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 pellacalyx yunnanensis hu
中文名 山紅樹
拉丁科名 rhizophoraceae
中文科名 紅樹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雲南(勐臘)
現狀 稀有種。僅雲南勵臘有零星分佈,植株稀少;結實雖多,但種子細小,天然繁殖極差。
海拔下限(米) 600
海拔上限(米) 850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30米,胸徑25一35釐米。葉對生,堅紙質或膜質,倒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13一24釐米,寬4一8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側脈79對;葉柄長12釐米。花單生或2一5(一6)叢生葉腋,花萼裂片6(一7),宿存;花瓣6(一7),與花萼互生,白色,橢圓形,邊緣撕裂狀;雄蕊12(一14);於房球形,被毛,12室,每室有胚珠多數,柱狀盤狀,12裂。果陀蠃狀,通常着生於落葉的老枝上,成熟時暗黃色,長3一3.5釐米,直徑1一1.5釐米,果柄長2.5一3釐米;種子小,長圓形,成熟時褐黑色,外面有窩孔,長22.5毫米,有胚乳。
特性 分佈區屬北熱帶濕潤季節性雨林,為熱帶幹濕交替的季風氣候地區。夏熱多雨,鼕暖多霧,終年無霜,年平均溫約為20.9℃,極端最低溫約一0.5℃,年降雨量1300一1500毫米,主要集中在5一10月的濕季,十季降水較少,但霧多,尤以11月到翌年3月為甚;年平均相對濕度約86%。土壤多為灰棕色砂壤土,ph值6一6.5,有機質含量高,保水性強。生長於基質為紫色砂頁岩的溝𠔌坡地,小環境地處低山常年流水的溝𠔌,坡度20一30°。天然繁殖能力較差,林下幼苗稀見。與其伴生的喬木樹種有絨毛番竜眼pometia tomenlosa (b1.)teysm。 etbinn。、琴葉風吹楠horsfleldiapandurifoliahu、雲南山竹於garciniacowa roxb.、雲南肉豆蔻myristicayunnanensisy.h.li、毛柿diospvroskerrii craib等。花期6一7月,果期8一12月。
保護價值 山紅樹屬在亞洲熱帶成間斷分佈,山紅樹在我國的存在對研究我國熱帶植物區係辛有重要價值。
保護措施 自然保護區內有為數較少的植株,建議産區有關部門積極保護,引種繁殖,增加種群數量。
栽培要點 未見報道。種子細小,宜播種繁殖 |
|
山紅樹介紹
山紅樹 (Pellacalyx yunnanensis Hu)
科屬:
紅樹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30米,胸徑25-35釐米。葉對生,堅紙質或膜質,倒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13-24釐米,寬4-8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側脈7-9對;葉柄長1-2釐米。花單生或2-5(-6)叢生葉腋,花萼裂片6(-7),宿存;花瓣6(-7),與花萼互生,白色,橢圓形,邊緣撕裂狀;雄蕊12(-14);子房球形,被毛,12室,每室有胚珠多數,柱狀盤狀,12裂。果陀蠃狀,通常着生於落葉的老枝上,成熟時暗黃色,長3-2.5釐米,直徑1-1.5釐米,果柄長2.5-3釐米;種子小,長圓形,成熟時褐黑色,外面有窩孔,長2-2.5毫米,有胚乳。
分佈與習性:
僅分佈于云南南部勐臘縣兩個分佈點上,生於海拔600-850米的熱帶溝𠔌密林中。
分佈區屬北熱帶濕潤季節性雨林,為熱帶幹濕交替的季風氣候地區。夏熱多雨,鼕暖多霧,終年無霜,年平均溫約為20.9℃,極端最低溫約-0.5℃,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的濕季,幹季降水較少,但霧多,尤以11月到翌年3月為甚;年平均相對濕度約86%。土壤多為灰棕色砂壤土,pH值6-6.5,有機質含量高,保水性強。生長於基質為紫色砂頁岩的溝𠔌坡地,小環境地處低山常年流水的溝𠔌,坡度20-30°。天然繁殖能力較差,林下幼苗稀見。與其伴生的喬木樹種有絨毛番竜眼Pometiatomentosa(Bl.)Teysm.etBinn.、琴葉風吹楠HorsfieldiapandurifoliaHu、雲南山竹子GarciniacowaRoxb.、雲南肉豆蔻MyristicayunnanensisY.H.Li、毛柿DiospyroskerriiCraib等。花期6-7月,果期8-12月。
繁殖與栽培:
未見報道。種子細小,宜播種繁殖。
應用:
稀有種。山紅樹屬在亞洲熱帶成間斷分佈,山紅樹在我國的存在對研究我國熱帶植物區係有重要價值。
圖片: |
|
山紅樹屬 | 千山紅樹圖 | 青山紅樹灣 | 秋山紅樹多 | 一山紅樹寺邊多 | 宋蕭照秋山紅樹圖 | 清王翬溪山紅樹圖 | 雷州九竜山紅樹林國傢濕地公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