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 香煙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北京 > 居庸關
顯示地圖
目錄
長城重要關口
  長城重要關口。在北京市西北。建於兩山夾峙的深𠔌中,形勢險要,為北京通往內蒙古主要通道。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京包鐵路經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居庸關聯繫方式地址 Contact Address Pass
  居庸關聯繫方式地址:北京市區50余公裏外的昌平縣境內
  電話:69771665居庸關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居庸關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庸關門票價格淡季35元,旺季40元居庸關開放時間6:00╠18:00居庸關交通919路到居庸關下車即到,遊1—遊5路均可直達景區。駕車可從馬甸橋上八達嶺高速公路有路標.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綫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綫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昌平縣城以北20公裏的峽𠔌中,距北京60公裏,距八達嶺長城20公裏,地形險要,是長城重要的關隘。
  關城所在的峽𠔌,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𠔌都有關城之設。
  現存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係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後又屢經繕治。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櫃山巔,周長4000餘米,南北月城及城樓、敵樓等配套設施齊備。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設施。
  清末以後,居庸關關城建築逐漸荒廢,但雄偉的關城及衆多的歷史遺跡,卻為人們瞭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敞開了一個窗口。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為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關城附近自然景觀十分壯美,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為其中重要的景點。
  居庸關是萬裏長城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其地絶險,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屏障。居庸關建在一條崇山夾峙,長達約20公裏的溝𠔌之中,這條溝𠔌就是京畿著名的“關溝”。
  居庸關城兩側皆高山聳立,峭壁陡不可攀,關城雄踞其中,扼控着南下北京的通道。這種絶險的地勢,决定了它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古代軍事傢,稱其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唐代邊塞詩人高適,在描敘居庸關路險關雄時寫道:“絶坡水連下,群峰雲其高。”
  居庸之名,據元代人記載是秦始皇修長城時,徙居庸徒於此而得名。庸就是強徵來的民夫士卒。其實居庸之名早於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前就有了。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在著名的太行八陘中,居庸關排列第八,即控扼軍都山的軍都陘。居庸關在漫長的歲月中,雖始終是兵防重鎮,但卻屢易其名,三國時稱“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時又先稱“薊門關”,後改“軍都關”。由遼以後金、元、明、清至今,便始終稱居庸關
  朱元璋滅掉元朝建立朱氏政權後,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便派開國元勳徐達修築了居庸關城,這是明代修建長城關隘最早的記載。由此可見,居庸關戰略地位之重要。
  徐達所建關城,是很大的。古書記載:“跨兩山,周一十三裏,高四丈二尺。”居庸關城建立後,於此置守禦千戶所,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又升為衛,統領五個千戶所。
  居庸關自洪武建關後,歷代都有修建,較大的一次是景泰初年。土木之變以後,當時兵部尚書於謙奏明皇上:居庸為京師之門戶,宜亟守備,以僉都御使王f鎮守重修居庸關居庸關尚存的南門門額所嵌:“居庸關”石匾上就有“景泰伍年捌月吉日立”的題記。
  居庸關,也是萬裏長城雄關險隘中,經受戰火洗禮較多的一座關隘,這裏曾導演出幾場决定朝廷命運的戰事。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金滅遼,就是先打下的居庸關,而後揮師南進,直取遼都燕京(今北京)的。
  金朝後期,蒙古族部隊曾多次攻陷居庸關。但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元太祖率大軍進攻居庸關時,因金兵憑險堅守而久攻不下。最後蒙古兵轉攻紫荊關,然後繞經涿、易二州由關裏嚮外,兩面夾擊,纔攻陷了居庸關
  明軍滅元,也是先攻下居庸關,而後長驅直入,一舉拿下元大都北京城的。277年後,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又是攻取居庸關,而後進軍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在歷史上,居庸關雖飽經了戰火,但更多的時候,這裏則是一派和平的景象。1971年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發現的一座東漢墓中,有一幅《使君從繁陽遷度關時》的壁畫,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居庸關車馬往來繁華情景。這幅珍貴的壁畫足以說明,居庸關兩千餘年前,就已是溝通長城內外的重要門戶了。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綫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城所在的峽𠔌,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𠔌都有關城之設。
  現存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係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後又屢經繕治。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櫃山巔,周長4000餘米,南北月城及城樓、敵樓等配套設施齊備。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設施。
  清末以後,居庸關關城建築逐漸荒廢,但雄偉的關城及衆多的歷史遺跡,卻為人們瞭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敞開了一個窗口。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為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關城附近自然景觀十分壯美,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為其中重要的景點。
  居庸關長城在北京昌平縣境內,距北京市區60公裏,是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勢險要。然而,這個漢代關始設立的開口,歷盡滄桑,殘損嚴重,漸漸失去公衆的關註。現在,歷時4年、耗資上億元的居庸關長城修復工程已竣工,居庸關長城已於1998年3月正式對遊人開放。
  遊覽居庸關主要是觀賞那高六雄偉的關城和連錦起伏的垛口,以及雲臺精美石雕。
  關城:明代居庸關有南北雨個外圍關口,南邊的叫南口,北邊的為八達嶺口(北口),關城就設在南口北邊的峽𠔌(關淆)中。城設南北門,南門築有甕城,一條睏喉通道穿入南北門。關城兩旁高山聳立,重因疊蟑,林木蔥鬱,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
  雲臺:在關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臺,名為「雲臺」,建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原是建築物的臺基,臺上先後建有過街塔、泰安寺,現僅存星座。雲臺的雕刻集中在券門和券洞內。券門雨側到有金剛杵及各種獸類浮雕,正中刻有金翅島王;券洞內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漢、藏、回、蒙、梵、西夏6種文字所到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券頂布滿曼陀羅花及小佛像,雕刻極為精緻。
  詹天佑銅像:在青竜橋車站旁。詹天佑(1861-1919)以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的鐵路事業,完成了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修築的京張(北京——張傢口)鐵路,是近代中國最受人崇敬的工程師之一。1919年他逝世後,人們在這裏為他樹立銅像和紀念碑,紀念他的功跡。
居庸關簡介 About Pass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綫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𠔌,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
居庸關歷史 Juyongguan History
居庸关历史
  在距北京市區50余公裏外的昌平區境內。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漢代沿稱居庸關,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裏的溪𠔌,俗稱"關溝"。這裏清流縈繞,翠峰重迭,花木鬱茂,山鳥爭鳴。綺麗的風景,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𠔌都有關城之設。
  現存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係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後又屢經繕治。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櫃山巔,周長4000餘米,南北月城及城樓、敵樓等配套設施齊備。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設施。
  清末以後,居庸關關城建築逐漸荒廢,但雄偉的關城及衆多的歷史遺跡,卻為人們瞭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敞開了一個窗口。
居庸關景區及景點 Pass area and attractions
  居庸關的中心,有一"過街塔"基座,名"雲臺",取其"遠望如在雲端"之意。雲臺創建於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一1345年),是用漢白玉石築成的,臺高9.5米,上頂東西寬25.21米,南北長12.9米;下基東西寬26.84米。南北長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臺頂四周的石欄桿、望柱、欄板、滴水竜頭等建築,都保持着元代的藝術風格。臺基中央有一個門洞,門道可通行人、車、馬。券門與券洞上鎸刻着大鵬金翅鳥、鯨魚、大象、竜、曼荼羅和佛像。洞壁兩側刻有四大天王浮雕像和用梵、藏、蒙、維吾爾、西夏、漢等6種文字刻成的陀羅尼經咒及造塔功德記。雲臺可謂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精品。雲臺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毀於元末明初。此後在臺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寺遭火焚,僅存雲臺。現在臺頂上的柱礎,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遺物。
  居庸關附近,還有"仙枕石"、"五郎廟"、"六郎寨"、"彈琴峽"、"望京石"、"天險"、"穆桂英點將臺"、"詹天佑銅像"等景點,增添了這座雄關的風采。1992年昌平區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為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關城附近自然景觀十分壯美,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為其中重要的景點。
  【居庸關部分景點:】
  券城與南北關
  南關甕城呈馬蹄形,南關主城門南北走,嚮上有重檐歇山城樓一座,自地面計算高31.8米,甕城西側有甕城城門通往關城嚮南的大道,在弧形甕城城臺上設有炮臺,陳列着明代古燈,外墻有垛口,內側墻低矮無垛口。作戰時可將敵人誘入甕城,主城關閉阻其入城,再放甕城閘門,敵人就被睏在甕城裏,衹能束手就擒,有“甕中捉鱉”之意,因此得名甕城,在甕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關城的關王廟。
  北關與南關作用相同,呈長方形的甕城上設有炮臺,甕城城門朝嚮北側,北甕城中建有北方鎮守大神真武廟,廟內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古炮
  在居庸關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墻之上,分別陳列5門古炮。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米,炮口口徑8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1.7米,炮口口徑15釐米。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徑7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徑為14釐米和8釐米。
  明代是我國古代大炮製鑄和使用最興盛時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和州人焦立嚮他呈獻十支新式武器
  “火銃”。用火藥發射鐵彈丸,當時成為“火竜槍”。明朝建立以後,專門設有兵仗軍器局,研製鑄造大炮。
  大炮被稱為“神威大將軍”。在軍隊中,設有使用大炮的軍機營。京城衛戎,長城關口要衝,配備神機營。明
  成祖時,下令在長城沿綫安置大炮。還“佛郎機”“神槍”“鐵銃”等。《明史.兵志》記載,到了明代中葉,
  大炮的鑄造工業逐於精良,製造出的“紅夷大炮”長可二丈有餘,重三千斤。發之洞裂石城, 聲震數十裏。
  這種炮,有照門和準星用於瞄準。射程可達500多米。
  在修復居庸關北關城時,發掘出土石炮彈23枚,最大直徑為15釐米,鐵炮彈6枚,最大直徑5 釐米。
  雲臺石刻
  雲臺石刻堪稱一絶。券門內兩側右壁及頂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動,雕刻技藝高超,六種文字的石刻經文、咒語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資料。據專傢考證,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傳佛教薩迦教派的特徵。
  進入券門兩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軀高大,怒目圓睜,並有厲鬼在其左右,是護持佛法,鎮守國傢四方的尊神。據說明朝正德年間,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遊,夜間騎馬偷偷混出居庸關時,他的坐騎見到四大天王像,嚇得不敢前行。無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煙火把像熏黑了,纔得以出關。
  券門兩壁四天王的空間處,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兒、西夏、漢等六種文字鎸刻的《如來心經》經文、咒語、造塔功德記等,西夏文是紀錄我國古代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創製於公元1036——1038年間,當時約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師八思巴創立的蒙古新字。它脫胎於藏文,采用拼音的方式書寫,並於公元1269年頒詔推行。以上兩種文字流傳時間很短便廢棄不用,而保存下來的石刻文字對破譯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歷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券門頂部刻有五個曼荼羅,即五組圓形圖案式佛像,佛界稱其為壇場。壇場的設立有保護衆佛修煉鐵,防止魔衆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羅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為: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菩薩形)、阿佛(菩薩形)、金剛手菩薩、普明菩薩。其中除釋迦牟尼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薩在此顯現,則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羅連同其他佛像,共197尊。
  券頂兩側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圍還分別刻有小佛102座,共計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這些小佛,是明朝正統年間,修建泰安寺(1443——1449)時,由鎮守永寧(今延慶縣境)的太監𠔌春主持補刻的。連同十方佛下的菩薩、比丘,券項兩側部共有刻像1060尊。
  券門的南北券面上,雕刻着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的一組造像,其中有大鵬、鯨魚、竜子、童男、獸王、象王等等,佛界稱其為“六拿具”。大鵬寓意慈悲鯨魚為保護之相,竜子表示救護之意,童男騎在獸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資在天,而象王則有溫馴善師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紋飾為交杵,又稱羯魔杵、金剛杵。原本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在此為斷煩惱、伏惡魔,護持佛法的法器。鑒于云臺刻石造像的歷史與文物價值,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雲臺刻石造像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水門
  居庸關地形險要兩側高山,中間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貫穿關城,長城與河道交叉之處,建有雙孔圓拱水門,水門上有閘樓,內設水閘,藉此控製門內外水量,洪水季節打開閘口,瀉洪,枯水季節,儲備河水供關城使用。水門橋墩為南北尖狀,以利於減少洪水對水門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毀壞,延長使用時間的作用。
  因為篇幅的限製衹介紹4個景點,如有需要請登陸網站http://www.juyongguan.com/jq/lb.htm
居庸關文化 Culture Pass
  居庸關歷史悠久風光秀美。基於這裏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早在1961年,位於關內的雲臺,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傢級風景名勝區;1987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寫下大量描繪居庸關的詩詞賦和碑刻,石刻文字,其中,古詩詞有170首左右,近1萬3千餘字。居庸關現存石碑近20塊,其中14塊較為完好。
交通出行 Transport travel
居庸关 交通出行
  居庸關旅遊方便,京張鐵路,八達嶺高速公路從關內穿過。公路和鐵路都設有站,居庸關至北京48公裏。乘支綫車走高速公路半小時左右就可到達,居庸關至十三陵25公裏,至竜慶峽41公裏,至官廳水庫55公裏。
  [乘車指南]
  (1)城鐵(13號綫)竜澤站下車換乘昌平區城鄉班車20路直達景區
  (2)德勝門乘坐919路(延慶方向)居庸關站下車即可。
  (3)德勝門乘345支昌平東關下車,換乘357到南口東街站下車再換乘20路即可。
  (4)北京北站乘坐6427次列車,到居庸關下車。開車時間08:29 、到達時間10:24 里程51公裏,票價:3.5元(衹有硬座)
  [自駕車路綫]
  走八達嶺高速公路居庸關(15)出口即可。
  [停車場]
  居庸關目前有四處停車場,一號“水庫”停車場、二號迎恩坊停車場、三號“雲臺”停車場、四號“行署”停車場。以上四處停車場可方便的滿足停車需求。
開放時間及票價 Hours and fares
  居庸關門市票價:旺季4月1日-10月31日40元,11月1日-3月30日淡季35元
  開放時間:8:00-17:00(淡季) 7:30-17:00(旺季)
  學生,60歲以上老人、軍官憑證半價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Juyong Guan
  居庸關
  Juyong Guan
    長城的著名關口。位於北京市昌平縣西北。歷史上曾有西關、納款關、薊門關、軍都關、喳□合攀等名。居庸關處在兩旁高山夾峙,長15公裏的溝𠔌中,南有南口,北有八達嶺,是北京通嚮內蒙古高原的主要孔道。古代修築長城,於此設關,為北京咽喉,兵傢必爭之地,戰略地位重要。金滅遼,元攻金,皆先取此關。現存關城為明代重修,內有古跡。“居庸疊翠”列為燕京八景之一。舊時南口為一小村。20世紀初京張鐵路(北京—張傢口)築成後,迅速成長為京郊工業重鎮,有機車車輛修配廠等。八達嶺扼居庸關北口,在北京市延慶縣內。出居庸關,北往延慶,西去宣化,路由此分,故名八達嶺。因居高臨下,形勢險要,有“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之說。現存明代所築東、西關門和長城,關門兩側,長城蜿蜒起伏於崇山峻嶺之上,氣勢磅礴。墻身磚石結構,平均高7.8米,頂寬5.8米,於上可五馬並騎或十列並列。城墻上又有短墻、垛口和敵樓。八達嶺長城是舉世聞名的遊覽勝地。附近的青竜橋火車站有中國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銅像和墓園。
     (尹鈞科)
    
近義詞
居庸關
相關詞
文化佛教墓地民政大將明代人物
包含詞
居庸關站出居庸關居庸關村
居庸關南居庸關隧道居庸關雲臺
居庸關長城居庸關西口奉使過居庸關
居庸關雲臺浮雕居庸關關城雲臺居庸關雲臺雕刻
居庸關過街塔門元代浮雕位於北京昌平縣境內的居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