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寶寧寺投訴電話朔州旅遊投訴電話:0349-2022693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寶寧寺位於右玉縣城內東北隅。據《朔平府志》和寺院碑文記載,該寺建於明代成化年間,清代康熙年間重修。該寺現存中殿、後殿兩個部分:中殿面闊七間,為單檐歇山頂;後殿是寶寧寺之主殿,規模較大,面闊七間,進深六間,為單檐歇山頂,寺內原有水陸畫一堂,為明代所繪,內容豐富,儒、釋、道各界人物齊備,色彩富麗,畫工極精,如今已移存在山西省博物館.
昔日右玉縣城內有五十餘座廟宇,規模最大者為大明建造的寶寧寺,俗稱大寺廟。該寺坐落在城內大東街路北,磚木結構,規模宏大,占地約八百平方米。據明成化十年(1474年)碑記所述,寺建於天順四年(1460年),由大雄寶殿(即正殿)、天王殿(即過殿)和前殿組成。左右鐘鼓二樓,正殿與天王殿之間有東、西、南三十餘間配殿,山門兩側精巧玲攏的牌樓兩座。寺內水陸畫一堂,為明代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過去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衆僧為慶祝浴佛節,舉辦隆重的水陸道場,同時將水陸畫懸挂出來,供人們觀賞。明弘治元年(1488年),寶寧寺進行了一次全面維修,填補了始建中的不足,使該寺更加完美壯觀,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第二次維修。清代寶寧寺一直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剎。
進入民國,特別是日寇入侵右玉後,寶寧寺遭到了人為的損害和戰爭的破壞,很快衰落,山門、牌樓、鐘鼓樓以及東西配殿相繼拆毀。解放後的1976年又遭受六級以上地震的影響,大雄寶殿梁架傾斜,殿頂斷裂,漏雨糟朽,一代精美的明代建築眼看就要毀於一旦,在此緊要關頭,時任縣委、政府主要領導,1983年經請示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撥款搶修。省、區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先後請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山西大學諸教授、學者進行了研討,確定了維修方案。省文物局撥專款20萬元,木料70立方米。1990年7月24日動工,歷經10個多月的艱辛工作,於次年1l月3日維修完畢。經過拆除毀壞、配製選料、加固處理、整架歸位、分別組裝、封頂挂瓦、內外抹墻、裏外鋪地、製作門窗等工序,使大雄寶殿煥然一新,成為右玉境內僅存的一大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