篆刻並稱為“天下四絶”,並樹立了“四絶碑”至今保存完好。
附近有二醇亭,相傳八仙之一呂洞賓曾三度醉臥此間;仙梅亭,因挖出有枯梅花紋的石板相傳為他跡而得名。在嶽陽樓下的沙灘上,有三具枷鎖形狀的鐵製物品,重達1500斤,也吸引不少遊人觀看。其用途為何,至今說法不一。
三樓陳列着一代偉人毛澤東手書杜甫的《登嶽陽樓》詩。各樓懸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對,並增刻了古今名傢吟詠嶽陽樓的楹聯。其中一樓有一副長達102字的對聯,上聯為"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絶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下聯為"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而三樓一副短聯,僅僅八個字:“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
滕子京無愧為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纔巨卿者不成著。”當他重修嶽陽樓後委人畫了一幅《洞庭晚秋圖》和一封求記書寄給當時的大文學家、政治傢、軍事傢范仲淹,請他為樓作記。當時范仲淹正被貶到河南鄧州戍邊,見其書信後,欣然奮筆疾書,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嶽陽樓記》。《嶽陽樓記》全文369字,字字珠璣,文章情景交融,內容博大,哲理精深,氣勢磅礴,語氣鏗鏘,真可謂匠心獨遠,堪稱絶筆。尤其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體現了中華民族之偉大精神,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千古名言。自此《嶽陽樓記》名傳千古,嶽陽樓也是名揚中外,以後歷朝歷代的詩人作傢在此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文。如虞集、楊維楨,楊荃、李東陽、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來引把酒臨風,登樓吟詠。
滕子京是很有才學的人,在樓落成之時,憑欄遠眺,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麯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59個字寫景抒情,很有氣勢。 |
|
據史料記載,對樓的破壞主要是兵燹、水患、雷擊、火燒、蟻害或城垣坼裂等,要保護嶽陽樓的絶對安全,就應消除這些事故産生的條件。要做好嶽陽樓的保護工作,主要堅持抓好以下“五防”:
一、防火。
嶽陽樓為純木結構,年時經久,過分乾燥,油漆又多, 所以說火災是她的天敵之一,必須絶對防止火源。主要是防止電火、煙火、雷擊之火。首先是防止電源失火,導電綫絶對不能上樓,在特殊情況下要臨時用電,也要經有關部門同意後派專人負責堅守現場,及時撤除,以防萬一。其次是控製流動火源,主樓內及樓周圍一定射程範圍內應杜絶煙火,要劃片分區派專人巡邏,日夜輪守,對違規吸煙、燒香者嚴肅查處。第三是拆除嶽陽樓絶對保護範圍內的破舊房屋及易燃建築,杜絶火災隱患。第四是防止雷擊,歷代嶽陽樓有多次是因雷擊失火而毀,因此對避雷針應定期檢修或升級換代,以保證避雷針經常發揮其效能。
二、防水。
嶽陽樓所處的嶽陽城地處長江中遊南岸,洞庭湖盆地邊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雨水充沛,年均氣溫為17℃,年降水日為135—158天。多年平均一次連續最長降雨日為16天,年降水量最多達到2336.5毫米,降雨較多,增加了空氣的濕度,對嶽陽樓的木構件和樓內設施造成了威脅,也增加了樓體基礎泊岸和平臺的保護難度。93年、95年國傢文物局先後撥專款380多萬元對駁岸進行維修、加固,就是因為排水不暢造成了駁岸損壞。因此要定期檢查樓內是否漏雨,對排水係統要定期疏導,保證排水管道暢通,不讓雨水浸入基腳。上半年雨水多,是每年清理排水係統的關鍵時期。另外還要時刻提防洞庭湖高位洪水對嶽陽樓泊岸的衝擊影響,註意及時加固臨湖泊岸和圍墻。
三、防蟻害。
因為嶽陽樓所處的地區雨水多,濕度大,樹木密,為白蟻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溫床”,蟻害成為這座木樓的又一天敵。1983年落架大修前,她一樓的12根楠木大柱不是被白蟻蛀空,就是業已糟朽,整個梁柱結構完全不能再承受壓力了,二樓的四根支角柱全部腐朽,白蟻對嶽陽樓的危害之大可見一斑,雖然1984年大修時已對白蟻防治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但白蟻在樓的周圍仍有危害,所以在日常維護工作中,應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勤於檢測,加強防蟻力度。
四、防損壞。
隨着旅遊事業的迅猛發展,登臨嶽陽樓觀光攬勝的遊客與日俱增,絡繹不絶,給樓體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當登樓人數超過八十人時,人站在樓上就有明顯的震感,因此第一,應控製一次性上樓人數,特別是旅遊旺季,要組織遊客分批限量登樓,可以采取售樓票和樓務管理人員有序組織的形式來達到減輕樓體壓力的目的。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減少人為損壞,人流過大對樓梯、樓板磨損較大,應在這些地方采用竹條、膠墊等進行有效保護,把人對木質的損壞減到最低限度,延長主樓的壽命和維修的周期。
五、防治野麻。
野麻是一種纖維植物,喜光,耐旱耐鹼,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在嶽陽樓的石板、樓頂的瓦件夾縫中和墻壁的空隙中隨處可見。其根莖能將石墻頂起,造成石墻移位和變形;能將琉璃瓦交接的部位鬆動,造成古樓頂層滲雨,時間一長致使古樓的木料製件受潮腐損。如果說白蟻是木質構件的天敵,那麽野麻就是破壞石材城墻結構的頑兇,如果不及時根治,面積越來越大,數量越多,對嶽陽樓駁岸基臺、古建築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必須堅决防治,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專人負責,尋求有效辦法,常抓不懈,直至徹底根除。 |
|
東漢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南徵荊州,以舟師追擊劉備,至巴丘(今嶽陽)。
赤壁之戰後,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巴丘為周瑜奉邑之地。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
十二月 周瑜從京口 (今江蘇鎮江)返回江陵(今湖北江陵)。途中,病死於巴丘。孫權命魯肅代替周瑜領兵。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
孫權、劉備爭奪荊州,孫權遣魯肅以萬人屯巴丘,防禦關羽。
吳嘉禾三年(234)
八月 諸葛亮卒。孫權恐魏趁機南下,增派巴丘守兵萬人。
晉
晉太康元年(280)
二月 晉王×、唐彬定巴丘。《輿地廣記》載:“晉太康元年,以吳巴丘邸閣置巴陵縣”。
東晉
東晉義熙八年(412)
朱超石作《夜泊巴陵》詩,稱:“古村空列樹,荒戍久無樓”。
南朝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
中書侍郎、大詩人顔延之路經巴陵,作《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詩中有“清氛霽嶽陽”之句,“嶽陽”之名首次見於詩文。
宋
宋元嘉十六年(439)
廢建昌郡,置巴陵郡,擴建郡城。《隆慶嶽州府志》載:“今嶽州郡城始於宋元嘉十六年,因肅舊圍增築”,“內跨崗嶺,濱阻三江,歷代悉仍其舊”。
唐
唐開元三年(716)
中書令張說出任嶽州刺史,常與纔士登嶽陽樓,有詩百餘篇列於樓壁。張說曾編有《嶽陽集》。並於嶽陽樓的北面百步修樓一座,後人稱為“燕公樓”。
唐開元十三年(725)
大詩人李白出蜀,經巴渝,下三峽,遊洞庭,首次到達嶽陽。開元十五年(727)出遊,又往來經過嶽陽。開元二十七年(739)秋,李白與詩人王昌齡相會於嶽陽。
唐天寶年間(742~755)
裴元贊整修嶽州府城池。
唐乾元二年(759)
賈至被貶為嶽州司馬,在嶽州三年,編有《巴陵詩集》。
唐大歷三年(768)
鼕 杜甫攜全家從湖北江陵、公安流寓嶽州,泊舟城下。769年春,再登嶽陽樓。
唐永貞元年(805)
十月 韓愈赴江陵,途經嶽州。
是時,劉禹錫也在嶽州,登嶽陽樓。
唐元和十四年(819)
春 白居易登嶽陽樓。
唐廣明元年(880)
十月 黃巢農民起義軍攻剋嶽州
後梁
後梁開平二年(908)
六月 嶽州為淮軍所據。梁太祖朱溫涸舟師圍攻。淮軍焚嶽州城而逃。
北宋
北宋 乾德四年(966)
二月 嶽州遭火災。《宋史》載:“火起郡署廩庫,延燒市肆民捨殆盡,官吏逾城僅免”。
北宋慶歷四年(1044)
春 滕子京受謫,任嶽州知軍州事。滕子京將唐、宋名人詩賦七十八首榜於嶽陽樓梁間。
北宋慶歷五年(1045)
春 滕子京重修嶽陽樓,並擬於樓臨湖一帶修築偃虹堤。次年,歐陽修作《偃虹堤記》。
北宋慶歷六年(1046)
六月十五日 滕子京寄書范仲淹,為嶽陽樓求記。
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作《嶽陽樓記》。
滕子京立“四絶碑”。
北宋慶歷七年(1047)
滕子京遷任蘇州。滕子京在嶽期間,曾編刻《嶽陽樓詩集》。
北宋元豐元年(1078)
十月 嶽陽樓毀於火災。
北宋元豐二年(1079)
春 嶽州代理知州軍鄭民瞻重修嶽陽樓。
元古八年(1085)
孟夏,米芾將范仲淹《嶽陽樓記》寫成條幅,饋贈索書者。
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
嶽州知州軍孫勰重修嶽陽樓。
南宋
南宋建炎三年(1129)
正月 嶽州大火。嶽陽樓受損。
南宋紹興八年(1138)
嶽州知州軍範×修整嶽陽樓。
南宋淳熙五年(1178)
鼕 陸遊路經嶽州,寫有《登嶽陽樓》等詩。
南宋慶元四年(1198)
重修嶽陽樓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
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嶽州連遭火災,嶽陽樓毀於火,不久被修復。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
重修嶽陽樓。李曾伯作《重建嶽陽樓記》。
元至元十四年(1277)
鼕 雜劇傢馬致遠遊歷嶽陽,寫成“神仙道化”劇《呂洞賓三醉嶽陽樓》。
元
元 至元年間(1264~1294)
嶽州路達魯花赤總管李應春在至元年間曾重修嶽陽樓。
元元貞二年(1296)
巴陵郡文學掾陳公舉類編《嶽陽樓集》。
元至下七年(1347)
四月 夏永作《嶽陽樓圖》。
明
明洪武四年(1371)
增築嶽州府城。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嶽州衛指揮使音亮擴建府城。
明宣德年間至正統三年(1426~1438)
明威將軍、嶽州衛指揮僉事劉彥真整修嶽陽樓。
明正統年間(1438~1449)
嶽州知府易善編刻《嶽陽樓詩集》。
明成化七年(1471)
十一月 嶽州知府吳節重修嶽陽樓,於次年五月落成。
明弘治元年(1488)
嶽州知府李鏡類編《嶽陽樓詩集》。
明正德元年(1506)
嶽州知府劉煥重刻“四絶碑”。
明嘉靖二年(1523)
嶽州知府韓士英重修嶽陽樓,編刻《嶽陽樓詩集》。
徐文華作《嶽陽樓詩集序》。
明嘉靖六年(1527)
五月 嶽州霪雨,大水成災。嶽陽樓樓柱被雷擊破。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嶽州知府陸×修整嶽陽樓,校刻胥石泉《嶽陽樓詩集》。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嶽州知府李臨陽修整嶽陽樓,作有《重修嶽陽樓記》。
明隆慶元年(1567)
嶽州知府李是漸繕修城垣,重修嶽陽樓。
明萬歷元年(1573)
正月 鐘崇文重刻胥文明《洞庭君山詩集》。
明萬歷十三年(1585)
八月 嶽州知府梅淳編刻《嶽陽記勝匯編》。
是年,五圻《三纔圖繪》稱:“嶽陽樓,其製三層,四面突軒,狀如十字,面各二溜水。今製,架樓二層,高四丈五尺”。
明崇禎十二年(1639)
六月十三日,嶽陽樓毀於火災。
是年 嶽州府推官陶宗孔重建嶽陽樓,並於樓左側建“仙梅堂”。
清
清順治三年(1646)
九月 何騰蛟率南明二十萬大軍攻打嶽州,被清軍擊敗。嶽陽樓毀於戰亂。
清順治六年(1649)
嶽州知府湯調鼎修葺城池。
清順臺七年(1650)
嶽州知府李若星重修嶽陽樓。
清順治十四年(1657)
春 石濤遊嶽州,作有《嶽陽樓圖》。
是年 嶽陽樓毀於火災。
清康熙二年(1663)
重建嶽陽樓。
清康熙八年(1669)
巴陵知縣李×修葺城池。《乾隆嶽府志》載:“建立城樓,東曰迎暉,南曰迎薫,北曰迎恩,西仍嶽陽樓”。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春 嶽州知府李遇時、巴陵知縣趙士珩倡捐重建嶽陽樓,並於樓左重建仙梅亭。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嶽州火災,焚毀民勞,延燒嶽陽樓。
清康熙四十年(1701)
嶽州知府孫道林重修嶽陽樓,沿未竣工,被洪水衝塌。
清乾隆五年(1740)
湖廣總督班第撥舵桿洲歲修銀六千餘兩,修繕嶽州府城垣及嶽陽樓。
鼕 嶽州知府田爾易、巴陵知縣張世芳興工重修嶽陽樓及城垣,於次年落成。重建的嶽陽樓其製三層,樓右側建有賓館。
清乾隆七年(1742)
嶽州知府黃凝道修葺嶽陽樓,捐建賓館前廳。次年,請刑部沿書張照書范仲淹《嶽陽樓記》,勒於樓屏。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
嶽州知府蘭第錫、巴陵知縣熊懋奬請求修葺府城。經湖南巡撫梁國治、按察使敦福、布政使農起等先後具奏,共撥帑銀六萬九千八百二十兩三錢三分,修葺府城垣及嶽陽樓、文星閣。
清乾隆四十年(1775)
巴陵縣知縣熊懋奬承修嶽陽樓,並於樓右側建“望仙閣”,於樓左側重建“仙梅亭”。
清嘉慶六年(1801)
夏 嶽州知府楊廷柱勸捐重刊《嶽陽樓記》,對樓進行小修。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
嶽州知府翟聲煥勸捐補葺嶽陽樓。
清道光元年(1821)
翟聲煥卸任後,新任知府志勤繼續勸捐修整嶽陽樓,並重修嶽陽樓泊岸。
清道光九年(1829)
夏 嶽州知府呂恩湛勸捐補葺嶽陽樓、仙梅亭。
清道光十九年(1839)
十二月 嶽州代理知府翟聲誥集次修葺嶽陽樓。並修建“鬥姆閣”。
教諭王可權於仙梅亭在左新建“宸翰亭”,摹勒“印心石屋”字碑置於亭內。
清同治六年(1867)
曾國荃撥嶽卡釐稅重修嶽陽樓。將“鬥姆閣”改建為“三醉亭”。修復經亭,何紹基書“留仙亭”字匾,懸於亭額。
清同治十二年(1873)
嶽州知府張德容勸捐整修嶽陽樓基礎,同時生建宸翰亭。
清光緒六年(1880)
嶽州知府張德容重建嶽陽樓,將樓址東移六丈多。同時,重建仙梅亭、三醉亭,加固湖邊駁岸及城上雉堞。於正月動工,十二月竣工。費錢二萬緡。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
六月 黃遵憲赴湖南長寶????法道任,路經嶽州,登嶽陽樓,作《上嶽陽樓》詩。
清光緒三十四年至民國4年(1908~1915)
日本設於上海的日本東亞國文書院,先後遺派遣7批學員到嶽州“考察”,登覽嶽陽樓,並將其情況記入其編寫的《支那省別全志》。
清宣統三年(1911)
九月初三 湘鄂起義軍進駐嶽州,駐城清軍投降,嶽州和平光復。
甘興典領兵七八百人占嶽陽樓,以不縱火燒毀嶽陽樓為條件,嚮嶽州紳商居民要糧食、銀洋。嶽州鎮守正、副司令官唐莽、宋式奔,與湖南都督府密商,智拿甘興典,嶽陽樓化險為夷。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九年(1920)
7月 嶽陽縣知事魯蕩平整修嶽陽樓,撰有《重修嶽陽樓記》。
中華民國十年(1921)
4月,毛澤東邀易禮容等人來嶽陽、華容等縣進行社會調查。相傳此次毛澤東曾登嶽陽樓。 是年12月毛澤東再次來嶽陽,推運工人運動。
中華民國十一年(1922)
7月27日 北軍因直奉戰爭撤離嶽陽,湘軍進占嶽陽,嶽陽樓的窗梁棟柱、門片誇瓦等類多半被搗毀。
中華民國十二年(1923)
是年 嶽陽縣署拆城墻賣磚以解决財政睏難。古城墻僅嶽陽樓與半邊街尚存少許。
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
1月21日 葛應竜(時任兩湖警備總公司部軍務處長)擬籌款重修嶽陽樓,未果。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
8月22日 北伐軍第八軍攻剋嶽陽
8月28日 北伐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遊覽嶽陽樓並攝影留念。
9月18日 蔣介石由蒲圻赴江西,路經嶽陽,遊覽嶽陽樓及魯肅墓。1929年4月27日,蔣介石再遊嶽陽樓。1932年9月28日,蔣介石攜同宋美齡遊覽嶽陽樓和君山。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
1月7日 北伐軍第八軍旅長國威與國民黨嶽陽縣黨部擬籌款補葺嶽陽樓,後無着落。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
7月3日 彭德懷(時任紅三軍團總指揮)率紅三軍團攻剋嶽陽,紅三軍團部分戰士駐嶽陽樓。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
5月5日 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乘專列經嶽陽,提議整理街道,修建嶽陽樓,“以壯嶽陽觀瞻”。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
9月21日 段珩(時任國民革命軍十九師駐嶽旅長兼嶽陽州警備司令)、侯厚宗(時任嶽陽縣長)為重修嶽陽樓嚮全國發出募捐啓事。
10月10日 重修嶽陽樓工程正式動工,由壽昌公司經理黃慶宜承建
是年,湖南海上政府撥嶽陽樓維修款10000銀元。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
4月21日 何鍵遊覽嶽陽樓,並捐款2000銀元。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
2月17日 嶽陽樓重修竣工,並舉行落成典禮。
是年,蔣介石派人送來“砥柱中流”字匾,懸於嶽陽樓一樓。該匾於1949年前後遺失。
何鍵書“嶽陽樓”字匾,懸於嶽陽樓三樓額。該匾1961年被撤換。
國民黨中央監察院長於石任作《重修嶽陽樓記》。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
11月11日 日本侵略軍侵占嶽陽縣城,在嶽陽樓設立收集中國嶽陽至漢一帶的軍事、經濟情報的特務機關“嶽州日本警察分署”。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
9月初 國民軍第十八軍第十八師接受侵華日投降,設師部於嶽陽樓。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
12月8日 國民黨內政部復涵湖南省政府,明確嶽陽樓所有土地、房産係公有的名勝財産。同時,准許依照慣例,將嶽陽樓每年的收益酌提一部分,作為嶽陽樓道士徐至炎等人供香火及生活在的費用。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
5月7日 濱湖一帶遭大風襲擊。嶽陽樓石面壁出現裂縫,平臺南、北牌墻被颳倒。
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批發佈告:“保護名勝,法有明文,不得侵占,告我軍民”。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
5~6月 國民黨白崇禧部敗竄入湘,曾在嶽陽樓召開師團以上官員“應變會議”,研究阻擋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的戰略;7月16日潰逃。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7月20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某團進駐嶽陽縣城,嶽陽和平解放。
1950年
是年,嶽陽縣政府補葺嶽陽樓,鋪整樓前地坪、道路,以便遊人觀覽。
1952年
5月20日 湖南省文委會委員李洞庭來嶽陽樓調查後, 提議修葺,設專人管理。
6月9日 中國建築工會嶽陽縣委員會根據縣政府的要求,作出“修葺嶽陽樓工程”計劃。
12月18日 嶽陽縣政府就嶽陽樓修繕預算及該樓常有駐軍茲擾情況呈文省文委會。
1954年9月,中央文化部就整修嶽陽樓問題批示“本部認為該建築為一著名古跡,應予保存”。
1955年2月15日,省政府撥整修嶽陽樓經費1萬元。省文化局提出以保固為主,維持舊有形製的整修原則。
1956年7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嶽陽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57年7月5日,國傢主席劉少奇乘專列途經嶽陽,指出,嶽陽樓是個很出名的古跡,要註意油漆,防止白蟻。
1958年7月,嶽陽樓管理所成立。
196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譚政遊覽嶽陽樓。
9月,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鬍耀邦來嶽陽視察工作,登覽嶽陽樓;1988年12月7日,鬍耀邦再次登覽嶽陽樓。
1961年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書“嶽陽樓”字匾,撤換原何鍵書寫的字匾。
1962年
春,於嶽陽樓公園第五平臺南端新建懷甫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題寫“懷甫亭”名,匾懸亭額。
1963年
秋,全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傢老捨攜夫人遊覽嶽陽樓。
1965年
11月,中央農墾部部長王震到君山農場視察工作,順道登覽嶽陽樓;1985年12月1日,王震(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視察嶽陽,再次遊覽嶽陽樓,並題寫“湖中園”字匾。1988年“端午節”,王拄着拐杖,第三次登覽嶽陽樓。
1966年
9月,“紅衛兵”到嶽陽樓“造反”,要求砸毀張照手書范仲淹《嶽陽樓記》雕屏,管理人員在雕屏上敷上紅油漆,做成毛主席“語錄牌”,巧妙地保護了雕屏。
1969年
12月18日,葉劍英元帥登覽嶽陽樓,指示地方政府要保護好文物古跡。
1972年
9月1日,湖南省革委重新公佈嶽陽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5年
10月17日,湖南省文化局批準以全木結構翻修三醉亭的方案,三醉亭落架重修工程開工,於1977年9月竣工。
1977年
5月至1978年5月,仙梅亭進行維修。
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許世友登覽嶽陽樓。
1979年
4月1日,日本“中國美術愛好者友好訪華團”19人遊覽嶽陽樓,這是嶽陽市成為開放城市後接待的首批國外遊客。
1980年
10月,楊沫、白楊、劉紹棠、叢維熙、鄧友梅、林斤瀾、劉真、蔣子竜、陳國凱、梁信、戈壁舟等著名作傢在省文聯主席康濯陪同下遊覽嶽陽樓。
10月,全國政協委員、《金陵春夢》的作者唐人遊覽嶽陽樓。
11月,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王首道登覽嶽陽樓。1984年3月5日,王首道再次遊覽嶽陽樓。
1982年
2月底,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遊覽嶽陽樓。
春末,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在武漢講學後,偕夫人專程遊覽嶽陽樓。
5月,中顧委常委宋時輪遊覽嶽陽樓。
6月上旬,全國政協常委、攝影傢黃翔遊覽嶽陽樓,並拍攝完成《古樓望月》。
是月,著名作傢杜鵬程、姚雪垠遊覽嶽陽樓。
8月,中顧委常委蕭剋遊覽嶽陽樓。
11月,文學家丁玲在康濯、任光椿、古華等人陪同下遊覽嶽陽樓。
1983年
3月15日至1984年5月1日,嶽陽樓按“整舊如舊”的方針進行了落架大修。
11月26日,中顧委常委何長工遊覽嶽陽樓。
1984年
2月2日,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毛致用視察嶽陽樓大修工程。
3月16日,趙紫陽(時任國務院總理)遊覽嶽陽樓,聽取嶽陽樓落架大修工程情況的匯報。1993年3月底趙紫陽再次遊覽嶽陽樓。
6月5日,中顧委常委常黎夫遊覽嶽陽樓。
11月10日,中顧委委員帥孟奇遊覽嶽陽樓。
12月2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楊靜仁遊覽嶽陽樓。
1985年
2月3日,中顧委常委伍修權遊覽嶽陽樓。
4月19日,國務委員兼國傢計委主任宋平遊覽嶽陽樓。
5月19日,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常委王平遊覽嶽陽樓。
1986年
1月3日,中顧委常委江華遊覽嶽陽樓。
1月4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任重遊覽嶽陽樓。
4月14日,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遊覽嶽陽樓。
10月1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遊覽嶽陽樓,並給嶽陽市志辦題寫《嶽陽樓志》書名。
11月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費孝通遊覽嶽陽樓。
11月5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王兆國遊覽嶽陽樓。
12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遊覽嶽陽樓。1987年1月4日、1989年12月6日田紀雲在嶽陽視察工作時,均登嶽陽樓遊覽。
1987年
2月29日,國務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遊覽嶽陽樓。
3月9日,李鵬(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丁關根(時任鐵道部部長)一行遊覽嶽陽樓。
6月24日,中顧委常委李雪峰遊覽嶽陽樓。
12月7日,中顧委副主任習仲勳遊覽嶽陽樓。
1988年
1月29日,中顧委常委黃鎮遊覽嶽陽樓。
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喬石遊覽嶽陽樓。
5月4日,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遊覽嶽陽樓並題詞。
5月13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遊覽嶽陽樓。
10月29日,國務委員兼財政部長王丙乾遊覽嶽陽樓。
11月4日,國務委員李鐵映遊覽嶽陽樓;1991年12月20日參加在嶽陽召開的全國血吸蟲防治工作會後,第二次登覽嶽陽樓。
1990年
3月4日,華國鋒(時任中共中央委員)攜夫人遊覽嶽陽樓。
1991年
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登覽嶽陽樓,隨行人員有中宣部部長王忍之、農業部部長劉中一等。
4月29日,中顧委常委康世恩一行遊覽嶽陽樓。
6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傢華率國務院長江三峽考察團成員遊覽嶽陽樓。隨行人員有水利部部長楊振所、農業部部長劉中一、交通部部長黃振東、建設部部長侯捷等。
6月15日,中顧委常委陳錫聯攜夫人遊覽嶽陽樓。
11月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光英率領全國政協三峽工程考察團來嶽陽考察,瀏覽嶽陽樓。
11月18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率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峽考察團來嶽陽考察,遊覽嶽陽樓。
1992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傢教育委員會主任李鐵映率長江三峽考察團來嶽陽考察,遊覽嶽陽樓。
2月2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偕夫人遊覽嶽陽樓。
4月3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遊覽嶽陽樓。
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遊覽嶽陽樓。
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溫傢寶一行遊覽嶽陽樓。
1993年
4月14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國務委員陳俊生一行遊覽嶽陽樓。
8月中旬,基臺維修加固工程的第一期工程——抗滑樁擋土墻工程動工,至1994年5月下旬,工程竣工。按設計要求,在嶽陽樓第三、四平臺共設巨型抗滑樁23根。
12月1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恩茂遊覽嶽陽樓並題詞。
12月18日,原中顧委副主任李德生一行遊覽嶽陽樓。
1994年
6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李錫銘一行遊覽嶽陽樓。
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一行遊覽嶽陽樓。1996年5月16日,李瑞環再次遊覽嶽陽樓。
1995年
7月10日,國傢交通部部長黃振東,副部長李昌鎬等參觀嶽陽樓。
9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薑春雲登覽嶽陽樓。
10月24日,原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和夫人遊覽嶽陽樓,並證實毛澤東手書杜甫《登嶽陽樓》詩係清理毛澤東書案上遺物時發現,約寫於1976年春夏之交。
9月28日,嶽陽樓泊岸維修工程第二期工程開工,1996年元月29日竣工。工程主要包括土方工程、樁基及承臺梁工程。現澆混凝土擋墻及花崗石砌擋墻和石構件修整等五項主要工程。經中國文物研究所、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傢驗收合格。
1996年
2月19日,由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三大名樓舉辦的“江南三大名樓風光攝影聯展”在嶽陽樓接待室開展,至3月底閉展。
4月22日,繼嶽陽樓泊岸維修工程完工後的第三期維修工程開工。主要對嶽陽樓、三醉亭、仙梅亭的油漆更新和局部維修以及對一平臺北段平臺和北通巫峽石碑坊下臺階的整修。工程於是年9月14日完工。
5月12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一行在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等領導陪同下登覽嶽陽樓。
5月16日,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一行登覽嶽陽樓,隨行人員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張君秋,省政協主席劉正等領導陪同。
6月1日,荷蘭王國總檢察長滕卡特一行參觀嶽陽樓。
6月4日,國務委員李鐵映一行在湖南省副省長儲波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8月22日,香港愛國人士、著名實業傢邵逸夫先生參觀嶽陽樓。
10月14日,嶽陽樓首座生態厠所開工,於1997年元月29日完工。
1997年
1月9日,國務委員李貴鮮參觀嶽陽樓。
5月,嶽陽樓管理處舉辦了以慶祝香港回歸為主題的“名樓迎回歸,萬人喜簽名”活動。歷時三天,參與人數達1.3萬人次。
6月,中央電視臺在嶽陽樓錄製《第二起跑綫》嶽陽樓專輯。
9月,對外宣傳專題片《今日嶽陽樓》在西歐電視展播月中播出。
1998年
2月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在省政協主席劉正、副主席陳彰嘉的陪同下登覽嶽陽樓。
2月10日,中組部部長張全景在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代省長儲波的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3月18日,嶽陽樓磁卡門票管理係統開始試運行。
5月24日,“98嶽陽樓杯”少年兒童綜藝大賽在嶽陽樓舉行百米長捲繪畫儀式。
5月28日,湘鄂贛三大名樓作傢採風團一行30人抵達嶽陽樓。
5月31日,“98嶽陽樓杯”少年兒童綜藝大賽閉幕式暨頒奬文藝匯演在長沙舉行。此次大賽歷時2個半月,參賽作品2000幅,其中有83幅作品獲奬。
8月上旬至9月上旬,嶽陽樓免費接待赴嶽陽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武警官兵達2000多人次。
9月4日下午,廣州軍區司令員陶伯均上將、政委史玉孝上將在嶽陽慰問抗洪搶險的解放軍官兵期間參觀嶽陽樓。
10月12日,由日本國沼津市市長齊藤衛、市議會議長山本一喜等32人組成的友好代表團參觀嶽陽樓。
10月28日,嶽陽樓文化藝術中心嚮遊人開放。
11月23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傢檢查團來嶽陽樓檢查,當晚檢查團在嶽陽樓觀看了“名樓之旅”交響音樂晚會。
1999年
2月9日晚(農歷小年),嶽陽市“99洞庭春潮”大型廣場群衆文藝晚會《名樓放歌》在嶽陽樓舉行。同日,嶽陽樓免費嚮遊客開放。
3月,廣州鐵路局開始在該局所發各次列車上嚮乘客宣傳介紹嶽陽樓的歷史沿革、人文景觀。
5月18日,由10傢韓國知名企業和工商組織組成的韓國赴中國內陸地區投資視察團參觀考察了嶽陽樓。
9月6日—10月30日,嶽陽樓管理處面嚮全國及海外華人舉辦“嶽陽樓散文詩歌大奬賽”。
10月1日,為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嶽陽樓免費嚮群衆開放。
11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一行三人參觀嶽陽樓。
12月28日,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傢孫道臨先生參觀嶽陽樓。
2000年
元月1日,“千年姻緣,世紀婚禮”活動在嶽陽樓前舉行,66對新人在嶽陽樓舉行了盛況空前的集體婚禮。
元月6日,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煤礦文聯主席、《中華詩詞》社社長梁東先生來嶽陽樓參觀。
元月中旬,“世紀回眸”——二十世紀重大事件攝影展在嶽陽樓開展。
3月2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毛致用在市領導陪同下來嶽陽樓考察工作。
11月13日,奧地利聯邦議會長約翰·帕耶爾(社民黨)率奧社民黨、人民黨政治傢代表團一行8人來嶽陽樓參觀。
11月20日至21日,國傢旅遊局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組對嶽陽樓景區進行4A級景區檢查驗收。
2001年
1月11日,嶽陽樓景區被中國國傢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區。
11月5日,國傢婦聯主席彭佩雲參觀嶽陽樓。
2002年
2月17日,“漢藏一傢親”聯歡會在嶽陽樓舉行。
4月21日上午,國務院副理吳邦國以及隨行的國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左已、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俊九、國務院副秘書長張尤權、國傢經貿委付主席蔣黔貴、財政部副部長肖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史紀良和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侯雲春在嶽陽考察期間登覽嶽陽樓。省委書記楊正午、省長張雲川、副省長鄭茂清等陪同參觀。
8月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漢斌登覽嶽陽樓。
10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鐵木爾·達瓦買提在省市領導的陪同下登覽嶽陽樓,並用維吾爾文題名留念。
11月29日下午,日中研修協會代表團一行23人在中央、省團委負責人陪同下參觀嶽陽樓。代表團成員、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留言:“長樂天道”。
12月6日,中國嶽陽首屆洞庭湖觀鳥大賽開幕式在嶽陽樓舉行。
2003年
元月,嶽陽樓景區成功引栽雌雄兩株古銀杏樹。
3月11日至4月26日,嶽陽樓進行周期性維修。
2003—2004年
2003年1月21日晚,嶽陽樓管理處在召開職工大會,管理處主任鄒律資同志在會上總結了2002年的工作,並對2003年開展“雙創”(創省、市級文明單位、創優秀基層黨組織)活動進行總動員。
2003年3月10日至4月24日,嶽陽樓管理處投資55萬元對嶽陽樓、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進行保養性維修。此次維修的項目主要是“一樓三亭”的整體油漆,包括格扇門、窗、梁、鬥、木雕部位的貼金以及木構件、屋面的局部維護等。
2003年4月26日,省文物局局長謝闢庸、省文物局文物處處長曹勝保、文保科科長劉勤、嶽陽市文化局局長瀋繼安和有關專傢對“一樓三亭”的保養性維修工程進行驗收。領導和專傢們對這次維修給予充分肯定,並對嶽陽樓的維護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2003年6月21日,由嶽陽市旅遊局主辦的“嶽陽人遊嶽陽”活動儀式在嶽陽樓前舉行。
2003年7月31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省委書記楊正午、代省長周伯華、省委秘書長謝康生、省農業廳廳長餘英生、市委書記於來山等陪同下登覽嶽陽樓。
2003年8月20日上午,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於幼軍在市委書記於來山、常務副市長李湘嶽、市委秘書長曾文獻、市政府秘書長蘇耀輝、市旅遊局局長張萬雄等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3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東面以巍峨的嶽陽樓為主景,兩面以高聳的三峽大壩為主景形成東西兩大造型景區,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吸引着川流不息的遊人。
2003年10月2日上午11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鬍錦濤在省委書記楊正午、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周伯華和市委書記於來山等陪同下,登登覽嶽陽樓並題名合影留念。
2003年10月12日,長江流域八省、市政協、長江水環境保護
第四次研討會代表在市領導於來山等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3年10月19日,中央委員、瀋陽軍區司令員(中將)參觀嶽陽樓。
2003年10月19日上午,國際奧林匹剋委員會委員吳經國夫婦(臺灣)、浩爾姆夫夫婦(丹麥)、塔爾伯格(芬蘭)、基辛剋夫婦一行參觀嶽陽樓。
2003年10月21日,新西蘭前總理詹妮·希普莉女士在省市領導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3年10月23日下午,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王申、湖北省軍區政委王潔清、湖北省軍區後勤部部長張紹剛等在嶽陽軍分區司令員李繼軍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3年11月12日上午,中央委員、國傢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石崇源一行在省委常委、省宣傳部長李江和市領導於來山、劉國球、白尊賢、隋國慶等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3年12月4日,國傢衛生城市考核鑒定組組長代欣啓、組員高啓發在省衛生廳副廳長劉可、省愛衛辦專傢鄭卿、王小娟、市委副書記郭光文的陪同下,來嶽陽樓檢查工作。(嶽陽晚報,2003年12月5日)
2004年元月1日,嶽陽樓管理處自即日起實行“春節”、“中秋”節假日門票價格優惠和年票優惠。每年農歷臘月三十至正月初四,八月十四至十六,凡嶽陽市民憑本人身份證享受門票三折優惠,即每人次15元;年票優惠是對有經常性接待任務或經常光顧嶽陽樓的嶽陽市民可辦理參觀年票,每人年票80元。
2004年元月2日上午,嶽陽樓迎來今年首批由日本交通公社組織的140多名日本遊客。
2004年2月25日,上午11點,中國銀監會副主席李偉在副省長徐憲平、市委書記於來山等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4年3月5日上午,泰國瑪哈紮剋裏·詩琳通公主殿下在市領導陳志剛、李湘嶽、康代四等陪同下參觀嶽陽樓,並題寫“先憂後樂”留念。
2004年4月2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以南地區代表團在省市領導的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4年4月8日,傢住嶽陽縣筻口鎮以“嶽、陽、樓”為名的鬍嶽、鬍陽、鬍樓三胞胎兄弟在其母親何愛元帶領下遊覽嶽陽樓。嶽陽樓管理處主任鄒律姿代表管理處為兄弟三人贈送了衣服、書包、鞋襪等物品。
2004年4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白方忱在市委書記於來山等的陪同下登覽嶽陽樓。
2004年4月20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為團長的廣東黨政代表團一行在省市黨政領導楊正午、於幼軍、謝康生、賀同新、於來山等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4年4月26日上午,任弼時、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的親屬在出席任弼時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來嶽陽樓參觀遊覽。
2004年4月28日上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全國總工會主席尉鍵行在省市領導的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4年5月10日,非洲藝術團來嶽訪問演出期間參觀嶽陽樓。
2004年5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一行在省市領導楊正午、於來山、甘霖、劉傢望、羅碧升等陪同下登覽嶽陽樓。
2004年5月21日上午,在嶽陽市召開的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會議的代表一行參觀嶽陽樓。
2004年5月24日,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梅剋保在市領導高剋勤等陪同下參觀嶽陽樓。
2004年6月1日,嶽陽樓管理處舉辦“關註兒童,回報社會”活動,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6月1日至2日兩天,市所屬單位或學校通過電話預約,可組織兒童團體免費入園參觀。隨團教師免票,隨行傢長半價優惠。
2004年6月1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在省市領導的陪同下登覽嶽陽樓。
2004年6月2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一行在考察我市廣電産業期間,登覽嶽陽樓。陪同參觀的有省政協副主席竜國鍵、市政協主席張治雄、市政協副主席徐民權等。
2004年9月,為紀念嶽陽樓落架大修重新開放20周年,嶽陽樓新建《情係嶽陽樓》、《嶽陽樓神韻》美術、攝影作品展館,編寫出版了《盛世名樓二十載》一書。
2004年9月13日,以“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為主題的2004湖南旅遊節?嶽陽樓洞庭湖旅遊文化節在嶽陽樓開幕。國傢旅遊局紀檢組長、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王軍,市領導易煉紅、羅碧升、孔根紅、張治雄、白尊賢、羅美安、康代四、司馬德坤、黃國芳以及來自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士、尼日利亞等國傢的國際友人、旅行商,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蓬萊閣、鸛雀樓、大觀樓中國六大歷史文化名樓的負責人出席了開幕式。
2004年9月14日晚,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蓬萊閣、鸛雀樓、大觀樓中國六大名樓負責人齊聚嶽陽樓下,簽定結盟盟約,嚮全世界統一推出“中華名樓遊”精品綫路,打造中國名樓旅遊“航母”。
2004年11月28日,包括嶽陽樓在內的嶽陽七個景點入選“湖南百景”。
2005年
2005年1月30日,由湖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湖南十大文化遺産”評選正式揭曉,嶽陽樓入選湖南十大文化遺産。
2005年5月10日,以副主席張昭雄為首的臺灣親民黨大陸訪問團部分成員,在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於來山的陪同下,來嶽陽參觀瀏覽了嶽陽樓和君山。
2005年7月4日,嶽陽樓景區投資120萬元,正式啓動地面鋪青磚、欄桿全部更換為麻石工程,爭取在5年內讓水泥“退出”嶽陽樓景區。
2005年10月22日,曾任蔣介石第一機要秘書的臺北故宮院院長秦孝儀偕女兒秦無恙參觀嶽陽樓。
2006年
2006年3月20日,投資5.2億元的嶽陽樓景區建設正式拉開序幕。嶽陽樓新景區以嶽陽樓公園為核心,用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它分為5大區域:嶽陽樓公園;傳統風貌待區一級平臺;濱湖二級平臺;城樓、城墻部分;樓前廣場區。此次工程以“三國”文化為主題,新增景點為南城門、城墻、嶽州府衙、雙公祠、五樓觀奇、雕塑、碑廊、傳統風貌街等。
2006年8月19日8時38分,總投資概算達6000萬元的嶽陽樓景區擴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市領導劉力群、康代四、司馬德坤出席了工程奠基儀式。
2006年7月4日,國傢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陳德銘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肖捷,市領導易煉紅、羅碧升、李湘嶽、曾文獻等陪同下,到嶽陽樓景區參觀考察。
2006年7月8日,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伯華,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於來山,省政府秘書長袁建堯和市委書記易煉紅,市委副書記、市長羅碧升等陪同下,到我市考察調研,來到嶽陽樓參觀考察。
2006年7月17日,經國傢民政部批準,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該委員會由鄒律資任會長,各會員單位主要領導任副會長。2006年8月24日,第三屆名樓論壇在蓬萊閣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儀式也同日在蓬萊舉行。當天到會的有中國文物學會、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山西鸛雀樓、昆明大觀樓、南京閱江樓、長沙天心閣、山東蓬萊閣等的負責人、代表。
2006年4月9日,“環行洞庭湖”大型采訪活動在嶽陽樓舉行啓動儀式。來自中央、省、市主要新聞單位的近300名記者整裝待發。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蔣建國為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綜合分團授旗,市委書記易煉紅緻辭。
2006年5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楊晶率真率自治區黨政代表團抵嶽考察,在嶽期間參觀了嶽陽樓、君山。副省長楊泰波,市委書記易煉紅,市委副書記、市長羅碧升,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曾文獻等陪同考察。
國務院决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作為我國的“文化遺産日”,2006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産日”,嶽陽樓作為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産之一,更是全力以赴投入我國首個“文化遺産日”活動,為遊客免費發放了數千份印刷精美的嶽陽樓宣傳資料。
2006年1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周光召到嶽陽樓參觀,同來的還有國傢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基金委等部門和研究機構的院士、研究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四連,市領導黃蘭香、陳志剛、曾文獻等陪同考察。
2007年
2007年5月1日,經過8個多月的精心施工,嶽陽樓景區擴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新景區於當日起正式接待國內外遊客。完工後的嶽陽樓景區擴園工程使景區面積由原來的70多畝增加到210多畝。
2007年7月4日至5日,省政協主席鬍彪、省政協副主席石玉珍一行來我市考察調研,並在易煉紅、黃蘭香等領導陪同下到嶽陽樓新景區進行了參觀考察。
2007年7月11日,由200多名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文化界人士組成的“情係湖湘——兩岸文化聯誼行”代表團抵達嶽陽,並參觀了嶽陽樓。自稱此行是“習屈辭、吟杜詩、誦範文、賞張書”,收益頗豐的陳志聲說:“嶽陽樓歷史滄桑,擴建後的景區是歷史的回歸和延續,千百年後,嶽陽樓景區必將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2007年7月15日,嶽陽樓景區內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傳統風貌街和嶽州古城墻恢復建設工程主體完工,為這座江南名樓增添了一份古樸韻味。
2007年7月21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冷溶一行參觀嶽陽樓,冷溶對嶽陽樓新景區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陪同領導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汪小熙,省社科院院長朱有志,副院長秦國文以及市委宣傳部部長徐新啓等。
2007年5月13日,央視名嘴閻崇年到嶽陽“市民大課堂”講座開講,接受記者采訪時,閻崇年懇談嶽陽歷史人文。在嶽期間到嶽陽樓參觀考察。
2007年6月26日,由嶽陽市委、市政府主辦,嶽陽樓管理處承辦、湖南理工學院協辦的“千年憂樂論壇”活動在嶽陽樓下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傢王蒙嶽陽樓下開壇論講,暢談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憂患意識”。
2007年7月3日,被稱為“三湘第一匾”的“嶽陽樓”匾額成功吊裝嶽陽樓。該匾懸挂在嶽陽樓頂樓東側,“嶽陽樓”3字為郭沫若題寫。匾長5.12米、寬1.34米、重250公斤,由7塊名貴古舊金絲楠木按傳統宮廷工藝精心製作,堪稱“三湘第一匾”。 |
|
《 嶽陽樓記 》選自《範文正公集》范仲淹 北宋
嶽陽樓——課本插圖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製,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登嶽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唐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嶽陽樓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裏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捲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嶽陽樓》 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雲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登嶽陽樓》 陳與義 南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
|
Yueyang Lou
嶽陽樓
Yueyang Pavilion
中國古代江南名樓。在湖南省嶽陽市西門城樓上,扼長江,臨洞庭。始為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訓練水師構築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716),中書令張說謫守嶽州,在閱兵臺舊址,建一樓閣,因位於湖南大嶽山之陽,故名“嶽陽樓”。後幾經興廢,據文獻記載自唐宋以來重修達30餘次。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六年(1867)再建。嶽陽樓因北宋范仲淹作《嶽陽樓記》而名揚天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陽樓為三檐三層盔頂純木結構。主樓平面呈長方形,寬17.24米,深14.54米,面積240平方米,通高19.72米。四面環以明廊,中間以 4根楠木柱從地到頂承荷全樓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柱作為內周,支撐二樓。外圍繞以20根檐柱,彼此牽製,結為整體。飛檐與屋頂用傘形架傳載荷重,屋檐下的鬥□形式似北方建築中的“如意鬥□”層壘相對,荷重承力,□托樓頂,是罕見的建築結構。全樓榫卯交接,未用一釘,工藝精巧,結構嚴整,造型莊重。三層飛檐與樓頂,均蓋黃色琉璃筒板瓦。整個樓的建築,無論在美學、力學或建築學以及工藝等方面都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民族風格。嶽陽樓內,一樓四周懸挂着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對聯,二樓正中懸挂着清乾隆年間書法傢張照書寫的《嶽陽樓記》大型雕屏。
嶽陽樓兩側各有一亭,平面佈局呈“品”字形。左側為仙梅亭,明崇禎年間(1628~1644)修建。右側為三醉亭,創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同治六年(1867)重修。兩亭均為純木結構,翹角尖頂,深色琉璃瓦覆蓋。嶽陽樓的南北兩端建短磚墻,開門,兩門額各書“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在嶽陽樓朝湖的一面,建有石欄,高約 1米,望柱上刻有獅、象、蓮花及人物,雕刻精細。前墻兩側置有宋淳□五年鑄鐵梢各 1個。
1981~1984年落架重修。1957年建立了嶽陽樓公園。1981年 7月正式由文化文物部門管理和保護,設立嶽陽樓管理處。
(熊傳新)
|
|
嶽陽樓區 嶽陽樓社區 嶽陽樓鄉 嶽陽樓街道 |
|
湖南 | 嶽陽 | 洞庭湖 | 屈原 | 古人 | 設施 | 建築 | 景觀 | 文化藝術 | 文學 | 宋朝 | 古文 | 袁中道 | 嶽陽市 | 君山愛情島 | |
|
|
嶽陽樓區 | 登嶽陽樓 | 嶽陽樓記 | 題嶽陽樓 | 嶽陽樓氏 | 嶽陽樓土 | 嶽陽樓鄉 | 嶽陽樓湘 | 遊嶽陽樓記 | 嶽陽樓圖軸 | 嶽陽樓啤酒 | 元麯嶽陽樓 | 嶽陽樓街道 | 嶽陽樓社區 | 嶽陽樓紀興 | 再登嶽陽樓 | 嶽陽樓晚望 | 又登嶽陽樓 | 嶽陽樓小學 | 今上嶽陽樓 | 明登嶽陽樓 | 西登嶽陽樓 | 春曉嶽陽樓 | 長江嶽陽樓 | 嶽陽樓新聞網 | 柳梢青·嶽陽樓 | 登嶽陽樓(其一) | 登嶽陽樓杜甫 | 雨中登嶽陽樓 | 嶽陽樓觀洞庭 | 嶽陽樓望洞庭 | 乃重修嶽陽樓 | 嶽陽樓土菜館 | 嶽陽樓鄉菜館 | 嶽陽樓湘菜館 | 夏永嶽陽樓圖頁 | 嶽陽樓別竇司直 | 元夏永嶽陽樓圖 | 賣花聲·題嶽陽樓 | 嶽陽樓前丹葉飛 | 嶽陽樓上春已歸 | 嶽陽樓上對君山 | 賣花聲題嶽陽樓 | 嶽陽樓頭暮角絶 | 嶽陽樓上日銜窗 | 洞庭湖上嶽陽樓 | 明日嶽陽樓上去 | 陪裴使君登嶽陽樓 | 謝時臣嶽陽樓圖軸 |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 剔紅嶽陽樓圖圓盤 | 呂洞賓三醉嶽陽樓 | 嶽陽樓雜詠十二絶 | 秋日登嶽陽樓晴望 | 陪虞使君登嶽陽樓 | 嶽陽樓區傷科醫院 | 清代刺綉嶽陽樓記 | 明代謝時臣嶽陽樓圖軸 | 嶽陽樓洞庭湖風景區 | 夏永嶽陽樓圖頁(扇面) | 再登嶽陽樓感慨賦詩 | 嶽陽樓歷代名人蠟像館 | 五代李昇扇面畫嶽陽樓圖 | 水調歌頭·過嶽陽樓作 | 嶽陽樓文化藝術中心 | 剔紅嶽陽樓圖長方盒 | 傳五代李升嶽陽樓圖 | 明董其昌行書嶽陽樓記捲 |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 賣花聲(題嶽陽樓) | 丁已閏月六日登嶽陽樓 | 和廖守嶽陽樓韻三首 | 嶽陽市嶽陽樓區委員會黨校 | 嶽陽市嶽陽樓區東方賓館 | 嶽陽市嶽陽樓區防疫站 | 嶽陽市嶽陽樓區衛生防疫站 | 嶽陽樓區衛生防疫站 | 嶽陽市嶽陽樓區傷科醫院 | 嶽陽市嶽陽樓區肛腸醫院 | 嶽陽市嶽陽樓區人民醫院 | 嶽陽市嶽陽樓區口腔醫院 |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 嶽陽樓宴王員外貶長沙 | 杪秋登江樓一作嶽陽樓 |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 | 十二月乙卯登嶽陽樓丙辰再登 | 酬韓愈侍郎登嶽陽樓見贈(時予權知嶽州事) | 嶽陽樓重宴別王八員外貶長沙 | 嶽陽樓宴王員外貶長沙(一題作南州有贈) | 己酉中秋之夕與任纔仲醉於嶽陽樓上明年十一月二十日南遊過道謁薑光彥出纔仲畫軸則寫是夕事也剪燭觀之恍然一笑書八句以當畫記 | 甯子與追和予嶽陽樓詩復次韻二首 | 杪秋登江樓(一作嶽陽樓) | 泊舟洞庭雲薄天空湖光可愛恨未登嶽陽樓耳 | 解官到郡諸丈置酒嶽陽樓招炎為客鄧巴陵索詩 | 嶽陽樓晚眺即事疊韻四首 | 夜夢呂洞賓仙翁忽憶戊午西遊嶽陽樓老木居士祠觀洞賓像與今南𠔌高士巾裹政如此奇曉起再賦 | 登嶽陽樓有懷寄座主相公 | 韓十八侍禦見示嶽陽樓別竇司直詩…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 二十八日同臨湘尉曹呂益卿登嶽陽樓 | 嶽陽市嶽陽樓區郊區醫藥公司 | 嶽陽市嶽陽樓區英德利鞋業公司 | 嶽陽市嶽陽樓區天竜皮革製品有限公司 | 韓十八侍禦見示嶽陽樓別竇司直詩 | 韓十八侍禦見示嶽陽樓別竇司直詩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 嶽陽樓宴王員外貶長沙一題作南州有贈 | 酬韓愈侍郎登嶽陽樓見贈 | 酬韓愈侍郎登嶽陽樓見贈時予權知嶽州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