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魈屬 > 山魈
目錄
No. 1
  動物名★屬。狒狒之類。體長約三尺,頭大面長,眼小而凹,鼻深紅色,兩頰藍紫有皺紋,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塊紅色脾胝,尾極短而嚮上,有尖利長牙,性兇猛,狀極醜惡。古代傳說以為山怪,又稱"山蕭"﹑"山鱢"﹑"山?"﹑"山繅"等,記述狀貌不一。
shān xiāo shān xiāo
  ∶獼猴的一種。面部皮膚藍色,鼻子紅色,吻部有血須,尾極短,多群居,産於非洲西部
No. 3
  ∶傳說中山裏的怪物
No. 4
  動物名。猴屬。狒狒之類。體長約三尺,頭大面長,眼小而凹,鼻深紅色,兩頰藍紫有皺紋,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塊紅色脾胝,尾極短而嚮上,有尖利長牙,性兇猛,狀極醜惡。古代傳說以為山怪,又稱“山蕭”、“山鱢”、“山繅”等,記述狀貌不一。 唐 戴孚 《廣異記·斑子》:“山魈者, 嶺 南所在有之,獨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者好施脂粉。於大樹中做窠。” 唐 白居易 《送人貶信州判官》詩:“溪畔毒沙藏水弩,城頭枯樹下山魈。” 宋 陸遊 《得所親廣州書》詩:“人稀野店山魈語,路僻蠻村荔子繁。” 章炳麟 《噀傖文》:“毋作山魈,鼠竊狗偷。”《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這一下,老人們全都撞着了山魈一樣,走都走不迭。”
No. 5
  papio sphinx
  又叫鬼狒狒,英文名:mandrill 學名:mandrillus sphinx
  靈長目猿猴亞目窄鼻組猴科的 1屬。體型粗壯,體長61~81釐米,尾短粗,長5.2~7.6釐米;肩高50.8釐米。體重可達54千克。頭大而長,鼻骨兩側各有1塊骨質突起,其上有縱嚮排列的脊狀突起,其間為溝,外被緑色皮膚,脊間鮮紅色。雄性每側約有6條主要的溝,其紅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圍。這種色彩鮮豔的特殊圖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稱山魈。有山魈和黑面山魈2,分佈於赤道非洲。黑面山魈面部為黑色,骨質突起上衹有兩條溝。臀部胼胝及其周圍皮膚均為淡紫色,這是由於具有豐富的血管的緣故,興奮時,這種顔色更為明顯。面部周圍及頭頂生有長毛。全身的毛緑褐色。腹面為淡黃褐色,毛長而密。前肢較後肢長而強健,因而行動時後部嚮下傾斜。
  分佈在非洲的喀麥隆薩納河南部、赤道幾內亞的比奧科島、加蓬和剛果。
  棲息於熱帶樹林,喜歡多岩石的小山。白天在地面活動,也上樹睡覺或尋找水果、核果、昆蟲、蝸牛、蠕蟲、蛙、蜥蜴、鼠等為食。結群生活,每群有幾個或50餘個,領頭的老雄猴力大且勇猛,牙齒長而尖銳,對各種敵害均具有威脅性。
  無固定繁殖期,孕期約220~270天,每胎産1~2仔,壽命20~28年,飼養條件下可達32年。是著名的觀賞動物。
  山魈被稱為最兇狠的和最大的猴,它的身長可超過80釐米,站立時有1米多高,體重為30-40公斤。山魈膘悍強壯,喜群居,以嫩枝葉、野果及鳥、鼠、蛙、蛇等為食,有時還捕食其它猴類,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兇狠的猴類。
  它是最大的猴類之一,體長55-95釐米,尾長5-10釐米,重54公斤。吻突出,臉和臀色彩鮮豔,面頰有突出的棱。棲息在熱帶雨林多石少樹的丘陵地區,結小群活動,多在地面,很少上樹。食果實和其它植物以及小動物。5歲性成熟,孕期190天左右,每胎1仔。壽命約20年。
  你知道嗎?山魈兇猛好鬥,能與猛獸搏鬥。
  未見於典籍之中,不知為何物。北方海外有一目國而手腳俱全,有深目國而一目一手,有柔利國而一手一足,都不符合遊戲中那種一目兩手一足的形象。況且山魈是被劃分到妖魔歸屬之中,還是得去精怪中尋找綫索。
   而《山海經·海內經捲》裏提到的:“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也即《海內南經》裏的梟陽國人,這種吃人的怪物,雖然樣子有些微的差異,倒是和遊戲中的怪物有些神似。《國語·魯語》裏有:“夔一足,越人謂之山鱢。”然而夔一般為水神,不吃人。在《神異經》裏也曾有言及燃爆竹驚山魈之舉,衹是那東西長僅一尺,也不吃人。因了這種說法,又有人將其與年混為一談(關於年的故事,即是除夕的由來)。遊戲中的山魈等級不高,說成是年這種大怪物不甚妥帖,恐怕還是將其看作糅合了多種形象的原創怪物比較恰當。此物在許多小說中也有提及,大多十分兇險,如《天機》《今夜有鬼》係列中都有,某土著民族專吃該動物的腦子,並且衹吃幼崽的大腦,美其名曰‘黃金肉’。
名稱
  山魈(shan xiao)
  Papio sphinx
  又叫鬼狒狒,英文名:Mandrill 學名:Mandrillus sphinx
外形特徵
  靈長目猿猴亞目窄鼻組猴科的 1屬。體型粗壯,體長61~81釐米,尾短粗,長5.2~7.6釐米;肩高50.8釐米。體重可達54千克。頭大而長,鼻骨兩側各有1塊骨質突起,其上有縱嚮排列的脊狀突起,其間為溝,外被緑色皮膚,脊間鮮紅色。雄性每側約有6條主要的溝,其紅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圍。這種色彩鮮豔的特殊圖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稱山魈。有山魈和黑面山魈2,分佈於赤道非洲。黑面山魈面部為黑色,骨質突起上衹有兩條溝。臀部胼胝及其周圍皮膚均為淡紫色,這是由於具有豐富的血管的緣故,興奮時,這種顔色更為明顯。面部周圍及頭頂生有長毛。全身的毛緑褐色。腹面為淡黃褐色,毛長而密。前肢較後肢長而強健,因而行動時後部嚮下傾斜。
分佈及習性
  山魈也叫鬼狒狒,是世界一類保護動物,主要産於非洲中西部(現在泰國、越南南亞地區均有分佈,原因未知)。山魈有濃密的橄欖色長毛,馬臉凸鼻,血盆大口,獠牙越大表明地位越高。雄性山魈脾氣暴烈,性情多變,氣力極大,有極大的攻擊性和危險性!
  分佈在非洲的喀麥隆薩納河南部、赤道幾內亞的比奧科島、加蓬和剛果。
  棲息於熱帶樹林,喜歡多岩石的小山。白天在地面活動,也上樹睡覺或尋找水果、核果、昆蟲、蝸牛、蠕蟲、蛙、蜥蜴、鼠等為食,主要敵害為豹,但是,豹也衹幹偷襲雌獸和幼獸,對於強有力的雄獸也也是不敢輕易去惹的。結群生活,每群有幾個或50餘個,領頭的老雄猴力大且勇猛,牙齒長而尖銳,對各種敵害均具有威脅性。
  無固定繁殖期,孕期約220~270天,每胎産1~2仔,壽命20~28年,飼養條件下可達32年。是著名的觀賞動物。
  山魈被稱為最兇狠的和最大的猴,它的身長可超過80釐米,站立時有1米多高,體重為30-40公斤。山魈剽悍強壯,喜群居,以嫩枝葉、野果及鳥、鼠、蛙、蛇等為食,有時還捕食其它猴類,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兇狠的猴類。山魈性情非常暴烈,力大過人,不易馴養,雄獸尤為顯著,相比之下,雌山魈就比較馴順,可以和人親近。在我國,山魈最先由北京動物園引進,1970年首次成功繁殖山魈
  山魈兇猛好鬥,能與猛獸搏鬥。
其他解釋
  《山海經·海內經捲》裏提到的:“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也即《海內南經》裏的梟陽國人,這種吃人的怪物,雖然樣子有些微的差異,倒是和遊戲中的怪物有些神似。《國語·魯語》裏有:“夔一足,越人謂之山鱢。”然而夔一般為水神,不吃人。在《神異經》裏也曾有言及燃爆竹驚山魈之舉,衹是那東西長僅一尺,也不吃人。因了這種說法,又有人將其與年混為一談(關於年的故事,即是除夕的由來)。遊戲中的山魈等級不高,說成是年這種大怪物不甚妥帖,恐怕還是將其看作糅合了多種形象的原創怪物比較恰當。此物在許多小說中也有提及,大多十分兇險,如《天機》《今夜有鬼》係列中都有,某土著民族專吃該動物的腦子,並且衹吃幼崽的大腦,美其名曰‘黃金肉’。
  又有曰:山魈,乃是山中的怪物一種,身長體黑,力大無窮。傳說中,它可以跑的比豹子還快,可徒手撕裂虎豹,乃是山中霸王,且壽命非常長,被人視為妖怪。我國古代被稱之為“山魈”的動物應該是指神秘的野人。
  聊齋志異 捲一 山魈
  孫太白嘗言,其曾祖肄業於南山柳溝寺。麥秋旋裏,經旬始返。啓齋門,則案上塵生,窗間絲滿,命僕糞除,至晚始覺清爽可坐。乃拂榻陳臥具,扁扉就枕,月色已滿窗矣。輾轉移時,萬簌俱寂。忽聞風聲隆隆,山門豁然作響,竊謂寺僧失扃。註念間,風聲漸近居廬,俄而房門闢矣。大疑之,思未定,聲已入屋。又有靴聲鏗鏗然,漸傍寢門。心始怖。俄而寢門闢矣。忽視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與梁齊。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閃,繞室四顧,張巨口如盆,齒疏疏長三寸許,舌動喉鳴,呵喇之聲,響連四壁,公懼極。又念咫尺之地勢無所逃,不如因而刺之。乃陰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所之,中腹,作石缶聲。鬼大怒,伸巨爪攫公。公少縮。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隨衾墮,伏地號呼。
  傢人持火奔集,則門閉如故,排窗入,見公狀,大駭。扶曳登床,始言其故。其驗之,則衾夾於寢門之隙。啓扉檢照,見有爪痕如箕,五指着處皆穿。
  既明,不敢復留,負笈而歸。後問僧人,無復他異。
英文解釋
  1. n.:  mandrill,  monster
  2. lat.:  Mandrillus sphinx
包含詞
山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