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小金錢草
目錄
No. 1
小金钱草
  小金錢草
  【小金錢草的功效介紹】:
  小金錢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荷包草(《百草鏡》),肉餛飩草(《眼科要覽》),金鎖匙(《綱目拾遺》),黃疸草(《中國植物圖鑒》),小馬蹄草(《貴州民間方藥集》),蠃丕草(《福建民間草藥》),小銅錢草、酒杯窩(《廣西中獸醫藥植》),金挖耳、雞眼草、小燈盞菜(《廣西中藥志》),小迎風草、小碗碗草(《四川中藥志》),小元寶草(《上海常用中草藥》),落地金錢(《福建中草藥》),小蛤蟆碗(《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九連環(《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馬蹄金的全草。
  【植物形態】馬蹄金多年生草本,匍匐、纖細,長至30釐米,節處着地生不定根,全體通常被丁字形着生的毛。
  單葉互生,圓形至腎形,徑6~10毫米,很少達25毫米,先端圓形,有時微凹,全緣,基部深心形,上面緑色,光滑,下面淺緑色,禿淨或有疏柔毛。
  花小,單生葉腋,花梗短於葉柄;花萼5裂,裂片卵形,長不及1毫米,緑色,宿存;花冠鐘狀,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2室,為兩個分離的心皮組成。
  蒴果近球形,徑約2毫米,短於花萼。
  種子兩粒。
  花期4月。
  果期7~8月。
  生路邊、草叢、墻下等半陰濕處。
  分佈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江西、臺灣等地。
  【採集】4~6月收采,曬幹,去淨泥雜。
  【藥材】乾燥全草多皺縮成團,根細,黃緑色,莖纖細,灰棕色,連同葉之下面,均被以稀疏白色或灰黃色毛茸。
  質脆,易折斷。
  斷面中有小孔。
  葉互生,多皺縮,圓形或腎形,灰緑色至棕色,上面稍粗糙,質脆易碎,生藥中稀見花果。
  氣微弱,味辛。
  産四川、浙江、福建、廣西、湖南等地。
  【性味】苦辛,涼。
  ①《綱目拾遺》:性微寒。
  ②《福建民間草藥》:辛,平。
  ③《廣西中藥志》:味淡微酸,性涼,無毒。
  【歸經】《閩東本草》:入肺、肝二經。
  【功用主治-小金錢草的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活血。
  治黃疸,痢疾,砂石淋痛,白濁,水腫,疔瘡腫毒,跌打損傷。
  ①《百草鏡》:利濕熱。
  治黃疸,臌脹,白濁,經閉;搗汁點熱眼;煎湯洗痔瘡腫痛。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病後體虛,興奮精神;又可利尿,治水腫。
  ③《廣西中藥志》:利尿,散瘀,止痛。
  治五淋,白濁,痢疾;外治跌打刀傷,風火眼痛。
  ④《四川中藥志》:除風,理氣。
  治風寒咳嗽。
  跌打損傷及黃疸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
  外用:搗敷或搗汁滴眼。
  【宜忌】《綱目拾遺》:忌????。
  【選方】①治黃疸:荷包草、蠃螄三合。
  同搗汁澄清,煨熱服。
  (《周益生傢寶方》) ②治痢疾:鮮蠃丕草兩三握;洗淨後,搗爛並絞汁,加冰糖一兩燉半小時,飯前分兩次服。
  (《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水腫初起:活鯽魚大者一尾,用瓷片割開,去鱗及腸血,以紙拭淨,勿見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滿,甜白酒蒸熱,去草食魚。
  (《百草鏡》) ④治全身水腫(腎炎):鮮馬蹄金搗敷臍上,每日一次,七日為一療程,或五錢至一兩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 ⑤治膀胱結石及膽結石:小金錢草、滿天星、大金錢草。
  蒲公英。
  共煎服。
  (《四川中藥志》) ⑥治傷風感冒:馬蹄金五錢至一兩。
  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 ⑦治中暑腹痛:鮮馬蹄金二兩。
  搗汁,衝酒或開水服。
  (《福建中草藥》) ⑧治尿血:鮮馬蹄金一至二兩,冰糖五錢。
  水燉服。
  (《福建中草藥》) ⑨治小兒腹脹:鮮黃疸草一兩,冰糖三錢,開水適量衝燉服;渣搗敷臍中。
  ⑩治跌打損傷:鮮黃疸草五錢,生薑二片,共搗爛擦傷處;並以鮮黃疸草二兩,黃酒、開水各四兩,燉服。
  ⑾治小兒乳蛾:鮮黃疸草搗爛,浸米泔中約一小時,取濃汁頻頻含漱。
  (⑨方以下出《閩東本草》) ⑿治眼中生疔:肉餛飩草(連根、葉)和酒釀糟搗汁飲。
  (《眼科要覽》) ⒀治手指蠃疔:鮮黃疸草一兩,鼕蜜少許,搗爛敷患處。
  未成膿者消散,巳成膿者促其潰膿。
  (《閩東本草》) ⒁治乳癰:鮮馬蹄金搗爛外敷。
  (《上海常用中草藥》) ⒂治蛇咬:灰藿、內餛飩草、野甜菜,三味共搗敷之。
  (《周益生傢寶方》) ⒃治肺出血:鮮蠃丕草一握,洗淨,搗爛並絞汁,酌加冰糖燉半小時,飯後服,日服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
No. 2
  小金錢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荷包草(《百草鏡》),肉餛飩草(《眼科要覽》),金鎖匙(《綱目拾遺》),黃疸草(《中國植物圖鑒》),小馬蹄草(《貴州民間方藥集》),蠃丕草(《福建民間草藥》),小銅錢草、酒杯窩(《廣西中獸醫藥植》),金挖耳、雞眼草、小燈盞菜(《廣西中藥志》),小迎風草、小碗碗草(《四川中藥志》),小元寶草(《上海常用中草藥》),落地金錢(《福建中草藥》),小蛤蟆碗(《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九連環(《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馬蹄金的全草。
  【植物形態】馬蹄金
  多年生草本,匍匐、纖細,長至30釐米,節處着地生不定根,全體通常被丁字形着生的毛。單葉互生,圓形至腎形,徑6~10毫米,很少達25毫米,先端圓形,有時微凹,全緣,基部深心形,上面緑色,光滑,下面淺緑色,禿淨或有疏柔毛。花小,單生葉腋,花梗短於葉柄;花萼5裂,裂片卵形,長不及1毫米,緑色,宿存;花冠鐘狀,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2室,為兩個分離的心皮組成。蒴果近球形,徑約2毫米,短於花萼。種子兩粒。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路邊、草叢、墻下等半陰濕處。分佈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江西、臺灣等地。
  【採集】4~6月收采,曬幹,去淨泥雜。
  【藥材】乾燥全草多皺縮成團,根細,黃緑色,莖纖細,灰棕色,連同葉之下面,均被以稀疏白色或灰黃色毛茸。質脆,易折斷。斷面中有小孔。葉互生,多皺縮,圓形或腎形,灰緑色至棕色,上面稍粗糙,質脆易碎,生藥中稀見花果。氣微弱,味辛。
  産四川、浙江、福建、廣西、湖南等地。
  【性味】苦辛,涼。
  ①《綱目拾遺》:"性微寒。"
  ②《福建民間草藥》:"辛,平。"
  ③《廣西中藥志》:"味淡微酸,性涼,無毒。"
  【歸經】《閩東本草》:"入肺、肝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活血。治黃疸,痢疾,砂石淋痛,白濁,水腫,疔瘡腫毒,跌打損傷。
  ①《百草鏡》:"利濕熱。治黃疸,臌脹,白濁,經閉;搗汁點熱眼;煎湯洗痔瘡腫痛。"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病後體虛,興奮精神;又可利尿,治水腫。"
  ③《廣西中藥志》:"利尿,散瘀,止痛。治五淋,白濁,痢疾;外治跌打刀傷,風火眼痛。"
  ④《四川中藥志》:"除風,理氣。治風寒咳嗽。跌打損傷及黃疸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搗汁滴眼。
  【宜忌】《綱目拾遺》:"忌????。"
  【選方】①治黃疸:荷包草、蠃螄三合。同搗汁澄清,煨熱服。(《周益生傢寶方》)
  ②治痢疾:鮮蠃丕草兩三握;洗淨後,搗爛並絞汁,加冰糖一兩燉半小時,飯前分兩次服。(《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水腫初起:活鯽魚大者一尾,用瓷片割開,去鱗及腸血,以紙拭淨,勿見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滿,甜白酒蒸熱,去草食魚。(《百草鏡》)
  ④治全身水腫(腎炎):鮮馬蹄金搗敷臍上,每日一次,七日為一療程,或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⑤治膀胱結石及膽結石:小金錢草、滿天星、大金錢草。蒲公英。共煎服。(《四川中藥志》)
  ⑥治傷風感冒:馬蹄金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⑦治中暑腹痛:鮮馬蹄金二兩。搗汁,衝酒或開水服。(《福建中草藥》)
  ⑧治尿血:鮮馬蹄金一至二兩,冰糖五錢。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⑨治小兒腹脹:鮮黃疸草一兩,冰糖三錢,開水適量衝燉服;渣搗敷臍中。
  ⑩治跌打損傷:鮮黃疸草五錢,生薑二片,共搗爛擦傷處;並以鮮黃疸草二兩,黃酒、開水各四兩,燉服。
  ⑾治小兒乳蛾:鮮黃疸草搗爛,浸米泔中約一小時,取濃汁頻頻含漱。(⑨方以下出《閩東本草》)
  ⑿治眼中生疔:肉餛飩草(連根、葉)和酒釀糟搗汁飲。(《眼科要覽》)
  ⒀治手指蠃疔:鮮黃疸草一兩,鼕蜜少許,搗爛敷患處。未成膿者消散,巳成膿者促其潰膿。(《閩東本草》)
  ⒁治乳癰:鮮馬蹄金搗爛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藥》)
  ⒂治蛇咬:灰藿、內餛飩草、野甜菜,三味共搗敷之。(《周益生傢寶方》)
  ⒃治肺出血:鮮蠃丕草一握,洗淨,搗爛並絞汁,酌加冰糖燉半小時,飯後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