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山崩鐘應
目錄
山崩鐘應 Landslides should be bell
拼音: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

解釋: 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

資料來源: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

No. 2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捲二"魏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張華。華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尋蜀郡上其事,果如華言。"後因以"山崩鐘應"比喻事物互相感應。
No. 3
  ◎ 山崩鐘應 shānbēng-zhōngyìng
No. 4
  南朝宋· 劉敬叔《異苑》捲二:“魏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張華。華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尋蜀郡上其事,果如華言。”後因以“山崩鐘應”比喻事物相感應
No. 5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捲二:“ 魏 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 張華 。 華 曰:‘此 蜀郡 銅山 崩,故鐘鳴應之耳。’尋 蜀郡 上其事,果如 華 言。”後因以“山崩鐘應”比喻事物互相感應。《易·乾》“同聲相應” 唐 孔穎達 疏:“蠶吐絲而商弦絶, 銅山 崩而 洛 鐘應。” 清 黃宗羲 《<範熊岩文集>序》:“先生不論友與未友,知其為名士,山崩鐘應,便欲為之分痛。”
No. 6
  山崩鐘應 (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
  解 釋 比喻事物互相感應。
  出 處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第二捲:“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
  示 例 清·黃宗羲《<範熊岩文集>序》:“先生不論友與未友,知其為名士,~,便欲為之分痛。”
  故 事 南北朝時期,魏國大殿前的大鐘無緣無故地自動大響,很多人覺得奇怪,就跑去問張華是怎麽回事。張華告訴他們這是蜀郡發生地震或山崩引發鐘的共振。為了驗證這話,有人親自去蜀郡查看,果然如此
英文解釋
  1. n.:  the hill convulsed and the bell echo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