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山西會館投訴電話張掖旅遊投訴電話:0936-8229595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張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趙世貴、趙繼禹、張朝樞等建。張掖是古絲綢路上商貿雲集的重鎮,從山西、陝西等地來的客商,在張掖開辦了幾十傢大商號,他們為了鞏固和擴大自已經營的實力範圍,於是結幫會、設會館,將始建於雍正二年的關帝廟改建為山西會館,修建費用都由客商募捐。會館將宮廷建築與民間建築融為一體,形成起伏開闔,疏密相間,錯落有緻的院落群體。沿一條軸綫依次排列着,如山門,戲臺(上下兩層,上為臺,下為通道),看臺(上為臺,下為廊),牌樓,鐘鼓樓,大殿,後樓等。造型奇特,威嚴凝重。殿宇樓閣,庭院花木,使整個建築絢麗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繪、泥塑,遍布全館,交相輝映,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所有建築除陪殿已拆除外,其餘保存完好。解放前,曾設私立三晉小學。解放後,得到妥善保護和多次維修,並頒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張掖市文化館駐地。 |
|
位於內蒙古多倫縣境內的“山西會館”是乾隆十年(1745年)由實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資興建的,在當時可謂規模宏大。會館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由四進院落組成,有牌坊5座、大山門、下宿、大戲樓、鐘鼓樓各一座及二山門、配殿、東西長廊、東西廂房、耳房、正大殿等。大牌樓高達數丈,東西兩側各有小牌樓一座,雕梁畫柱,頗為壯觀。大山門俗稱“過馬殿”,兩側立有泥塑彩繪戰馬,側立馬僮。西側高大的拱形門上書有“晉者勝地”四個字。出山門是大戲樓,坐南朝北,高約3丈多。戲臺由兩根大紅明柱支撐,臺前橫梁挂一匾上書“水鏡臺”三字。後堂懸挂一匾上書“紫金東來”,戲樓北面二山門上方挂一匾書有“千秋俎豆”。門前兩根大旗桿下雄居一對大石獅子,形態十分逼真。沿過殿出廳就是正大殿,正大殿是祭奉關公的主殿,兩側廂房墻壁上繪有三國人物故事畫。殿內三座泥塑像,中間端坐關羽,左右關平、周倉,氣勢威猛。關公像前有香案,聚寶箱,裏面撒滿零錢,是拜謁祈福的人們對關老先生的敬意吧!
“山西會館”是當時在多倫經商的山西商人結社、集會、議事和藝人娛樂的重要場所。會館碑文記載,嘉慶、道光、民國初年歷次重修,僅有記載的捐款山西籍客商就達千餘戶,足見當時在多倫經商的山西人有多少,當時多倫的商業有多發達。
1933年,愛國將領、共産黨員吉鴻昌將軍率領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與日本侵略軍激戰5日,一舉攻剋多倫後,曾在山西會館內召集萬人大會,宣傳抗日主張,館內一側有一尊吉鴻昌的全身雕塑像供人們瞻仰。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2000年,多倫縣政府多次對“山西會館”進行修復,恢復其舊日輝煌。1995年“山西會館”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被評為國傢級重點保護文物。 |
|
通常以行省駐某地購置房地産所建,以利本地人員聯繫、集會、互通信息,或生活互助。禹州境內會館不僅有行省會館,(因藥交會)也有低於省的商埠會館。以助本地藥商內部或市場上貿易活動的經濟往來。在古代等級林嚴的封建制度下,藥商利用各王朝對關羽的封號,興建廟宇,以求會館的建築品位與規模,次建藥王等神殿宇以廣其場地,再建經濟、生産、生活區而附之。進而彰耀經濟勢力,並利用神權約束經濟行為,提高本商幫誠實守信的知名度。
山西會館,占地38畝,嘉慶六年(1801年)始建。乾隆年間,晉籍藥商聯袂來此而建,因太𠔌人居多又稱太𠔌幫。廟宇二進院落,多係懸山大式。中心建築關帝殿居中,山墻外隔甬道配藥王、火神殿,形成橫十一間,縱十三間廊房,再為戲樓。僅中院即容千人活動。殿後至北城墻為義葬地,名澤及園。供晉、陝籍人病災死亡,暫厝。故亦稱山陝會館。當時,城內晉字、太字商號隨處可見。 |
|
“關嶽廟又稱武廟,本為關帝廟,在城西門外大街路北,正殿三楹,後殿五楹,大門三楹,鐘樓、鼓樓各一。路南樂樓一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縣鄭綉建,後屢經晉商捐資修建後,作為山西會館”。———《海城縣志》
“山西會館”。 位於興海管理區東側,“三學寺”的西側,南約1.5華裏為海城河,方位:坐北朝南。
山西會館原為清代廟宇建築,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擴建後改為山西會館。民國三年重修後又改為關帝廟。一九八七年劃規海城市文物保管所使用並開始維修。由於受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該建築東西配房、戲臺等破損嚴重。 一九八九年公佈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建築由山門、鐘鼓樓、前殿、後殿、東西配房、戲臺組成。山門前有立體石雕大獅子兩尊,守衛在門前。整個建築群占地約3000平方米。
前殿為懸山式建築,雕梁畫棟、屋檐鬥拱翹昂、木刻精緻,前楹與後柱均用磨光鼓石為基,前有外廊後有抱廈,山門左右建有鐘、鼓二樓,結構嚴密、檐角翹麗、造型別緻。後殿造型樸素;東西廂房為硬山式建築。整個建築群佈局工整、雄偉,特別是木雕工藝,刻工極細。山門墻面有三國演義壁畫。
該建築群從一九八七年起,省、市政府先後撥款達百餘萬元和博物館自籌資金近二百萬元,先後對該建築群進行了全面維修和重建,現仍有戲臺沒有恢復。
山西會館建築群從建築規模到建築風格以及建築技術等方面看,都是海城市目前僅存的幾處清代廟宇建築群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保護範圍:圍墻內及墻外東、西、北均為20米,南40米以內。建設控製地帶:保護範圍外50米以內為二類建設控製地帶。該保護範圍及建設控製地帶由遼寧省一九九三年八號文件公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