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岩青蘭(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莖從短根莖生出,然後斜升;葉三角狀卵形,長1.4-5.5釐米;輪傘花序密集成頭狀生枝頂;花冠紫藍色,二唇形,上唇先端微裂;小堅果長卵圓形。全體具香氣味,芳香植物。
岩青蘭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
【異名】哈敦-畢日陽古(蒙名),那烏黃乃(藏名)。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岩青蘭的全草。
【植物形態】岩青蘭
多年生草本,高15~40釐米。莖斜生,四棱,有細毛。基生葉柄細長,葉片闊卵圓形或心狀長橢圓形,先端圓鈍,邊緣有規則的圓齒,兩面有毛,上面緑色,下面白色,葉下面網狀脈明顯;莖生葉對生,兵短柄。總狀花序,數朵生於莖頂;花萼近唇形,5齒,具短尖,其中上唇一片最大;花冠2唇形,藍紫色;苞片具大齒牙。
生於石質山坡或山坡路旁,河𠔌濕潤處。分佈西北及東北等地。
【採集】7~8月采全草,洗淨,曬幹。
【性味】甘辛,涼。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辛,涼。"
②《內蒙中草藥》:"甘苦,平。'
【歸經】《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入肺、胃、脾三經。"
【功用主治】清熱消炎,涼血止血。治外感風熱,頭痛寒熱,喉痛,咳嗽,黃疸型肝炎,吐血,衄血,痢疾。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解熱消炎。治風熱頭痛,喉痛咳嗽,外感夾食,胸脘脹滿。"
②《內蒙古中草藥》:"清熱燥濕,涼肝止血。治頭痛,黃疸,吐血,衄血,咽痛,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入丸、散。
【選方】治外感夾食,寒熱頭痛,因胃熱而致的嘔吐腹瀉:岩青蘭、香薷、防風、茯苓、薔薇果各等分,水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 |
|
岩青蘭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
【異名】哈敦-畢日陽古(蒙名),那烏黃乃(藏名)。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岩青蘭的全草。
【植物形態】岩青蘭
多年生草本,高15~40釐米。莖斜生,四棱,有細毛。基生葉柄細長,葉片闊卵圓形或心狀長橢圓形,先端圓鈍,邊緣有規則的圓齒,兩面有毛,上面緑色,下面白色,葉下面網狀脈明顯;莖生葉對生,兵短柄。總狀花序,數朵生於莖頂;花萼近唇形,5齒,具短尖,其中上唇一片最大;花冠2唇形,藍紫色;苞片具大齒牙。
生於石質山坡或山坡路旁,河𠔌濕潤處。分佈西北及東北等地。
【採集】7~8月采全草,洗淨,曬幹。
【性味】甘辛,涼。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辛,涼。"
②《內蒙中草藥》:"甘苦,平。'
【歸經】《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入肺、胃、脾三經。"
【功用主治】清熱消炎,涼血止血。治外感風熱,頭痛寒熱,喉痛,咳嗽,黃疸型肝炎,吐血,衄血,痢疾。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解熱消炎。治風熱頭痛,喉痛咳嗽,外感夾食,胸脘脹滿。"
②《內蒙古中草藥》:"清熱燥濕,涼肝止血。治頭痛,黃疸,吐血,衄血,咽痛,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入丸、散。
【選方】治外感夾食,寒熱頭痛,因胃熱而致的嘔吐腹瀉:岩青蘭、香薷、防風、茯苓、薔薇果各等分,水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